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美關係十件大事

2015年中美關係十件大事

導讀,十件大事,一、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二、中美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取得重要進展,三、南海問題成為中美關係的突出問題,四、中美兩軍避碰規則得到加強,五、中美在網路安全問題上的互動先抑後揚,六、中美“秩序”之爭苗頭浮顯,七、美國國內對華政策討論形成勢頭,八、中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九、台灣問題呈現重新趨熱的跡象,十、中美為促成伊朗核協定開展合作,

導讀

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2015年9月22日至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歐巴馬總統邀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這是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的首次正式訪美,因其對中美關係長遠發展的重大塑造意義而倍受關注。

十件大事

一、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2015年9月22日至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歐巴馬總統邀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這是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的首次正式訪美,因其對中美關係長遠發展的重大塑造意義而倍受關注。習近平的此次訪美之旅從美國西部城市西雅圖開始,在那裡出席了華盛頓州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舉辦的歡迎晚宴並發表重要演講,參觀了波音、微軟公司總部和一所高中,出席中美企業家座談會。第二站華盛頓,習近平先後出席了歐巴馬在白宮設下的私人晚宴、白宮南草坪歡迎儀式、與歐巴馬正式會談並共見記者、白宮國宴。在“白宮秋敘”中,兩國元首見面交談總時9小時。習近平強調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中國外交政策優先方向”;中美雙方應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不斷拓展雙邊、地區、全球層面務實合作,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推動中美關係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會晤後,中方發布訪問成果清單,共五大類49項,涉及政治、貿易、金融、全球治理、環保、軍事、科技、農業、衛生、人文等領域。外交部長王毅總結說,習近平此行為中美關係發展拓展了思路,增強了動力,帶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邁上了新的台階。

二、中美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取得重要進展

應對氣變合作在2015年成為中美關係新亮點,充實兩國全球合作內涵。6月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就加強氣變與能源合作達成共識。9月習近平訪美期間,中美元首發表關於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重申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中具有重要作用,堅定推進落實國內氣候政策、加強雙邊協調與合作並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向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經濟轉型的決心。借這個聲明,中國首次在國際上宣布2017年推行全國碳市場的目標,並承諾向開發中國家提供200億元人民幣(約合31億美元)的基金用於應對氣變,規模與此前美國向綠色氣候基金承諾的30億美元相當。11月30日習近平在出席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與歐巴馬舉行年內第二次會晤,此後又於12月11日應約與歐巴馬通電話,氣變問題都是主要議題。兩國元首強調將加強合作使大會達成有雄心、成功的成果。

三、南海問題成為中美關係的突出問題

2015年,美方極為關切中國南沙島礁改擴建工程,以維護航行自由、避免南海“軍事化”為由,不僅美國領導層、政府要員在重要雙邊接觸中屢屢向中方施壓,美國軍方更對南海海域採取了加強巡視、強化周邊軍事部署的實際舉措。5月美軍P-8A“海神”反潛巡邏機搭載CNN記者巡航南海,7月美軍新任太平洋艦隊新任司令斯威夫特乘P-8A飛越南海上空,10月美海軍“拉森號”飛彈驅逐艦進入南沙渚碧礁附近海域,11月美國國防部官員稱美海軍計畫今後每季度在南海人造島嶼12海里範圍內進行約兩次巡邏。至此,美國在美國對南海問題的公開介入更加直接、明顯,這是在美國繼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背景下發生的,中美分歧的本質是戰略博弈,兩軍在南海發生意外摩擦衝突的事實風險更高。

四、中美兩軍避碰規則得到加強

2015年9月習近平訪美期間,中美就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新增“軍事危機通報”附屬檔案以及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新增“空中相遇”附屬檔案完成正式簽署。中美雙方都肯定構建軍事互信機制的進展,強調防止誤讀誤判的重要性,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接受中方邀請將於2016年訪華。

