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

2015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

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將在上海中華藝術宮以全新的科藝概念起航。

本屆展覽展出規模近萬平方米,以“融合·創新”為主題,汲取歷屆展覽之精髓,回顧歷屆部分優秀創意作品,發掘和提升新的科學與藝術融合創新的創意成果,特別是運用現代技術展示方法來推介科學與藝術融合的當代運用成果,把科學與藝術融合的精彩片段呈獻給廣大觀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
  • 外文名:SHANGHAI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ART EXHIBITION
  • 主題:融合·創新
  • 舉辦地點:上海·中華藝術宮·5米層
  • 展覽日期:2015年8月12日-21日(周一閉館)
  • 觀展時間:10:00-18:00(17:00後停止入場)
  • 歷程:十年
展會概況,組織機構,主辦單位,指導單位,承辦單位,總策劃,展會創始人,展會特點,主題詮釋,展示分區,亮點作品,A區,B區,C區,D區,展會溯源,往屆展覽,

展會概況

本屆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將於2015年8月12日-21日在中華藝術宮舉行。
本屆科藝展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指引下,回響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發展目標,科藝展以《融合·創新》為主題,以科學理念與藝術形態的融合,引領公眾感受科技創新、藝術創作的無窮魅力,“讓科學走進大眾,讓藝術融入生活。”
科藝展有別於其他工業展、科技成果展、藝術展,並非單純的成果與產品展示,而是創作與思考的結晶,以不可機械複製的“作品”與“思想”為主體。本次展覽呈現來自多個國家、海內外新銳藝術家、科研機構、藝術院校的百餘件作品,以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創造未來的歷程為展示脈絡。
新的十年,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仰科學之高,懷人文之遠,今夏復又前行。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
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

指導單位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

承辦單位

中華藝術宮
中科院院士上海浦東活動中心
上海科協事業發展中心

總策劃

上海美術設計有限公司

展會創始人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教授。
海派藝術大師吳冠中教授。

展會特點

探尋“人”在科學藝術、創新與發展中的坐標系,以科藝的眼光發現時間、認知科學所塑造的藝術肌理,縱覽科學與藝術對我們所生存的自然與人文世界的解構及重構,並展望未來世代、科技進一步解放人類之後的詩意棲居。

主題詮釋

——《融合·創新》
科學與藝術,人類文明兩大永恆主旨,如交織的雙螺旋,編織出人類的文明譜系。今日,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不斷重塑著世界、自然、人的生活以及思維方式,而藝術則以同樣蓬勃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創造力,不斷擴展外延與載體,思索並洞見時代的主旨。
本屆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的主題為《融合·創新》(INTEGRATION&CREATION),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指引下,回響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發展目標之下,學思並進、知行互發,旨在以獨到的視角,探討、發現、引領人進入科學與藝術的精深世界,對話先賢,激越靈感,為科學的先驅者、藝術的先鋒者、創意·創造·創業的踐行者打造舞台。
科藝展專注於科學理念與藝術形態的融合與呈現,同樣關注人在科學、藝術中的核心地位,強調科學發展下人的自由、藝術所賦予人的精神力量。以科學與藝術為參照,為個體生命在宇宙時空之中界定坐標——這也即是人,真正的造化之主的力量——創新與創造。
2015年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始於融合,禮讚創新,致意未來。

展示分區

A區:大師與大家
科學與藝術殊途而同歸,是人類精神對自然與真理的同一追求。本展區“對話”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大師巨子,諦聽智慧之聲,以新的視角認知、感悟世界,發現科學與藝術的交融、碰撞之美。
B區:大觀與觀止
巨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極致無有窮盡,依仗現有科學人類可以一窺其壯麗深邃與精微幽玄,卻始終無法觀止本相。萬物為一,宇宙為一,本展區俯仰天地,自一沙一世界中領略其獨有的美。
C區:大象與無形
如《道德經》所言,物質世界渾沌與統一於道,而藝術依託於物質展現美,觸摸其肌理;如玻璃與光的陸離,納米世界的玄妙精微,隨物賦形的3D藝術。唯一可觀照的物象,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即是藝術的神髓。
C區:幻象與祛魅
科學祛除幻魅,將人類帶出蒙昧的暗影,使我們客觀認識所處的物質世界。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又以虛擬現實營造新的幻境。在虛實之間、夢魅與幻象間諦聽未來。
D區:創造與棲居
科學改變人類生存的物質世界,藝術塑造形而上的精神世界。科學與藝術,始終在身心雙方面解放人、塑造人,令人以更自由的方式創造生活,詩意棲居。

