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

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

根據法國憲法,法國總統由普選產生,採用“多數兩輪投票制”。即在第一輪投票中如無人獲得超過半數的選票,則要進行第二輪投票,由選民在首輪選舉中得票率第一和第二的兩位候選人中選出一位擔任總統。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4月22日舉行,時任總統、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科齊與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在首輪投票中勝出。2012年5月6日,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在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中獲得51.8%至51.9%的有效選票,戰勝時任總統薩科齊,當選為法國新總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
  • 奧朗德參選:2011年10月16日
  • 薩科齊參選:2012年02月15日
  • 槍擊案發生:2012年03月19日
選情進展,結局預測,影響因素,影響大選因素,大選對外影響,大選特點,社會現狀,十大看點,對華態度,終極對決,奧朗德勝出,選舉勝利,勝利演講,各方反應,選舉制度,歷任總統,候選人,

選情進展

2011年10月16日奧朗德參選;
2012年02月15日薩科齊宣布參選;
2012年03月19日:土魯斯槍擊案發生,確認10名候選人;
土魯斯槍擊案影響選情:3月19日法國土魯斯一所猶太人學校前發生一起槍擊案,造成4人喪生,警方在與其進行長達30小時對峙後於22日晚6時40分左右將其擊斃。經此一役,原本在民調中支持率低於奧德朗的法國現任總統薩科奇支持率開始上升。
2012年04月22日:首輪投票;
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22日上午8時(台北時間14時)在法國本土全面展開。這次選舉登記選民約為4450萬人,在本土、海外領地和境外共設8.5萬個投票站。由於時差關係,法國部分海外省和海外領地已提前投票。法國本土投票站最晚於當晚20時(台北時間23日凌晨2時)關閉。
得票率:
人民運動聯盟薩科齊:27.8%
主要候選人民調統計圖主要候選人民調統計圖
社會黨奧朗德:28.61%
極右翼國民陣線馬琳勒龐:8.05%
左翼陣線梅朗雄:11.12%
中間派貝魯:9.11%
2012年05月06日:第二輪投票。

結局預測

1、假設薩科齊從中右翼候選人弗朗索瓦·貝魯、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等人所獲的一輪選票中爭取到足夠多的選票,那么他就能在第二輪投票中擊敗奧朗德,蟬聯總統。
2、假設奧朗德從極左翼候選人梅朗松等人那裡獲得足夠多的選票,那他就能擊敗薩科齊,榮登總統寶座。兩者必居其一。
對薩科齊和奧朗德來說,關鍵的問題在於,要千方百計地爭取第二輪投票中的“讓票”,進一步壯大自己的選民隊伍。

影響因素

影響大選因素

經濟議題外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內受歐洲債務危機的牽連,現在的法國經濟已經非常脆弱。首先,失業率高企,失業人數創下12年來的最高紀錄。其次,銀行業岌岌可危。第三,貿易逆差創下紀錄高位。
移民問題法國政府一貫主張對移民實施共和同化政策,該做法反而增加了絕大多數移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而右翼勢力抬頭,鼓吹種族主義,以及薩科齊上台後強化反移民政策,都加大了法國的社會裂痕。
社會階層當前法國社會可以粗略分為三大群體和五個小類:第一個群體是適應變革的積極進取者。 第二個群體數量最大,是保守的孤立主義者。第三個群體則把自己看成全球化危機和薩科齊改革的受害者。
外交議題薩科齊任總統期間,在眾國之林中力求拔尖,貫徹法國對大國地位的一貫追逐,但國內仍對其有關努力未見成效有所非議。

