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藏東北緣構造與地球物理研討會

2015年9月3-4日,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甘肅省地震學會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大陸動力學委員會,在甘肅省張掖市聯合舉辦了"2015年青藏東北緣構造與地球物理研討會暨甘肅省地震學會學術年會"。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甘肅省地震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江蘇地震局、上海地震局、中國地質大學、以及西北大學、清華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近20家單位的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造山帶地質研究所所長張國偉教授全程參加了研討會,並參與了會間和會後的組您擊討論。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東研究員,甘肅省地震局副局長袁道陽研究員代表主辦方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椿鏞研究員代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大陸動力學委員會在開幕式上致辭,甘肅省地震局張元生研究員主持了簡短的開幕式。
研討會的學術報告分為四個階段,漏講分別由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高原研究員、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王寶善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艾印雙研究員及甘肅省地震局杜學彬研究員主持。
各位參會專家圍繞青藏高原東北緣構造與地球物理研究做了30個學術報告。王椿鏞研究員做了題為"與松潘-甘孜地塊動力學有關的深部構造問題"的邀請報告,袁道陽研究員介紹了"西秦嶺北緣斷裂帶中東段全新世活動的新證據",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裴順平研究員以"青藏高原東北緣發震層速度和各向異性"為題做了報告,中國地質大學李紅誼教授介紹了"基於殼幔S 波速度結構的青藏高原東北緣抬升機制新認識",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鄭文俊研究員報告了"青藏高原東北緣晚新生代構造變形與演化"研究成果,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李松林研究員報告了"青藏閥捆欠高原東北緣的似三聯點構造",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王寶善研究員介紹了"利用大容量氣槍震源監測地下介質微弱變化",甘肅省地震局沈旭章研究員報告了"青藏高原東北緣岩石圈變形機制討論"。多位青年研究人員和研究生介紹了剛剛被國際一流學術期刊接收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研究進展。兵殃蘭
地震預測研究所12人參加了這次研討會。王偉君副研究員、孫安輝副研究員、石玉濤博士、王瓊博士以及博士生肖卓等也都圍繞各自的研究領域,將關於青藏東北緣地區的斷裂性質、速度結構、Moho面深度、各向異性和尾波干涉鴉腿烏等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進行了匯報。
學術報告會後,研討會組織了總結和討論。張國偉院士對青藏高原東北緣構造與地球物理研討會給予積極的評價,並向與會代表介紹了當前青藏高原及東北緣構造問題研究的現狀,勉勵大家抓住機遇、敢於質疑,把深部地球物理問題與構造問題相結合,做出中國科學家的獨特貢獻。張國偉院士對今後構造與地球物理研究的發展提出了希望。王椿鏞研究員主持了總結討論。
青藏東北緣構造與地球物理研討會自2013年在北京和2014年在蘭州成功召開之後,組織者之一,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重點項目"跨海原斷裂帶地震台陣:深部構造與斷裂性質"支持了前兩次的研討會。2015年研討會在張掖市茅求喇匪的成功召開,得到了地震預測研究所承擔的地震行業科研專項"中國地震科學台站探測 -- 南北地震帶北段"項目與所重點項目的聯合支持。
這次會議在熱烈的研討氣氛中進行,通過交流,參會者深化了相關問題的科學認識,碰撞了思想。這次研討會吸引來自地震系統內外的參會人員超過100位,青藏高原東北緣的構造和地球物理研究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地球科學問題已形成學界煮鴉灑只共識。研討會期間,在甘肅地震學會的組織安排下,代表們參觀了甘肅地震局承建的氣槍震源現場。2015年的青藏東北緣研討會,在地震預測研究所高原研究員、甘肅局張元生研究員的精心組織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大陸動力學委員會李惠民秘書長大力協助下,在3家單位的聯合支持下,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