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宿豫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1月15日在宿豫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代區長 劉士武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宿豫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工作回顧,2014年工作安排,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緊緊圍繞“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按照統籌“三大發展”、推進“九比競賽”的總體要求,積極進取,務實苦幹,較好地完成了區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即將迎來省級驗收。
過去的一年,我們著力應對複雜形勢,綜合實力實現新提升。堅持把項目推進作為主要抓手,把破解要素制約作為關鍵舉措,全年共實施重點項目181個,爭取各類扶持資金22.7億元,淨增信貸投入35.2億元,爭取用地指標1756畝,盤活存量用地1764.5畝,為經濟社會發展和項目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經濟總量穩步擴大。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億元,增長12.3%;財政總收入32.01億元,同口徑增長12.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96億元,同口徑增長1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71億元,增長12.5%;進出口總額6.11億美元,增長36.5%,實際到賬外資6400萬美元,增長27.8%。
運行質態持續最佳化。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達到87.1%,位居三縣兩區第一;製造業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達到15.2%,提高0.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21%,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
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64億元,增長25.3%。新引進億元以上契約工業項目32個、新開工21個、新竣工17個,竣工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億元。
不斷做強二產實力、做大三產規模、做響一產品牌,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90%,提高2.4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擴量增效。加大企業培育力度,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1億元,增長18%。列入全市大企業培育計畫的23家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3.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比重達到49.8%。突出抓好園區建設,宿遷高新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6億元,增長45.9%;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建設快速推進,中亞特鋼、惠然實業等重大項目一期工程相繼投產,新材料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比重達到36.9%。生態化工園區大力實施環保集中整治八項工程,深入推進“一企一管”、“一企一策”治理工作,“三廢”處理能力大幅度提升,旭派能源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張家港宿豫工業園區被表彰為“江蘇省共建園區先進單位”,百威英博啤酒一期工程正式投產。全面深化科技創新,新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科技鎮長團”首次進駐我區。春綠糧油參與大豆油、稻米油國家標準起草工作,江蘇省玻璃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我區。新引進國家“千人計畫”專家2名,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被評為“全省人才工作先進區”。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實現三產增加值60億元,增長12.5%,高於GDP增速0.2個百分點。紅星美凱龍、華東農業大市場逐步繁榮,鼎創新天地、金融財富廣場、國際購物公園、淮海紡織服裝品牌中心等重點商業項目快速推進。京東信息科技園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圓周電子成為全市首家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文化企業。旅遊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生態觀光一日游入選全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順河林苗圃創成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
現代農業不斷發展。糧食總產量達到45萬噸,連續十年實現豐產豐收。新增農機具4800台(套),創歷史新高。大力發展高效農業,新引進高效農業項目40個,新發展設施蔬菜2.62萬畝,新增高效漁業2750畝。積極發展品牌農業,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31個。大力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新增有組織土地流轉面積5.1萬畝,新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166個,新註冊家庭農場116個。
過去的一年,我們著力加快項目建設,城鄉環境發生新變化。以基礎設施為重點,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為目標,統籌推進城鄉重點工程建設。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中心城市民生六項工程圓滿完成年度建設任務,雨露小區改造提升工程在全市專項考核中排名第一,新增管道燃氣用戶8000戶,張家港宿豫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污水主管網全面建成。紮實推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三創聯動”,商貿城、農貿市場、“五小行業”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創衛工作順利通過國家暗訪檢查,創模通過省級預評估,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新開工房地產建設面積104萬平方米、新竣工102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雙百”目標順利實現。城市功能性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宿遷動物園、民防訓練基地、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老年大學和老年公寓等項目建成使用,填補了中心城市功能空白。
小城市建設拉開序幕。來龍新城被列為全市重點打造的9個小城市之一,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總體規劃已報市政府審批,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核心區城市設計基本完成,環城路、標準化廠房、商業街改造、安置小區建設等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節後將全面啟動建設。小城鎮建設取得新進展,完成投入4億元,新增商業街、農貿市場、住宅小區等建築面積37.6萬平方米。