大選對外影響

對經濟的影響:
法國正處於經濟衰退期,薩科奇大幅削減公共支出的做法不能得到支持
法國經濟目前處於衰退期,經濟成長率不及1%,大幅低於鄰國德國,失業率接近10%,主權評級也於去年被調低,因此兩位候選人的經濟議題備受市場矚目。從一般規律來講,法國正處於經濟衰退期,薩科奇所處的右派陣營一向以鮮明的經濟措施著稱,比較容易得到選民的認可,而奧朗德所處的社會黨在經濟管理缺乏比較明確的、有效的主張,在經濟主張上並不占優。法國經濟現在已經處於必須改革的階段,但薩科奇推行的大幅削減公共支出的做法,並得不到法國民眾的支持。而奧朗德的初選領先主要得益於當前法國民眾“人心思變”的心理狀態。
薩科奇奧朗德經濟主張並無區別,更多是為了取悅選民
目前兩派的經濟主張並無明顯區別,只是在細節上有所不同。如兩派均表示當選後會在稅收方面加大執行力度,薩科奇力推金融稅,而奧朗德則表示會對年收入過百萬的人群徵收高達75%的富人稅。在經濟衰退時期,加大徵稅力度只會削減經濟的活力,但法國經濟目前的狀況並未給施政者預留多少空間。雙方現在的經濟政策更多是為了取悅選民。
奧朗德若當選,將會對歐洲造成一定衝擊;薩科奇連任難改變德國主導局面
如果5月6號的第二輪大選奧朗德當選,將對歐洲目前的穩定狀態造成一定衝擊。奧朗德曾公開表示,將提出對由法德共同提出“財政契約”進行重新談判。“財政契約”全名為《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穩定、協調和治理公約》,主要通過自動懲罰機制等條款,加強歐盟各成員國的財政紀律。債務危機目前之所以保持平穩態勢,《財政契約》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即使薩科奇繼續當政,未來也很難維持目前歐洲經濟政策由德國主導的局面。作為歐元區排名一二的經濟體,法德之間一旦出現分歧,對於歐元區的穩定將是致命的打擊。所以他認為,未來無論是法國還是歐元區的經濟都將面臨著困境。
對歐洲的影響
奧朗德反對歐盟財政一體化,若當選將對整個歐洲產生影響
照目前的民意測驗結果看,傳統左翼、社會黨人弗朗索瓦-奧朗德很有可能在第二輪戰勝衛冕的總統、傳統右翼候選人薩科齊,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新一任總統。由於法國身處自2009年10月爆發的歐債危機之中尚未脫身,特別是由於奧朗德在解決危機政策上的一系列言論,此次法國大選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的高度關注,其中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特殊關注。默克爾與薩科齊近幾個月來互動頻繁、在有關解決危機的政策上,步調基本一致。但去年在12月歐盟領導人峰會上,在默克爾、薩科齊的強力推動下達成了旨在強化財政紀律、避免債務危機重演的歐盟成員國政府間條約後,奧朗德卻多次表示,如若當選,他將要求重新對財政協定展開談判,稱“因為這不是解決危機的唯一途徑”。這不啻對致力於推動歐元區向著財政聯盟方向邁進的歐盟各國領導人的努力,狠狠地潑了一盆冷水。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次法國總統大選的影響已經超越法國,某種意義上也有可能深刻地影響著歐元區乃至歐洲的未來。
從未當過政的奧朗德一旦當政,有關歐洲前途的政策不確定性較大
默克爾們所擔心的還有一個原因:奧朗德從未擔當過政府要職,除了在法國社會黨黨內“當過家”以外,從未參與過執政。奧朗德在有關歐洲建設、治理危機的言論上,清晰有力的可行性方案少,而衝擊力強、吸引媒體和公眾眼球的“空話”多。換言之,他們認為,一旦此人當政,有關歐洲前途的政策的“不可確定性”比較大。這才是歐洲各國領導人不願意冒的風險。在奧朗德的選舉語言建立的“空中樓閣”中,最引人注目的,即他建議將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的富人的個人所得稅稅率上調至75%。當然,比起另一個出身傳統左翼、現在卻挑起“極左”大旗的讓-呂克·梅朗雄提出的“將最低工資提高到1700歐元,年收入35萬歐元以上的部分全部納稅,對貧困者所供水電等生活必需品一律實施福利收費”等政綱,奧朗德的“空中樓閣”離地面好像也不那么遙遠。
無論誰當選,布魯塞爾柏林、甚至倫敦方面都會面臨麻煩
薩科齊已表示,法國將削減對歐盟預算的出資份額,這意味著有關英國返款的爭論將再次上演。更重要的是,薩科齊呼籲建立一個“保護”其公民的歐洲。他的言外之意顯然是:歐洲的危機應對措施應包括加高針對移民和外國競爭的壁壘。法國目前支持採取措施禁止外國企業獲得公共契約,除非這些企業所在國家提供互惠的市場準入。薩科齊還表示,如果不在一年內修改《申根協定》,法國將單方面退出該協定。就保護歐洲市場這個更大的目標而言,如果法國決心推動其實現,那會更具威脅性。一旦法國人決定採取一項歐洲政策,他們很少會退縮不前。因此無論誰在5月份贏得大選,布魯塞爾、柏林、甚至倫敦方面都會面臨麻煩。歐盟委員會將不會喜歡這種保護主義衝動。德國將強烈抵制修改財政協定或者任何干預歐洲央行職權的企圖。而所有有分量的候選人的計畫,都不會讓英國人高興。

