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採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1269個街道和鄉鎮中抽取了8萬餘居民戶,採用入戶方式進行調查,共獲取有效樣本135,229例,其中6~19歲兒童青少年53,401例,20周歲及以上人群81,828例。
為全面、及時了解我國全民健身活動的狀況,客觀評估《全民健身計畫(2011-2015年)》實施效果和科學制定《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為建設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支持,國家體育總局委託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於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對我國城鄉居民在2014年裡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狀況進行了調查。
此次調查對象是6周歲及以上的城鄉居民。採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1269個街道和鄉鎮中抽取了8萬餘居民戶,採用入戶方式進行調查,共獲取有效樣本135,229例,其中6~19歲兒童青少年53,401例,20周歲及以上人群81,828例。現將主要結果公布如下:
一、體育鍛鍊參與度
1、6~19歲兒童青少年
調查數據顯示,全國6~19歲兒童青少年在2014年都能夠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有94.6%的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包含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以及校外體育鍛鍊)見圖1。
此次調查對象是6周歲及以上的城鄉居民。採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1269個街道和鄉鎮中抽取了8萬餘居民戶,採用入戶方式進行調查,共獲取有效樣本135,229例,其中6~19歲兒童青少年53,401例,20周歲及以上人群81,828例。現將主要結果公布如下:
一、體育鍛鍊參與度
1、6~19歲兒童青少年
調查數據顯示,全國6~19歲兒童青少年在2014年都能夠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有94.6%的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包含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以及校外體育鍛鍊)見圖1。
在校的6~19歲兒童青少年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為99.3%,不在學校上學的這一人數百分比為39.9%。
隨著年齡的增長,6~19歲兒童青少年每周參加體育鍛鍊的次數減少。在每周參加10次以上體育鍛鍊的人群中,6~9歲人群占30.5%,而16~19歲人群僅占17.0%。
2、20歲及以上人群
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全國共有4.1億20歲及以上城鄉居民參加過體育鍛鍊,比2007年增加0.7億人。從年齡分布看,呈現出隨年齡增大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降低的特點(圖2)。其中,20~29歲人群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48.2%,70歲及以上人群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最低,為26.0%。
3、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
2014年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為33.9%(含兒童青少年),比2007年增加了5.7個百分點;20歲及以上的人群為14.7%,其中,城鎮居民為19.5%,鄉村居民為10.4%。與2007年相比,城鎮增加了48.0%,鄉村增加了154.0%,鄉村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的增長幅度高於城鎮。
20~39歲年齡人群中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較低,30~39歲年齡組僅為12.4%,而40歲及以上人群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較高,60~69歲年齡組達到18.2%。
