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通化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通化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0年1月13日
  • 類型:政府報告
  • 縣長: 李永傑
報告內容
——2010年1月13日在通化縣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縣長李永傑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提出意見和建議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縣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縣政府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及大力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縣廣大幹部民眾,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化危為機,逆勢奮進,全縣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全縣生產總值實現70.28億元,比上年增長33.2%;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6.1億元,增長14.8%;地方級財政收入實現3.76億元,增長40.7%;財政支出達到12億元,增長5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6.99億元,增長27.7%;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767元,增長15.4%。主要指標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2008年,縣域綜合實力在全省42個縣(市)中排名第14位,比2007年晉升5位。
(一)工業經濟總體運行良好,發展實力日益增強。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縣政府採取特殊的政策、超常的舉措,著力破解發展的瓶頸問題,有效地減緩了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從5月份開始,工業經濟穩步回升。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戶,總數達到80戶;新增納稅超千萬元企業5戶,總數達到17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48.8億元,增長19.8%;入庫稅金4.3億元,增長10%。其中,納稅超千萬元企業入庫稅金達到3.48億元,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57.6%。實施企業擴能改造項目30項,完成投資25億元。全縣18戶製藥企業全部通過了第二輪GMP認證,東寶藥業年產7000萬支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生產線順利通過GMP認證現場檢查。著力推進銀企合作,各金融機構與企業簽定協定貸款15億元,到位資金25580萬元;積極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台,為全縣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貸款5000萬元。制定了《關於促進企業上市的優惠政策》,企業上市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通天酒業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成功上市,融資4.1億元,成為繼長春大成後全省第二戶在香港主機板上市的企業,為我縣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了範例。加強了企業家團隊建設,組織企業家開展了赴北京大學培訓、外出考察等系列活動,提高了企業家素質,增強了企業家團隊的凝聚力。民營經濟穩步發展,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7億元,增長23%;民營企業達到553戶,個體經營戶達到14850戶。
(二)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發展動力日益強勁。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6.48億元,增長48.9%。其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0.95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3.2%。實施重點項目建設43項,完成投資40億元。東寶藥業年產7000萬支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生產線、吉恩鎳業二期擴建、盛然日光蓄熱溫室等15個重點項目已竣工投產;木材工業園區、四方山外圍探礦、一洋元秘-D生產線改造、東寶環保建材型材基地等28個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向上申報項目25項,爭取資金3.56億元。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共謀劃儲備超億元項目128個。落實招商引資項目270個,實際到位資金27億元,增長34%。其中,投資超千萬元項目80個、超億元項目9個。開發區落實招商引資項目20個,總投資25億元,到位資金3.5億元。其中,引進超億元項目4個,總投資23億元,到位資金2.5億元。長白山醫藥物流項目已完成了征地等前期準備工作;河口河鮮商貿新區、甬通糧食物流建設進展順利;福建閩通建材項目已正式簽約;果松復興金礦已注入資金2258萬元,三半江石墨礦注入資金2630萬元。對外貿易成果顯著,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4622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2610萬美元。
