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3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是山東省統計局2014年發布的統計公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發布時間:2014年2月28日
  • 發布單位:山東省統計局
  • 所屬類別:統計公報
2013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應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巨觀調控各項措施,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效益為中心,積極作為、改革創新,全省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發展態勢,物價水平總體穩定,民生持續得到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文化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zhua曲子白渡白顆
一、綜合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初步核算,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54684.3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42.6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2.5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22519.2億元,增長9.2%。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8.6:51.4:40.0調整為8.7:50.1:41.2。人均生產總值56323元,增長9.0%,按年均匯率折算為9094美元。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19.9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3.3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5.5萬人,其中,困難群體再就業11.7萬人,零就業家庭全部實現動態消零。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4%,低於4%的全年控制目標。
物價水平總體平穩。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2%。其中,城市上漲2.1%,農村上漲2.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8%,消費品價格上漲2.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2%。工業生產者出廠、購進價格均下降1.6%。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0.4%。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25728.8億元,對全省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6.4%;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加快,分別實現生產總值7985.2億元、16173.2億元,增速均超過全省1.3個百分點;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實現生產總值19459.8億元,對全省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3.9%。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過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112個,比上年增加18個。其中,過50億元、80億元、100億元的縣(市、區)分別達到20個、5個和2個。
市場主體增勢良好。年末實有各類市場主體412.6萬戶,比上年增長12.1%;註冊資本(金)49768.6億元,增長20.7%;戶均註冊資本(金)120.6萬元。其中,年末實有各類企業90.5萬戶,增長11.3%;註冊資本(金)46338.4億元,增長18.7%;戶均註冊資本(金)511.9萬元。
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省政府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230項,投資項目省級核准事項減少40%,行政事業性收費由87項縮減為25項。省以下財稅關係進一步理順,“營改增”試點為納稅人減負45億元。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和民間金融陽光化進程加快,啟動建立了地方金融監管體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順利開展。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意見已頒布,率先以省為單位推行新農合大病保險,30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經濟穩中向好發展的基礎尚不夠穩固,轉型升級任務較為艱巨,生態環境壓力依然較大,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業穩定發展。農業增加值2649.0億元,比上年增長4.3%;林業增加值84.8億元,增長8.8%;牧業增加值975.1億元,增長1.9%;漁業增加值857.1億元,增長3.0%。
主要種植業產品質量提升。糧食總產量4528.2萬噸,比上年增長0.4%,連續11年增產。果、菜標準化基地總面積148.4萬公頃,無公害產地認定面積113.7萬公頃。綠色食品原料產地環境監測面積68.3萬公頃,增長9.3%。“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6100個,新認證登記835個。
林業生產穩固發展。林地面積331.3萬公頃,林木綠化率為22.78%,活立木總蓄積12360.7萬立方米。新增造林面積22.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1.1%。完成水系綠化12.6萬公頃。木材產量464.0萬立方米。
畜牧業生產基本穩定。生豬存欄2931.4萬頭,增長1.0%;生豬出欄4797.7萬頭,增長4.3%;家禽存欄62103.9萬隻,下降2.7%;家禽出欄183726.7萬隻,下降2.5%。豬牛羊禽肉產量763.3萬噸,增長1.4%;禽蛋產量396.2萬噸,下降1.4%;牛奶產量271.4萬噸,下降4.4%。創建國家級、省級示範場分別為24個和276個。主要畜產品抽檢合格率在99%以上。
漁業生產穩步增長。水產品總產量(不含遠洋漁業產量)851.9萬噸,比上年增長2.8%。其中,海水產品產量688.2萬噸,增長2.3%;淡水產品產量163.7萬噸,增長5.1%。漁業資源修復養護力度加大,投放苗種50.0億單位,建設人工魚礁區42處,新建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5處,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0處。遠洋漁業快速發展,擁有專業遠洋漁船402艘,總功率39.0萬千瓦。
農田水利建設紮實推進。完成重點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222座。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00.0平方公里。國家級和省級水利風景區217處,新增40處。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農機總值795.0億元,比上年增長6.3%;農機總動力1.27億千瓦,增長2.5%;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9.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3.0%;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6.2萬戶。
三、工業
工業企業發展壯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654家,比上年末淨增1796家。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1638家,增加237家;過100億元的企業136家,增加13家。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242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非公有企業增長13.2%,私營企業增長14.9%;41個行業大類中,39個行業實現增長,重要行業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18.9%,橡膠和塑膠製品業增長17.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5.1%,汽車製造業增長14.9%,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4.6%,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4.0%,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2.5%。