20~69歲人群呈現出隨年齡增大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逐步上升的趨勢(圖3)。
*1.體育鍛鍊是指:被調查者在2014年中參加過1次及以上運用各種身體練習方法(包括徒手或器械),以強身健體、調節心理為主要目的,並達到一定強度的身體活動。主要內容包括健身、健美運動,娛樂休閒體育,民族傳統體育等。但飯後百步走、上下班的行走、騎腳踏車等不視為體育鍛鍊。
*2.將每周參加體育鍛鍊頻度3次及以上,每次體育鍛鍊持續時間30分鐘及以上,每次體育鍛鍊的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稱為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
20歲及以上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越高。研究生人群中25.6%能夠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其他依次是,大學(含大專)22.0%,高中(中專)18.1%,國中12.8%,國小及以下為8.5%。
從事非體力勞動的人群中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較高,行政、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中有24.1%的人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其它依次為專業技術人員21.1%,辦事人員20.0%,商業服務人員15.2%,農林牧漁水利人員8.8%,生產運輸操作人員11.9%,無職業人員16.2%,其他人員14.3%。
二、體育鍛鍊強度
在調查的6~19歲兒童青少年中,90.0%的人在體育鍛鍊中能達到中等及以上強度。在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校外體育鍛鍊中能達到中等強度及以上的百分比分別為80.8%、81.2%和84.0%。
20歲及以上各年齡組每次參加體育鍛鍊達到中等強度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62.9%,其次為小強度,為20.3%;有16.7%的人進行大強度的體育鍛鍊。隨年齡增大,採用小強度的人數百分比逐步增加,20~29歲年齡組為14.5%,70歲及以上組為42.2%;而採用大強度的人數百分比逐步下降,20~29歲年齡組為27.0%,70歲及以上組為4.0%(圖4)。
*3.主要是指離、退休人員,還有少數家務和待業人員。
*4.本次調查以被訪者體育鍛鍊時的身體感受來劃定體育鍛鍊強度。小強度是指與平時相比,呼吸、心跳變化不大;中等強度指呼吸、心跳略有加快,微微出汗;大強度指呼吸急促,心跳明顯加快,出汗較多。
三、鍛鍊時間
數據顯示,在校上學的6~19歲兒童青少年有98.1%的人能夠每周上體育課,每周上2~3次體育課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81.3%;有74.2%的人能夠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其中每周參加2次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28.8%,每次體育鍛鍊的持續時間在30~59分鐘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67.5%。
在校外體育鍛鍊中,6~19歲兒童青少年每次參加體育鍛鍊的持續時間也是在30~59分鐘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60.4%,其次為持續時間在60分鐘以上的,為21.2%,持續時間30分鐘以內的人數百分比占到18.3%。
20歲及以上人群,在晚上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68.9%;其次是早晨,為44.5%,在下午有22.9%的人也參加體育鍛鍊。每次參加體育鍛鍊的持續時間在“30~59分鐘”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49.6%,其次是“60分鐘以上”的為31.9%;“不足30分鐘”的為18.5%。從各年齡組來看,每次參加體育鍛鍊的持續時間在“30~59分鐘”的人數百分比最高;50歲及以上人群每次鍛鍊時間在“60分鐘以上”的人數百分比明顯增加(圖5)。
四、參加體育鍛鍊的項目
調查顯示,6~19歲兒童青少年在校外經常參加的體育鍛鍊項目是體育遊戲、長跑和籃球(圖6)。
