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無錫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無錫市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1月20日在無錫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市長汪泉代表無錫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無錫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江蘇省無錫市市長汪泉
  • 報告時間:2015年1月20日
  • 報告背景:無錫市第十五屆人民大第四次會議
  • 報告地點:江蘇無錫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工作回顧,2015年工作任務,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過去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巨觀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中共無錫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創新,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重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和10%,城鎮登記失業率1.9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2.2,基本完成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全面深化改革成效顯著
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統領全局,圍繞中央和省、市委關於改革工作的戰略部署,下好改革“先手棋”,抓好具體改革舉措落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著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力度進一步加大。承接落實國家和省下放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市級行政審批事項214項,完成市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清理工作,建立並向社會公布市級政府權力清單。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新登記內資企業數和註冊資本同比增長30.6%和121.9%。加快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及政務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政府公共服務熱線受理中心“一辦三中心”體系建設。推進行政審批服務監管流程再造,減少審批環節606個,實際辦結時限提速51%以上
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導向,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資源配置方式進一步最佳化。深化民營經濟改革,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參與基礎類、公益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17個國有企業項目吸收非國有資本參股投資12.3億元。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紮實做好“營改增”試點擴圍工作。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全市84個村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30個村完成集體資產股份合作改革。穩步推進水、天然氣等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創新科技計畫項目管理機制,完善科技金融體系,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累計放款28.3億元。加快發展地方金融機構,無錫農商行江陰、宜興支行開業,網際網路金融“開鑫貸”公司落戶無錫,國聯人壽、三房巷集團財務公司、全國首家物聯網產品電子交易中心、省內首家市級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獲批籌建,海峽兩岸金融與科技合作試驗區獲省政府批准。引進外資商業保理公司2家、融資租賃公司11家,東亞銀行無錫分行開業。
以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為目標,著力推進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創新,以開放促改革、增活力,城市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面對接上海自貿區,設立駐自貿區代表處,複製推廣33項改革事項,推行口岸無障礙通關,啟用世貿通中小微外貿企業綜合服務平台,探索試行多項外匯管理便利化措施。無錫航空口岸擴大對外國籍飛機開放,開通至首爾國際航線,韓亞航空進駐無錫,國際快件中心正式投用,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1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6萬噸。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新增國際友城2個,榮獲“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
以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為重點,著力推進社會領域改革,民生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產品供給服務機制。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最佳化養老服務業發展政策環境,開展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順利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最佳化調整戶口準入政策,在全國率先實現大市範圍內戶籍準入登記、遷移規定一體化
(二)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升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結合實際出台相關配套措施,主攻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強化資源保障和協調服務,有效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進出口、出口總額分別增長5.4%、7.5%。發揮企業穩增長主力軍作用,著力穩定工業運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9%,預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和利潤增速分別提高2.4和6.5個百分點。繼續推動百企做強,15家企業入圍2014中國企業五百強,連續八年居全省首位。積極最佳化金融服務,擴大有效信貸規模,實現社會融資規模1410億元,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561.5億元;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7家,新增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1家、各類私募股權基金12家。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建立中小企業轉貸應急資金平台,全市累計為2006家企業提供轉貸應急資金377.5億元,鋼貿行業債務風險基本化解,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同比實現“雙下降”。
