2016年廣東省防病治蟲奪糧食豐收行動方案

《2016年廣東省防病治蟲奪糧食豐收行動方案》是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室2016年制定的一項方案。

行動背景,方案目的,思路目標,技術路線,工作安排,保障措施,

行動背景

據全省農作物病蟲發生趨勢專家會商會預測,受強厄爾尼諾氣候事件影響,2016年全省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一是水稻病蟲偏重發生。“兩遷”害蟲呈偏重發生態勢,稻瘟病中等發生,次要病蟲鑽蛀性螟蟲、水稻白葉枯和細菌性條斑病發生呈上升趨勢;部分地區鼠害發生猖獗,造成的水稻產量損失超過病蟲害。二是玉米等糧食作物病蟲偏重發生。玉米大小斑病在珠三角地區偏重發生,玉米螟在大部分玉米種植區偏重發生;馬鈴薯晚疫病在冬種馬鈴薯上偏重發生;甘薯病毒病在粵西部分地區發生流行。隨著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的全面展開,多種病蟲將相繼發生,逐步進入危害階段。各級農業植保植檢機構必須強化“保產增收、減損增效”的意識,迅速行動起來,落實植保防災減災措施,全力以赴“蟲口奪糧”。

方案目的

奪取糧食豐收,關鍵在防災減災,重點是病蟲防控。為組織做好病蟲防控工作,有效遏制遷飛性、流行性、暴發性重大病蟲危害成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保障糧食高產穩產。

思路目標

(一)總體思路。圍繞“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主線,深入開展“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堅持分類指導、科學防控原則,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蟲、重點區域、關鍵環節,強化監測預警,大規模推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科學用藥,實現病蟲綜合防治、農藥減量控害。同時,抓住關鍵時期,適時開展應急防治,堅決遏制病蟲暴發流行,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危害損失,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二)行動目標。確保重大病蟲害不造成重大損失,控制蝗蟲不擴散、不成災。水稻、玉米重大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下,馬鈴薯晚疫病一般發生區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下,重點發生區控制在8%以下,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處置率達到95%以上,防治效果達85%以上,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面積比去年提高30%,水稻、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24%以上。

技術路線

(一)創新病蟲監測預警手段。根據農作物重大病蟲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發揮省級主要農作物病蟲監測站的作用,採取定點調查和面上普查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掌握重大病蟲的發生消長動態。加強與氣象部門的聯繫,密切關注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的病蟲害發生情況。注重信息化與互動機制的建立,加強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化服務組織的溝通聯繫,發揮良性互動作用,運用農訊通簡訊、微信公眾號信息推送等手段及時將病蟲發生信息傳遞給規模化組織和農戶,同時通過技術培訓等形式,使他們及時反饋病蟲發生信息,拓展病蟲監測網路。
(二)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充分利用中央水稻重大病蟲統防統治補助資金和省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控補助資金,結合農機購置補貼,扶持發展一批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範、信譽良好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承擔中央水稻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項目的5個地級市、25個縣(市、區)要各建立1個示範區,開展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範。示範區內由專業化服務組織全程承包,採用高效低毒農藥和綠色防控技術統一作業,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宣傳培訓,示範推廣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輻射帶動大面積推廣套用,不斷提高統防統治、綠色防控覆蓋率。同時,引導、鼓勵農企合作,聯合開展綠色防控產品、高效低風險農藥、現代植保機械等直供直銷、示範推廣和技術指導。
(三)全面開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利用省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控補助資金建立的24個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示範區,開展主要農作物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示範,完善主要農作物全程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方案。重點在雷州東西洋等3個現代糧食產業示範區、12個國家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220個糧油糖高產萬畝示範片推廣已集成的主要農作物農藥減量控害技術。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通過開展試驗示範,探索研究作物與植保機械、藥劑、施藥技術、綠色防控產品和防治適期的合理搭配,制定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全程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方案。
(四)及時落實關鍵防控技術。要突出抓好水稻“兩遷”害蟲區域間聯防聯控、區域內統防統治,稻飛虱採取“壓前控後”措施,嚴防後期突發成災,稻縱卷葉螟嚴格達標防治,重點保護功能葉(上三葉)措施;稻瘟病、馬鈴薯晚疫病狠抓破口抽穗期和初發階段預防,嚴防大面積流行;玉米螟在採取燈光誘殺、放蜂治螟基礎上,重點抓好大喇叭口期藥劑防治,玉米大小斑病抓好心葉末期到抽絲期間的防治;甘薯病毒病在做好健康種苗的繁殖基礎上,抓好傳播介體蚜蟲和煙粉虱的防治工作。

工作安排

(一)制訂行動方案。3月底制定印發《防病治蟲奪糧食豐收行動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技術路線和工作要求,4月上旬開始組織實施。承擔中央水稻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項目的5個地級市、25個縣(市、區),及省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控資金建立的24個農藥減量控害示範區所在縣(市、區),要制訂具體項目實施方案,於4月20日前上報省農業廳。
(二)及時動員部署。4月中旬、7月中下旬分別召開全省水稻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會議、全省農作物病蟲發生趨勢會商會,5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分別發布關於抓好早、晚稻中後期重大病蟲防控工作的通知。
(三)加強信息調度。4-6月、8-10月,分別實行早、晚稻重大病蟲發生防控信息“兩周一報”制度。從4月份開始,每月30日前報中央水稻重大病蟲統防統治補助項目和省財政重大病蟲防控補助項目實施進展。
(四)加強督查指導。4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中旬-10月中旬,分別安排4個工作組,落實分片包乾聯繫制度,採取日常聯繫督導和關鍵時期現場督導相結合形式,督促落實防控措施。

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落實“政府主導、屬地責任、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加大行政推動力度,層層落實防控責任,加強資金支持,科學制定方案,狠抓措施落實,及早安排部署,強化督導檢查,確保防病治蟲奪豐收行動順利開展。
(二)強化示範帶動。深入開展“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加強農企合作,創建一批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範基地,大力推廣以生態區域為單元、作物為主線的農作物全程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模式,實施綜合治理。通過層層開展現場觀摩,示範帶動大面積推廣套用。
(三)強化指導服務。層層建立分片包乾責任制,防控關鍵時期組織精幹力量深入生產一線,舉辦現場培訓,面對面、手把手指導農民開展防治,力爭做到每戶有一份防控技術明白紙,每村有一位防控技術明白人,每鄉鎮有一名技術員,確保防控技術落到實處。
(四)強化保險覆蓋。在全面落實水稻保險基礎上,擴大保險覆蓋範圍,主動探索在其他作物上實施保險覆蓋,推動統防統治組織購買責任險,降低服務組織的自然風險。
(五)強化宣傳引導。主動與電視、廣播、報刊等宣傳媒體聯繫,大力宣傳各地防病治蟲奪豐收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為工作推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加強信息報送,做到對上有信息、對外有聲音、對下有通報,促進防病治蟲奪豐收行動順利開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