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論壇

2011年12月10日至11日,由中國社科學院和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文物局協辦,中國社會科院歷史研究所、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寧波博物館(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承辦的“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論壇在寧波市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黃浩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文化專員於連·格萊納,國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遺產司司長關強,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鮑賢倫,寧波市副市長成岳沖,北海市副市長謝向陽,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谷石陽,漳州市副市長趙靜,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王仁元,揚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楊蓉,蓬萊市市長孫業寶,以及40餘位分別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等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專家與學者出席論壇。此次論壇,也是紀念寧波建城1190周年——慶祝第三個寧波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暨第十一屆寧波“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的重大活動之一。
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鮑賢倫在開幕式上作了講話。他說,寧波市持續舉辦名城日暨“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活動已有十一年時間,圍繞“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一目標,既推動了寧波文物工作與國際先進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對接,系列文化活動的舉辦也加深了寧波市民與文化遺產的情感聯繫,是對社會公眾分享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權利的尊重。
據了解,世界遺產作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大環境保護的一部分,正受到各國更多的重視和更廣泛的參與。申遺也表達了各國藉助國際力量保護本國更多遺產的正當訴求。對世界遺產的尊重,不僅涉及遺產本體的保存狀況,也涉及民族情感,涉及文明意識。自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大會出台《世界遺產公約》以來,近40年保護文化遺產的全球化行動逐漸培育和確認了“人類共同遺產”的概念。從1978年的12個項目,發展到今天的分布在153個國家的936項世界遺產,從開始時不到40個締約國到現在的188個締約國,《世界遺產公約》已成為聯合國體制下實施最成功的公約之一。正是基於促進東西方交流和對話的考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來特別關注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國家文物局在積極協調中亞國家推進陸上絲綢之路申遺進程的同時,也不遺餘力地多方努力,力求促成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項目。中國現代考古學近幾十年來的研究成果一再表明:從長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的東南沿海地區,北海、廣州、漳州、泉州、明州、揚州、登州自古是中國主要的出海口,及至19世紀後的近代通商口岸。由於“海上絲綢之路”多航線、多港口的特點,眾多專家和學者提出了多城市聯合申遺的思路。2009年,國家文物局在揚州召開會議,將蓬萊、揚州、寧波、泉州、廣州五城市共同納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計畫。今年,中國社科院與寧波市政府聯合在寧波博物館合作公建了“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北海、廣州、漳州、泉州、寧波、揚州、蓬萊七城市又建立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七城市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和聯合申遺工作聯席會議機制。
七城市政府領導在論壇上作了主題為《“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申遺與城市科學發展》的演講。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的論述和探討。此次論壇收穫了三項成果:
簽署了七城市“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行動綱領》
十年之前,也就是2001年12月,寧波市舉行了寧波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當時的與會學者專家提出了寧波、泉州、廣州中國古代三大“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建議,發表了21世紀的“海絲”申遺重要文獻《寧波共識》。此共識第一次提出中國主要“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城市聯合申遺的理念,得到國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十年之間,圍繞“海絲”文化,寧波的歷史文化主題得到了三次提煉,實現了質的飛躍。第一次是在2002年,寧波提出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是 “以浙東學術文化為核心,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線。”第二次是2009年,社會應徵城市主題形象口號,“書藏古今,港通天下”再次提升了“海絲”文化的認知。第三次是2010年在寧波召開的“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論壇,確認寧波是中國大運河最南端的出海口,連線“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此時此刻,人們已經逐漸清晰地認識到,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獨一無二。可以說,大運河申遺,有力地推進了寧波“海絲”文化的民眾認知和認同。當寧波市規劃“十二五”發展藍圖時,恰逢國家積極倡導建構海洋文明的歷史機遇,大力弘揚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代表的海洋文化,成為寧波城市文化強市建設的歷史機遇和時代選擇。於是,寧波以積極主動的姿態相約北海、廣州、漳州、泉州、揚州、蓬萊六城市啟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和聯合申遺新計畫。
此次論壇期間,北海、廣州、漳州、泉州、寧波、揚州、蓬萊六城市召開第二次圓桌會議,簽署了《新機遇、新挑戰、新跨越——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七城市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行動綱領》。建立融合共享、聯動協作的長效機制,構建政府、文物管理部門、博物館“三位一體”具有中國特色的運作平台,統籌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六城市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和聯合申遺工作,聯合開展展覽策劃、學術研討。從2001年的《寧波共識》,到今年的《行動綱領》,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保護和宣傳的文化自覺歷程。