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不斷改善。馬河治理、來龍灌區改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區)等工程順利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農業排灌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投入6835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3.5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進入全省先進行列。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鋪設管網320公里,新增農村安全飲水7.51萬人。完成農村公路拓寬改造43公里,鄉鎮全部開通學生專用校車。新建續建農民集中居住區30個,新建住房4372套。改造農村草危房332戶,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對347個自然村莊進行環境整治,順河鎮張圩村被命名為“江蘇省生態村”。完成農村植樹130萬株,建成省級綠化示範村13個。
過去的一年,我們著力最佳化公共服務,民眾生活得到新改善。安排民生領域財政支出22.89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3.5%,超過市下達目標4.5個百分點。
就業創業更加充分。城鎮新增就業6835人、再就業28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236人。全民創業三年行動計畫啟動實施,培育創業街、創業園等全民創業載體24個,新增個體工商戶7891戶,新發展私營企業1904家。加大脫貧奔小康力度,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實施“十村百戶”示範工程,3.55萬農村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454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627元,增長11.7%。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城鎮職工“五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新增參保1.45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以上、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6%以上。完成城鄉低保對象全面核查工作,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和270元。為1.2萬名8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尊老金767萬元,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孤兒生活保障標準、大病醫療救助標準全面提高。深入實施安居工程,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3330套。切實抓好“雙擁”工作,徵兵任務圓滿完成,各項優撫政策全面落實。加大特困群體幫扶力度,累計發放特困家庭救助資金7926萬元,京東、廣博等慈善基金髮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紮實開展扶殘助殘工作,被表彰為“全省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先進區”。
社會事業更加協調。教育現代化創建工作紮實推進,省定16項指標全面達標;區第一實驗國小及幼稚園投入使用,鄉鎮中國小新建改建校舍5萬平方米;新創成省級優質幼稚園2所,義務教育進一步鞏固,中考成績位居全市前列,高考本科達線率提高5.3個百分點;職業教育對口高考上線人數連續14年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首次獲得金牌,區特殊教育學校創成全省特殊教育現代化示範學校。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加強。實施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工程,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6000戶。中國工農紅軍十五軍第三師紀念園正式開園,《宿豫志》進入編審階段。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市中醫院獲批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第三醫院晉升為二級綜合醫院,鄉鎮醫院全部建成一級綜合醫院;新建改建標準化村衛生室50個,基本藥物制度在農村得到全面落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口和計生工作紮實推進,順利通過省“十二五”中期評估。電力通訊、氣象檔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績,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等事業實現了新進步。張森等英雄模範人物相繼湧現,產生了強大的社會正能量。
社會管理更加有序。廣泛開展“六五”普法活動,深入推進法治宿豫建設,被表彰為“全國法治創建活動先進單位”。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依法決策,規範行政行為,嚴格執行招投標和政府採購等制度,不斷加大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在全省率先完成法治政府建設階段性目標。切實抓好平安宿豫建設,信訪工作責任不斷強化,各類信訪問題得到及時處理;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斷加強,全年安全生產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社會治安防控工作紮實有效,公安系統民意訪評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網路問政、應急管理等工作全面加強,民眾訴求得到及時回應,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綜合治理先進區”,連續8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安全區”。

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201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5%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8%左右;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8%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5%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左右;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確定以上目標,既分析了巨觀經濟的走勢,也考慮了全區經濟的運行態勢;既著眼於總量的擴張,更注重質量的提升。圍繞實現上述目標,今年(2014年)將重點推進五個方面工作。
一、以增強產業支撐能力為核心,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堅持把工業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把增強產業支撐能力作為核心環節,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為打造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奠定堅實基礎。
