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西寧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西寧市政府工作報告

堅持把擴大投資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措施,緊緊抓住國家增加投資、擴大內需的機遇,積極申報項目,努力爭取建設資金,使一大批項目進入全省規劃盤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西寧市政府工作報告
  • 目標資金:到位資金11.86億元
  • 目標項目:擴大內需項目253項
  • 堅持:擴大投資
正文
2009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市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廣大幹部民眾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首要目標,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取得了經濟回升向好、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的新成績。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9.4億元,增長13.1%;實現工業增加值209億元,增長1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2億元,增長41%;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8.1億元,增長20.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6億元,增長1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1元,增長8.6%,農民人均純收入4699元,增長19.2%。
具體工作中,重點抓了以下十個方面:
(一)認真抓好項目和投資工作,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充分利用政府信用和融資平台,多渠道籌集項目資金,年內累計融資近30億元。加快實施一批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生態環境保護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形成了依託投資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強勁態勢。西過境高速公路、青藏鐵路西格二線、北山危岩體綜合治理二期等重大項目紮實推進,一批涉及西寧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開工建設,不僅強有力地支撐了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也為今後發展增添了後勁。
(二)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措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加大農業投入,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業增加值19.5億元,增長5%。高標準、大規模推進設施農業建設,建成日光節能溫室6100棟,落實"訂單農業"95萬畝,建設萬畝優質蠶豆、油菜、馬鈴薯基地11個,蔬菜產量比上年增長22.2%,自給率明顯提高。加快畜牧業發展,新建牲畜暖棚3000棟,建成奶源、肉牛(羊)、生豬及禽類基地65個,販運育肥出欄牛羊127.3萬頭(只)。實施了盤道水庫灌區一期工程等一批水利骨幹項目,改善灌溉面積6.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82平方公里。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完成新農村建設投資3.57億元,完成63個村的人畜飲水安全工程,建成農村公路360公里、村道硬化1671公里,在16個村啟動了"三集中"試點工作,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完成農民工技術培訓30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3.5萬人次。
(三)加大組織協調和政策落實力度,工業經濟持續發展。
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扶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全年爭取上級專項和市財政安排的扶持企業發展資金達到4.5億元,安排信用擔保資金6250萬元,為237家中小企業和2053戶農民提供信用擔保貸款23.6億元。由於政策措施及時落實到位,企業應對金融危機影響、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得到提高,工業生產形勢不斷好轉,在止跌企穩的基礎上實現平穩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98億元,增長13.5%。大力推進園區工業發展,加快實施多晶矽、單晶矽、電解銅箔、化成箔、鋁合金及型材、百萬噸複合肥等重點項目,園區工業繼續保持了較高增速,完成工業增加值106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50.7%,園區工業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的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
(四)加快發展特色旅遊業,第三產業日益繁榮。
圍繞打造“中國夏都”旅遊城市品牌,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旅遊產品開發,開放了丹噶爾古城、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旅遊業綜合效益日益顯現,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793.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9.9億元,分別增長23.6%和27.6%。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業,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朝陽鐵路物流中心等項目順利開工,朝陽物流商務中心、建材綜合市場等項目建成並投入營運。加快重點市場建設,青海冬蟲夏草國際交易中心、南關街玉石珠寶一條街改造等項目穩步推進。加強農貿市場整治,建成標準化農貿市場8個,主要農貿批發市場、超市實現了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和票據公示制。認真實施“萬村千鄉”和“雙百” 市場工程,“家電下鄉”等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建成2個連鎖配送中心和9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積極落實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積極培育和拓展消費市場,城鄉消費進一步擴大。
(五)堅持城市規劃與建設並重,城市載體功能不斷完善。、
堅持高起點、高水平對《西寧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划進行修編,城市規劃的龍頭作用進一步發揮。赴外地考察學習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新理念。加快推進海湖新區開發建設,青海大劇院、青海科技館及區內主幹道工程基本完工,海湖體育中心、海湖濕地公園、區內主要橋樑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順利實施,全年完成投資55億元,“三年顯形象”的目標基本實現。加大舊城改造和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了大什字地下人防工程和東西大街、五四西路、祁連路改造工程及24個小城建項目,湟中南路新建及城區主幹道電力線入地等項目正在抓緊實施。穩步推進征地拆遷工作,青藏鐵路西格二線、甘河工業園區西區建設、北山危岩體綜合治理等重點項目拆遷工作進展順利,完成拆遷面積102.3萬平方米。加大房地產開發力度,完成投資63.8億元,施工面積723.6萬平方米,香格里拉城市花園、新千明仁苑等住宅小區相繼建成,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六)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