(三)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發展基礎日益牢固。投資10722萬元,實施了水泥路、圍牆一體化、庭院硬化、村部、文化廣場、泥草房改造、改水改廁、沼氣池等建設工程,提高了綠化美化檔次,建立了衛生保潔長效機制,環境建設水平得到整體提升,評選出標兵村32個、先進村39個。糧食總產量達到2.9億斤,農業訂單面積10.1萬畝,特產業訂單面積4萬畝,多種經營面積15.8萬畝。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全縣40%的承包耕地實現流轉,成立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62個,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107個,新建擴建牧業小區24個。新進市級龍頭企業6戶、省級2戶,市級龍頭企業達到21戶、省級龍頭企業達到9戶。全縣勞務輸出36214人,實現勞務經濟總收入3.6億元。各項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發放糧食直補、農機購置補貼等資金4520萬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制定了配套改革實施方案;實施了國有農林場廉租房建設工程,建設廉租房面積3.9萬平方米;加大了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取得了連續6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階段性成果。完成全縣第二次土地調查,為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提供了準確的基礎數據。建立了全縣山洪災害防治監測預警系統,解決了農村110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四)城鄉面貌呈現新變化,發展環境日益最佳化。縣城建設與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投資1.7億元,實施了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工程,改造面積176萬平方米,縣城面貌煥然一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覆同意我縣創建國家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示範縣;投資3.75億元,實施了棚戶區改造和廉租房建設工程,完成拆遷面積6.95萬平方米,建設廉租房8.2萬平方米,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條件;投資1000萬元,實施了城區污水處理工程,鋪設支管網4.6公里;投資4600萬元,實施了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的縣醫院新建工程;投資1900萬元,實施了大型音樂數控噴泉建設工程,為縣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新景觀;投資1049萬元,實施了城區亮化工程;投資1632萬元,實施了街巷路建設工程。出台了《通化縣物業管理實施細則》,物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樓房接管率達到91%。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通丹高速公路和通灌鐵路建設進展順利,通丹高速公路完成拆遷征地工作量1.9億元,通灌鐵路完成拆遷征地工作量1.7億元;投資3290萬元,新建農村水泥路120公里。小城鎮建設紮實推進。全省百鎮建設工作現場會和全市新農村建設推進會在我縣召開,快大茂鎮被列為全省“百鎮”建設工程首批試點鎮,爭取國家開發銀行貸款額度1億元,到位資金5100萬元;二密鎮被列為第二批試點鎮。
(五)和諧社會建設成效顯著,發展成果日益共享。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被評為“全國首批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申報智慧財產權保護31項,申報國家創新基金項目4項。開展了“教育質量管理年”活動,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投資5100萬元,新建快大茂鎮中心國小等7所校舍;投資310萬元,為第七中學修建了400米標準塑膠跑道;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成績創歷史最好水平,本科進線率位居全市第一;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新建了職教中心計算機室、汽車維修基地;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普九”債務化解工作,化解債務1384萬元。投資560萬元,實施了疾控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8個鄉級衛生院改擴建工程;新農合運行平穩,增設村級門診部20個,參合率達到97.1%,位居全市第一;健康城市創建工作穩步推進,“五個人人”健康市民行動成效凸顯;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傳播。強化了計畫生育目標責任制管理,全面落實各項獎勵政策,穩定了低生育水平,全縣計畫生育率達到95.22%,取得了全省計生考核“雙線”雙優的好成績。成功舉辦了通化縣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首屆全民健身展示活動,被評為“全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先進縣”;大力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稱號;對全縣旅遊資源進行了深入發掘,制定了《通化縣旅遊總體規劃》。大泉源酒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家審查,木製酒海群被上海吉尼斯總部確認為沿用至今木製酒海數量之最。廣電大樓建設工程已基本完工,《鄉村季風》欄目獲得全國新農村優秀電視節目一等獎。完成了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摸清了全縣經濟底數。環保、審計、氣象、檔案、移民、殘聯、民族宗教、住房公積金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社會局面和諧穩定。新增城鎮就業504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74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8%,解決零就業家庭比率達到100%;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100萬元,扶持創業353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4939人,參保率達到93%;完善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發放醫療救助金131萬元。提高了城鄉低保規範化管理水平,確定低保對象18703人,發放低保金2958萬元。社會保險經辦中心投入使用,征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9416萬元,發放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11852萬元,發放率達到100%,社會保險基金結餘2.6億元。提高了公職人員津補貼標準,人均月增資258元,公職人員人均工資位於全省前列;兌現了公職人員獎勵工資,人均發放1084元。深入開展了平安創建活動,加大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力度,嚴厲打擊了嚴重刑事犯罪和多發性侵財犯罪,涉林、涉礦、涉惡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整治,社會治安防範控制能力不斷提高,社會治安總體態勢平穩;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榮獲“全國平安暢通縣”稱號;全面推進了新農村消防工作,完成了4箇中心鄉鎮的消防站建設,全市新農村消防建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了安全生產監管,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完善了縣、鄉、村三級信訪體系建設,加大對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信訪矛盾得到了及時有效化解。深入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完善了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網路。
