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MD

2011 MD

2011MD小行星,2011年6月23日美國林肯實驗室發現了一顆暗弱的近地小行星2011MD,其特殊的軌道即引起國際近地天體聯合監測網的密切關注。這顆辦公樓大小的小行星因為軌道變化,2011MD在2011年6月28日凌晨0:50(台北時間)從地球身邊飛掠而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 MD
  • 發現者: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
  • 發現日期:2011年6月22日
  • 小行星分類:阿波羅型小行星
軌道資料,與地球擦過,歷史事件回顧,

軌道資料

遠日點
1.0960 AU
近日點
1.0160 AU
半長軸
1.0560 AU
離心率
0.037879
軌道周期
396 d 9 h
平近點角
53.223°
軌道傾角
2.449°
升交點黃經
272.368°
近心點幅角
4.963°

與地球擦過

2011 MD 是一顆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在2011年6月28日凌晨0點50分(台北時間),其軌道距離地球表面只有18,300千米(11,400英里),這隻有地月距離的1/20。
由於該小行星在距地球最近點時的位置離太陽不遠,所以可能只有在其近地點前數小時的很短一段時間內能夠觀測它。業餘天文愛好者在澳大利亞、南部非洲和美國可以用一台好的望遠鏡在正確的坐標位置找到它。2011 MD在2011年6月22日由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在墨西哥的自動天文望遠鏡發現。它長度約在10到45米之間。
該近地小行星將於台北時間6月28日零時50分飛掠地球,離地面最近時只有18300公里,其飛行速度為每秒6.7公里,恰好大於該高度時的地球逃逸速度每秒5.7公里,因而不會撞向地球,而是從地球身邊飛掠而去。今日天文學雜誌的Emily Baldwin博士說,“即使它真的進入地球大氣也不會有撞擊的危險(更何況不會進入大氣),因為它會在大氣層中燃燒成明亮的火球,散裂成為一些小隕石。"
2011 MD

歷史事件回顧

1908年6月30日清晨7時17分,一顆直徑僅60米的小行星與地球相撞,在俄國西伯利亞通古斯上空8公里處爆炸。1972年8月10日,一顆火球飛越美國加州和加拿大西部上空後離開了地球,不少目擊者耳聞它從58公里上空傳來的隆隆聲響,美國的空間紅外探測器記錄了這一事件。研究表明,它是一顆直徑約為10米、質量為幾千噸的小行星,飛行速度為每秒15公里,這顆小行星簡直就是擦著地球鼻尖掠過。而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人們在事先都沒有絲毫的察覺。
2008年10月7日,一顆在一天前剛剛被發現的編號為“2008 TC3”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所幸它只有幾米大小,除了留下一些隕石之外,並沒有造成任何危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