加快培育主導產業。以三大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在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的同時,著力加快主導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宿遷高新區加快推進“一院三中心”建設,力爭年內基本具備國家級高新區申創條件;圍繞打造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加快推進廣博、秀強、景宏、奇納等重點項目建設,年內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確保達到200億元。生態化工園區圍繞創建省級開發區目標,深入實施生態環境整治八項工程,用更嚴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抓好環境治理工作,加快還清歷史欠賬,實現園區穩定達標排放;按照“轉移一批、淘汰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進一步提高園區項目建設水平,著力培育精細化工產業,年內園區銷售收入增長20%以上。張家港宿豫工業園區以百威英博啤酒項目為核心,積極引進食品飲料項目,以及標籤、易拉罐、紙製品包裝等配套項目,加快打造食品飲料產業基地,確保共建園區建設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爭取儘快創成省級開發區。
加快完善產業鏈條。以招商引資為主要抓手,深入實施工業經濟“54321”工程,切實抓好項目引進推進工作,不斷完善產業鏈條。提高項目引進水平。圍繞培育主導產業,制訂差異化、特惠型的招商引資政策,將核心資源向主導產業傾斜,樹立更加鮮明的招商導向,推動主導產業擴張規模、延伸鏈條。組建招商服務局,加強對招商引資工作的統一組織和有效協調。推動招商協作組和專業招商局並軌運行,集中力量,主攻重點項目。精心組織新材料產業招商會、對台招商等活動,大力推行產業招商、定點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不斷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水平,力爭在大項目和外資項目引進上取得新突破。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對契約項目、在建項目,逐一明確責任,落實具體推進方案,實行全方位服務、全過程跟蹤。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充分盤活現有存量土地,不斷最佳化供地方式,全力保障項目用地需求;積極引進浦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快構建金融配套保障體系,紮實推進企業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等工作,不斷最佳化金融服務環境;健全職能部門、用工企業和培訓機構三方協作機制,更加有效地保障企業用工需求;在認真落實企業掛鈎幫扶制度的基礎上,積極幫助外向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促進重點企業在區內開展配套協作,全力增創服務企業的新優勢。年內,確保完成500萬元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以上,其中列入重點培育範圍的51家企業完成投入30億元以上。
加快提升產業層次。以科技創新為主要動力,加快集聚創新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層次。著力打造研發平台。加快宿遷科技城建設步伐,一期工程上半年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力爭年底建成。積極推進蘇北工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儘快啟動實質性運作。引導企業抓好研發機構建設,推動有實力的研發機構市場化、實體化運作,充分釋放創新能量。年內,力爭新增國家級研發機構1家、省級2家。著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籌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積極與科研院所和高等校院進行對接,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快集聚高層次、緊缺型人才,以人才集聚推動產業升級。著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引導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爭創高新技術企業,開發高新技術產品,不斷壯大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年內,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到23%以上。
二、以統籌發展為目標,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格局
統籌做好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一體發展,為打造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創造更好的載體平台。
統籌城鄉規劃。構建上下銜接、整體協調的規劃體系,以科學的規劃引領城鄉建設。突出規劃重點。加快編制產城融合發展規劃,做好西湖東路商業街、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順河梨園灣、城市“退二進三”區域等重點片區的規劃實施工作,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做好來龍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城市設計工作,充分彰顯小城市建設品位。完善鎮村規劃體系,著力打造特色鄉鎮和宜居鄉村。加強規劃銜接。按照“五規合一”要求,做好城鄉各類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對接、銜接工作,保證規劃切實可行、能夠落地。嚴格規劃執行。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避免無序擴張、盲目建設等行為,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
統籌城鄉建設。積極推進重點工程建設,不斷完善城鄉整體功能。加強城鄉交通體系建設。做好省道268、344等高等級公路的對接工作,爭取項目儘快實施,進一步完善全區高等級路網。實施翔盛大道東延段、249省道南延段等工程,進一步最佳化城市路網。加快來龍新城外環路、來龍大道等工程建設,打開小城市內外通道。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出行條件。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深入實施中心城市民生六項工程,對東方花園等4個老舊小區進行整治提升,完成3個城市出入口改造和3個橋頭公園建設任務;對重點路段雨污混流實施改造,完成城市核心區雨污分流工程;實施老舊小區燃氣管道開通工程,確保新增管道燃氣用戶1萬戶以上;宿遷技師學院公交首末站年內建成使用,“兩場一街”等工程確保完成年度任務。加快推進來龍新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提升核心區配套水平。實施來龍灌區改造、縣鄉河道疏浚、井頭泵站更新改造等水利工程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統籌推進區域供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區域供水覆蓋率達到100%,仰化、丁嘴等5個鄉鎮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在年內解決。加強房地產和商貿流通項目建設。繼續實施房地產開發“雙百”工程,年內城區房地產新開工、新竣工面積分別達到100萬平方米以上,進一步打造運河東岸高建設品位、低生活成本、低創業成本的“一高兩低”城市建設效應,吸納人氣商氣。加快城市商業項目建設,西湖東路商業街沿線項目年內全部開工,金融財富廣場商務樓、國際購物公園、鼎創新天地、淮海紡織服裝品牌中心、商務大廈集中區、汽車嘉年華等工程全面推進,年內確保有一批新項目投入使用。積極推進京東信息科技園二期工程建設,做好通連國際物流公司甩掛運輸試點工作。圍繞來龍新城人口集聚目標,堅持產城融合發展,進一步增強小城市的承載能力和支撐能力。其他小城鎮重點在加強城鎮配套、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品位上下功夫,切實滿足鎮區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