在穩增長基礎上,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促進轉型升級向縱深推進。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著力提升規模層次,預計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國家感測網創新示範區建設成效顯著,物聯網及相關產業業務收入增長40%以上,一批物聯網套用示範項目獲全國推廣,無錫連續三年獲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評估第一名,入選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城市。推動文化創意、旅遊休閒、會展經濟、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成為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和電子商務示範城市,蘇南快遞產業園獲批全國快遞產業集聚發展試驗園區,新增國家4A級景區5家,無錫城市遊客滿意度居全國第一,預計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7%,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新增高標準農田2萬畝、高效設施農業(漁業)3萬畝,農業園區化比重達40%以上,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創業,不斷提升科技和人才競爭力。推進“人才強企”工程,累計引進9名諾貝爾獎得主、11名外籍院士與民營企業共建研究院,成立“歐美同學會”留學報國無錫基地。預計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5%;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8.3件,同比增長23 %,國家專利獎獲獎數列全國地級市首位。興澄特鋼獲得“全國質量獎”,紅豆集團獲評“全國質量標桿企業”。無錫高新區(含宜興環科園)、江陰高新區入列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無錫獲評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四名。
(三)重大項目建設紮實推進
開展“項目建設深化年”活動,持續實施項目攻堅,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圍繞全年投資計畫,重點實施180個事關後勁培育、民生改善和城市發展的重大項目,當年完成投資超1000億元。充分調動企業投資積極性,全市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3.1%;完成工業投資1746億元,增長12.5%,實施“千企技改”項目1593個。強化與央企、滬企等戰略合作,加快簽約項目的跟蹤推進,努力化解土地、資金等要素制約,重大項目建設成效進一步顯現。中芯國際集成晶片、華泰汽車自動變速器等一批超50億元的項目開工建設;海力士五期、萬達文旅城、世茂旅遊等一批超百億元的重特大項目進展較好;高德印刷電路板、隆基矽材料超薄單晶矽、紅牛飲料二期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竣工投產。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順利實施,捷運1、2號線開通試運營,蘇南碩放國際機場二期航站樓竣工試運行,北中路互通、廣南路、環山西路、江陰大道、海港大道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車,錫澄運河江陰段航道工程基本完成。積極推進“一城一島一帶”建設,海岸城、萬象城建成開業,巡塘古鎮、靈山小鎮一期、古運河綠地景觀和亮化工程基本完工,重點區域功能配套不斷完善。著力轉變利用外資方式,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突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重點,共引進3000萬美元以上重大外資項目64個,英飛凌半導體、博世汽車動力總成等一批投資超億美元重大產業項目成功簽約,預計完成到位註冊外資31億美元,其中製造業占比達55%以上。
(四)城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深入實施“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全面推進污染治理和環境整治,著力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城市宜居品質不斷提升。開展新一輪太湖治理,紮實推進控源截污、生態清淤、藍藻打撈、調水引流等工作,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穩定好轉,連續七年實現安全度夏。深入實施“藍天工程”,突出抓好燃煤鍋爐整治和工業廢氣、工地揚塵、機動車尾氣、秸稈焚燒等污染防治,大力實施熱網整合工程,PM2.5年均濃度下降幅度超額完成國家考核任務。啟動錫鋼地塊土壤修復工程。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查處環境違法案件878件,否決、勸退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79個。全面完成淘汰落後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年度任務,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預計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削減量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制定實施主體功能區計畫,劃定生態紅線保護區域,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建立盤活存量和使用增量掛鈎制度,預計單位建設用地產出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繼續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設立全國首個地級市環保公益發展基金。
制定實施城市現代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城市重點功能板塊建設,促進特色發展與產城融合。加快中心城區更新,增加舊住宅區改造實施計畫,整治改造城中村、舊住宅區、危舊住房分別達16.6萬、205萬和10.3萬平方米。強化環境綜合整治,市區拆除違法建築26.9萬平方米,完成17條主要道路包裝出新和56個背街小巷綜合治理,推進147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置試點。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完成造林綠化2萬畝,林木覆蓋率預計達26.5%。新增8個城鄉發展一體化先導示範鎮,宜興白塔村、惠山陽山村、濱湖古竹社區被評為江蘇最具魅力休閒鄉村。江陰新橋鎮新型社區建設獲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宜興周鐵鎮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盪口古鎮獲中國最美村鎮人文環境獎。無錫獲評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範城市、中國宜居城市。