為民實事得到落實。垃圾處理廠建設工程,已開工建設;河西片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完成了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計畫與西山棚戶區改造工程配套實施;管道天然氣二期建設工程,完成投資2400萬元,天然氣入戶8000戶;城區綠化美化工程,完成投資630萬元,對城區主要區域進行了高標準綠化美化;團結河治理和蝲蛄河平湖清淤工程,完成了團結河博利超市至同德路段的治理,蝲蛄河平湖清淤2萬立方米;河南休閒公園建設工程,完成了綠化工程量的50%;電子警務建設工程,完成了城區監控系統建設;農村破損公路維修改造工程,完成投資4795萬元,維修改造公路64.87公里;農村有線電視數位化工程,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政務大廳建設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
(六)作風建設不斷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4件,政協委員提案53件。縣長公開電話受理民眾來電5400件,辦復率達到100%。認真組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對行政審批事項和收費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實施了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政務公開、行政審批和收費項目納入政務大廳集中公開辦理;強化了主動服務意識,登門服務,現場辦公,幫助企業和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積極整治軟環境,加強廉政建設,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經濟發展軟環境不斷最佳化,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軟環境滿意度高縣”。
各位委員,過去的一年,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給我縣帶來的嚴重影響,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大力弘揚艱苦創業、負重奮進、克難攻堅、務實創新的精神,不僅保持了經濟穩步增長、社會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而且更加堅定了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信心。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上下、社會各界萬眾一心、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積極投身於全縣各項建設事業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民眾,向給予我們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社會各族各界人士及駐縣部隊、國省市屬企事業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速減緩,部分經濟指標沒能達到預期目標。二是縣域經濟主要支柱產業發展受到強烈衝擊,礦產業對縣域經濟的貢獻能力減弱,製藥企業“小而散”、同質化競爭問題仍然突出,企業融資難、兩項資金占用居高不下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三是由於大項目引進難、建設慢、周期長,新上項目對縣域經濟拉動作用還不明顯。四是金融危機引發的部分企業停產停業、減產減員、拖欠工資、債務糾紛等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社會保障和社會穩定壓力進一步增大。五是個別公職人員為政不廉、以權謀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問題,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得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0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縣應對金融危機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我們要抓住經濟形勢逐漸向好的有利時機,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搶抓機遇,率先突圍,確保經濟社會取得新突破、實現新發展、再上新台階。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縣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著力構建“一強兩大兩優”產業發展格局,傾力打造全省醫藥強縣、礦產大縣、物流大縣,精心培育食品和化工建材兩個優勢產業;更加注重增強發展動力,著力抓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更加注重夯實發展基礎,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更加注重提升發展內涵,著力提高社會發展水平和改善民生,努力讓全縣人民過上好日子。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20%;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5%以上;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力爭達到40%;招商引資增長30%,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額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9.1:56:34.9。
為確保實現全年工作目標,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主導產業引領,全力促進工業整體躍升。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規模求發展,以質量求效益,以品牌闖市場,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增強核心競爭力。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利潤分別增長15%,入庫稅金增長20%。