大選特點

特點一:直接選舉,候選人需獲得至少500名民選代表擔保提名
美國實行間接選舉制不同,法國實行的是直接選舉制。在候選人提名方面,法國規定候選人需獲得至少500名民選代表的擔保提名,由於這500人必須是國民議會議員、參議院、社會經濟委員會委員、地方議會議員或者市長,其中必須包括30個省和海外領地的代表,並且10%以上的代表不得來自同一省或者海外領地,顯然要成為總統候選人也並不容易。在俄羅斯,作為正式候選人需要徵集到200萬選民的簽名支持,而進入杜馬的政黨不需要再去徵集選民簽名支持,就可直接正式列入總統候選人名單。
特點二:政黨趨同化嚴重,贏得大選個人魅力很重要
在法國,總統候選人的個人魅力在競選中非常重要。像法國這樣的已開發國家,政黨趨同化嚴重,總統候選人在大政方針上難以有很大的差別,老百姓也明白總統候選人的承諾未必靠譜,投票更要看候選人的風度、形象、口才、家庭甚至宗教信仰。布呂尼為薩科齊生了個女嬰,就被認為能夠提升老薩的“慈父”形象,為他增加5%的支持率。
特點三:民主的“選舉異化”成為一種獨立的且特殊的政治技巧
民主的“選舉異化”是選舉本身已經完全脫離了民主理論的幾乎所有闡述,而成為一種獨立的、且極為特殊的政治技巧。薩科齊5年前能夠當選總統,很大程度上與其高超的主導選舉的政治手腕是分不開的。從一個細節就可知民主選舉的“異化”並非源於今日。1995年法國總統大選前夕,右翼候選人席哈克悄悄地聘任其前任左翼總統密特朗的公關顧問雅克-畢朗作為自己的競選參謀。本來,左右翼之爭,應該是一種不同的政治理念和執政模式之爭。然而畢朗卻成功地將商業行銷學運用到政治領域,在法國創立了“政治行銷學”,就像推銷一件商品那樣推銷一位總統候選人,而不論這位候選人是左翼還是右翼。他掌握的秘訣就是“如何通過大眾傳媒影響選民思想、進而左右其選票”的選舉技巧。在他的輔佐下,左翼的密特朗在1988年戰勝了右翼的席哈克;同樣在他的輔佐下,右翼的席哈克於1995年戰勝了左翼的若斯潘。

社會現狀

薩科奇執政對比
薩科奇五年任期成績單薩科奇五年任期成績單
對比方面
涉及
2007年競選承諾/當時狀況
現狀
內政
移民
減少非法移民數量,實行有選擇性的移民政策
2007年10月23日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晚先後通過控制外國移民新法案。該法案內容包括備受爭議的移民家庭團聚程式,其中要求經過DNA檢測來確定親子關係,新法案還規定,對65歲以下的移民進行法語水平評估,並評估他們“對共和國價值觀的認同程度”,據此來決定是否接受他們移民法國。
法國實行強制同化政策,不同美“大熔爐”:
政策的核心就是要求外來移民融入法國社會的模式並接受法國社會的價值觀念。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移民國家,截止2010年法國有720萬移民,非法移民約40萬。
福利
法國新法案保障居民住房權 無房居民可告官維權:
法國議會在2007年3月通過了“可抗辯居住權”法案,承諾增加住房建設投入,以基本實現在法國人人有房住。所謂的“可抗辯居住權”,也就是國家保障合法居民的住房權,居民可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住房權。在歐洲,此前只有蘇格蘭的法律規定住房權為可抗辯的。該法的適用對象是“以合法方式常住法國的﹑不能以自己能力獲得住房或保持住房的任何人”。這五類住房困難戶包括:無房戶、將被逐出現住房且無法重新安頓者、僅擁有臨時住房者、居住在惡劣或危險環境中的人、與未成年子女同住且住房面積不達標的人。
政府1780億美元債務 工資低福利高不堪重負:
2012年7月,法國政府提交退休制度改革草案。其核心內容是:法定退休年齡從60歲延長至62歲,可領取全額養老金的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至67歲,繳納退休金年限從41年上調到41.5年。法國參議院和國民議會頂住罷工壓力,先後在10月通過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
外交
法美
將於美國建立“真厚、真誠、堅定”的夥伴關
2003年春天,法國總統席哈克反對美國揮軍伊拉克的決定,立即成全世界反戰的象徵,也使美法盟友關係降到冰點,美法領導人在2007年到明年1月的更迭,是重啟兩國新關係的契機。“雖然與美國總統布希的見面為我自己帶來了重重困難,一些非民主制國家的領導人開始甚至不願意同我進行會談。但美法兩國的友誼是深刻的、誠摯的、可靠的,是決不會屈服的。”——美國總統布希也希望薩科齊當選,因為他是戰後60年來第一個“擁抱美國”的法國重量級政治人物。