(五)為民辦實事項目圓滿完成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優先位置,加大財政投入,精心組織實施,12件79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鼓勵支持就業創業,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4.9萬人,其中新增大學生就業4.1萬人,扶持自主創業1.2萬人。紮實推進社會保障擴面提標和新老制度銜接,城鄉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率均超過98%,市區居民基礎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救助標準分別提高到每月340元、2230元和792元,市區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全市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每月1630元。在全省率先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4.5萬人次獲大病補償9100萬元,職工、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穩定在80%和70%以上。拓寬“慈福”保險領域,在市區和江陰實施戶籍居民住房財產保險制度,安康關愛保險受益老年人48.38萬人。支持社會化養老機構建設,新增機構養老床位3009張,居家養老服務站基本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農村社區覆蓋率達90%。改善低收入居民居住條件,全市新開工、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5186套,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2397戶。加強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有效銜接,市區新辟公交線路12條、最佳化調整61條。完善城市生活配套設施,改造老舊自來水管網64.7千米,新增天然氣用戶8.3萬戶,改造老新村天然氣7900戶,一流配電網建成區面積836平方千米,新增免費無線接入點2.7萬個。新建、改造農貿市場20家,培育建成放心糧油單位85家,214家平價商店累計惠民1.7億元
(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繁榮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全市教育現代化水平位列全省第二。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國中教育質量水平,90%以上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定現代化辦學標準。新建和改擴建幼稚園36所、社會化早教機構23所,建成15個市學前教育現代化鎮(街道)。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組織實施省現代職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45個。深化與江南大學共建合作,支持民辦院校創新發展。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提檔升級,新建、改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家,全面完成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推進家庭醫生制度,6類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服務實現全覆蓋。積極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順利通過國家中期督查,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範圍不斷擴大,“書香無錫”全民閱讀活動全面開展。大運河無錫段參與申遺成功,惠山祠堂群列入省2016年推薦申遺項目,“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申報世界非遺正式啟動,“泰伯廟會”“均陶製作技藝”被評為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紫砂文化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創建成功。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通過省級測評。成功舉辦2014年無錫環太湖國際馬拉松賽、世界斯諾克無錫精英賽、環太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等賽事,圓滿完成第18屆省運會參賽任務。建成西蠡湖慢游系統全民健身帶,“10分鐘體育健身圈” 基本建成。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市五院、市少年宮、太湖新城國際教育園等一批社會事業重大項目有序推進。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開展社區“減負增效”,全面清理面向社區的創建評比、機構掛牌、台賬目錄,理清村(居)民委員會依法履職事項和協助政府工作事項兩份清單,全市65個鎮(街道)試點“政社互動”。改革社會組織登記制度,全市社會組織達11576個。繼續開展公益創投等活動,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公益服務和社區治理。紮實推進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密防範打擊暴恐犯罪,圓滿完成青奧安保各項任務,社會治安保持穩定。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食品、藥品安全檢測合格率分別達97.4%和98.6%。完善應急體系網路,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及時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集中開展安全生產檢查整改專項行動,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創新信訪工作體制機制,深入排查矛盾糾紛,有效化解一批信訪積案。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軍民融合式發展走在全省前列。史志、檔案、僑務、台港澳、外事、民族宗教、人武、人防、氣象、防汛防台、防震減災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紅十字、老齡、殘疾人等事業有了新發展
(七)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圍繞建設人民滿意政府,強化宗旨意識,轉變工作作風,服務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十項規定,深入推進“作風建設深化年”活動,集中整改“四風”突出問題,政風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以市政府名義召開的會議和下發的檔案分別減少26%和18%。健全政府工作規則,規範政府性投資項目決策程式,重大事項按規定程式集體討論、民主決策。堅持依法行政,提交地方性法規議案5件,出台市政府規章6件、規範性檔案22件。認真貫徹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紮實做好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辦理工作。做好“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圓滿完成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加強政務公開,政府預決算及“三公”經費決算向社會公開,無錫政府入口網站連續四年蟬聯全國地市級第一,“無錫發布”被評為十佳城市政務新媒體。強化政府性債務管理,建立償債準備金制度,政府性債務壓規模、降成本、控風險取得明顯成效。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嚴肅查處一批違法違紀案件。

2015年工作任務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最新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改革創新、作風建設“三個突破年”活動,把“邁上新台階、建設新無錫”鮮明地寫在無錫發展的旗幟上,把轉方式調結構和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把新型城鎮化和民生保障的事情辦好辦實,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法治建設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切實加強服務型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奮力開創“四個無錫”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今年(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省定範圍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量完成省下達指標。上述主要預期目標,既考慮到新常態下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又為深化改革、調整結構留出了空間。