加強環衛設施建設,改造旱廁170座,建成垃圾中轉站35座,配備環衛作業車輛264輛,設定密閉式垃圾斗、果皮箱等近5000個,市區環衛事業條件得到改善。全面實行“包點、包片、包面”工作責任制,紮實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有效防止了髒亂差現象反彈。積極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實行格線化責任制,市容管理不斷向精細化邁進。經過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多年不懈努力,全民參與,同心同德,攻堅克難,凝聚全市各族人民辛勤汗水、彰顯全市各族人民精神風貌的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目標,已於去年9月29日成功實現!為進一步鞏固“創衛”成果,市政府確定每月29日為“建設國家衛生城市日”,集中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教育、環境整治、制止不文明行為等活動,初步建立了“建衛”工作長效機制。
(七)推進改革和機制創新,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政府為公眾服務的能力不斷增強。加強財政綜合預算管理,提高了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完善政府採購制度,有效節約了財政資金。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完成了市、區(縣)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編制,全面啟動了市、區(縣)政府機構改革。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加強了同友好城市的交流與合作,與西安市締結為友好城市,對外交流和經濟技術協作領域進一步擴大。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投資的重要抓手,通過承辦和協辦“青洽會暨鬱金香節”、“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等大型經貿文化活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施招商引資項目522項,到位資金155.4億元,保持了外來資金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八)強化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城市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謀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技術和工藝先進的環保型工業項目。實施了橋頭電廠火電機組脫硫、城區遺留鉻渣治理、張氏集團排污治理等重點減排項目,關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業。重點對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煤煙塵、揚塵、餐飲油煙等進行綜合整治,完成528蒸噸燃煤鍋爐改造治理任務,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80%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0%,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實施建築節能改造25萬平方米,圓滿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推進城鄉綠化建設,大南山生態綠色屏障二期工程完成1萬畝生態經濟林和118公里主骨架道路綠化任務,全市完成“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各類工程造林42萬畝;營造北山危岩體綜合治理景觀林帶2公里,城區新增園林綠地40公頃;結合新農村建設,集中實施了49個行政村的綠化美化工作,城鄉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九)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社會民生進一步改善。
繼續擴大財政用於以民生為主的社會事業方面的支出,在“小財政”支撐“大民生”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全年用於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各類資金達到79億元,增長48.5%。加大科技投入,落實資金5330萬元,實施各類科技項目252項。籌集資金3.82億元,完成了33所農村國中校舍改造,湟川中學、市一職等教育布局調整項目建設順利推進。落實教育救助政策,緩解了城鄉困難家庭子女上學難的問題。“村村通”工程普及率進一步提高,發放廣播電視接收器材1500套,新建了一批鄉鎮文化站、流動圖書館和農家書屋,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自編劇目大型音畫舞蹈詩《天域·天堂》演出獲得成功,參加了上海國際文化藝術節。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加快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鄉村衛生院服務機制,市屬三所醫院綜合樓建設等一批項目進展順利,困難民眾醫療救助政策的受益率進一步提高。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在64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解決了5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加快公益性項目建設步伐,社會福利院遷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等項目建成使用。組建了西寧市兒童福利院基金會,孤殘兒童救助工作有序開展。高度重視居民冬季取暖,集中力量解決了17個居民小區“取暖難”的問題,為城鄉5.7萬低保家庭發放取暖救助金1776萬元。加強社會保障工作,為城鄉低保對象發放保障金1.09億元,為城鄉困難民眾增發物價和燃氣補貼1.1億元。落實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2.47萬人,各類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43萬人。紮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投資2.4億元,建設廉租房及破產企業危舊房改造7720套、53.2萬平方米。投入資金1.34億元,為7000戶農村困難民眾改造了危舊房。全面啟動暢通交通工程,分階段實施過街天橋建設、暢通地下通道、交通隔離設定、公交港灣改造等規劃,為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狀況奠定了基礎。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進程,先後開通了西寧至湟源、湟中等多條公交專線,方便了民眾出行。
各位代表,在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諾的10大類5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和新農村建設10項實事工程,現已全部兌現!