一是打造優勢骨幹企業群體。對納稅超千萬元企業實行縣級領導重點包保,建立重點企業重大問題聯席會議制度,構建支持重點企業發展的快速反應機制。加大對重點企業用電、稅收、信貸、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服務力度,引導激勵企業集中投入、快速投入,帶動產業水平提升。舉全縣之力支持東寶集團快速發展,積極創造條件,加大工作力度,力爭甘舒霖製劑列入國家基本藥物名錄,確保年產7000萬支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項目產能快速釋放。為中小企業擔保中心充實資本金1000萬元,提高融資擔保能力;大力推進銀企合作,對管理規範、資信良好、償債能力強的企業,積極向各大商業銀行推介,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引導企業強化市場行銷,重點做好人胰島素製劑、綠碳化矽微粉、元秘-D等技術尖端產品的市場開拓工作,確保企業擴能改造項目所形成的新增產能充分釋放。2010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戶,總數達到90戶;新增納稅超千萬元企業3戶,總數達到20戶。加強企業家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繼續開展赴知名院校學習深造、外出考察等活動,切實發揮企業家和科技人才團隊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
二是推動主導產業最佳化升級。深入研究國內產業轉型動向、產業結構調整需求和我縣產業發展支撐條件,規劃主導產業發展定位、發展目標和發展布局,推進重點企業、新上項目集中集聚發展。全力實施“產業躍升計畫”,充分挖掘醫藥產業發展潛能,加速醫藥資源整合和集團化進程,舉全縣之力推進長白山醫藥物流建設,打造全省醫藥產業第一縣。積極推動礦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開展第二輪礦產資源編制工作,加大找礦、詳查礦產資源力度,加快地勘成果的轉化步伐,新上一批精深加工項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全省礦產大縣,力爭礦產業總產值進入全省前三位。規劃建設食品進出口貿易加工園區,深度開發長白山特產食品,以通天酒業、大泉源酒業、佳億食品為重點,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名牌產品,實現食品工業的整體升級。以綠色環保、節能降耗為主線,加大結構調整和擴能改造力度,推動化工建材業實現集約高效發展。
三是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推進技術創新。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力度,加強產學研聯合,不斷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進行廣泛深入接觸,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合作。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都要加快技術創新和擴能改造步伐,力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推進品牌創新。把品牌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導企業確立品牌發展戰略,加快制定和完善品牌發展計畫,做好品牌包裝,強化宣傳推介,以品牌贏得聲譽、贏得市場、贏得競爭力。2010年,爭創中國名牌1個、吉林名牌4個。
四是推進企業上市融資。以通天酒業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為契機,加大對大泉源酒業上市的推進力度,力爭早日上市。對化工股份、華夏藥業、巨仁堂藥業、一洋保健品等有上市意願的企業,加強政策引導,強化服務措施,力爭每1—2年有一戶企業成功上市。
(二)突出重大項目支撐,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堅定不移地實施投資拉動和項目帶動戰略,緊緊把握國家和省政策取向、產業導向、投資方向,突出重點領域,抓住關鍵環節,集中精力引進大項目、好項目,力爭在大項目建設上實現突破。
一是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力爭實施投資超千萬元項目150個,其中,超億元項目39個。積極創造條件,確保長白山醫藥物流、東寶藥業大容量注射劑、通天酒業酒窖和4000噸葡萄濃縮汁、大泉源酒業萬噸優質酒、果松復興金礦、三半江石墨礦、閩通建材、星興特種米業、松花石硯開發、化工股份生態肥、寧波家用電器組裝等新建項目如期開工建設;全程跟蹤服務,確保木材工業園區、四方山鐵礦擴能改造、甬通糧食物流、東寶環保建材基地、環宇礦業擴建等續建項目如期竣工。繼續做好通丹高速公路、通灌鐵路的征地拆遷和施工外部環境協調工作,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全力推動項目謀劃實現新突破。依託我縣和周邊地區的資源、產業、區位等優勢,圍繞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現代物流業、資源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民生,突出擴大產能、提高配套率、做長產業鏈、增強自主創新,深入推進項目謀劃,確保重點項目庫動態儲備100個超億元項目。以國家加大對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支持力度和實施“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為契機,圍繞國家和省重點投資方向,研究一批符合國家和省資金投向的重點項目,力爭有更多的項目列入國家、省計畫盤子。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工作機制,繼續落實縣級領導包保重點項目責任制和重大項目推進組制度,堅持“一個項目、一支隊伍、一抓到底”。
二是推動招商引資上層次、上水平。緊密結合“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和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切實加強與長春、瀋陽、丹東等大中城市的聯繫,依託我縣日益優越的區位優勢,明確產業定位,加強經濟合作,努力形成“信息互通、優勢互補、產業互聯”的共贏發展格局。繼續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充分發揮專業招商部門的職能作用,針對經濟發達地區重點行業協會、商會、同鄉會,開展大型招商宣傳推介、專業駐點招商、專題產業招商等活動,力爭在引進產業配套、關鍵技術、核心產品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時,加強重點招商項目的跟蹤銜接。對100萬噸鐵精粉深加工、果松高鈣礦、華夏藥業與玖龍集團合作等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項目,全力跟蹤推進,力爭早日落地建設。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對完不成任務的鄉鎮和部門,一律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三是構建特色鮮明的產業園區。不斷總結開發區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繼續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加快建設進程,提高承載能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特色園區。