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中旗人民政府旗長張冰宇在2013年1月5日在旗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興安盟科右中旗人民政府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3年1月5日
- 類型:政 府 工 作 報 告
- 旗長:張冰宇
報告時間,報告內容,
報告時間
2013年1月5日
報告內容
自2008年以來,本屆政府在盟委行署和旗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旗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旗各族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突出“改革、發展、穩定”三個主題,緊扣“夯實基礎、培育產業、改善民生”三個重點,圓滿完成了旗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呈現出經濟持續發展,民生顯著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由2007年的16.5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48億元,增長1.9倍,年均增長2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由2007年的8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6億元,增長1倍,年均增長14.9%;第二產業增加值由2007年的2.9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8億元,增長5.2倍,年均增長44.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07年的1.03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9.5億元,增長8.2倍,年均增長55.9%;第三產業增加值由2007年的5.6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4億元,增長1.5倍,年均增長20.1%。
財政收入由2007年的5937萬元增加到2012年的3.06億元,增長4.1倍,年均增長38.8%。固定資產投資由2007年的11.4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77億元,增長5.7倍,年均增長4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7年的7.68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億元,增長1.1倍,年均增長1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7687元增加到2012年的14100元,增長0.8倍,年均增長12.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2113元增加到2012年的4720元,增長1.2倍,年均增長17.4%。
(二)工業經濟穩步攀升。2008年至2013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000萬元以上)達到21家,比2007年增加1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稅金由2007年的1293萬元增加到2012年的8509萬元,增長5.6倍,年均增長45.8%。累計實施工業重點項目56個,其中十億元以上項目4個,千萬元以上、十億元以下項目52個。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設方面,開工建設煤化工項目3個,總投資57.21億元,完成投資18.49億元。其中,總投資13億元的辰龍年產200萬噸潔淨煤項目一期工程竣工投產,二期乾餾工程進展順利。開工建設了總投資34.25億元的科潔年處理1100萬噸、總投資9.96億元的天策年處理500萬噸的兩個褐煤低溫熱解項目。總投資61.62億元的聖泰年產100萬噸煤制甲醇、30萬噸二甲醚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獲自治區發改委批准,已具備建設條件。新型能源基地建設方面,開工建設能源項目14個,總投資85億元,完成投資76.4億元。其中,總投資17.4億元的科右中1×33萬千瓦熱電廠實現併網發電。累計投資60.6億元的12個5萬千瓦風電項目中,併網發電7個、在建5個。總投資7億元的毛烏素生物質發電及螺旋藻養殖項目進展順利。總投資46億元的科右中2×60萬千瓦電廠建設項目獲國家能源局批准開展前期工作。《科右中旗中南部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通過國家評審。礦產資源開發及冶煉加工基地建設方面,開工建設礦產資源項目17個,總投資34.2億元,完成投資32億元。其中,總投資5.88億元的扎木欽鉛鋅礦日處理5000噸採選項目試車投產。總投資1.5億元的山水水泥、總投資1.1億元的興通煤礦整合項目竣工投產。總投資3.69億元的安興科技高嶺土循環經濟項目一期工程竣工投產,二期工程完成全部投資。總投資13.4億元的博源年產10萬噸鋅冶煉和總投資4.53億元的源源年產10萬噸工業矽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108億元的100萬噸高精度鋁板帶箔項目獲自治區經信委備案。完成了銅礦、鐵礦、鉛鋅銀礦探礦權和砂石資源整合工作。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方面,開工建設農畜產品加工項目14個,總投資5.87億元,已完成全部投資。其中,聖羊肉業、高力板酒廠技改、二龍屯米業技改、罕山泉技改、浙台牧業一期、世達有機農業二期、阿希達肉業一期和金格樂富硒色拉油一期項目竣工投產,金格樂富硒色拉油二期項目進展順利。中陽農業食用葵加工和鴻鵬藥業中草藥加工項目實現試生產。百吉納工業循環經濟園區建設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6.3億元,收儲土地1.4萬畝,入駐企業達到20家,投產企業2012年實現稅金2820萬元。園區晉升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