(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安定團結局面繼續鞏固。
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共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82件、市政協委員提案177件,辦結率均為100%。全面落實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了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和制約。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進一步鞏固。紮實推進“平安西寧”建設,健全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集中整治了社會治安突出問題。關注民眾利益訴求,嚴格落實信訪代理制度和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度,促進了信訪辦理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和經常化,及時依法解決了民眾反映的問題,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加強涉藏維穩工作,妥善處理了一批群體性上訪事件,加強甲型H1N1流感防控,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維護了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在維護社會穩定、搶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斷加強工商、統計、氣象、質監等工作,婦女兒童、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來的政府工作,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齊心協力、紮實工作、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奮鬥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以及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和勞動者,向中央駐寧單位、省直各部門、人民解放軍駐寧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西寧建設和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長期以來受自然環境的制約和資源稟賦的影響,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產業發展水平低,經濟總量小,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難度大,特別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外部制約因素和難度增加;政府籌措項目資金的能力不強,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困難,社會投資不夠活躍,保持投資較快增長的難度較大;社會保障和就業壓力大,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難度增加,消費後勁不足,拉動內需仍然面臨不少難題;受企業效益下滑和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影響,財政增收形勢嚴峻,財政支出壓力增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政府服務水平與人民民眾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一些幹部的工作執行力還不高,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0年政府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項工作,對於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啟動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市委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體會議、市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會議精神,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注重改善民生,按照“一統三基”的發展要求,不斷擴大投資規模、增強發展後勁,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夯實“三農”基礎、推動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大力改善民生,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和1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控制在10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要做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抓好項目和投資工作,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紮實做好項目基礎工作,及早研究,認真把握國家重點投向,謀劃一批有利於西寧長遠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進入國家和省上規劃盤子。做好項目的各項前期工作,建立嚴格的項目基礎工作制度、項目儲備制度、優勢項目選商選資制度,努力形成儲備一批、洽談一批、跟蹤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項目運行機制,保證項目建設順利實施。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推進青藏鐵路西格二線、蘭新鐵路第二雙線、西過境高速公路、火車站綜合改造、北山地質森林公園、南川河流域治理等重大基礎性項目建設。抓好國債資金和各類專項資金的落實,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積極拓展各類融資平台,引導銀行加大信貸投入,多渠道籌集項目建設資金。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和領域,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在工業、旅遊、商貿、城市建設、生態保護、舊城改造等方面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年內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60億元以上,其中省外到位資金56億元。
(二)夯實“三農”發展基礎,確保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生態的要求、園區的模式,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構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按照“保障供給、提供休閒”的要求,大力發展城郊型精品農業,因地制宜發展花卉、食用菌、水果等產品,在產量和質量上求得突破。進一步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新建日光節能溫室6000棟,蔬菜產量達到64萬噸,市場淡、旺季蔬菜供應自給率提高到35%和60%。加大規模養殖基地建設力度,新建牲畜暖棚4000棟,奶源、肉牛(羊)、生豬規模養殖基地各10個,禽類養殖基地5個。推進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盤道水庫灌區等重點項目進度,統籌建設一批水、電、路、沼氣、太陽能灶等項目,解決4.5萬人、4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快鄉村道路建設,新建農村公路200公里,硬化村道500公里。繼續完善新農村建設規劃,抓好三縣新農村典型村建設。實施好60個村扶貧整村推進項目,解決4.5萬人的溫飽問題。認真實施“雙百”市場工程,新建冷藏保鮮庫4座,高標準建設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綜合式服務。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發新產品,提升特色農畜產品加工檔次。支持引導農民發展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民民眾和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建立大統一的勞動力培訓市場,全面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畫”,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年內培訓農村勞動力1.5萬人,轉移就業30萬人次,其中新增長期穩定就業2萬人。重視搭建農民創業平台,拓展農民創業性就業渠道。
(三)繼續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工業經濟平穩發展
