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際財經十大新聞

2013年國際財經十大新聞由新華社財經專線評出並於2013年12月30日公布,底特律破產、比特幣等熱點新聞入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國際財經十大新聞
  • 日期:2013年12月30日
  • 機構:新華社財經專線
  • 舉例:底特律破產、比特幣
一、美國股市屢創新高
3月5日,美股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其後道指與標普500指數又數十次創下新高。市場人士認為,經濟基本面回暖、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流動性及市場預期,是美股上漲的重要推手。而年底美聯儲宣布將小幅削減資產購買規模和美經濟指標好於預期,使美股再次積聚上漲勢能,刺激道指和標普指數一路上揚。
二、區域經貿合作多頭並進
3月26日,中日韓自貿區首輪談判在韓國首爾舉行。一年來,區域經貿合作呈多頭並進之勢,“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談判緊鑼密鼓。中國政府對這些區域合作機制均持開放態度,同時強調這些區域性安排應是多邊體制的有益補充,不能取代以世貿組織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
三、全球貨幣寬鬆引發震盪
4月4日,日本央行推出新的貨幣寬鬆政策,兩年內將基礎貨幣量擴大一倍併購買更多長期國債和風險資產。12月18日,美聯儲宣布從2014年1月開始將月度資產購買規模削減100億美元,拉開削減量化寬鬆序幕。美日兩國政策變動引發國際金融市場震盪。這給新興經濟體帶來風險,也為全球經濟復甦平添變數。
四、國際資本市場涌動中國元素
6月6日,電商蘭亭集勢登入紐交所,股價首日大漲超過20%。這標誌著經歷近兩年冰封期後,中國概念股在美國上市重啟,相關企業股價首日表現普遍亮眼。9月26日,中國雙匯國際以71億美元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交易宣布完成,創造迄今中國企業最大赴美投資案例。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活動共耗資562億美元,成為亞洲第一。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格外搶眼。
五、底特律申請破產保護
7月18日,“汽車之城”底特律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迄今申請破產保護的最大城市。12月3日,美聯邦破產法院法官裁定底特律符合破產條件。底特律的淪落,既有美國製造業競爭力下滑、金融危機爆發的大環境,也有管理當局發展戰略失誤、產業結構調整遲滯的原因。“底特律之殤”的啟示是,一個城市要長遠發展,不能只依賴個彆強勢企業或熱門產業,而要不斷更新產業鏈,打造新增長點,以獲得持續活力。
六、中國經濟外交務實高效
7月27日,中國與歐盟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光伏案獲得“友好”解決。一年來,中國經濟外交亮點紛呈。中國領導人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版、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議,推進中外經貿合作以及中國裝備、資本走出去。中國經濟外交把握中外利益契合點,打通國內外市場,有效服務於中外共贏、中國產業升級和改革開放全局。
七、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危機
10月1日,由於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圍繞聯邦政府新財年預算的分歧難消,美國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被迫關門。經過兩周激烈博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最終投票通過議案,給予聯邦政府臨時撥款,同時調高公共債務上限。議案在總統歐巴馬簽署後生效,美國政府“關門風波”得以收場。這一事件給美國經濟成長和財政信譽帶來較大負面影響。
八、世界經濟復甦不均衡
10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2013年世界經濟成長2.9%,較先前預測下調0.3個百分點,全球增長呈現緩慢、不均衡特點。其中,美國復甦勢頭明顯,歐洲債務危機緩解,經濟回暖。新興經濟體增速總體高於發達經濟體,但後勁不足,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疊加,巨觀政策面臨挑戰。為此,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主動調結構,促改革,提升增長質量,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
九、比特幣暴漲暴跌受警告
11月份,虛擬貨幣比特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從2012年年底的13美元左右漲到超過900美元。一年當中,比特幣在全球範圍經歷多輪暴跌暴漲。在中國,比特幣價格也從年初的80元左右上漲至11月份最高的6980元。這受到全球監管部門的關注。中國與歐洲等地區的貨幣監管者都已對比特幣的風險發出警告,一些交易平台遭遇禁令。
十、世貿組織達成首個全球協定
12月3日至7日,世界貿易組織第九屆部長級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經過艱苦談判,各方達成世貿組織成立18年來首份全球協定。據估計,這一協定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潛在效益可達1萬億美元,對避免全球貿易體系碎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各成員在繼續推進多哈回合其他重要議程、推進世貿組織改革方面依然任重道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