強調夥伴關係地區問題達共識金融監管分歧:
美國總統歐巴馬2010年10月30日下午在白宮同到訪的法國總統薩科齊舉行會晤。薩科齊此次訪問美國既顯示雙方在一些地區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並達成了共識,同時也表明兩國在如何規劃國際金融經濟新秩序方面存有明顯分歧。
中東
認為伊朗獲得核武器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將尋求對伊朗更多懲罰性制裁,希望國際社會在對伊朗制裁問題上保持一致。
在北非、中東動盪中帶頭軍事干預
2011年3月19日,法國戰機向利比亞軍事目標開火,這些戰鬥機在利比亞境內“沒有遇到任何阻礙”。標誌多國軍事干預利比亞的揭幕。
中法
1、蜜月期(2007年):薩科齊訪華贏大單;
2、突變臉(2008年):法國保護聖火不力;
3、進僵局:部分民眾抵製法貨;
4、隔閡加深:薩科齊會達賴;
5、中方還擊:溫總赴歐不訪法;
6、法方低調(2009年):迴避慶祝建交;
7、融合期(2010年):中法關係“加溫”;
8、新開始(2011年):開啟面向全球的中法關係新階段
經濟
就業
薩科齊承諾將失業率降到5%
2007年,法國5月失業率降至8.1% 達到20多年來最低水平。
2011年第四季度法國失業率9.4%
截止2012年2月底,失業人數286萬人,已經連續10個月增長
增長
經濟成長乏力
薩科齊提出了降低稅率和減輕企業社會福利負擔的主張,希望以此鼓勵投資,刺激經濟成長。他在競選期間還曾提出向歐洲中央銀行施壓,要求其貨幣政策為刺激經濟成長服務,而不是“教條地”以控制通貨膨脹為目標。
經濟更加惡化
繼去年第四季度負增長後,法國央行維持今年第一季度經濟零增長預測
公共財政
法國公共債務總額超過1.2萬億歐元
每年償付債務和支付利息的費用就超過400億歐元承諾在5年之內,將政府公共債務減少60%,將公共支出的增長水平增加到1.5%
法國主權信用評級由3A降到2A+
民調支持率
53%
上任後支持率持續下降,一度跌破三成
法國社會的現狀
經濟矛盾:財政緊縮引民怨,高稅收高福利的負面效果
薩科齊上台之初,曾承諾將失業率降低至5%, 位於巴黎的智庫Terra Nova調查顯示,法國目前的平均失業率已經衝破10%,年輕人的失業率則達26%。法國現行福利制度保護老年人,但對25歲以下的年輕人卻無保障,歐債危機爆發後,年輕失業人口暴增,對於法國這是個很嚴重且艱困的問題。今年1月,標準普爾將法國主權信用評級由3A降為2A+,政府被迫推出財政緊縮政策,激發民眾不滿,引發十萬人大遊行。
法國的巨額稅負和社會分攤金,雖然在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及高福利社會保障方面起到巨大作用,但其負面效果也很明顯。首先,巨額稅負對法國企業競爭力不利,拖累經濟發展。其次社會分攤金制度間接造成就業難和失業率居高不下。法國勞工保護法律十分嚴密,僱人容易解僱難,更使企業不願多雇。第三,高福利政策投入導致政府赤字高築。
社會矛盾:宗教矛盾尖銳;移民問題成困擾社會難題;極端思潮泛濫
法國近年多次參與針對伊斯蘭國家的武裝行動,加劇了國內不同族裔、不同宗教間的摩擦。國民議會通過禁止穆斯林婦女穿戴籠罩全身長袍上街的法律,及本次大選中,極右翼國民陣線總統候選人瑪麗娜-勒龐提出“法國牛羊肉都是按伊斯蘭教義屠宰的”話題,都引發激烈爭議。執政黨對該話題則採取有意無意的縱容態度。
法國政府一貫主張對移民實施共和同化政策,通過新的立法來控制移民,強調外來文化與法蘭西文化的融合,該做法反而增加了絕大多數移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而右翼勢力抬頭,鼓吹種族主義,以及薩科齊上台後強化反移民政策,都加大了法國的社會裂痕。從2005年的騷亂至2012年的土魯斯槍擊案,無一不彰顯著這一社會難題。
法國有著歐洲最大的穆斯林群體和猶太群體,逐漸成為基地組織關注的對象。從長遠看,極端思潮泛濫將是一個長期社會問題,不管將來由誰執政,這方面都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十大看點