亮點作品

A區

大師與大家 ——《透視 · 達文西》
DietmarFrenken,德國多媒體特效藝術家(德國)
達文西,文藝復興的巨人,他的智慧頭腦與超前思維有如謎題,千百年間一直令人好奇而神往。本作引領人“進入”這位曠世奇才的大腦迷宮,在迷幻如夢的科藝空間中與天才對話。作品《透視·達文西》來自於德國多媒體特效藝術家DietmarFrenken,通過懸浮幻像、多重畫面、迴路迷宮、鏤空浮雕等多類表現手段,將達文西各方面的成就進行了簡短的介紹,也首次對達文西這位科藝巨匠大腦進行了全面探索,呈現了他迷宮般的思想世界,如同偷了造物主的造物指南,看穿了大自然的所有本源。
大師與大家——《詩意書寫在自然》
金江波,國內最早從事新媒體藝術領域的當代藝術家之一
書法是文字的藝術,中國書法古來講究書畫同源。本多媒體互動裝置引領觀眾融入空靈的水墨世界,與飄逸墨色互動共舞,真正達到人與書法的融合貫通,演繹東方自然觀的詩意幽玄。本作品通過三維建模古代山水畫,將之變成魔幻山水空間動畫。利用鳥、雲彩、瀑布、彩虹、閃電等自然元素,與水墨影像的互動共舞一起,完美詮釋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帶來了栩栩如生的視界享受。並將中國元素,利用創新的科技影像技術,予以了淋漓盡致地呈現。

B區

大觀與觀止 ——《美麗化學》
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出版社
在《美麗化學》中,4K高清攝影機所捕捉的化學反應具有令人驚異的美感:晶體的綻放凝結,沉澱的飛揚若新雪……由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共同探究的作品《美麗化學》,將那些,難以描摹的微妙細節與靜美,令人沉浸在化學世界的紛呈與多彩,微觀視角下的驚艷與大美,捕捉得令人嘆為觀止。奇妙的化學反應與化學結構幻化成了科學世界的精靈,在一張一稀,一松一弛之間盡情地呼吸,將微觀世界的美妙演繹得深邃且神秘,也將化學篇章里的自然與科學解讀得藝術且美貌。
大觀與觀止——《星空深處》
上海天文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天文學在巨人們的肩膀上踮起腳尖,望向星海深處,了解到我們所居的地球不過是茫茫宇宙間的微塵芥子,探究空間與時間的始終。如康德所說:有兩種東西永遠令人讚嘆與敬畏——我們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由上海天文台提供的來自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關於星空深處的傳說,將不可觸的宇宙世界幻化成了動人的影像,用哈勃空間望遠鏡訴說了來自於星系、黑洞、星團、星雲、星雲、恆星、太陽系、系外行星的故事,將傳說易容成了生動且形象的真實“人物”。

C區

大象與無形 ——《玻璃迷宮》
《玻璃迷宮·ChrisWood系列作品》(英國)
2015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
作品一:<Spyra>
玻璃,被譽為上帝給人最美的禮物。玻璃博物館帶來如同銀河般的半透明迷宮,由英國藝術家ChrisWood呈現關於玻璃的紛呈之美。ChrisWood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玻璃專業,擅長探索光線之美,開拓玻璃與光線的美感潛能,通過微小的結構與簡單排列,營造出繁複多變的視覺效果。此次科藝展將展出7件ChrisWood的精美玻璃藝術品,為科藝愛好者帶來前所未有的亞洲集體作品首秀。
大象與無形——《納米藝術》
同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納米科學研究院
同濟大學納米藝術中心
總計20件作品,由著名科學家時東陸教授召集提供。
此系列作品用藝術的語言,描摹了科學世界的大象與無形。亦乎自然的表達了,納米尺度下的微觀世界,同樣具有線條、色彩、圖案、明暗、反差等。納米,除它本身的科學深意之外,同時還富有美感與藝術性。納米藝術將材料與想像相結合,構建微觀而又巨觀的納米世界。
大象與無形——《生靈》
同濟大學設計與創意學院
《生靈》突破了傳統珠寶設計的桎梏,以新的數位化設計的方式來詮釋視覺與美,為今後的首飾設計開闢了新未來。幾百年來,設計師從自然中獲取靈感,模擬自然,而今數字設計提供了設計師更多元的手段,以及奇異的效果,這種“自然”的創作方式給人以感官上新的衝擊,在追求獨立的今天,數字生成首飾有其獨特的發展前景。《生靈》以《山海經》當中的五隻鳥類神獸為原型,以其各自意向建立生成方式與邏輯,進而轉化成具有有機形態及雕塑感的概念配飾。植入中國文化將科學、藝術與生活完美地交織在了一起。
幻象與祛魅——《千人千面 》
柳喆俊,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2015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
《千人千面 》
現代科學讓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個體都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讓每一點微不足道的才華都不被埋沒,但同時也在沖淡文明的多樣性與地域差異,令人面臨千人一面的尷尬。《千人千面》來自於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隱喻現代科技在尊重個性與磨滅差異上的二律背反,希望能夠引發觀眾對於科技的進一步反思。在探討科學對人類社會影響的同時,也將幻影成像帶入了新領域,以藝術對科學的依託性,詮釋了魅影趣味的生動感。
幻象與祛魅——《米蘭世博會裸眼3D》
上海質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次2015米蘭世博會中,中國企業聯合館以裸眼3D技術,為四海觀眾奉上一場關於中國文化與企業發展之路的視覺盛宴。這幅質尊科技以獨到技術呈現的《裸眼3D清明上河圖》也在本屆科藝展中同步展現,連線米蘭,直擊世博前線。聯合中華藝術宮展出風格各異的雙《清明上河圖》,並以3D動畫的形式,再現驚人場景,讓一草一木、一物一人、一水一船都活了起來;以裸眼3D的形式,直現震撼視覺,讓一景一象也都近在眼前。
幻象與祛魅——《光動之旅》
SuperNatureDesign(馬來西亞)
來自於馬來西亞創意團隊,以藝術手法詮釋了自然界中的彎曲靈活與移動現象,重新解構了創新,力度,以及動能現象。對線條以及形狀的變形,光感流動與漸變過程的深化研究,將互動性與科學性推向了新高度。沿著蜿蜒的曲線安裝全長2.2米高的透明亞克力面板以及能跟著人移動走向而變換動力轉動的藍色透明元件,再把預先程式設計的燈光系統則隱藏在底座結構之下,讓整個裝置傳達出這次展覽的主題意象,以藝術化的表現闡述了極具魅力的科學原理。