(三)農牧業經濟健康發展。2008年至2013年以來來,新打農用井3120眼,建設高標準農田26萬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71.2萬畝。狠抓防雹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和改造炮點12處,種植業保險覆蓋面積由2007年的70萬畝增長到2012年的194萬畝。加強基層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創建國家級玉米高產示範區14個,盟、旗兩級農業科技示範區12個,糧食總產量連續兩年穩定在10億斤以上。加快發展生態效益型畜牧業,大力推進牲畜改良工作,實施了南部地區大畜改良服務中心、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基層獸醫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40個,五年內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家畜年均存欄達到200萬頭(只、口)左右。有機特色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有機、無公害食品原料生產基地認證面積分別達到22.65萬畝和52.6萬畝,銷售收入超過百萬元的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7家,年有機食品生產能力達到12萬噸。我旗被中國有機產業聯盟評為“中國有機食品之鄉”和“中國循環經濟特色產業示範基地”。
(四)城鄉建設統籌發展。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體系,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城鎮建設方面,修編完善《巴彥呼舒鎮城鎮總體規劃》和城鎮修建性詳細規劃,完成了11個蘇木鎮和37個嘎查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規劃。累計投資20.8億元,實施阿斯納廣場、98抗洪紀念廣場、博物館、高力板景觀大道和綠化、亮化、硬化等一大批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日處理1萬噸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投入使用,總投資1.45億元的科右中1×33萬千瓦熱電廠向巴彥呼舒鎮區供熱項目投產運營,集中供熱能力由120萬平方米提高到350萬平方米。五年新增房地產開發面積58.8萬平方米。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方面,科學編制了《科右中旗旗域村鎮體系規劃》、《科右中旗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科右中旗南三蘇木2011–2020年扶貧攻堅規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方針,有序推進了雙榆樹等22個示範嘎查建設。啟動實施總投資13.5億元的鄂爾多斯援建項目–東達百利舸城鄉統籌產業園區一期工程。積極推進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各類農合組織發展到257個。穩步推進土地依法、有償、有序流轉,流轉面積達到3萬畝。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初步構建了覆蓋全旗的日用品連鎖經營網。全面實施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10.8萬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切實加強扶貧攻堅工作,累計投入幫扶資金和扶貧項目資金4.4億元,解決了5.77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路網、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累計投資7.37億元,新建和改建通鄉水泥路393公里、通村水泥路210公里、通村砂石路585公里、橋樑19座。總投資2.5億元的興通鐵路專用線竣工,總投資23.3億元的通霍鐵路複線科右中旗段竣工通車。全力推進錫烏鐵路建設,有序開展了長春–烏斯台鐵路前期工作。累計投資3.9億元,新建66千伏變電站13處、架設輸變電線路330公里,改造10千伏線路602公里、低壓線路32公里,農村牧區供電質量明顯提高,全旗城鄉居民用電實現了同網同價。
(五)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編制《科右中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總體規劃》,修編《科右中旗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累計完成造林70.65萬畝,公益林管護面積達到283.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7年的14.25%提高到2012年的15.16%。劃定基本草牧場898萬畝,實施退牧還草工程682.5萬畝,全面落實草原“雙權一制”,草原生態保護獎補面積達到1120萬畝。完成翰嘎利水庫配套、灌區樞紐修復和呼和、雙榆樹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及水保治理、科爾沁濕地保護、中小河流治理等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查乾其其格水庫、朝爾圖水庫及霍林河河道治理項目前期工作。生態治理面積達到18.29萬畝。嚴格實施禁牧封育措施,嚴厲打擊偷牧、亂墾、盜伐等違法行為,認真開展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全面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按質按量地完成了節能減排任務。
(六)文化建設成效顯著。加快推進科爾沁文化旅遊強旗建設進程,蘇木鎮文化站、嘎查文化活動室實現全覆蓋,全旗公共文體場館全部實現了免費開放。出版了《奧巴評傳》等7套科爾沁文化系列叢書。原創舞蹈“阿柔嘎”榮獲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吐列毛杜古城遺址晉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烏力格爾藝術和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什業圖王府刺繡等10個項目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名民間藝人被評為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馬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成立全國首家獲得大規模風險投資和融馬匹繁育、訓練、交易為一體的內蒙古萊德馬業有限公司,建設了東北地區唯一一家進口馬匹隔離場。