2010年,力爭引進投資超千萬元企業10戶,到位資金3.5億元。對入駐項目的投資強度、投資效益、科技含量等要素進行嚴格審核把關,投資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一律不準落戶起步區內,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同時,著力抓好快大茂棚膜經濟示範園區、二密木材園區、大安礦業園區、果松冶金園區建設,發揮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三)突出產業化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再上新台階。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用城鎮化理念建設新農村,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經濟,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確保全縣新農村建設穩步協調發展。
一是大力培育農業主導產業。充分發揮特色產業資源和地緣優勢,把招商引資同發展產業項目結合起來,全力推進中藥生產加工流通、綠色農產品加工和林業產業大縣建設。依託長白山醫藥物流建設,制定全縣中藥材種植髮展規劃,大力實施以長白山道地藥材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基地建設。以全省實施“百萬畝棚膜蔬菜工程”為契機,制定全縣棚膜經濟發展規劃,發揮棚膜經濟示範園區的帶動作用,發展棚膜2000畝以上。以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和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區建設項目為依託,啟動全縣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建設工程。積極引進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高效園藝特產業,打造觀光農業、莊園經濟和農業創意產業。2010年,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戶、省級2戶。全面開展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做大做強紅松乾果林產業,大力發展以中藥材、食用菌、藍莓為主的附林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快標準化牧業小區和養殖基地建設,新建標準化牧業小區20個。
二是全力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堅持因地制宜、多種流轉形式並存的原則,繼續採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股份合作等形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探索建立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廣泛收集和發布土地流轉供求信息,為供需雙方提供全方位服務。加大對土地流轉的監管力度,依法嚴格規範土地流轉行為,提高土地流轉質量。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加快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強同發達地區聯繫,勞務輸出4萬人以上。
三是鞏固提升環境建設水平。以全省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提升”工程建設為契機,鼓勵建設特色突出的民俗村、生態村、莊園村,促進新農村建設整體均衡協調發展。以“六化、七個一”為標準,繼續抓好四旁綠化、圍牆一體化、庭院硬化淨化美化、水泥路、沼氣池、改水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綠化美化水平,完善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展內容豐富的文化體育活動,提高農民素質。
四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深入研究產業布局和區域定位,進一步完善小城鎮建設規劃,把小城鎮建設納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形成功能互補、風格各異、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城鎮網路。以實施全省“百鎮”建設工程為契機,破解發展難題,提升發展水平,把快大茂、二密、大安、果松等鄉鎮打造成為具有較強吸納輻射能力的區域重鎮、經濟強鎮;以實施全省“弱勢鎮”扶持工程為契機,加大對“弱勢”鄉鎮的扶持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經濟發展步伐,促進鄉鎮均衡發展。
(四)突出商貿物流拉動,不斷壯大第三產業規模。把第三產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依託交通等區位優勢,鼓勵和扶持現代物流、旅遊、商貿服務等產業發展,在短期內迅速擴大第三產業在全縣經濟中的比重。
一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以建設全省物流大縣為目標,編制全縣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建立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統一協調機制。重點抓好長白山醫藥物流等重大物流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城區、開發區的物流業發展基礎。制定物流業發展優惠政策,從市場準入、土地供應、稅收管理等方面給予扶持,降低物流業進入門檻,吸引縣內外資本創辦形式多樣的物流企業。
二是培育發展旅遊業。以打造“南長白山品牌”為核心,全力實施《通化縣旅遊總體規劃》,積極融入長白山—遼寧—集安旅遊圈。以大安、東來、石湖為中心,打造東線生態旅遊線路;以東寶集團、振國藥業和大泉源酒業為重點,打造精品工業旅遊線路;以楊靖宇抗聯密營、杜光華犧牲地、河裡會議遺址和高志航家鄉為重點,打造紅色旅遊線路。深入挖掘我縣境內的燕秦漢遼東長城、赤柏松山城等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松花石硯、滿族剪紙等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依託我縣特色,有序發展鄉村旅遊業,實現風景資源、文化內涵、美食特色的有機結合。
三是做大商貿服務業。以中心商貿區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為依託,積極引進一批大型的商貿流通、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等服務企業,加快發展連鎖、配送、代理、電子商務等現代行銷方式,積極培育新興消費熱點和消費方式,提升縣城商貿服務業的發展活力。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加快農村流通市場建設,促進城鄉商貿互動、共同繁榮。