20歲及以上人群經常參加的體育鍛鍊項目是 “健身走”和“跑步”,百分比分別為:54.6%,12.4%;其他依次為“小球類(桌球、羽毛球、網球)”、“廣場舞”、“大球類(足球、籃球、排球)”。與2007年相比,採用“健身走”和“廣場舞”進行鍛鍊的人數百分比增加最多,分別提高了12.8%和3.9%。
*5.體育遊戲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陶冶性情為目的的一種現代遊戲方法。少年兒童處於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養成正確地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有利於生長發育。
6-19歲人群選擇鍛鍊項目前三位的是體育遊戲、跑步和籃球, 20~29歲人群選擇鍛鍊項目前三位的是:“健身走”、“球類”和“跑步”;而50歲以後各年齡組人群主要採用“健身走”進行鍛鍊,百分比在63.4%~78.7%之間(圖7)。
五、參與形式
調查顯示,6~19歲兒童青少年在校外參加體育鍛鍊的主要組織形式是“由同學(朋友)、同事自發組織”,其它依次為“自己練習”,“參加校內項目俱樂部”,“與家人(家長)一起”,“參加校外體育興趣班”和“參加業餘體校”(圖8)等。
調查表明,參與調查的6~19歲兒童青少年中有54.2%的人參加過學校運動會,但參加其他體育競賽活動的人數百分比較低(圖9)。在參加過體育競賽的兒童青少年中,有37.9%的人獲取過名次。
20歲及以上人群參加體育鍛鍊主要是“自己練”,和“與朋友、同事一起練習”百分比分別為 38.3%和33.7%(圖10)。
六、鍛鍊指導
6~19歲兒童青少年在校外參加體育鍛鍊中接受指導的百分比較高,有84.6%的人接受各種指導,自學的百分比僅為15.4%。(圖11)
在20歲及以上人群中,參加體育鍛鍊的人群中有48.0%的人接受過體育鍛鍊方面的指導,比2007年提高了14.7個百分點。接受“同事、朋友相互指導”的人數百分比最多,為32.3%,其次為“專業教練、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其他受過相關專業訓練”的人的指導,所占百分比均在5%左右。還有5%的人參照書刊、視頻等資料進行體育鍛鍊。
20~29歲年齡組人群有60.5%的人接受過指導,60歲以後各年齡組人群接受指導的人數百分比在44.1%以下(表1)。
在20歲及以上人群中,參加體育鍛鍊的人中有56.5%的人是通過“自學”掌握體育鍛鍊技能。在學校學習獲取的體育鍛鍊技能的有19.9%,參加“社會短訓班”和“從事過專業訓練”的分別為4.4%和2.2%。此外,17.0%的人是從其他途徑獲取(圖12)。
七、體育信息獲取
我國城鄉居民獲取體育信息的主要途徑為“電視(DVD,錄像)、廣播”,人數百分比達57.4%,其次分別為“書刊、報紙”(13.7%),“網際網路”(7.2%)。20~29歲人群從網際網路獲取信息的百分比最高,為17.8%。隨著年齡的增大,通過網際網路獲取體育信息的人數百分比逐漸降低,50歲以後基本上不從“網際網路”上獲取信息(表2)。城鎮居民和鄉村居民在通過“書刊、報紙”與“網際網路”兩種途徑獲取體育信息方面差距明顯,城鎮居民分別比鄉村居民高出9.5和7.5個百分點。
七、體育信息獲取
我國城鄉居民獲取體育信息的主要途徑為“電視(DVD,錄像)、廣播”,人數百分比達57.4%,其次分別為“書刊、報紙”(13.7%),“網際網路”(7.2%)。20~29歲人群從網際網路獲取信息的百分比最高,為17.8%。隨著年齡的增大,通過網際網路獲取體育信息的人數百分比逐漸降低,50歲以後基本上不從“網際網路”上獲取信息(表2)。城鎮居民和鄉村居民在通過“書刊、報紙”與“網際網路”兩種途徑獲取體育信息方面差距明顯,城鎮居民分別比鄉村居民高出9.5和7.5個百分點。
八、體育鍛鍊目的和原因
調查顯示,6~19歲兒童青少年參加體育鍛鍊的主要原因是“強身健體”,“喜歡、好玩”和“為了升學考試”(圖13)。
在接受調查的6~19歲兒童青少年中,有16.9%的人願意成為專業運動員,成為專業運動員的原因主要是“為國爭光”和“展現體育才能”(圖14)。
20歲及以上城鄉居民參加體育鍛鍊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體素質(35.6%),消遣娛樂(17.4%)和增加體力活動(16.0%)。其它目的依次是:防病治病,減輕壓力放鬆,減肥,健美,提高運動技巧,社交等(圖15)。
以“消遣娛樂”作為體育鍛鍊目的人群中,20~29歲人群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21.2%。隨著年齡增大,以“防病治病”為體育鍛鍊目的的人數百分比逐漸提高,70歲及以上年齡組達到25.1%。在以“提高身體素質”為鍛鍊目的的人群中,在20~49歲隨年齡增大,人數百分比增長趨勢明顯,50歲後相對穩定,百分比在40%~43%之間。但城鄉居民以體育鍛鍊作為“社交方式”的相對較少,各年齡組的百分比在0.6%~1.5%之間。
