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全球科研成果每年一度的年終盤點,美國《科學》雜誌2013年12月19日公布了其評出的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癌症免疫療法被選為本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中國科研人員至少對其中兩項突破做出了直接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
- 類型:科研成果
- 評選機構:《科學》雜誌
- 公布時間:2013年12月19日
評選情況,入選內容,
評選情況
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作為對全球科研成果每年一度的年終盤點,由美國《科學》雜誌評選並公布。
2013年12月19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出的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癌症免疫療法被選為本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中國科研人員至少對其中兩項突破做出了直接貢獻。
入選內容
一、癌症免疫療法。癌症免疫療法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科學》雜誌認為,癌症研究界在2013年經歷巨變,因為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症免疫療法終於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科學》雜誌強調,並不確定癌症免疫療法能否最終取得成功,但其展現出的前景已足以讓它登上本年度科學突破的榜首。
《科學》雜誌新聞總編輯蒂姆·阿彭策勒說:“癌症免疫療法有著廣闊的前景,這一點不會錯。到目前為止,這一利用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的策略只對某些癌症及若干病人有效,因此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誇大它會有立竿見影的益處。但許多癌症專家確信,他們正在目睹一種重要的癌症治療新模式的誕生。”
二、結構生物學指導疫苗設計。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與中國廈門大學合作,利用結構生物學技術對最常見的兒童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進行操控,設計出一種免疫原,據此研製的新型疫苗已在小鼠及恆河猴試驗中表現出效果。
參與研究的廈門大學教授夏寧邵說,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種可導致肺炎的傳染性病毒,是5歲以下兒童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全球範圍內,繼瘧疾之後,該病毒是一歲以下嬰幼兒的第二大殺手。雖然醫學專家對這種病毒的研究已有40多年,但始終未能開發出有效疫苗。
三、人類為什麼要睡覺。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通過老鼠研究發現,大腦內有一個獨特的“垃圾處理系統”,睡眠時這個系統能夠高效清除代謝廢物,這說明大腦自我“大掃除”屬於睡眠的主要目的之一。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是羅切斯特大學的中國籍博士後謝璐璐,她曾就讀於南京醫科大學。在談及這項研究的意義時,謝璐璐說:“睡眠是現代人都很關心的問題。我們到底能不能不睡覺,然後騰出更多時間去工作、去享受生活?答案可能是不行。”
四、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這項成果是在細菌中發現的,但研究人員將它作為一種外科手術刀,用來給個體基因“動手術”,已有多個研究團隊用它來操控不同物種細胞的基因組。
五、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這種新一代太陽能電池材料在過去一年中獲得大量關注,它比傳統的矽電池要更便宜且更易生產。鈣鈦礦電池還不及商用太陽能電池那樣有效,但正以飛快的速度改進。
六、腦透明成像3D技術CLARITY:這種成像技術在2013年改變了研究人員觀察大腦這種複雜器官的方式,使腦組織變得透明,讓神經細胞得到充分展示。
七、迷你器官:研究人員今年在體外生長與人類似的迷你“類器官”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類器官”包括肝芽、迷你腎及微型大腦。這些迷你型人類器官可能是比動物要好得多的人類疾病模型。
八、宇宙射線的起源:天文學家證實宇宙射線並非宇宙中的“孤兒”,它們實際上“出生在”爆炸的恆星之中,是超新星殘餘物。
九、加了咖啡因的克隆:科學家無法從克隆的人類胚胎中得到幹細胞,直到他們在一些關鍵時間點上給易損的人類卵細胞添加了起穩定作用的咖啡因。
十、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對數萬億的以人類身體為家的細菌細胞所做的研究,弄清了這些微生物對我們有多大影響。個性化藥物需將這些微生物“租客”考慮在內才能起到應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