1.法國社會有多分化
除了各候選人的少數忠實冬粉外,當前法國社會可以粗略分為三大群體和五個小類:第一個群體是適應變革的積極進取者,大部分為精英階層,也有底層的覺醒者,他們對“新世界”和“老法國”的認識是清醒和恰當的,他們是薩科齊改革相對堅定的支持者,但如果改革不夠快,精英層就會“用腳投票”。第二個群體數量最大,是保守的孤立主義者,他們對變化的世界既缺乏了解也沒有足夠興趣,他們是改革的有條件的支持者。這個群體可細分兩類,一類以後代利益為先,面對危機有所取捨,他們因反對社會黨而支持薩科齊;另一類以自己利益為先,因反薩而支持奧朗德。第三個群體則把自己看成全球化危機和薩科齊改革的受害者,他們按移民政策和“革命性”,分化為排斥移民的國民陣線支持者和要求“人民革命”的左翼陣線擁躉。而各群體中反兩大政治寡頭的溫和理性派,就是“民主運動”的支持者。生態人道優先的,則支持綠黨。
2.法式民主制度將如何完善
雖然大革命發生在1789年,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才成立,總統全民直選始於1965年,所以相對美英等國,法式民主制度更為“新鮮”,自然也充分借鑑其他傳統模式並取長補短。再加上法國人對“革命”和“不滿”的鐘愛,法國民主制度的變遷相對劇烈,比如,兩輪選舉和多黨制,候選人話語權平等,選舉經費上限等措施都是民主觀察的好看點。
3.法國能恢復過去的國際地位嗎
法國對世界格局影響力的衰弱是必然趨勢,即使它在“阿拉伯之春”中起了重要作用,也無法挽回頹勢。在歐盟內部,德國也憑藉巨大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使得法-德軸心偏向德國。除了在非洲這一法國傳統外交領地外,大部分候選人更傾向於藉助歐洲和北約在全球投射力量,只是具體策略有差別。
4.法國福利模式還能走多遠
從每周35小時工作制到幾乎完美的社會保障,法國可算福利國家典範,這是中國讀者嚮往的。但是,法國因此有“國家奶媽”的暱稱,被右派精英視為法國衰敗的元兇。鑒於法國人非常自豪於“法國模式”,所以各候選人都不敢觸動這個詞,只是從內涵中尋求變化。只有梅朗松等更左的候選人,還堅持鞏固原汁原味的法國模式,第一輪選舉結果,實際上會是選民對傳統法國模式的“判決”。
5.法國會退出歐元區嗎
從政治角度考慮,歐元一旦崩潰,哪怕只是希臘退出歐元區,都將導致法德現政府敗選,所以在明年德國大選結束之前,歐元不會終結。但歐元因缺乏歐洲統一的財政部而先天不足,從經濟角度看,崩潰幾乎是必然的,存在下去唯一理由是政治家的信念。在主要候選人里,只有國民陣線的瑪琳·勒龐要求退出歐元區,理由是“要在歐元崩潰前退出”,其他人都堅持拯救歐元,只是方案不同。薩科齊側重財務緊縮和外來經援,奧朗德強調歐洲央行的作用,不過他們都贊同成立歐洲統一的財政部。
6.法國經濟短期還能復甦嗎
對法國衰敗原因的認識,執政黨歸罪於勞動成本過高,其他人則認為是全球化不公平競爭導致的。關於採取何種經濟刺激政策,執政黨要求廢除每周35小時工作制等方式來降低成本,左派則傾向於通過“均富”共度難關,“民主運動”提倡購買法國貨,極右派要求更嚴格的貿易保護。
7.法國將實施怎樣的移民政策
每逢大選,移民問題會成為一個焦點話題,薩科齊建議縮減到每年10萬人,並堅持選擇性移民,以上兩者拒絕任何非法移民“轉正”。奧朗德在總數縮減的原則下,提出口號式的“智慧移民”,按個案分別處理非法移民,其他左派候選人則傾向於在一定條件下將移民全部合法化。總的來看,移民法國(尤其是工作移民)將越來越困難,因為考慮到家庭團聚這樣的人權因素,移民數量無法大幅度削減,因此法國將只好在工作簽證上做文章。
8.法國會徹底取消核電嗎
因為日本核電災難,該議題成了本次大選熱點。核電占法國能源供應的75%,同時也是法國領先於世界的高技術工業,所以各候選人觀點迥異。綠黨堅決要求法國在2031年前取消核電,奧朗德建議到2025年,核電比重從75%下降到50%,薩科齊則堅持保護法國領先的核工業。
9.法蘭西第六共和國會被創建嗎
傳統保守主義面具掩藏下的法國,一直涌動著“革命”激情,從大革命到1968年5月風暴,法國左派始終力圖戰鬥在人類社會公正平等的最前線。本次大選中,綠黨和左翼陣線公開提出要建立新的法蘭西第六共和國,來實現真正的人民當家做主,推動法國民主“進化”,而在社會黨內部,對第六共和國的理論構建也從未停止過。即使是右派的前總統德斯坦也說:“如果大革命依然在法國政壇有重要影響,那就說明革命的目標還沒有實現。”所以,即使短期內第六共和國未必建立,相信它最終也會出現。
10.中法關係將如何變化
從國家利益出發,外交政策一般都具有延續性,不會隨政黨變遷而突變。但中法兩國政治制度不同,執政當局價值觀有差異,如果沒有相互妥協和溝通的意願和技巧,發生重大衝突是很難避免的。如果與中國有5年合作經驗的總統薩科齊連任,中法關係基本能穩定發展。但如果由堅持人權且對中國不甚了解的社會黨執政,兩國執政黨之間還需要新的磨合期。

