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絲綢之路文化貿易論壇

2015絲綢之路文化貿易論壇於2015年5月18日舉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絲綢之路文化貿易論壇
  • 主辦單位:文化部外聯局、深圳市文體旅遊局
2015年5月18日,第十一屆文博會召開期間,在由文化部外聯局、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主辦的“絲綢之路文化貿易論壇”上,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美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就“如何理解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這一問題表示,我們要將兩者統一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以產品養作品,以商養文。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現場了解,當前我國民間藝人與專家對於文化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存在很大的認識差異。民間藝人普遍認為,堅持傳統就意味著沒有市場,沒有市場何談保護。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後的處境,專家則認為要保護好它的基因,如果在保護中破壞,那將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王海霞表示,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對立起來,而是要首先認識到,我們要保護的對象是原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品,而文化創意產品則是量化的、針對市場的產品。如果把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是可以做到以商養文的。
如何在今後的創新發展過程中,將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結合起來?王海霞認為,首先可以通過創意設計實現非遺題材和內容的改變,讓創意改變生活,進而實現其藝術性與實用性功能的放大。其次要善於抽取傳統文化作品中的藝術元素並對之進行創新再造,從而形成獨具中國文化元素的創意產品。同時,對於瀕危材料的非遺文化項目,及時進行技藝的移植與保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設計創新對於非遺傳承保護的意義,正是為了保護以致用,提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品質。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角度來看,文化創意產品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衍生品,它承載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和符號,是我們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手段”,王海霞這樣談到。
此外,對於當前我國普遍存在的設計軟肋現象,王海霞認為,具有國際水準並懂得我們傳統文化的優秀設計師群體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這一現實困境。“我們的優勢是資源豐富、工藝高超、歷史悠久、品牌豐富,廣大的市場空間和購買力,但我們的劣勢卻是設計理念落後,不善用傳統的文化基因,不了解市場。當然,政府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