認真貫徹省政府產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鋁電聯營、生物醫藥、裝備製造、藏毯絨紡等特色產業,在矽材料、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等領域培育壯大一批新的骨幹產業和主導產品。加快開發區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和工業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多晶矽二期、單晶矽擴產、百萬噸複合肥二期、機織藏毯、中藏藥、銅箔鋁箔、鋁合金及型材等項目建設,儘快形成一批支撐發展的產業集群。各區縣要把支持和服務園區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實。組織好開發區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方案》的報批和實施,逐步實現資源綜合開發、有效配置和循環利用,在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綠色發展上起到排頭兵作用。發揮三縣工業園區比較優勢,重點抓好大通宜化公司PVC項目、中鋁擴能、湟中百萬噸乾法水泥、湟源大華工業園區建設等項目,促進全市工業平穩協調發展。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各項政策措施,鞏固企業回升向好的基礎,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積極協助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通過發行債券、上市等方式,開展直接融資。多渠道引進資本和項目,實施資產重組,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作用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推動技術進步,集中力量研發和突破關鍵技術,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好、產業關聯度大的拳頭產品,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四)做大做強特色旅遊業,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把握國家擴大內需的有利機遇,突出發展特色旅遊業,努力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擴大市場消費,增強消費拉動能力。圍繞把西寧建設成為高原特色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標,充分發揮西寧特色,加快旅遊資源的開發、整合和最佳化,加強重點景區、景點建設。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健康旅遊、商務旅遊、鄉村旅遊和休閒度假旅遊,滿足不同群體的旅遊需求。加強旅遊宣傳和對外推介,全面提升西寧“中國夏都”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抓好旅遊商品市場建設,培育旅遊消費熱點,支持發展一批具有地方優勢和民族特色的旅遊商品,辦好首屆“夏都西寧地方名特小吃美食節”,提高旅遊業綜合效益。大力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重點加快朝陽物流園區建設,實施好朝陽鐵路物流中心、建國物流中心、青海物產建材商貿城等項目。抓好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青海冬蟲夏草國際交易中心、絨毛交易中心、商業巷步行街、水井巷商務區等項目建設。繼續加快標準化農貿市場改造建設工作。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中介、信息等新興服務業,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會展業,吸引國際國內、各地區、各行業來西寧舉辦會展活動,充分發揮會展經濟的輻射帶動效應。積極拓展社區和農村服務業,不斷完善便民服務機制,拓展服務領域。發展和完善消費信貸,積極培育住房、汽車、旅遊等新的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進一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做好家電、汽車、機車下鄉服務,開展農超農市對接試點工作,促進農村消費。
(五)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提升城市綜合載體功能
按照“城市要有特色、建築要有個性、市民要有精神”的要求,繼續抓好城市規劃建設,加快城建項目實施進度,突出城市的精細化、人性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對城市規劃的研究,認真做好《西寧市城市總體規劃》和《西寧市土地利用規劃》的修編,加快編制城市各專項規劃和重點建設區域的詳細規劃。按照“五年見成效” 的目標要求,紮實推進海湖新區開發建設,抓好海湖體育中心、湟水北路、濕地公園等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加快房地產開發和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服務項目進度,年內完成投資50億元。加快城市環衛、園林、供排水、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火車站綜合改造、中心廣場北側景觀改造、城市交通體系建設、南川河流域整體開發、城市四個出口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項目,打造西寧城市建設的新亮點。實施小橋大街、海晏路、八一路大修整治工程,抓好黃河路、七一路、解放路等6條道路街景整治和城區主幹道電力線入地工程,塑造城市新形象。加大天然林、森林公園、生態農業區以及濕地保護力度,實施好大南山生態綠色屏障二期工程、北山地質森林公園建設等項目,做好城市林帶、綠地、盆花造景等綠化建設,改善人居環境。認真做好參加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西寧園的設計和建設。堅持不懈地開展好“建設國家衛生城市日”主題活動,鞏固、提升和發展“創衛”成果,不斷完善“建衛”長效管理機制。加快實施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和國家綠化模範城市創建工作,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創建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小城鎮建設,進一步提高城鎮教育、醫療、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逐步放寬城鎮戶籍限制,使符合條件的農村轉移人口在城鎮就業和落戶,解決好農民工就業、居住、就醫及其子女上學等突出問題。堅持把“三集中”試點作為推進城鎮化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全方位搞好協調服務,以點帶面,梯次推進。
(六)強化財稅征管工作,努力實現增收節支目標
抓好增收節支,努力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保障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和稅源管理,積極挖掘收入潛力,組織好財政收入,做到依法治稅、應收盡收,確保財政收入持續增長。不斷最佳化和調整支出結構,加大對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支出,發揮好公共財政的職能,努力提高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保障能力。繼續加大專項資金的爭取力度,積極爭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產業發展、改善民生、生態建設等方面的資金,確保爭取專項資金保持30%以上的增幅。認真落實關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的規定,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經費增長,把有限的資金用在促發展、保民生上,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
(七)切實推進節能減排,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進一步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機制,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快實施遺留鉻渣治理、污水處理等重點減排項目。支持引導企業加快節能技術研發和改造。深入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工作,著力推進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揚塵等污染整治,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加大對重點工業企業廢水排放和湟水河排污口治理力度,遏制湟水河水質惡化的趨勢。加快市第三污水處理廠、甘河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及市區和三縣排水管網建設進程,不斷提高生活污水處理率。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區監管力度,使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6%以上。加大對高耗能、高排放重點企業的檢查考核力度。加強建築節能監督和管理,全面促進建築節能工作,凸顯西寧節能宜居特色。