工業企業效益穩步回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2319.0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實現利潤8507.7億元,增長12.4%;實現利稅13690.0億元,增長11.6%;虧損企業虧損額264.9億元,下降21.4%。
工業產品產銷良好。在國家重點調度的120種工業產品中,產量增長的有80種,占66.7%。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8%。出口交貨值8216.1億元,比上年增長4.5%。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5875.9億元,比上年增長19.6%。新開工項目28682個,增長3.7%。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5720個,增長35.2%。重點領域投資力度加大。服務業投資18027.0億元,增長19.7%;改建和技術改造投資11223.2億元,增長29.1%;高新技術產業投資5687.0億元,增長24.0%;基礎設施投資4340.1億元,增長32.2%;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8998.5億元,增長20.8%,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80.8%。
房地產市場運行平穩。房地產開發投資5444.5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從商品房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3976.6億元,增長14.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01.7億元,增長21.8%。房屋施工面積50549.2萬平方米,增長17.7%;房屋竣工面積7508.5萬平方米,增長2.5%。商品房銷售面積10329.8萬平方米,增長19.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9300.3萬平方米,增長20.1%。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紮實推進。新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8.3萬套,開工任務完成率為120.1%,連同往年結轉項目基本建成24.6萬套,基本建成任務完成率為144.8%。
建築業穩定發展。全省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5949家,比上年增加102家。建築業總產值8332.7億元,增長14.4%;實現利稅639.3億元,增長15.0%。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建築業總產值1999.0億元,增長10.3%,實現利稅130.7億元,增長12.9%;非國有企業建築業總產值6333.7億元,增長15.8%,實現利稅508.6億元,增長15.6%。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穩步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7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餐飲收入2238.2億元,增長10.7%;商品零售19506.6億元,增長13.7%。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7453.6億元,增長13.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291.2億元,增長13.8%。
主要商品銷售良好。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1911.0億元,比上年增長15.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055.9億元,增長12.6%;日用品類零售額377.9億元,增長14.5%;金銀珠寶類零售額252.7億元,增長32.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339.2億元,增長22.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769.5億元,增長17.5%;通訊器材類零售額140.0億元,增長16.9%;汽車類零售額2478.2億元,增長13.3%。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平穩增長。進出口總額267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出口1345.1億美元,增長4.5%;進口1326.5億美元,增長13.5%。主要出口市場中,對美國、歐盟出口分別增長5.8%和3.4%,對韓國、日本出口分別下降4.5%和6.0%,對大洋洲、東協、非洲出口分別增長16.1%、14.1%和11.1%。私營企業外貿活力增強,實現進出口總額1158.5億美元,增長22.0%,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3.4%。
利用外資結構繼續最佳化。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405個,比上年增長5.4%;契約外資177.1億美元,增長7.0%;實際到帳外資140.5億美元,增長13.8%。其中,新批服務業投資項目734個,實際到帳外資67.9億美元,增長52.0%;新批製造業投資項目570個,實際到帳外資61.8億美元。新批總投資過億美元的項目49個,增長16.7%。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5個,實際到帳外資5.5億美元。
對外經濟合作積極推進。新核准設立境外企業(機構)443家,比上年增長22.7%;核准境外投資總額55.6億美元,增長25.4%,其中,核准中方投資45.1億美元,增長23.1%。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84.8億美元,增長4.5%;外派各類勞務人員52591人,增長2.3%。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鐵路、公路、水路共完成旅客運量26.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7%;完成貨運量34.4億噸,增長4.5%。年末高速公路通車裡程4994.0公里。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11.8億噸,增長10.8%。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1277.4萬輛,增長13.8%。其中,私人轎車644.1萬輛,增長21.3%,占轎車擁有量的92.1%。
郵電通信業穩定增長。郵電業務總量919.7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電信業務總量863.7億元,增長8.3%;郵政業務總量56.0億元,增長8.5%。光纜線路總長度64.0萬公里,增長 9.6%;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45.7萬路端。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744.4 萬戶,下降 7.6%;行動電話用戶 8333.4萬戶,增長9.8%。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104部。
旅遊業較快發展。實現旅遊總收入5183.9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入境旅遊收入27.3億美元。共有A級旅遊景區667家,新評84家。其中,5A級景區9家,新評2家;4A級景區153家,新評12家。省級旅遊度假區39家,新評12家。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結構最佳化。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5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稅收收入3533.3億元,增長15.8%;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7.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692.9億元,增長13.4%。民生支出3826.8億元,增長15.4%,占全省財政支出的比重為57.2%,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4.1%,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5.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32.9%。
貨幣信貸平穩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63357.9億元,比年初增加7916.8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9967.3億元,增加3462.8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47952.1億元,增加5023.0億元。涉農貸款餘額19191.3億元,占全部貸款餘額的40.0%。縣域貸款新增2180.0億元,占全省新增貸款的43.4%。小微企業貸款新增 1749.3億元,占全省企業新增貸款的55.1%。
