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2日,“絲綢之路學術帶”國際論壇在陝西西安召開,同時,由西安交通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也在西安啟動。來自國內外的一百多名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的有關法律構建問題展開熱烈研討。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這攸關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大局,是重大國家戰略。但“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具有複雜性與長期性。與會專家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法律治理與制度建構”、“經濟合作與區域發展”、“文明對話與教育交流”四項議題,針對地緣政治、地區安全、民族宗教、意識形態、貿易投資、爭端解決、能源合作、文明對話、文化傳播、教育交流等熱點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建言獻策。
與會專家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和平發展和諧建設,以切實行動消除世界疑慮的重大舉措,打破了“國強必霸”的魔咒,真正體現了“中國夢”和“世界夢”的圓融互通。“絲綢之路學術帶”概念的提出,適逢其時地回應了“一帶一路”這一關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它關注絲路沿線相關學術研究力量的匯聚整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交往聯繫及其知識生產能力的持續增強,透過跨國跨域跨界協同創新攻關,旨在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遠見卓識和非凡的智力支持。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單文華教授特彆強調,法律制度建構對“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他從器物、制度、理念三個層面對其政策含義進行解讀,指出忽略法律制度建構會導致“理念無法落地,器物缺乏保障”的不利後果,政治共識最終必須凝結為可供操作執行的法律制度。事實上,“一帶一路”建設呈現為“交通通信奠基、經濟文化唱戲、政治法律搭台”的三元結構;絲路沿線涉及的64個國家和地區應優先規劃交通、能源、經貿三個領域的法律制度框架,區別情況採用三大模式——國別模式、走廊模式、共同體模式之一共同建設,最終實現從倡議到行動、從利益共同體到責任共同體再到命運共同體的華麗轉身。
據了解,“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以“世界視野、中國重心、絲路特色”為主旨,目的是為了在創新研究、精英培養、決策諮詢、專業服務、爭端解決五個方面服務於“一帶一路”的建設和發展,為專家學者開展對話交流提供重要的溝通渠道,匯集各國政、產、學、研、用方面的智慧,努力建成世界一流智庫,共謀絲路沿線及其他地區人民的福祉。該中心與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政策研究院、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印度中國問題研究院簽訂合作協定,將在創新研究、精英培養、專業服務等領域開展廣泛深入的協同創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