20歲及以上人群中,大部分人都認為體育鍛鍊重要,百分比為93.8%。其中,36.1%認為“非常重要”,而認為“非常不重要”的只有0.5%。城鎮與農村居民在體育鍛鍊重要性的認識上有差異,45%的城鎮居民認為體育鍛鍊“非常重要”,農村居民認為體育鍛鍊“非常重要”的百分比為28.1%。
九、不參加體育鍛鍊的原因
6~19歲兒童青少年不願參加體育鍛鍊的原因主要是怕“影響學習”,其他依次為“沒興趣”、“不喜歡”、“缺乏體育技能”、“太累”等。而因為缺乏“體育鍛鍊場地、器材”不願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僅為4.5%(圖16)。
九、不參加體育鍛鍊的原因
6~19歲兒童青少年不願參加體育鍛鍊的原因主要是怕“影響學習”,其他依次為“沒興趣”、“不喜歡”、“缺乏體育技能”、“太累”等。而因為缺乏“體育鍛鍊場地、器材”不願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僅為4.5%(圖16)。
在20歲及以上人群中,因為“沒時間”而不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30.6%,其他依次是:“沒興趣”、“惰性”、“沒人組織”、“身體弱,不宜參加”等(圖17)。
在參加體育鍛鍊的人群中,影響其參加體育鍛鍊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時間”,占35.5%;其次是“缺乏場地設施”(13.0%)和“惰性”(12.3%)。在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群中,排名前三位的制約因素依然是“缺乏時間”,“缺乏場地設施”和“惰性”,與2007年一致。
由此可見,“沒時間”是我國20歲及以上城鄉居民不參加體育鍛鍊的主要原因,但此次調查結果與2007年相比程度有所降低。參加體育鍛鍊人群中因“缺乏時間”影響鍛鍊的人數百分比由41.2%降低至35.5%。而對於不參加體育鍛鍊的人群來說,“沒興趣”與“惰性”也是不參加體育鍛鍊的重要原因。
十、體育鍛鍊場所
調查顯示,有24.1%的6~19歲兒童青少年每天利用“校園或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進行鍛鍊,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人數百分比達61.1%。
每天使用“住宅小區(村莊)”的體育場地設施的人數百分比為7.4%,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百分比為46.7%。進一步分析顯示,在“住宅小區(村莊)”的體育場地設施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室外體育健身廣場”,其次為“健身路徑”和“籃球、足球場”(圖18)。
十、體育鍛鍊場所
調查顯示,有24.1%的6~19歲兒童青少年每天利用“校園或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進行鍛鍊,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人數百分比達61.1%。
每天使用“住宅小區(村莊)”的體育場地設施的人數百分比為7.4%,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百分比為46.7%。進一步分析顯示,在“住宅小區(村莊)”的體育場地設施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室外體育健身廣場”,其次為“健身路徑”和“籃球、足球場”(圖18)。
在20歲及以上參加體育鍛鍊的人群中,有18.4%的人在公共體育場館進行體育鍛鍊,人數百分比最高,比2007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其次是以“健身路徑”為鍛鍊場所的人數百分比為15.5%。其他依次為“廣場、場院的空地”、“自家庭院”、“單位或社區的體育場所”等(圖19)。
*6.本次調查的公共體育場館包含: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大型體育場館(或城鎮體育中心),學校體育場(館),公園內的體育場(館)、健身步道等。
20~39歲人群在公共體育場館進行體育鍛鍊的人數較多,20~29歲人群的百分比為31.0%, 30~39歲的人群達到了20.1%。40歲及以上人群在“廣場、場院的空地”居多,50~59歲人群中的人數百分比為19.4%。在“自家庭院和室內”進行鍛鍊的各年齡人數百分比比較均衡,穩定在11.2%~14.0%之間。50歲及以上人群到“健身會所”進行鍛鍊的人數百分比最低,不足1%(表3)。
選擇就近進行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最多,各年齡參加體育鍛鍊的人群中有近60%的人選擇距離在1000米以內的場所進行鍛鍊;1000米~2000米以內的近24%;2000米以上的約為10%左右,就近選擇體育鍛鍊場所的趨勢依然明顯,與2007年的調查結果一致(圖20)。