做好今年(2015年)工作,必須充分認識、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當前,無錫和全國一樣處於“三期疊加”階段,正在經歷消費、投資、出口三大需求的深刻變化,承受資源環境脆弱、經濟風險積累的壓力,面臨生產組織方式、經濟發展動力的轉換,經濟發展已經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應當清醒認識到,新常態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不是自然而然可以實現的,必須作出不懈努力,穩增長仍然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對於無錫來說,遇到的困難、風險和挑戰要更大一些、更早一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需要加倍努力、付出更多。我們對當前經濟運行和改革發展中的困難挑戰不能無所作為,對巨觀環境變化帶來的工作壓力不能有畏難情緒,必須保持昂揚向上、勇於拼搏的精神狀態,牢固樹立憂患意識、擔當意識、進取意識,緊緊圍繞發展目標,謀劃好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利經濟成長又利環境保護、既利有效投入增加又利風險防範化解的思路舉措,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要保持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必須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強化消費的基礎作用,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繼續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工業投資增長12%;大力發揮出口的支撐作用,實現進出口總額增長3%、出口增長5%;有效發揮金融的保障作用,保持信貸總量穩定增長,實現社會融資規模1600億元,其中新增本外幣貸款800億元左右。
(一)把“邁上新台階、建設新無錫”鮮明地寫在無錫發展的旗幟上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發表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明確了江蘇為全國發展探路和“兩個率先”的光榮使命,描繪了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美好藍圖,提出了“五個邁上新台階”的工作要求,發出了“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江蘇”的動員令,是指導江蘇工作的總要求、總命題、總綱領。
做好今年(2015年)政府工作,必須把貫徹落實好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最重要任務。要把“邁上新台階、建設新無錫”鮮明地寫在無錫發展的旗幟上,使之成為全市上下的共同思想基礎和自覺追求,成為無錫發展的主旋律、最強音。全力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關鍵舉措是轉方式調結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重要任務是有效防範和化解經濟風險,強化“政銀企”有效合作,著力化解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鏈風險,努力實現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多措並舉加速存量商品房消化,努力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有效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調整最佳化債務結構,嚴格控制新增債務,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全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台階。雖然無錫農業占比較低,但基礎性地位沒有改變。必須嚴守耕地紅線,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著力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精心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現代職業農民。深入推進無錫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水平,積極發展精品農業、生物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等農業新興產業,全市農業園區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達45%以上。全力推動文化建設邁上新台階。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發揚“四千四萬”精神,學習身邊好人,傳承無錫優秀文化,增強文化凝聚力。積極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發展先進文化,抵制有害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紮實做好惠山祠堂群申遺工作。積極培育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大力推進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無錫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等產業園區建設,促進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提質轉型,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全力推動民生建設邁上新台階。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基本思路,著力抓好民生保障,紮實辦好民生實事,努力讓人民民眾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全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邁上新台階。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政府工作之中,以“要求嚴、措施嚴、對上嚴、對下嚴、對事嚴、對人嚴”的“六個嚴”標準,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決反對“為官不為”,使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不斷得以鞏固和發展。