D區

創造與棲居——《感知你的城市》
瑞士聯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瑞士)
本互動設計展,為提高城市人對居住環境的認識,以七座城市的環境數據地圖為基礎,讓創客們盡情揮灑靈感,以可視化數據、互動感應、社交網路與虛擬現實相結合,令城市的一呼一吸,光影變遷都具有了別樣的趣味與可讀性。參與此項目的城市有舊金山、波士頓、班加羅爾、上海、新加坡、日內瓦和里約熱內盧,以DIY感測器為基礎的工作網路,探測城市裡的污染、灰塵、光線、噪音、溫度及濕度,並予以了藝術化、可視化的圖案設計,以最大的可能性吸引人們關注生態、環境等系列問題。
創造與棲居——《夢琴》
上海空點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夢琴》以“特雷門琴”為創作基礎,利用電子控制技術結合多媒體與聲光效果進行創新融合,在藝術呈現上利用空白與點、線的對比關係。作品表達了對世界首件電子樂器——特雷門琴的敬意。觀眾如操作特雷門琴一般,可隔空操作裝置,控制每一個圓球上下移動,並讓之發出不同音調。於此同時,圓球上下移動在大面積的空白畫布上繪製出五彩繽紛的光影效果。觀眾親自參與,不同的觀眾都有自己對音樂與光影的不同解讀,可以是純粹對音樂的感受,也可以是對光影的嘗試,在互動的過程中感受音律間空格關係,感受畫面留白與點之間的聯繫。
創造與棲居——《融》
漢圖可視化科技
融合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在網際網路+的時代,傳統企業必須突圍。2015,李克強總理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傳統的製造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使得那些充滿激情,攜帶無限能量的年輕人帶著自己的夢想自由飛翔。這是一個跨界的時代。從網際網路浪潮開始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今天大融合的到來。每一次革命都是推倒重來,如果固守不變,你就是倒下去的其中那個。作品暗喻在美國重返亞洲的策略圍堵下,中國獨辟“一帶一路”之偉大構想途經斯坦國殺出重圍。融,跟“龍”諧音。中國的龍,世界的融。這是傳統和時代的融合,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創新與夢想的融合,中國與世界的融,這是萬物相連,物物相連的融。

展會溯源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教授與海派藝術大師吳冠中教授為“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的發起人。兩位不同領域的大師以科學與藝術對真理普遍性的追求為共性,倡導以藝術的手段與科學的內涵相互融合,探求兩者對真理、美、永恆的共同追求,使科學與美更親近於社會公眾,促進科學普及與藝術薰染。
自2004年,上海首次以“科學與藝術”為主題辦展,科藝展迄今已走過十年歷程。展會主題隨著時代變遷,承接更迭。時至今日,以“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的上海國際
科學與藝術展,迎來了嶄新的十年。
年份
歷屆主題
2004
科學與藝術
2005
科學·藝術·和諧之美
2006
科學與藝術美妙的融合
2007
回顧與展望
2008
體育·美·科技
2009
我們與世博同行
2010
融合——科技·世博·美
2011
融合——傳承·創新·發展
2012
新之悅
2013
融合——十年紛呈

往屆展覽

2013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
2007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