對華態度

現任總統薩科齊的“和華”策略:
薩科齊所屬的執政黨“人民運動聯盟”自1995年上台後,已連續執政17年。這17年裡,中國發生了遠超世界想像的變化,薩科齊本人也經歷了2008年的外交風波,所以在對華政策的歷史經驗積累上,已經很成熟。
雖然在法中貿易、人民幣匯率和人權三大議題上中法分歧巨大,但薩科齊陣營的立場並不是強硬對抗式的。他們很清楚,法國沒有足夠實力迫使中國讓步,相反,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還能幫他們解決法國出口偏弱的態勢。目前中國高速增長的奢侈品和酒類市場,已經促進了法國本土就業。在薩科齊看來,中國是朋友而不是敵手,法國人應學習中國人勤奮工作的精神,通過擴大對華出口來削減貿易逆差,同時分享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好處。
最大熱門奧朗德的“懼華”心態:
社會黨主席奧朗德是本次大選中最大的熱門。儘管他本人無論公開還是私下場合都屢次宣稱法國需要良好的中法關係,但他在三大議題上持有強硬立場——這不僅因為出於選舉考慮,他必然與薩科齊“和華”策略唱反調,也是延續法國左派以價值觀而不是實際利益為主的傳統,畢竟,他當選要依靠左派選民支持。
奧朗德反對中國經援歐洲,他認為這會影響法國的主權;其次,他把中國當作法國貿易逆差的禍根,聲稱不接受不可兌換的人民幣,這已成為他總結法國經濟問題的一個重點論調。此外他也考慮到法國影響力有限,把解決中法經濟上的分歧提升到歐洲層面,提議歐洲應對不遵守社保原則和環境保護的產品征額外稅,這一建議如果落實,受影響最大的自然是中國產品。
其他候選人對於“中國”的左右之爭:
被稱為“中國人民的知音”的梅朗松,作為左翼連線(包括法國共產黨)公推的候選人,“人民”和“國際主義”立場極其鮮明,在中法關係問題上,他最能體諒“中國人民的心聲”。梅朗松認為,中國不是法國經濟的威脅,他也不贊同用中國人民的錢來幫助希臘人,理由是“我們何時見過:要求更窮的人來幫助另一個更富的窮人呢?”
與反對妖魔化中國的梅朗松相比,極右翼“國民陣線”候選人瑪琳·勒龐 ,常在外交政策方面語出驚人。她甚至曾建議成立“巴黎-柏林-莫斯科”歐洲大陸軸心,來抵制美國、伊斯蘭和中國的擴張主義。她認為,法國要重新找回維持權力均勢的天職,而這一均勢的重點是在中美之間。

終極對決

右翼薩科齊與左翼奧朗德觀點對決:
2012法國大選主要候選人對比2012法國大選主要候選人對比
右翼薩科齊
左翼奧朗德
經濟:繼續執行財政緊縮政策財政赤字歸零期限:力爭到2013年將財政赤字占GDP比例降至3%以下,到2016年降至零,同時努力減少公共債務。
措施:減少公共開支和增加財政收入。
經濟: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振興經濟財政赤字歸零期限:承諾將於2013年將財政赤字占GDP比例降至3%以內,但提出將實現財政平衡的最後期限延至2017年。
措施:緊縮措施不是解決方案,需要適當增加公共支出,通過促進經濟成長來削減赤字。
稅收:提高營業稅 2016年前實現預算平衡薩科齊打算將營業稅從19.6%提高至21.2%,改革職業培訓體系,嚴查出國逃稅,公投決定失業補助。他強調,法國在2016年前實現預算平衡。
稅收:降低中小企業所得稅稅率 調高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建議降低中小企業所得稅稅率,但將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約合130萬美元)的人的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上調至75%。
養老退休政策:改變發放退休金日期薩科齊保證從7月起,把每月發放退休金的日期從每月的8日改為1日。他表示:這項措施將改變“法國1550萬退休者的日常生活”。
養老退休政策:60歲可退休凡已按年限繳足退休分攤金者可以60歲退休;對於其他人,從2012年即開始談判,以確定法定退休年齡以及退休金金額。
移民政策:若連任將削減50%新移民指標薩科齊譴責一些申根區國家的邊境控制過於鬆懈,導致非法移民輕易入境,稱如果歐盟不採取措施控制非法移民,法國將退出歐洲26國免簽證申根區。
就業:在工業領域增加十五萬個工作崗位工業領域新增崗位的受益者是那些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的年輕人。奧朗德強調如當選將於五年內在教育領域開設六萬個工作崗位,這些工作崗位主要用來加強國小的師資力量。
外交政策:親美外交 重回北約 介入中東薩科奇提出將與美國建立“深厚、真誠、堅定”的夥伴關係。2007到2008年,法美關係持續升溫,但2008年歐巴馬上台之後,兩國關係不溫不火。2008年6月,薩科奇提出法國將重新加入北約。薩科奇認為伊朗擁有核武器是不可忍受的。而在利比亞事件中,法國充當了打擊利比亞的排頭兵。
外交政策:支持對敘利亞出兵 希望擺脫德國影響奧朗德說“沒錯,他最近在對利比亞軍事行動中扮演的角色是值得表揚的,他現在對敘利亞的強硬立場也是正確的。”他提議簽署一項“責任﹑治理與增長公約(Pacte de responsabilité, de gouvernance et de croissance)”;創設歐洲債券(Euro-obligations),並簽署一項新法德條約;立即撤回法國駐阿富汗部隊。

奧朗德勝出

選舉勝利

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於2012年5月6日上午8時(台北時間14時)在法國本土全面展開。法國多家民調機構於2012年5月6日晚20時公布的出口調查結果顯示,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在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中獲得51.8%至51.9%的有效選票,戰勝現任總統薩科齊。
法國憲法委員會將在2012年5月8日至10日正式宣布奧朗德當選。其後敗選的薩科齊將最晚到2012年5月15日與奧朗德進行權力交接。交接中最為重要的,是在愛麗舍宮“朱庇特”地下核戰略武器指揮中心進行的核電鈕密碼交接。法國總統同時也是武裝部隊總司令,而且是惟一一個有權力發動核戰爭的法國人。