(五)突出提升保障能力,切實增強財政實力。針對今年(2010年)尚不確定的經濟形勢,把財政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堅持“存量調結構、增量優方向”的工作思路,做優收入結構,提升收入質量,確保財政收入突破7億元。堅持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不斷最佳化稅收環境,嚴厲打擊各種偷、逃稅行為,做到應收盡收。按照保工資、保民生、保運轉的原則,堅持先有預算後有支出,從嚴從緊控制一般性支出。通過預算優先安排、專項及早撥付、資金重點傾斜等措施,整合財政資源,保障民生支出。推進政府採購管采分離改革,規範政府採購行為。抓住國家拉動內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省財政更大的支持。
(六)突出功能最佳化,全面提升縣城建設管理品位。以打造山水文化、生態宜居城市為目標,積極推進生態型、健康型城市建設,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在縣城外部環境不斷最佳化的基礎上,著力提升城市功能與內涵,努力提高縣城居民幸福指數。實施中心商貿區建設工程,增強中心城區輻射能力,拉動縣城整體發展;實施棚戶區改造和廉租房建設工程,改善困難民眾住房條件;實施生活垃圾處理廠建設工程,建設一座日處理生活垃圾200噸的衛生填埋廠,實現垃圾日產日清;實施環衛設施建設工程,對城區內所有旱廁進行水洗化改造,增加設立密度,切實方便民眾;實施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實現縣城和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實施城區街巷路改造工程,改善城區交通條件;繼續實施河南公園和濱河公園建設工程,構建縣城生態景觀走廊。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加大對環境衛生、市容市貌、供暖供水、建築市場等方面的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小區內部環境建設,實施小區綜合治理示範建設工程,依法規範物業企業經營行為,提高小區環境質量和管理服務水平。
(七)突出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千方百計辦實事,傾心竭力謀福祉,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幸福感、滿意度。
一是推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創建通化縣高新技術企業服務中心,加快資源共享服務平台建設,申報科技發展計畫項目10項以上。繼續開展“教育質量管理年”活動,實施教育精緻化管理,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校舍安全工程,提高學校後勤保障服務水平;實施農村國中理化生實驗室和計算機室標準化建設工程,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整合民族教育資源,成立通化縣朝鮮族學校;投資800萬元,實施職教中心續建工程,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實施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程,建立貧困學生救助長效機制。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設;實施衛生人才建設工程,引進醫療衛生專業人才;加強醫療衛生信息網路化建設,提高綜合管理和服務水平;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確保參合率達到98%以上;整體推進國家健康城市建設,力爭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聯盟。全面落實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推進技術服務“縣鄉一體化”管理,制定出台惠民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確保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93%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5‰以內。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和體育事業,組織參加全省第十六屆運動會,舉辦通化縣第三屆全民運動會。實施全縣調頻廣播覆蓋工程,恢復通化縣人民廣播電台播出,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廣播宣傳平台。開展第六次全縣人口普查工作,為制定“十二五規劃”提供科學準確的信息支持。
二是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55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以內;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加強創業和就業培訓,力爭創業成功率達到50%以上。完善低保審批評議和責任追究制度,按照分類施保的原則,對特困家庭給予重點保障;開展城鄉低保擴面提標工作,把現有的低保邊緣戶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做到應保盡保;實施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供養管理提標工程,提高五保人員供養水平。完善城鄉特困民眾大病救助機制,切實減輕困難民眾的就醫壓力。加強社保資金監管,確保基本養老金和失業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積極開展慈善捐助和助殘、助困、助學、助醫等慈善救助活動。不斷完善大學生分配機制,向一線崗位傾斜,真正讓大學生學以致用。
三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繼續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以創建國家平安縣為目標,進一步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實現城鄉電子監控全覆蓋,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等重點工作,嚴格落實《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確保全縣社會和諧穩定。繼續加強新農村消防建設,推動新農村消防工作整體躍升。著力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對重點行業和領域進行安全隱患專項治理,堅決防範和杜絕各類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源頭控訪,暢通信訪渠道,力爭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當地。
