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背景,參會單位,主題報告,會議成果,積極影響,
會議背景
近十餘年來,松潘甘孜地體相繼發生了多次7.0級以上的地震,其中以2001年東崑崙8.1級地震、2008年汶川8.0級地震與2010年玉樹符備促7.1級地震最為人們關注。其中,汶川地震與玉樹地震共造成十多萬人失去生命,財產損失巨大。研討松潘甘孜地體邊緣強震發生的構造背景與動力過程,無論對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機理及其周緣相互作用、地震成因機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現實價值。經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大陸動力學專業委員會第四屆主任委員滕吉文院士和副主任委員楊文采擔烏整院士的提議,該專業委員會於2010年11月促重20—21日在北京拉斐特城堡酒店舉行了“松潘甘孜地體邊緣強震發生的構造背景與動力過程學術研討會”。
參會單位
為了集中研討備受多學科關注的該科學問題,本次學術研討會特邀相關專家學者以該地區地震活動和大地震發生時深層動力過程為主題,從相關學科的不同視角探尋其中的奧秘。來自中科院、中國地震局、國家測繪局、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催她訂察質大學、北京大學、國家自然基金委等有關部委、科研院所、大學的專家學者以及在讀的研究生共53人參加了本次專題研討會。
主題報告
15位特邀專家學者在會上就“松潘甘歡幾鴉孜地體邊緣強震發生的構造背景與動力過程”的各自認識和研究成果做了非常精彩的報告:專委會主任委員滕吉文院士以“為什麼舉辦這次學術研討會?”為題向與會專家學者闡述了本次專題研討會的初衷、意義和目的;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鄧啟東院士就“青藏高原巴顏祝試閥喀喇活動斷塊與崑崙-汶川地震系列”的有關研究成果進行了精闢分析;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王二七研究員從大地構造角度就“松潘-甘孜地塊的構造演化及地震活動的構造控制機理”進行了深刻論述;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馬瑾院士就“熱場與應變場的關係以及巴顏喀拉地塊現今構造活動的探討”進行了論述;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付碧宏研究員以“松潘甘孜地體邊緣的大地震與地表構造變形特徵研究——來自高精度遙感和觀測的證據”為題,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地科院地質力學所的趙越研究員就有關“青藏高原塊體的變形和運動以及大地震的預測”問題進行了討論;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王謙身研究員基於陸地和空中重力測量就“汶川地區及鄰域的重力場及其變化”進行了闡述;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劉啟元研究員報告了“川西高原及其鄰區三維地殼上地幔速度結構:密集地震台陣觀測得到的最後結果”;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張忠傑研究員就“松潘甘孜地塊邊界斷裂帶域殼幔結構與動力學意義”進行了闡述;專委會副主腿付紋捉任委員、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椿鏞研究員基於人工源地震和天然地震深部探測對“松潘-甘孜地體的地殼上地幔結構”研究結果進行了報告;專委會委員、地科院地質所的高銳研究員以“巴顏喀喇地體與西秦嶺造山帶深部結構與構造關係——以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為題報告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地科院地質所楊文采院士從地震發生的機理出發,對“斷裂面岩鉚與地震發生”相關聯的問題提出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關認識;北京大學的蔡永恩教授基於數值模擬作了“關於地震觸發問題的一些思考”報告;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的陳琪福研究員就“松潘甘孜地體邊緣的強震活動與2008年汶川Mw7.9級地震孕區深部的滑動速率”研究結果進行了論述。
會議成果
在以上各位專家學者報告的基礎上,最後進行了集中討論,大家對本次學術研討會的組織形式、研討內容、參會收穫等方面進行了充分肯定,一致認為就某個科學專題用近兩天時間來研討是非常值得的:一是有比較充分的時間進行報告;二是報告以多學科參與,內容比較豐富、相互受益;三是討論比較深入;四是與會代表新老結合,便於傳幫帶;五是參會的學生較多(18位),對研究生的培養很有現實意義。
積極影響
與會專家學者還就如何進一步組織好學術研討會、確定研討會的內容與題目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希望今後能再召開多次類似的研討會,將問題再深入進行討論;並建議擴大研討會的議題和研究的區域;有的代表建議專委會可以嘗試組織召開類似高級學術論壇會(如院士論壇等),以及召開在讀學生的專題論壇會,為學生創造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機會。
會議成果
在以上各位專家學者報告的基礎上,最後進行了集中討論,大家對本次學術研討會的組織形式、研討內容、參會收穫等方面進行了充分肯定,一致認為就某個科學專題用近兩天時間來研討是非常值得的:一是有比較充分的時間進行報告;二是報告以多學科參與,內容比較豐富、相互受益;三是討論比較深入;四是與會代表新老結合,便於傳幫帶;五是參會的學生較多(18位),對研究生的培養很有現實意義。
積極影響
與會專家學者還就如何進一步組織好學術研討會、確定研討會的內容與題目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希望今後能再召開多次類似的研討會,將問題再深入進行討論;並建議擴大研討會的議題和研究的區域;有的代表建議專委會可以嘗試組織召開類似高級學術論壇會(如院士論壇等),以及召開在讀學生的專題論壇會,為學生創造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