策劃了首個“海上絲綢之路”七城市文化遺產聯展
論壇舉行了《跨越海洋——“海上絲綢之路”七城市文化遺產聯展》新聞發布會。兩千多年前開始出現的“海上絲綢之路”,跨越浩瀚大海,把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連線起來,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增進了中外人民的友誼,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對整個人類文明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跨越海洋——“海上絲綢之路”七城市文化遺產聯展》通過詮釋“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歷史地位以及對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重大影響,展現百年來國內外“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現狀,並為眾多專家學者提供博物館藏品研究素材,促進“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促進公眾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認識,提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存保護等方面的全社會意識。在此基礎上增強全民族的海洋意識,推動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此次展覽是七城市自願聯合,統一策劃、統一品牌、統一宣傳、統一運作的首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七城市文化遺產精品聯展,展品包括1745年9月12日在距哥德堡口岸約900米遠的海域觸礁沉沒的瑞典哥德堡號沉船打撈出水青花鬥雞紋盤、鄭和寶船模型、唐代菱花形打馬球紋銅鏡等,將出版一本圖錄,舉辦一次學術研討會,開發一套衍生產品,展覽預計將於明年4月在寧波首展,之後先期在國內巡展,時機成熟時到海外巡迴展覽。
論壇學術成果豐碩
本次學術論壇主要有三大亮點
第一,海內外名家匯集。本次學術論壇的專家共有40位,分別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等。雖然人數不多,但都是致力於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名家,其中有老一輩學者陳佳榮(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名譽會長),有活躍於學術舞台的骨幹如劉迎勝(南京大學),莊國土(廈門大學),章文欽(中山大學),還有王元林(暨南大學)、李慶新(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等一批後起之秀,可謂老中青三代齊聚。即使是中國學者,也來自五洲四海,如寧波本地的林士民,來自香港的錢江(香港大學),來自澳門的湯開建(澳門大學),還有從歐洲專程來甬的金國平(葡萄牙中國學院澳門研究中心),可謂高朋滿座。這些專家所鑽研的領域十分廣泛,涉及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各個方面,如研究中日關係史的韓昇(復旦大學),研究海外貿易史的廖大珂(廈門大學),研究航海史的孫光圻(大連海事大學航海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海洋文化的曲金良(中國海洋大學),研究鄭和下西洋的朱鑒秋(上海鄭和研究中心),研究海洋考古的姜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
第二,推出百年“海絲”研究回顧之作。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有一個多世紀的研究歷史,名家輩出,佳作不斷,而且深刻地影響了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但至今為止,尚未有人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歷史進行過全面系統的總結。在這次學術論壇上,舉行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百年回顧》和《20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集萃》兩部著作的首發式。本項目由兩部書組成,一是研究著作《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百年回顧》,二是論文選集《20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集萃》。這兩部書,寧波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為了本次會議而特地委託寧波大學龔纓晏教授組織撰寫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百年回顧》第一次對20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歷程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回顧總結,《20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集萃》則萃取一百年來中國學者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成果。這兩本書可以說構成了一個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整體,比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紀中國學術界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全貌,並為今後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第三,聚集海外新發現的明代航海地圖。2008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的鮑德林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發現了一幅明代彩繪航海圖,它對於研究中國古代航海史、地圖學史、海洋史、中外關係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這幅地圖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受到了公眾的熱切關注,但至今為止,國內外深入研究這幅地圖的文章不多,許多基本問題尚不清楚,例如其繪製的時間、地點、作者、資料來源、繪製目的等。在本次學術論壇上,多位學者將從不同的角度將對這幅地圖進行認真的探討,從而大大推進對這幅地圖的研究。
舉行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百年回顧》和《20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集萃》兩本學術專著首發。
這兩本學術專著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自今年5月在寧波博物館成立以來的首個重要學術成果。《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百年回顧》以學術史的方式回顧了中國一百年來“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歷史,《20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集萃》則選取了20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60餘篇,這兩本學術專著是目前“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集大成的文獻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