(八)繼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加強對全市改革的指導和統籌協調,推進各項改革不斷深入,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繼續深化農村改革,積極培育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有利於農業農村發展的制度體系。開展好政府機構改革,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城市公用事業的市場化進程。深化部門預算改革,認真實施非稅收入收繳分離,積極配合“省管縣”財政管理模式改革。深化企業改革,以降低成本、增強活力、提升服務為突破口,重點抓好城市公交、給排水等公共服務企業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做好教師績效考核評價,加快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和質量效益的提高。穩步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完成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診療項目等調整工作。推進新聞文化體制改革,建立有利於新聞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資產經營管理理念,規範城鎮建設用地管理,加快政府資產向收益型、經營性資產轉變,增加政府資產經營收益。繼續承辦和協辦好“青洽會-丁香鬱金香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國際清真食品博覽會”等經貿文化活動,推進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交流合作,從整體上提高西寧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認真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逐步完善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服務體系,積極創造寬鬆環境,促使非公有制經濟在擴大規模、做大總量上取得新突破。
(九)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繼續推進科技創新,著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樹立教書育人、育人為本,德智體美、以德為先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工程,充實德育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教材內容,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繼續加大投入,實施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15萬平方米,完成湟川中學、市一職遷建並投入使用。穩步推進教育布局調整步伐,解決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促進各級各類學校均衡發展。在全市中國小中推行蛋奶工程,有條件的寄宿制中國小先行一步,保證孩子們每天能喝上一杯奶、吃上一個雞蛋,不斷增強孩子們的體魄。加強區縣、鄉鎮和社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抓好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打造文化精品,促進文化創意園區的發展。實施文化進村入戶工程,開展送電影、送戲、送歌舞下鄉活動,新建155家農家書屋、10個鄉鎮文化站,活躍農村文化生活。繼續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鄉村衛生基礎設施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方便民眾就醫,提高服務能力。做好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提高民眾健康保障水平。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確保食品藥品質量安全。認真落實人口和計畫生育政策,加強對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服務和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關愛女性健康,免費為全市育齡婦女進行一次生殖健康檢查。繼續加大投入,建設40個社區托老服務站和6個社區服務中心,實施兒童福利院擴建“藍天計畫”工程。繼續加強統計、氣象、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確保各項社會事業持續發展。
進一步改善社會民生。開展創業型城市建設工作,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大力開發社區服務、公共服務等公益性崗位,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容量。加速勞動力資源的整合,建立和完善人才供需平台,形成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大對勞動力的培訓,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閒散人員,為更多的人創造就業條件。加快構建政策扶持、服務、培訓三位一體,平等競爭、充滿活力的創業機制,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支持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拓展農民外出就業空間。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工作。培訓城鄉勞動力2.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4萬人,“4045”人員就業1800人。不斷完善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完善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保障城鄉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落實好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政策,解決好低收入家庭醫療、子女就學、住房、取暖等方面的困難。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建設廉租房1000套、經濟適用房10萬平方米,實施棚戶區改造30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困難民眾危舊房6000戶,改善城鄉困難民眾的居住條件。認真研究促進房地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盤活公積金使用,以改革的辦法解決基層幹部職工的住房問題。按照“以安置保拆遷、以安置促拆遷”的要求,加強房屋拆遷管理,加大安置房建設力度,保障被拆遷民眾的利益。全面完成城東區小寨重點安置小區建設,開工建設2000套政府拆遷過渡安置住房、湟中康川新城搬遷農民安置小區。全面實施暢通交通工程和小城建項目,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
各位代表,不斷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儘管今年財政增收難度加大,但市委、市政府決定再籌集30億元以上資金,實施10大類45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和10大類48項新農村建設的辦實事工程!
(十)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市民素質提升工程為抓手,通過開展各類創建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強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培養和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文明市民,努力提高城鄉文明程度。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建立健全各項民主管理制度,保證人民民眾依法行使權力。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的意見,虛心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下大氣力解決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認真實施“五五”普法規劃,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及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提高危機管理和抵禦風險能力。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和“平安寺院”創建活動,強化宗教寺院社會管理工作,引導宗教在全市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認真做好“雙擁”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完成1000個治安視頻監控系統,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積極推行信訪代理服務制度和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加大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解工作力度,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為學生營造安全清潔、安靜健康的學習成長環境。加強重點行業和重點地區安全生產管理,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認真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深入研究分析,把握髮展趨勢,科學確定發展目標,制定對策措施,在重點工作上有新布局、新項目、新亮點,做到堅持加快發展速度與調整經濟結構相結合、堅持擴大投資與啟動內需相結合、堅持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使“十二五”規劃更具前瞻性、戰略性和指導性。
各位代表,只要我們扎紮實實落實好各項工作,“包容誠信、務實創新”的西寧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實現預期目標!
2010年西寧市政府工作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