勝利演講

奧朗德在獲勝後在法國總部城市圖勒發表了演講。
奧朗德說:“法國人在(2012年)5月6日這天做出了自己的決定,他們決定改變,新的共和國總統也由此誕生了。”
數以萬計的奧朗德的支持者在圖勒、巴黎的巴士底廣場以及其他城市慶祝勝利。奧朗德向熱情的民眾承諾自己將會為法國以及民眾服務。
奧朗德說:“今天我所獲得的這份榮譽以及未來我將迎接的任務,(我很清楚的知道),我將為法國服務。我從現在開始就已經準備好為法國帶來改變。我的任務和使命是什麼?是為共和國服務、為法國服務、為我們所有人服務。”

各方反應

薩科奇
薩科齊已經承認敗選,他說,“奧朗德是法國新總統,各方要對他表示尊重。”另外,薩科齊還對大選失敗表示負有責任。
各國元首
美國總統歐巴馬、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均通過電話向奧朗德當選法國總統表示祝賀。默克爾邀請奧朗德訪問柏林,歐巴馬則邀請奧朗德訪問白宮。
德國態度
報導稱,奧朗德當選為法國新總統,引起德國左派歡呼。社民黨領袖加布里爾當晚表示祝賀,說奧朗德上台也許會給歐洲經濟帶來強大推動。綠黨祝賀說:"默科齊"(指默克爾與薩科齊組合)的終結是歐洲的一個美好日子。”
德國媒體則對奧朗德上台反應不一。德國《世界報》認為:5月6日這一天沒有給默克爾帶來歡呼的機會。從法國和希臘刮來的風都是反對她的“一攬子財政政策”的。奧朗德的勝利使默克爾失去了薩科齊這樣一位“忠誠的財政一攬子政策衛士”。面對奧朗德,默克爾將不得不做出更多妥協。
明鏡周刊》指出,奧朗德的勝利首先是因為法國人“懲罰”了薩科齊。但奧朗德上台後肯定會讓法國失望。因為法國的經濟已處於病態,而奧朗德對歐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穩定基金的態度與薩科齊的並沒有本質區別。再者,奧朗德也是一名務實主義者,在某種程度上,他其實就是法國的默克爾。也許,到時他與默克爾說不定還會“更合得來”。

選舉制度

根據法國現行的第五共和國憲法,法國總統由普選產生,採用“多數兩輪投票制”。即在第一輪投票中如無人獲得超過半數的選票,則要進行第二輪投票,由選民在首輪選舉中得票率第一和第二的兩位候選人中選出一位擔任總統。如進入第二輪的兩名候選人中有人退出競選,則由其他候選人按第一輪得票多少的順序遞補(但其得票率應達到5%)。第二輪投票在第一輪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
憲法規定,總統候選人必須是年滿23歲的法國公民,同時還需獲得來自法國至少30%以上省份的500名民選代表的連署支持。憲法委員會負責審核候選人資格並正式公布候選人名單。候選人還必須向憲法委員會提交密封的本人財產狀況報告,以備當選總統後開啟公布。
憲法還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五年。總統的權力包括:任免總理並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會議;有權解散議會,但一年內不得解散兩次;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等。
2012年1 1月份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預計將花費超過10億美元,而2007年法國總統選舉最後一輪的兩位競選人一共才花了5400萬美元(法律規定每人使用資金的上限為4900萬美元)。法國規定個人的捐款上限十分寬鬆,為5980美元,而美國規定個人最多只能捐2500美元。但在法國,公司、團體和特殊利益集團禁止向自己支持的政治家捐款。法國的選舉制度在其他方面也都有類似的限制。
法國更重視政治中的平等而不是競選人為表達對彼此的不滿而斥巨資進行大規模宣傳的自由。美國競選中常見的人身攻擊廣告在法國是違法的。法國不僅不允許購買廣播時段做政治廣告,還禁止在一切合法的競選廣告中污衊對手。

歷任總統

1958年12月-1969年4月:夏爾·戴高樂
1969年6月-1974年:喬治·蓬皮杜
1974年5月-1981年5月: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
1981年5月-1995年5月: 弗朗索瓦·密特朗
1995年5月-2007年:雅克·席哈克
2007年5月-2012年:尼古拉·薩科奇
2012年5月- : 弗朗索瓦·奧朗德