在20歲及以上人群中,有41.6%對當前體育場地設施基本滿意,但還有22.5%的人認為離期望值“相差較遠”。
對體育場館建設需求的調查發現,希望建設社區(鄉鎮)健身活動中心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65.2%,其它依次為建設綜合健身場所(33%),體育健身廣場(29.6%),健身路徑(21.7%),體育主題公園(16.4%),大型體育場館(中心)(13.6%),室內游泳場館(6.6%),室外游泳場所(4.4%),籠式運動場(1.7%)。
絕大多數人希望將健身場所建在社區附近,百分比為87.5%,其它依次為建在公園綠地附近(26.4%),建在學校附近(18.4%),建在自然山體附近(10.9%),建在大型公共建築附近(7.0%),建在城市中心(5.6%),建在商業區(4.0%),建在文化餐飲娛樂聚集區(4.0%),建在濱水場所(1.6%)。
十一、體育消費
調查顯示,有15.7%的6~19歲兒童青少年花錢進行體育鍛鍊,但是只有5.5%的人花錢觀看體育比賽。
在20歲及以上人群中,有39.9%的人有過體育消費,全年人均消費926元。全年消費總額在499元以下的人數百分比為47.6%,在500~999元之間的為24.4%,在1000~1499元之間為11.2%,在1500~1999元之間為4.6%,在3000元以上為6.5%。從年齡來看,20~29歲年齡組的人消費水平最高,人均消費為1162元。隨年齡增大消費水平下降,70歲及以上年齡組,人均消費僅為422元。
在體育消費人群中,購買運動服裝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93.9%,其他依次為購買體育器材、訂閱體育書刊、支付鍛鍊的場租和聘請教練以及觀看體育比賽費用等(圖21)。
從人均消費金額來看,“場租和聘請教練”的消費額度最高,人均876元,其他依次是購買運動服裝鞋帽623元,購買體育器材496元,觀看體育比賽366元,其他體育相關消費334元以及訂閱體育報刊和購買體育圖書142元等(圖22)。此結果與2007年的消費結構順序一致,但消費水平明顯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城鄉居民認為目前體育消費價格合理的人數百分比為53.8%,有39.0%的人認為目前體育鍛鍊消費價格水平偏高。
十二、觀看體育賽事
6~19歲兒童青少年觀看籃球比賽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為36.2%,其它依次為桌球、足球、羽毛球、體操和游泳等(圖23)。
6~19歲的兒童青少年中主要通過電視轉播觀看體育賽事,人數百分比為95.1%的,排在第2位的是通過網際網路觀看,人數百分比僅為42.2%(圖24)。
我國20歲及以上的城鄉居民最喜歡看的體育比賽項目是籃球和足球,人數百分比分別為31.1%和21.5%。城鎮居民比鄉村居民更喜歡看足球比賽,人數百分比為27.7%,比鄉村居民高出11.8個百分點。有5.2%的人花錢觀看體育賽事,呈現出隨著年齡增長人數百分比降低的特點。
調查發現,95.2%的人通過電視轉播觀看體育賽事。通過電腦網際網路觀看體育賽事的人數百分比為36.9%,排第2位。20~29歲人群利用網路轉播觀看比賽的人數百分比最高,達到62.0%(表4)。城鎮居民在使用電腦網路和手機、ipad觀看比賽的人數百分與農村居民的差異較大,分別高出14.6個百分點和6.1個百分點。
此次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城鄉居民體育鍛鍊的意識增強,參加體育鍛鍊的積極性增高,與2007年相比,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百分比明顯增加,人均體育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就近就便鍛鍊和“花錢買健康”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調查結果還顯示,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到公共體育場所進行體育鍛鍊,顯現了近年來我國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成效,為全民參加體育鍛鍊提供了保障。
但數據也顯示出,在全民健身活動中還存在以下問題。“時間少和場地不足”依然是城鄉居民不參加體育鍛鍊的主要原因;參加體育鍛鍊人群的年齡結構發展不平衡,50歲及以上的年齡人群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多,其他年齡人數相對較低;城鄉居民參加體育鍛鍊的積極性有所增加,但科學健身意識薄弱;體育消費水平提高,但“實物型消費”依然是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