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金磚國家社會轉型、社會政策與社會服務國際研討會

2015金磚國家社會轉型、社會政策與社會服務國際研討會是2015年在華東理工大學逸夫樓舉行的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金磚國家社會轉型、社會政策與社會服務國際研討會
  • 舉行地點:華東理工大學逸夫樓
2015年11月4日至5日,“金磚國家社會轉型、社會政策與社會服務國際研討會”在華東理工大學逸夫樓舉行,此次會議也是慶祝華理社會學學科建設20周年的紀念大會。
本次會議由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上海高校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主辦。大會共設4個大會主題報告、6場大會專題報告、4個分論壇,共有75個報告得到了展示。來自中國、俄羅斯、印度、南非、美國、義大利等7個國家的200多位學者參加了會議,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20多所高校派出代表參會。
會議聚焦“金磚國家社會轉型”、“鄉村轉型與社會治理”、“城市化與社會治理”、“人口變化與家庭政策”、“教育政策與兒童福利”、“社會工作與社會服務”等議題,期望通過對金磚國家社會轉型道路的對比,促進國內社會學、社會工作學界對金磚國家進行整體性、系統性研究,借鑑“他者”的經驗,檢視和反思中國社會發展中的議題,以推動我國社會的轉型和發展,促進中國社會學科的本土化和國際化,建構國際合作研究的模式。
在11月4日上午的大會開幕式上,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辛忠教授致辭歡迎海內外學者,並向參會專家介紹了華理基本情況、近年來取得的跨越式發展成果以及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發展。
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工作學會會長、北京大學王思斌教授在致辭中講到,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科在20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關注中國社會轉型和現實問題的特色,其中,社會工作隊伍非常務實,是我國社會工作的頂樑柱,對社會工作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華理的社會學科也非常重視國際交流和合作,與歐美很多一流高校都建立了合作關係,此次大會討論金磚國家的轉型和發展,在當代中國有重要的意義。
大會主席,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上海高校智庫——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院長徐永祥教授回顧了華理社會學科20年的發展歷程,認為華理社會學科確立並始終堅持了參與式研究的學術導向,積極參與我國的三農研究、社會工作研究和政策倡導,並逐步延伸發展出了新社會組織、勞工和移民、中印社會政策比較等新的研究領域,形成了“集教育、研究、行動與政策於一體的參與式研究”的學科特色。徐永祥教授認為,觀察和研究中國社會的轉型,既要參照西方的現代化進程,也要“以東方為中心”,反思中國發展的歷史脈絡和現實選擇,而通過對金磚國家的比較研究,則可能提供一個“以東方為中心,以開發中國家為參考”的新的研究視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處長王克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甘肅省酒泉市副市長張翼教授也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在大會主題發言環節,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海牙社會科學國際研究院AshwaniSaith教授通過對中印發展路徑的思考,提出了“包容性增長與結構轉型”的觀點。Saith教授認為,中國在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中,在制度變革、農村勞動力轉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非常值得印度學習。印度的民主制度雖然有助於權利的參與和實現,但對於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是一個很大的阻力。同時,Saith教授認為,中國的制度改革促進了中國社會結構的轉型,也有助於實現社會團結和包容性增長(不僅要實現經濟成長,也要注意平等和參與)的目標。
與此對應,華東理工大學曹錦清教授從社會轉型在中國改革開放語境中的特定語義、社會主義與社會政策百年語境的滄桑劇變、社會保障與和諧社會建設等3個方面,探討了社會轉型背景下社會主義與社會政策之間的關係。他認為,中國的社會政策應著重解決區域之間、城鄉之間、階層之間的分化擴大問題,社會保障的制度設計和實施應達到“貧者足以養生不至於憂”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