資本市場運行平穩。上市公司再融資123.8億元。其中,境內上市公司再融資92.6億元;境外上市公司再融資31.2億元。證券公司總交易金額3.6萬億元,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額2.5萬億元。期貨公司代理交易金額10.0萬億元。
保險業平穩較快發展。共有保險公司主體79家,法人機構2家,從業人員37.1萬人,保險業總資產29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4.8%。保費收入1280.4億元,增長13.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45.6億元,增長16.5%;人身險保費收入834.8億元,增長12.0%。承擔各類風險責任29.1萬億元,增長50.0%。支付各項賠款與給付441.7億元,增長36.1%。農業保險承保種植面積618.8萬公頃,增長11.7%;保費收入10.0億元,增長16.9%;為1791萬戶次農戶提供了322.8億元的風險保障。
九、科學技術
科技產出成果豐碩。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2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7項,國家科學進步獎13項。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32項,其中,農業領域297項,工業領域866項,醫療、衛生領域718項,其他領域451項。各項專利申請量15.5萬件,比上年增長20.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6.8萬件,增長67.5%。各項專利授權量7.7萬件,增長1.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8913件,增長19.6%。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授權數0.92件,比上年提高0.15件。
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實施各類引智項目548項。新增“兩院”院士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5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99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36人。新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66個,新招收博士後科研人員700人。新設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3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6家,省級技師工作站11個。新增高技能人才26.2萬人,其中,技師、高級技師7.5萬人。
創新平台建設步伐加快。新增國家火炬計畫特色產業基地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擁有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14家,新增3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7家,新增3家。國家級科技合作基地32個,新增12個。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為34家和109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5個,省重點實驗室215個。院士工作站256個。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5家。
信息產業發展良好。信息技術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利潤506.4億元,增長19.5%;利稅708.2億元,增長17.2%。軟體業實現業務收入2263.0億元,增長30.2%;利潤86.3億元,增長15.0%;利稅172.3億元,增長15.2%。軟體業務出口7.4億美元,增長3.3%。全國重點軟體(百強)企業6家,軟體產業園14個。地理信息產業加快發展,設區市全部建成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縣級啟動率達到60%,建成率達到40%。
質量強省戰略深入實施。擁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54個,新增3個;山東名牌產品1961個,新增135個;山東省服務名牌504個,新增59個。海爾集團榮獲首屆中國質量獎。創建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3個,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76個,龍頭骨幹企業158家。國家級、省級質檢中心分別有42家和113家。建立公用計量標準3687項。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效證書20377張,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有效證書6671張。現行有效地方標準1990項,新增205項。
氣象地震服務水平提升。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號68次,重要天氣預報109期。防雹保護面積2.9萬平方公里。新增24小時定量降水落區預報業務、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業務。地震監測預報、災害防禦、應急救援等防震減災整體能力有效提升,共有測震台站127個,強震台站151個,新建縣級地震台網中心10個。
十、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教育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共有研究生培養機構33所,招生2.6萬人,在校生7.3萬人;普通高等教育學校140所,普通本專科招生52.8萬人,在校生169.9萬人;中等職業學校(不含技工學校)525所,招生36.4萬人,在校生103.2萬人;技工學校207所,招生14.4萬人,在校生36.9萬人;普通中學3464所,招生158.5萬人,在校生488.5萬人;國小11151所,招生115.7萬人,在校生626.0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44所,招生3340人,在校生20946人。幼稚園1.9萬所,招生116.1萬人,在園幼兒262.4萬人。
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欣欣向榮。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02個,藝術表演場館93個;博物館210個,公共圖書館151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58個,文化站1828個,農村文化大院6.9萬個。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青島市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煙臺市進入第二批國家示範區創建行列,有5個市、17個縣市區為首批省級示範區。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8.49%,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8.22%。全年城市電影票房收入7.55億元,比上年增長30.3%;年末加入城市電影院線的影院達278家。全年出版各類圖書12132種,報紙87種,雜誌261種。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2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04個。成功舉辦了第十屆中國藝術節。
衛生服務水平穩步提升。擁有醫療衛生機構75480所,其中,醫院1783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2108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392所,其他衛生機構197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49.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0.1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3.4萬人,註冊護士24.1萬人。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電子建檔率為81.5%。
全民體育運動深入開展。新建縣、鄉、村公共健身工程5747個,成功舉辦了全民健身運動會。競技體育實現重大突破。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獲得金牌65枚、銀牌47.5枚、銅牌43枚,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蟬聯第一。16人次獲得世錦賽和世界盃冠軍。青少年體育活動進展順利,繼續成功舉辦中國小六大聯賽和高校三大球聯賽。
十一、城鄉建設
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3.75%,比上年提高1.32個百分點。
村鎮建設進展明顯。村鎮建設完成投資1470億元,比上年增長11.0%。新建農房55萬戶,改造危房12萬戶。全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發證率分別為99.21%、94.01%和93.43%。