候選人

薩科奇
右翼代表,出生移民家庭,主張對移民加以控制
所屬政黨人民運動聯盟
薩科奇薩科奇
競選主張:降低失業率;傾聽選民呼聲。
從政經歷現年57歲的薩科齊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匈牙利移民家庭,20歲時就踏入政壇,28歲便當選塞納-那伊市市長,34歲時成為國會議員。從1993年開始,薩科齊先後在法國各屆政府中出任預算部長、內務部長和財政部長。2007年,作為人民運動聯盟領導人的薩科齊當選法國總統。薩科齊是法國政壇的右翼代表,強調法國的“國民性”以及加強對移民控制。
薩科齊個性突出,有過三次婚姻。他是法國史上第一位任內離婚的總統,是法國史上第一位任內結婚的總統,也是法國史上首位任內榮升父親的總統。不過在2010年,薩科齊已經成為祖父。
奧朗德
左翼代表,年輕時代躋身法國政治中心,反對歐盟財政一體化條約
所屬政黨:社會黨
奧朗德奧朗德
競選主張:反對歐盟新近達成的財政一體化條約。
從政經歷:奧朗德出身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畢業於被稱為“總統搖籃”的法國國家行政學院,並在法國幾乎所有的知名學府學習過,25歲便擔任密特朗的經濟問題顧問,27歲進入總統府經濟班子,34歲當選國民議會議員。1997年至2008年,奧朗德一直任社會黨第一書記。同薩科齊不同,奧朗德反對歐盟新近達成的財政一體化條約。他稱,若當選,將要求重新談判“歐盟財政契約”。
奧朗德至今未婚,曾與法國著名女政治人物、社會黨2007年總統選舉候選人羅亞爾有著30多年的同居關係,並育有4名子女。2007年6月,羅亞爾在總統大選中敗給薩科齊後不久,兩人分手。奧朗德目前的女朋友是一名記者。
瑪麗娜·勒龐
出生政治世家,極端民族主義者,反對全球化
所屬政黨:國民陣線
瑪麗娜·勒龐瑪麗娜·勒龐
競選主張:限制移民,以確保“法國的身份”。她反對墮胎和同性婚姻,甚至反對全球化。
從政經歷:瑪麗娜的從政經歷是典型的“女承父業”,她的父親:讓·瑪麗·勒龐正是國民陣線的創建者。在父親的影響下,瑪麗娜18歲便加入了國民陣線。14年後成為該組織政治局的一員。2011年,在充當父親的左右手十餘年後。瑪麗娜正式從82歲的父親手裡接過國民陣線當家人的大旗。
同老勒龐一樣,瑪麗娜的極端民族主義思想濃厚,奉行“法國人優先”的理念。她主張限制移民,以確保“法國的身份”。她反對墮胎和同性婚姻,甚至反對全球化。在歐洲一體化方面,瑪麗娜主張退出歐元區,設立貿易保護措施,還稱若當選將對歐盟各項條約重新展開談判。
艾娃·若利
來自綠黨的女性候選人艾娃-若利(Eva Joly)現年67歲,她原本是挪威人,60年代移居法國後才加入法國國籍。1993年艾娃從檢察官助理晉升為預審法官。上世紀90年代,艾娃-若利專門調查國內的政治和商業腐敗案,名氣漸長,並被冠以“反腐女神”的稱號。除了提倡走出核能、強化有機農業等一貫主張,還提出要對歐盟深度改革。
讓·呂克·梅朗雄
左翼陣線的梅朗雄曾是社會黨黨員,和黨內主流意見分歧後創立左翼聯盟黨。他在大選中號召“公民起義”“拿起權力”,結盟法國共產黨,發動新“攻占巴士底獄”行動。還要求召開比例制民主選舉代表大會,為“第六共和國”制定憲法,大幅提高最低工資,設定法定最高收入,興建保障房,能源產業國有化。
讓·呂克·梅朗雄讓·呂克·梅朗雄
尼古拉·杜蓬·艾尼昂
52歲的尼古拉-杜蓬-艾尼昂是右派國民議會議員,自稱信仰戴高樂主義和獨立主義。1995年在巴拉迪爾政府環境部踏入了從政第一步,同年,他被選為Yerres市市長。1997年轉到埃松省。1999年創立了保護共和聯盟(RPR),後被併入人民運動聯盟。他參加了2007年的總統競選,但他缺乏足夠的贊助而失敗。
娜塔莉·阿爾托
娜塔莉-阿爾托是是法國工人鬥爭黨主席。她在塞納-聖德尼省教授經濟與信息傳播課程。儘管她聲稱繼承其前任拉吉耶的路線,自稱是唯一的共產黨候選人,但是,在經濟危機不斷衝擊就業的形勢下,她的反對裁員、增加工資的主張沒有引起多少共鳴。
菲利普·普圖
新反資本主義黨候選人菲利普-普圖(Philippe Poutou)是汽車製造廠的機器修理工,曾參加立法選舉、歐洲議會選舉和大區議會選舉,也曾兩次成功阻止企業裁員計畫。但是他的選民支持率只有0.5%,波桑斯諾頻頻站台助選也於事無補。
雅克·舍米納德
70歲的舍米納德在10位候選者中最年長,退休公務員,團結和進步黨候選人。這是他第三次競選總統,但無論是總統選舉,還是歐洲議會選舉,他的得票率從未超過1%。雖然他得到了500個民選代表的推薦,並且成功進入到了第一輪選舉,但他的支持率幾乎為零,當選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他組建的“團結與進步”黨源於美國一個極右翼團體,但他始終拒絕將其定位為極右翼政黨,反而以左翼的戴高樂派自居。
弗朗索瓦·貝魯
貝魯是學文學出身,23歲時便獲得了在法國執教高中和大學的教師資格。貝魯曾當選歐洲議會議員。從1993年到1997年,他先後在兩屆法國內閣擔任教育部長。1998年,貝魯成為“法國民主聯盟”的主席。
弗朗索瓦·貝魯弗朗索瓦·貝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