(二)把轉方式調結構和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抓好經濟發展是擺在無錫面前的一場硬仗。打好這場硬仗,關鍵是轉方式調結構,同時把生態環境的倒逼壓力轉化為轉型升級的自覺行動,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的新路子。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開展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政策對接,學習借鑑中關村科技園政策經驗,積極開展股權激勵、稅收優惠、科技金融等鼓勵創新政策的先行先試,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8%。加快推進國家感測網創新示範區建設。著力攻克一批物聯網核心技術,培育壯大龍頭骨幹企業,累計建成省級以上物聯網套用示範工程50項,物聯網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企業25家,打造無錫創新驅動的特色標誌。加強智慧城市建設,實施一批重點套用工程,積極建設城市大數據中心。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認真組織實施超級計算機、極大規模積體電路成套工藝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加快推進雲計算、微電子、節能環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軟體與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發展,力爭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達到30%左右。加大人才引進培養開發力度。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進一步引進和用好高層次人才,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強技能人才培養,鼓勵本土人才脫穎而出。積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優做強,擴大規模產出效應。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依法打擊侵權行為,高標準建設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立足百年工商城產業基礎,弘揚“錫商精神”,著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面向長三角乃至更廣區域的現代服務業高地,增創產業發展新優勢。紮實開展“項目建設突破年”活動。把重大項目作為帶動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180個市級重大項目建設。圍繞推動產業集聚,充分發揮現有500萬平方米科研載體作用,著力推進重大項目招引,進一步加強與央企、滬企戰略合作,實現產業鏈招商新突破,爭取新增超10億元或3000萬美元產業項目70個。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順應新工業革命趨勢,鼓勵企業採用數位化、智慧型化製造模式,支持傳統企業通過嫁接和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提質增效,推動實施“機器換人”,進一步提高產業鏈整體效率,新增省級以上“兩化融合”示範試點企業30家。下決心淘汰落後產能,做好產能過剩企業的關停並轉工作。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推行卓越績效管理,支持企業參與標準制訂,加強質量攻關,爭創“名品、名企、名牌”,進一步擴大宣傳和影響,讓“無錫品牌”“無錫質量”成為推動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邁進的有力支撐。著力打造新商貿業態中心。整合放大無錫區位、交通、信息技術和資源稟賦等優勢,鼓勵企業開展基於網際網路的經營模式創新,提升各類電商服務平台功能,規範發展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積極引進知名物流和倉儲企業,推動電商、快遞和智慧型倉儲深度融合。加快建設華東航空快件集散中心,提升蘇南快遞產業園建設水平。培育發展現代都市服務業。在鞏固和提升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加快發展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現代金融和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壯大教育培訓、健康養老、人力資源服務、工業設計與文化創意、商務會展、體育產業等現代服務業規模,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提升拓展文化旅遊產業。統籌錫澄宜文化旅遊資源整合與聯合開發,精耕細作傳統旅遊業,積極發展主題旅遊、文化旅遊、體驗旅遊、休閒旅遊、鄉村旅遊等新興旅遊業,進一步提升遊客滿意度,實現遊客人數和旅遊總收入均增長10%。
大力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主動對接國家重大開放戰略。加強與上海自貿區的對接互動,鼓勵企業到自貿區設立公司,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加快形成一批可以全面推廣的制度化成果。積極呼應“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努力在互聯互通、產業合作、商貿流通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一著不讓抓好外資外貿工作。拓寬利用外資領域,加大高端製造、現代服務業、地區總部等引資力度,確保利用外資有所增長。奮力開拓國際市場,提高自主品牌和服務貿易出口比例,拓展外貿增長空間。加強口岸和功能載體建設。擴大口岸開放,新增一批指定口岸,積極推進設立無錫郵政口岸。完善綜合保稅區、經濟開發區和特色園區功能,增強對高端產業綜合承載力。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到境外設立行銷網路、研發機構,支持企業參與國際併購,推進境外經貿合作,提高全球範圍資源配置和市場拓展能力。加大城市對外交流,提升無錫城市國際影響力。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生態紅線區域規劃和主體功能區計畫,實施生態補償制度,切實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集中力量解決影響民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全面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提升燃煤鍋爐高效清潔發展水平。推進工業廢氣治理,強化機動車尾氣、建築揚塵等污染防治,落實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和禁燒措施,加強區域環境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確保PM2.5平均濃度下降幅度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加強太湖水污染治理。加快國家水利現代化示範市和水生態文明示範市建設,實施太湖周邊片區環境綜合整治,推進新溝河拓浚、九里河及伯瀆港整治等重點工程,強化“河長制”管理,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和安全供水高速通道管理維護,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加強生活環境整治。繼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置試點,完善收運體系建設,增加終端處置能力,有效化解垃圾增長與處理能力的突出矛盾。提高固體廢棄物處置能力,開展重金屬污染物等專項整治和土壤修複試點。深入推進綠色無錫建設,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1萬畝,林木覆蓋率26.7%以上。加強環保執法監管。嚴格執行新《環境保護法》,堅持鐵腕治污、依法治污,強化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機制,大力開展環保執法專項行動,推進環境保護從污染治理向全過程監管轉變。
(三)把新型城鎮化和民生保障的事情辦好辦實
突出以人為本理念,順應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找準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發力點,促進經濟建設與新型城鎮化、民生改善良性互動,切實辦好12件80項民生實事項目,讓人民民眾在改革發展中普遍得益受惠。