五、中美在網路安全問題上的互動先抑後揚

2015年上半年,美國持續熱炒所謂“中國黑客對美發動網路攻擊”,還多次揚言對中國有關實體和個人實施經濟制裁,對兩國關係正常發展構成嚴重干擾。6月美聯邦人事局(OPM)電腦系統遭黑客侵入,約2200萬名在職及卸任聯邦官員個人信息泄露,美情治單位稱中國是“頭號嫌疑”。9月以來,兩國就網路安全問題展開一系列良性互動。習近平9月訪美時,兩國達成互不進行和支持網路商業竊密行動、建立打擊網路犯罪高級對話機制的協定。11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常務副部長馬約爾卡斯率網路安全執法跨部門代表團訪華,12月1日首次中美打擊網路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聯合對話在華盛頓舉行,由中國國務委員郭聲琨和美國法務部部長林奇、國土安全部部長詹森共同主持,達成《中美打擊網路犯罪及相關事項指導原則》並同意建立打擊網路犯罪及相關事項的熱線。12月3日,《華盛頓郵報》披露中國已拘捕與OPM案有關的數名嫌犯。

六、中美“秩序”之爭苗頭浮顯

2015年,中國全力推進“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倡議,與亞太和周邊國家積極加強互聯互通,取得重大進展。這導致美國政府戰略疑竇上升,“中國將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論調在華盛頓更有市場。歐巴馬在這一年的國情咨文中再次唱響21世紀貿易規則應由美國而非中國制定的調門。美國政府一度試圖阻撓AIIB,反被國際社會熱情擁抱它的事實打臉。作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支柱,歐巴馬政府極力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10月在亞特蘭大談成,成員不包括中國,這在亞太地區加劇了幾組多邊貿易服務協定談判相互競爭的態勢。

七、美國國內對華政策討論形成勢頭

2015年,美國國內戰略學界圍繞對華政策的討論全面展開,代表性著述或言論包括國防部高級顧問白邦瑞2月出版的指責中國對美實施戰略忽悠計畫(Strategic Deception Program)的《百年馬拉松》一書,前駐印度大使、外交關係委員會亨利 基辛格美國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羅伯特 布萊克威爾和前國務院官員阿什利 特利斯在《外交政策》雜誌上聯合發表的鼓吹以對華遏制戰略取代接觸政策的報告,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高級研究員藍普頓5月發表的提出中美關係已近臨界點之說的演講、蘭德公司在習近平訪美前夕發布的“美中軍事計分卡”報告,等等。這一討論比較普遍地反映了在中美實力對比迅速縮小的歷史背景下,美國國內對中國改革發展方向不符合美國期待的失望和焦慮情緒,充斥著美國應如何扭轉對中國的“敗局”並保持優勢的建議,助長了“中國威脅論”在美國國內的上升,對歐巴馬及其繼任者的對華政策調整構成直接而顯著的影響。這一討論與美國2016大選兩黨初選階段相重合,造成了借選舉提前炒作中國話題、各路參選人爭相對華示強的現象。

八、中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美國內部結構調整、全球貿易下滑的不利條件下,2015年中美貿易仍保持顯幅增長。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2015年1-11月,美國繼續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額為3.1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9%。而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至9月,美國對華貿易額同比上升3.7%,達4416億美元,超過同期美國與加拿大的貿易額,意味著中國將首次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商務部數據還顯示,9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創歷史新高,達362.77億美元。目前(2015年),中國對外貿易占全球貿易的比重約為7.4%,美國占比約為14%,世界貿易增長已進入“中美雙核”時代,這將對中美關係和國際經濟政治形態產生深遠影響。

九、台灣問題呈現重新趨熱的跡象

12月16日,美國政府通知國會,決定向台灣出售總額約18.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中國國防部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中方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美方這次對台售武主要還是出於取悅美國國內軍工利益集團的需要,兼有在習近平訪美後玩弄兩岸政策平衡的考慮。與此同時,隨著2016年台灣地方領導人選舉的臨近,台灣島內政局加速變化,醞釀新一輪政黨輪替。美方加緊接觸藍綠陣營兩黨關鍵人物進行摸底。在此背景下,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分別於5月底6月初和11月中旬訪美,美方予以同等規格接待。而對於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美國政府表達了謹慎歡迎,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表示“我們當然歡迎台海兩岸為減少緊張、改善關係所採取的步驟,但我們必須看到這次取得的結果是什麼。”

十、中美為促成伊朗核協定開展合作

2015年7月,伊朗、歐洲聯盟和伊朗核問題相關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在日內瓦達成協定。根據協定,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併鬆綁部分現有制裁。在這場歷時9年的馬拉松式艱難談判中,中美進行了建設性的協調與合作。該協定10月18日生效,中美隨即達成《關於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中阿拉克重水研究堆改造項目的聯合意向聲明》。根據該聲明,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和美國能源部將作為伊朗核問題六國工作組雙組長,與伊朗共同推動阿拉克重水堆改造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