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帶一路”戰略理論視野研討會

2015年4月11日,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理論視野研討會在京舉行,基於“一帶一路”提出的新理論著作《流量經濟新論》也於當日同期發布。參加研討會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數十位知名的經濟學、社會學等專家學者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與會專家學者們對此書提出的新理論、新觀點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
“流量經濟理論”、“差序增長極律理論”、“增長決堤律理論”等理論和觀點,均來自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全新出版的《流量經濟新論》一書中。該書作者孫希有認為,“一帶一路”思維是經濟流動性發展的元敘事戰略,也是人類主義發展的元敘事戰略,具有典型的人類主義思想意識。經濟是靠流動才能存在和發展的。沒有流動就沒有經濟,經濟的流動就是要素的流動,要素的流動才有經濟的發展。要素的流動,即是經濟的流動;經濟的流動,就是經濟發展的常態;要素的流量,即是經濟的流量。有了流動,才有人類共同發展的可能和機會。《流量經濟新論》進行了這樣的闡述,人類的現代性增長和進步不可能同時整體性的均衡增長,它一定要經過從點到圈,從圈到線,從線到帶,從帶到面的過程。
該書作者孫希有認為,人類主義的基本內涵是,人類的一切生產生活活動,要以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利益、秩序、命運為根本,強調個體、集團、國家以至地區主義對社會發展方案制度的設計,首先要考慮全人類總體格局和共同存在,主張人類要相互融合、統一、同一,避免個體主義、集團主義、國家主義以至地區主義狹隘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構想正符合人類主義發展的最終目標。“一帶一路”無疑將成為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戰略設計樣板,無疑將成為全人類實現生產、生活共同進步,實現全人類價值、利益、秩序、命運統一、同一的推動工具。 “一帶一路”反映出的是人類現代實踐活動中的交往追求。現代人類共同發展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以商品和生產要素的流動為內容,並以此將全球的人類利益、人類文化、人類資源聯繫在一起,形成相互依存、互為資源、利益共享的格局。目前人類交往的不斷現代化呈現出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多極化的發展使人類社會發展型態表現為在統一中有分異,在分異中有統一,這也預示著人類社會通過相互交往交流,必定將由多極化共同發展社會走向真正的全人類統一的社會共同體。
人類社會進入經濟真正高速增長期始於工業化社會。當人類從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化社會之後,現代產業的出現,現代生產工具與生產製造技術的發明創造,使得人類社會的經濟成長形成日益加速的狀態。雖然人類社會的經濟加速增長現象是從工業化社會之後開始起步,但人類的現代性經濟成長不可能同時普遍性呈現於世,其增長的地理位置點在空間範圍內具有發生、發展的形成過程。作者孫希有認為,經濟成長在地理空間範圍內的發生、發展與形成路徑都是差序化、流動性的。縱觀過去到現在,並預設未來,人類在地理空間範圍內的經濟成長差序基本上都符合“點—圈—線—帶—面”的階段路徑。
據了解,該書作者孫希有,有著金融業、開發區、外經貿及統計等多領域工作實踐背景,同時具有深厚的綜合性理論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其長期的行政工作實踐中,致力於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觀察與思考,並與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哲學等理論相結合,既能將理論套用於實踐,又創造出了自己的理論與實踐概念。作者從2000年初開始研究並定義了流量經濟理論概念後,2010年還提出並定義了服務型社會、服務是生產力新要素等諸多新的概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