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強化“一體兩翼”互聯互通。統籌規劃建設錫澄、錫宜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宜興通用機場,推動沿江城際鐵路開工建設,做好泰錫宜鐵路及過江通道、新長鐵路擴能改造、蘇錫常南部高速無錫段等前期工作,加快新錫澄路等地方幹線公路建設。開工建設錫澄運河航道整治工程市區段,啟動錫溧漕河二期整治工程。推進無錫(江陰)港功能完善和服務能力提升。著力提高中心城區能級。理順體制機制,整合資源配置,最佳化商貿商務服務,增添都市產業功能,鞏固提升商業中心地位。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加強背街小巷整治和保潔,抓好重點片區、重要路段的市容環境美化,塑造具有城市個性的建築文化和空間特色。加快“一城一島一帶”等重點區域開發。完善太湖新城產業布局和配套功能設施,加快馬山島休閒旅遊項目建設,加強古運河及其周邊片區開發中的歷史文化保護,提升錫東新城、惠山新城、江陰臨港開發區、宜興東氿新城集聚產業和人口能力。增強城鄉基礎設施功能。加快建設民航無錫空中交通管理站,基本建成滬寧城際鐵路惠山客運站,做好錫太高速前期工作。實施錢胡路等城市道路改造,改善重點片區道路通行條件。有序推進捷運3號線一期、1號線南延工程建設,提高地面公共運輸與捷運接駁換乘能力,新辟、最佳化公交線路15條。推進農村公路維護和提檔升級。新建500千伏宜興東、陸橋等輸變電項目,完成西區燃氣熱電項目主體工程建設。改造老舊自來水管網60千米,新增天然氣用戶6萬戶,增設“蘇郵惠民”便民服務站300家,免費無線接入點達4萬個以上。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最佳化鎮村布局規劃,加強園區布局與城鎮建設有機銜接。構建節約集約用地戰略布局,科學調整科研及產業用地性質,創新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積極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快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推進城鄉一體化先導示範鎮建設,打造一批重點鎮和特色鎮。加強歷史文化名村的修繕保護,建設一批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美麗鄉村、休閒旅遊示範村。
務實推進民生改善。提高居民收入和就業保障水平。努力拓寬增收渠道,重視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全面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大力支持城鄉居民自主創業,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以上,扶持自主創業1萬人以上。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畫,全市養老、醫療保險分別擴面6萬人,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分別擴面4萬人,繼續合理調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全覆蓋,為2.5萬戶困難家庭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援助服務。統籌各類社會救助資源,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推進紅絲帶關愛中心建設。改善民眾居住條件。用好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實施20萬平方米危舊房改造,完成60個城中村、191萬平方米舊住宅區綜合整治。在做好村莊規劃基礎上,規範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加強安置房、經適房、老小區等社區物業管理,繼續推進老小區電梯和技防改造。加強市場建設和流通領域監管。強化食品藥品監管,食品、藥品安全檢測合格率分別達到97.5%和99%。抓好市場保供穩價,建立價格惠民常態體系,健全市區142家平價商店監管服務網路平台。市區新建、改造農貿市場12家。建立完善城市公共配送體系,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提高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最佳化發展基礎教育,加快培育建設新優質學校,支持農村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辦學水平。加快市少年宮和一批新辦學校建設,新建、改擴建幼稚園30所,不斷完善社會化早教體系。積極引進優質本科教育資源,加快建設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推動省市共同支持無錫太湖學院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支持各類職業院校提高辦學質量,深化與產業轉型融合發展。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切實改善醫療服務質量,著力解決民眾看病就醫難題。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和運行管理,壯大全科醫生隊伍。強化醫療人才培養和學科、專科建設,新增一批國家級、省級重點專科。完善急救站點城鄉一體化建設,開展健康促進和慢性病干預。提高體育事業發展水平。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爭創全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引進更多國際精品賽事,辦好環太湖國際馬拉松賽、公路腳踏車賽等一批重大體育賽事。積極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
進一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深化社區扁平化管理。鞏固社區減負成果,規範社區事務準入。創新基層管理服務,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各類基層組織、社會團體和志願者作用,推進政社互動和社區多元共治,建設和諧文明城鄉社區。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推進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暢通民眾訴求表達渠道。全面排查各類矛盾糾紛,妥善處理好信訪熱點和遺留問題,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依法做好徵收拆遷工作,著力破解徵收拆遷難題。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努力打造誠信無錫。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強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加大打擊逃廢債力度,讓“誠信無錫”和“法治無錫”相得益彰。加強平安無錫建設。深化完善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強化網路信息安全管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嚴格責任落實,強化隱患治理和監管執法,確保不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災減災能力。認真做好台港澳、僑務、民族宗教等工作。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提高軍地融合發展水平。
(四)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法治建設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
堅持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設“兩個輪子”一起轉,一方面紮實開展“改革創新突破年”活動,加大重要改革推進力度,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儘快落地見效;另一方面,切實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開放、規範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維護社會穩定。
