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道路與中國夢”研討會

2013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道路與中國夢”研討會

2013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道路與中國夢”研討會是2013年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主辦的研討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浦東幹部管理學院簡介 
  • 外文名: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 
  • 學院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前程路99號
  • 郵政編碼:201204
學院簡介,學院結構,學院活動,

學院簡介

中國浦東幹部管理學院是中共中央直屬事業單位,由中共中央組織部直接管理,中共上海市委協助管理。學院於2005年3月建成並正式開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陳希同志兼任學院院長,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尹弘同志兼任第一副院長,曹文澤同志任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機關黨委書記。
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堅持“學院姓黨”根本原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領導同志對學院建設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學院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按照“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辦學要求,堅持政治性、實踐性、國際性、時代性、開放性特色定位,堅持忠誠教育、能力培養、行為訓練的教學布局,依託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優質教學資源,將黨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與專業化能力培訓有機結合,努力做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踐行者推動者,做“兩個維護”的踐行者推動者,做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踐行者推動者,做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的踐行者推動者,做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踐行者推動者。經過十多年探索,初步走出一條具有自身鮮明特點的辦學新路,為高質量教育培訓幹部、高水平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發揮主陣地主渠道作用。
學院培訓對象包括中高級黨政領導幹部、企業經營管理者、專業技術骨幹及駐外使節、軍隊院校幹部等各類領導人才。同時,承接國內外有關黨政、企業和社會團體委託的培訓項目。建院以來,在院培訓的各類各級幹部14萬人次,通過網路學院培訓的中西部和邊遠地區幹部6萬多名。國內外主流媒體對學院的辦學成績和教學特色做了大量採訪報導,培訓效果得到國內外廣大學員的好評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學院設辦公廳、教務部、培訓部、對外交流與培訓開發部、教學研究部、科研部、信息技術部、人力資源部(機關黨委)等8個內設機構。
學院占地面積619畝,建築面積11.5萬平米,含教學中心、行政中心、會議中心、圖書信息中心、文體中心和8棟學員公寓樓等設施,可同時容納700多人在院培訓。

學院結構

中國浦東幹部管理學院結構,由辦公廳、教務部、培訓部、對外交流與培訓開發部、教學研究部、科研部、信息技術部、人力資源部、機關黨委組成。
2013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道路與中國夢”研討會
中國浦東幹部管理學院結構圖

學院活動

2013年10月30日,中國浦東幹部管理學院科研部組織舉辦了“中國道路與中國夢”研討會。馮俊常務副院長到會致辭。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琪教授,上海市社聯黨組書記沈國明教授,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奚潔人教授,上海市社聯專職副主席劉世軍,復旦大學姜義華教授,加拿大女王大學梁鶴年教授,華東師範大學趙修義、齊衛平、郝宇青教授,學院劉昀獻教授等著名學者共議“中國夢”的理論內涵和現實意義,深入探討中國夢與中國道路的關係。王金定副院長出席會議,科研部主任劉靖北主持會議。學院部分教職工參加會議。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馮俊常務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夢是一面精神旗幟,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加強對中國夢的深入研究,明確中國夢與中國道路之間的內在關係,對於凝聚社會共識,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奚潔人教授、劉昀獻教授等專家提出,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客觀存在的民族國家的目標,而中國夢就是對這個歷史性目標的概括和凝練。
李琪教授認為,要理解中國夢,就要理解三個“三位一體”,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三位一體”,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三位一體”,中心工作、立國之本、強國之路“三位一體”。實現中國夢有三個支撐點,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這其中中國道路是最重要的。
梁鶴年教授認為,美國夢是“強者自由逐利”的夢,會導致資源浪費、社會不安,勢難持續;中國夢要成為包容別人、扶持弱小的“仁者之夢”,突出中庸、大我、性善等文化基因,創造一個與西方不同而不爭的新局面。沈國明教授指出,中國建設法治國家要結合東方文化的特點,利用德治的土壤,構建不同於三權分立的權力制約制度;在發揮傳統倫理、非制定法規則的柔性約束作用的同時,逐漸通過加強立法和執法來增強剛性約束。劉世軍強調中國夢對傳統文化的揚棄,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治理實踐中有許多科學、管用的政治智慧、治理經驗,它們在現代中國仍然發揮積極作用,需要吸納到中國夢之中。
趙修義教授指出,要重視“多重現代性”的概念,現代化有多種實現路徑,中國道路就是一條具有內生性的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為了實現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劉世軍從歷史依據和理論依據兩個方面論述了對道路自信的理解,認為道路自信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而中國道路是對西方現代化道路的超越,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就是不同於西方的新的發展道路。
齊衛平教授提出,中國夢的意義在於用中國人民長期心存的願望和追求的目標振奮精神、提升志氣,用民族共同體的集體意識形成行動指向,凝聚民心、整合民力。郝宇青教授則認為中國夢是一個政治議題,其目的是提升政治合法性。
姜義華教授、奚潔人教授等認為,中國夢必須同時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夢,只有與個體的利益和幸福密切相關才能喚起人民的認同,產生強大的號召力,激發參與的動力。為了讓民眾切身體驗到中國夢的意義,自覺自主地去實現中國夢,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共同享有”的要求,通過具體的政策保障權利平等、社會公正,圓人民民眾的幸福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