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增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新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4座,新增生活垃圾日無害化處理能力1850噸;新建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場2座,新增餐廚垃圾日無害化處理能力320噸。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31座,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89萬立方米。新增城市道路面積6000萬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熱面積6721萬平方米。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資源勘探取得新成果。新發現礦產地14處,新增查明金金屬量215.8噸,銀金屬量266.5噸,鐵礦石量9.25億噸,煤炭資源量4203萬噸,石膏礦石量4.91億噸。
節能降耗成效明顯。初步核算,萬元GDP能耗降低率超額完成年度和進度目標任務。關停小火電機組51.7萬千瓦。淘汰煉鐵落後產能28.0萬噸、煉鋼300.0萬噸、焦炭270.0萬噸、鐵合金0.3萬噸、銅冶煉1.0萬噸、鉛冶煉6.5萬噸、水泥(熟料)681.0萬噸、造紙110.9萬噸、酒精2.0萬噸、印染6.2億米、鉛蓄電池極板319萬千伏安時。在重點調查的76種單位產品能耗指標中,比上年下降的有55種,占72.4%。風力、光伏發電加快。風電裝機容量累計500.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0.9%;風力發電89.0億千瓦時,增長40.8%。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累計11.8萬千瓦,增長77.8%;光伏發電1.0億千瓦時,增長40.5%。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2329.9萬平方米,公共建築節能改造243.5萬平方米,太陽能光熱建築一體化套用面積2718.0萬平方米。
生態建設取得新進展。四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上年下降3.93%、4.18%、5.94%和5.04%。重點流域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濃度分別下降3.3%和6.8%。大氣污染防治體系基本建立,發布實施區域大氣污染物重點行業排放標準5項,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機動車環保檢測監控平台,淘汰黃標車3萬輛。森林和濕地保護力度加大。森林公園總面積達到40.6萬公頃。國家級森林公園42處,新建3處;省級森林公園72處,市級森林公園127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7處,國家級濕地公園39處,新增25處;省級以上濕地公園81處。國家級生態城市3個,國家級生態鄉鎮407個,國家級生態村6個,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5個。
安全生產事故下降。八個行業(領域)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3386起,比上年下降7.2%;死亡1752人,增長3.4%。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078人。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長。全年出生人口110.78萬人,出生率11.41‰;死亡人口62.14萬人,死亡率6.40‰;自然增長率5.01‰。年末常住人口9733.39萬人。其中,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6.11%,15-65歲人口占72.94%,65歲及以上人口占10.95%。
居民生活質量穩步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4元,比上年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1562元,增長8.6%;人均經營淨收入2996元,增長14.3%;人均財產性收入781元,增長10.8%;人均轉移性收入5288元,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112元,增長8.5%。其中,食品支出5626元,增長8.2%,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620元,比上年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5127元,增長17.0%;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4525元,增長6.9%;人均財產性純收入284元,增長10.4%;人均轉移性純收入684元,增長19.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393元,增長9.1%。其中,食品支出2554元,增長10.0%,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4.5%。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96.4萬人、546.7萬人、79.8萬人、32.3萬人和55.4萬人。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512.8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達到2048元。職工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達到75%以上,城鎮居民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達到70%。失業保險金標準平均增長14.7%,1至4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平均增長12.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繼續鞏固擴大,參合人數為6378.8萬人,參合率為99.93%,人均籌資標準350元,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達75%以上。
困難民眾生活保障水平繼續提高。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8.7萬人,月人均保障標準421元,比上年提高5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59.9萬人,年人均保障標準2510元,比上年提高296元。
社會救助事業穩步發展。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資金7.3億元,比上年增長6.0%;救助和資助居民231.2萬人次。已建救助管理站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總計61處。共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2473個,床位數38.6萬張(不含社區床位7.6萬張),收養25.8萬人。其中,農村養老機構1589個,床位數24.6萬張,集中供養率為75.1%。社會福利企業1298個,安置殘疾人員就業3.7萬人。各級慈善總會用於朝陽助學、夕陽扶老、情暖萬家、康復助醫、愛心助殘五大工程的支出善款為11.3億元。
註: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全省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總量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郵電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
3.各類市場主體包括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國有集體性質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各類企業包括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國有集體性質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
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包括城鎮和非農戶計畫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投資、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投資。
6.限額以上批發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
7.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統計範圍包括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鐵路交通、民航飛行、農業機械、漁業船舶、森林火災和工礦商貿八個行業(領域)發生的事故,不再包括火災事故和非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