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強化機構和職責整合,規範機構設定,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健全“一辦三中心”政務服務平台功能,加快網上政務服務系統建設。實施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全面推行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管理,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財政支出,依法清理規範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適度調整市對區財政體制,完善鎮、街道財力保障機制。探索實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深入推進 “營改增”試點,認真落實國家扶持企業發展的結構性減稅政策。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各類資本參與國企改制重組,加快國有資本證券化步伐。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內控機制建設,提高重大決策、資本運作規範化水平。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薪酬管理和激勵約束機制。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大力發展產業金融,積極推進多層次金融市場建設。加快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完善地方金融控股集團機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爭取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促進網際網路金融、融資性擔保公司加快發展。鼓勵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推動上市企業兼併重組。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拓展外匯管理便利化改革試點,推進無錫海峽兩岸金融與科技合作試驗區建設。深化農村領域改革。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質押融資試點,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宅基地及住房、農村集體資產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深化社會事業改革。調整完善“管辦分離”體制。完善教育評價制度,健全教師激勵機制,探索建立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實施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加快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體系。啟動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國家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實施公辦養老機構改革,促進醫養融合發展。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教育、衛生、養老和社區服務。繼續深入開展全國流動人口社會融合試點工作,完善居住證管理制度。深化水電氣等資源環境價格改革。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重大事項決策的立項調研、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程式,加強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建立重大行政決策責任追究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嚴格依法辦事,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做到法定授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按照職權法定、權責一致的原則,規範行政執法主體,明晰職責許可權,切實解決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強化行政權力制約監督。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規範重大決策出台前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適應行政訴訟制度新變化,自覺接受司法監督。重視公眾監督、輿論監督,依法保障民眾和新聞媒體直接監督政府的權利。強化審計監督,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實現有重點、有深度、有步驟、有成效的審計全覆蓋。營造全社會法治氛圍。引導廣大市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複議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社會普法宣傳,推動普法宣傳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積極推動公正司法建設,努力讓民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五)切實加強服務型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將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開展“作風建設突破年”活動,進一步增強服務理念,加強廉潔自律,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和廉潔政府。
著力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十項規定,進一步改進文風會風,嚴格控制節慶、論壇、展會及評比表彰等活動,嚴格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完成機關公務用車改革。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強化政府績效管理、效能監察和行政問責,大力整治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打通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深入開展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廣泛開展機關幹部進社區活動,盡力幫助基層和民眾排憂解難。進一步完善“穩心留根”機制,開展“暖企行動”,使廣大企業切身感受到政府優質服務的溫暖。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加強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社會公益事業、審計結果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做好政府組成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工作。建立重要政府信息定期發布機制,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充分發揮政府網站主渠道作用,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著力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著力構建政府系統懲防體系,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制約,落實好“一崗雙責”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嚴肅查處發生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民眾身邊的腐敗案件,堅決糾正徵收拆遷、環境保護、工程建設、教育衛生、行政執法等領域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努力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於民,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