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都馬拉松

2015年成都馬拉松,指的是2015年成都舉辦的一次活動。75歲的楊玉定和其他幾位老隊友各自從家裡出發,匆匆趕往同一個目的地———2015成都馬拉松迎新年會舉辦現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2015年成都馬拉松
  • 舉辦時間:2015年12月19日
  • 舉辦地點:四川省成都市
  • 賽事類型:體育
這天,值得很多成都跑友記住,至少楊玉定是這樣認為的,這樣的場景,往回退33年,楊玉定想都不敢想。33年前的1983年,成都第一次迎來馬拉松,那時選手們大都是主辦方組織的、常見的跑步裝備是平日裡代步的白膠鞋,甚至有人還光著腳跑步。而如今,上萬的馬拉松名額會被一搶而空,人們自覺自愿地加入馬拉松、跑步的行列,甚至有人一年花在跑步裝備上的錢接近萬元,這已經成為當下成都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2015年
“跑步已經成為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不好意思,我現在確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稍晚點兒我回電話給你,好嗎?”可手中似乎有做不完的事,讓鄭建回頭就把回電話的“承諾”忘得一乾二淨。不是作為年會主辦方之一的跑步公園創始人鄭建健忘,操辦這場年會讓他真感覺比跑馬拉松還累。可這樣忙碌的節奏,鄭建早已習慣,因為跑步運動在成都的火爆態勢不是最近兩三天的事了。
今年,鄭建和好友王超創辦的“跑步公園”跑團,註冊會員數“嗖嗖”上升到5000餘人,分會迅速擴張。不僅是跑步公園,近兩年來,成都跑團猶如雨後春筍,人數或多或少,據圈內人士不完全統計,所有跑團人數加起來肯定超過了萬人。
“我是2011年加入跑步公園這個跑團的,那時人好少啊,一般就是幾個人,大聚會也只有二十來人參加。這兩年確實跑步的人多了很多。”楊曉華清晰地記得。鄭建也沒有忘記:2010年底創辦跑步公園後的幾個月,一共就6個會員,還包括他和王超2個創始人,後來他們開始舉辦活動,參與進來的人才越來越多,“2013年後的人數增幅是最大的,2013年一年就從1000人增加到了3000人,2014年又從3000人增加到了5000餘人。”王超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每年他們都會對會員人數進行統計,所以數據比較清晰。
“多虧了大環境,中國的馬拉松賽事越來越多,跑馬拉松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的會員也越來越多。”王超一口氣用了三個“越來越多”,事實上,現在跑步公園的安排也越來越密,從以前的一個月一次活動,變成了每周一、三、五約跑,星期二和星期四進行訓練營,每周末還要出去拉練,去的地方幾乎都是景色美、空氣好,但人相對較少的環境。“其實現在人對跑步的要求不只是跑跑而已,他們也希望通過跑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尤其是上班族壓力都很大,也想藉此機會出去放鬆一下。”鄭建覺得,跑步已經成為現在成都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趁著這股馬拉松熱潮,王超趕緊又和朋友們在去年創辦了一個賽事運營公司,專門承辦成都各種路跑活動,生意比想像的還好,公司成立半年時間就接到了10來個活動或比賽,“以前搞活動都是自討腰包往裡貼錢,現在終於開始賺錢了。很多活動或比賽都是主動找到我們,讓我們來承辦,可以說未來形勢一片大好。”
有市場的不只是跑團,多國外高端跑步裝備也應時而來。電子科大大四學生楊曉華,在去年重馬奪得男子半程第三名,這個成績為成都跑友增光不少。不過現在更吸引楊曉華的,不是比賽,而是哪家公司又推出了具備更新功能的智慧型手錶,“我對跑步服裝沒過多要求,我比較喜歡研究智慧型手錶,你看這款1000多元的,它只能用於跑步,但這款價值3000多元的,還可以用於騎車、游泳、登山等,可以非常準確地測試出運動者的心率、頻率等。每個智慧型手錶還配有心率帶。我現在這款智慧型手錶就是3000多元。”說起智慧型手錶,楊曉華兩眼放光,不過他坦言:“我現在這塊智慧型手錶是相關品牌給我試戴的,現在還在讀書,哪有那個經濟實力啊。”
楊曉華還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一個“新現象”,他認識的跑友中,有人每年花在跑步裝備上的開銷都是近萬元,一條壓縮褲就是900多元。而他的同學中,竟還有人為了買裝備和參加馬拉松賽,寒假還出去勤工儉學,“我有個同學現在正在一個茶坊上班,就是為了存錢買跑步裝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