通過開展全國中國馬速度大賽、中國·科爾沁民間文化藝術節、五角楓旅遊文化藝術節等系列活動,有效提升了我旗對外知名度。編制完善《科右中旗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加大景區景點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和宣傳行銷力度,開展金界壕、博格達廟、嫩十旗會盟地等文化遺產的維修保護。啟動圖什業圖王府復建工程,促進了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我旗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烏力格爾之鄉”,被自治區文化廳命名為“全區先進文化旗”、“科爾沁民歌之鄉”。馬文化產業獲批“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圖什業圖賽馬場被自治區民委和體育局聯合命名為“全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示範基地”。
(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了中國小校舍安全、教師周轉宿舍等項目。規劃建設總占地面積50萬平方米的教育園區,完成旗職業中學和蒙古族幼稚園遷建工程,開工建設巴彥呼舒橋南幼稚園項目,新建巴彥呼舒第六中學,改善巴彥呼舒第一、第三中學辦學條件,舉辦了巴彥呼舒第一中學建校60周年慶典活動。累計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和蒙語授課學生生活補助金1.33億元、民族教育專項補助金362萬元、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金821萬元。健全醫療衛生保健體系,累計投入1億多元,建設旗人民醫院、蒙醫醫院綜合樓和病房樓、疾控結防樓等一大批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改擴建19個基層衛生院。加大疾病預防控制力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確保廣大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飲食安全。認真抓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建立健全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累計發放計生專項惠民資金1742萬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內。進一步完善農村牧區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投放廣播電視地面衛星接收設備5.7萬套,有線電視用戶發展到2.2萬戶,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老齡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建設了網球館、門球場等老年人活動場所,為1501名符合條件的80歲以上老人發放長壽補貼180萬元。全力開展土地排查清理工作,進一步理清了耕地、草牧場承包關係。全面完成農村牧區“三資”清理登記工作,進一步加強了農村牧區集體“三資”監管。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團結進步,宗教和諧穩定局面得到鞏固。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創建自治區級文明單位6家、盟級文明標兵單位6家、盟級文明單位16家。認真開展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完成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和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順利開展了第七、第八次嘎查委員會、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出版發行了《科爾沁右翼中旗志(1988–2005卷)》、《科爾沁右翼中旗志(2006-2008卷)》。支持國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雙擁”水平得到不斷提升。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檔案、人防等各項事業實現新發展,取得了新業績。
(八)民生工程普惠百姓。2008年至2013年以來,民生方面累計投入資金50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0%。農牧民民眾政策性收入逐年增加,人均達到1500元以上。旗政府每年承諾為民辦理“十件實事”,累計辦理實事50件。不斷改善城鄉居民居住環境,累計投入8.3億元,建設廉租住房2081套、工礦(國有林場)棚戶區改造1462戶,改造農村牧區危房9948戶。社會保險不斷擴面,“五險”參保累計達到24.6萬人次。住房公積金單位繳存比例由3%提高到10%。大幅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五保戶、城鎮“三無”人員、孤兒供養標準,累計發放各類保障金3.05億元。全面落實惠農惠牧政策,累計發放各類惠農惠牧補貼資金15.35億元。累計投資2000萬元,維修3所蘇木鎮敬老院,啟動建設了旗綜合福利中心和吐列毛杜區域性敬老院。落實“五七工”和“集體工”政策,惠及1750人。妥善解決農牧系統592名職工的養老統籌問題。累計發放再就業小額貸款1.09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08萬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3004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新農合住院補償最高封頂線由5萬元提高到8萬元,減負率達到51%。累計兌現“家電下鄉”、“汽車機車下鄉”補貼資金516.13萬元。
(九)改革創新不斷深化。全面推進旗政府和蘇木鎮機構改革,政府直屬部門由34個精減到26個;增設4個蘇木,蘇木鎮總數達到12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序推進。穩步開展人事制度改革,公開選拔任用副科級幹部8名,公開錄用師範類大中專畢業生553名、非師範類大中專畢業生214名,考錄公務員126名。啟動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層衛生院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