四是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加大對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濫砍盜伐、私開亂采、破壞環境等違法行為。實施蝲蛄河流域生態防護和綜合治理工程,制定總體實施規劃,對源頭濕地進行恢復性保護,對流域內環境實施綜合治理。加強對河道采砂的管理,依法規範采砂行為。實施渾江幹流、團結河、趕馬河、蛤蟆河及小流域治理工程,提高抵禦災害能力。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耕地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關係,建立和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制度,實現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鞏固“全國綠化模範縣”和“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成果,嚴厲打擊各種毀林犯罪活動,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確保林業生態體系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五是全力以赴辦好為民實事。堅持把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切實解決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2010年,重點辦好8件為民實事。實施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工程,提升縣城民眾文化生活水平;實施縣城供暖改造工程,從根本上解決縣城及開發區冬季供暖問題;實施河西廣場建設工程,進一步滿足城區居民休閒娛樂需求;實施縣城供水改擴建工程,解決河西片居民用水難問題;實施中醫院和縣生殖健康服務中心新建工程,提升縣城醫療衛生和計生服務功能;實施便民早市改擴建工程,滿足民眾的供給需求;實施醫療保險覆蓋工程,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下崗失業人員接續醫療保險關係問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農村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全面強化政府自身建設
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實現新發展,必須全面強化政府自身建設,切實提高領導科學發展和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
切實提高科學理政能力。進一步完善政府重大事項決策制度,健全重大事項專家諮詢、公眾參與、集體決策、廣泛監督的工作機制,確保做到決策科學民主、結果公正合理。根據形勢變化,主動調整工作重心,把精力放在培育和壯大新的經濟成長點、財稅點、就業點上,放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結構上,放在增加民眾收入、改善民眾生活上,為企業、為基層、為民眾多辦實事好事。認真組織編制“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十二五”時期工作的指導方針、主要任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使其成為全縣未來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
切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開展省級“法治縣”創建活動,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全面提升依法治縣水平。自覺接受縣人大、縣政協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團體作用,重視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支持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監督。
切實提高為民執政能力。積極踐行為民宗旨,對事關民眾利益的實事,竭盡全力而為,創造條件去辦,善謀一方福祉;對事關民眾安全的問題,早發現、早解決,力保一方平安。深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大力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充分發揮縣長公開電話、政府網站作用,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重點圍繞教育收費、醫療服務、就業再就業以及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扶貧資金、救災資金監管等方面,開展專項治理活動,防止損害民眾利益現象的發生。加強對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集中查處破壞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典型案件,確保軟環境建設的各項政策和規定落到實處。
切實提高創新施政能力。更加注重高效運轉,最佳化政務流程,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強化政務大廳服務功能,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一個漏斗”收費。更加注重作風務實,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少開會、開短會,少行文、行短文,少檢查、查實效,騰出更多的精力謀發展、辦實事。更加注重工作落實,大力弘揚實幹精神,堅持工作謀劃重長遠、工作推動重細節、工作落實重成效,健全抓落實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完善績效評估、績效審計、行政問責“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確保各項工作高質量、高效率落實到位。
切實提高廉潔從政能力。堅持抓源治本,認真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完善懲防體系建設,加快機制體制創新,做到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堅持從嚴治政,著力加強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等權力運行的關鍵部門、關鍵部位、關鍵環節的監管,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領導幹部濫用職權、貪污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等案件,嚴肅查處商業賄賂案件和嚴重侵害民眾利益案件,嚴肅查處民眾上訪和重大事故背後的腐敗案件。大力提倡艱苦奮鬥、厲行節約,堅決制止奢侈浪費,以廉潔的政府形象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新的時期,賦予我們新的使命。讓我們在縣委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縣廣大幹部民眾,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同心協力,攻堅克難,為讓全縣人民過上好日子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