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年度時評

2010年中國年度時評

2010年中國年度時評是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的書。

基本介紹

  • 書名:2010年中國年度時評
  • 出版社: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1年1月18日)
  • 裝幀:平裝
前言,年度時評語錄摘選,目錄,主編序言,時政篇,社會篇,經濟篇,國際篇,文體篇,

前言

《2010中國年度時評》歷經重重困難,終於可以發行了。雖然比預定的時間晚了些,但本書最終得以出版上市,在我們看來,仍不失為一件大事。
《中國年度時評》是暨南大學出版社重點推出的系列年選,旨在收藏每年度中,在傳媒公開發表的、具有極高思想價值的新聞評論精品,展示年度時評的創作風貌。2010年度的時評選,為《中國年度時評》的開篇之作,共收選了近140篇精彩的時評文章。文章多為2010年度的熱點評論,評論視野涉及政治、社會、國際、財經、文化等領域,譬如,趙作海冤案昭雪、“我爸是李剛”事件、吳忠“跨省拘捕”事件、菲律賓人質危機、黃海軍事演習、物價持續上漲現象、黃光裕事件、“羊羔體”詩歌獲獎爭議等等。
本書作者群體中,既有名人大腕,也有時評新人,基本可展現2010年度時評創作的基本面貌,同時也是上年度所發生的熱點新聞事件的回顧。
本書將從4月中旬開始,陸續在噹噹網、卓越網等網上書店、各地新華書店上架,敬請廣大讀者垂注。

年度時評語錄摘選

●我贊成人民幣升值,同時提高利率。老百姓是非常理性的,他一看錢放在銀行天天有損失,就把錢拿出來買房子、買黃金,資金在市場上,炒大蒜、炒綠豆,這都是負利率的體現。 ——許小年
●美國美國的航母嚇不倒中國人民,反而把航母的戰技術特點暴露無遺,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個近距離觀察航母、研究航母的機會。美國的航母嚇不倒中國人民,反而激怒了中國人民。這才是美國派航母到黃海最大的戰略敗筆。——羅援
●如果說中國是一個相互投毒的國度,那肯定是誇大其詞了。但是,目前國內的食品安全現狀,卻不得不讓人警惕。在一些地區,豬肉有毒(瘦肉精),養豬的不吃自家的豬肉,但是他得去買大米吃,而大米有毒(土壤重金屬污染),種大米的又不吃自家的大米,但他得去買豬肉吃。以此類推,就等於相互投毒。 ——周筱贇
●政府有責任解決每個人的住房問題,但是沒有責任滿足每個人對房產的占有欲望。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不論是誰,買房只能靠自己,靠政府是講不通的。 ——茅于軾
●如果殘暴的刑訊逼供可以調查到真實的供詞,可以讓頑固的嫌疑犯原形畢露,那么要警察乾什麼呢?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或許就能勝任此工作。我們選拔高素質的人才加入警隊,目的是希望他們通過智慧辦案,而不是動輒使用暴力。——湖白
●有人說魯迅文學獎死了,那是言過其實。在我們這個時代,本來就不應當將魯迅的名字設為文學獎項。更進一步說,文學根本就不應當設獎。——景凱旋

目錄

主編序言

時評的速朽與不朽 / 椿樺

時政篇

“跨省拘捕”是向公民監督權“尋釁滋事”/ 王剛橋
官員出逃為何要三個月來證實/ 新京報
官員的狠話到底有多狠 / 馬志海
“縣委書記下井被嚇哭”說明了什麼/ 郭松民
繼續使用問題奶粉應以投毒罪論處/ 周筱贇
反腐別成了小品/ 張鳴
財政為官員犯錯買單的正當性何在/ 王琳
還有哪些人侵犯了公民信息 / 王琳
“叛徒”的曝光難撼官場潛規則/ 曹林
神木書記郭寶成為什麼必須退居二線/ 肖余恨
校園安保,怎能“公“民”有別/ 熊丙奇
與溫家寶總理風雨同舟 / 黎明
官員財產申報有效的前提/ 蔡定劍
悼念財產申報先行者吳偉平/ 吳龍貴
被鞭子攆著去開會的人大代表/ 楊濤
地方政府,為何一次次通過搶屍來“維穩”/ 楊濤
東莞火車站領導被處理其實並不冤/ 劉洪波
撫順命案能否終結拆遷制度/ 秋風
先抓幾個受賄5000元的貪官吧/ 李龍
從《清明上河圖》看流動商販/ 韓志鵬
有違民意的“五毛”不會長久/ 五嶽散人
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就是最大的發展/ 景凱旋
社保基金再有缺口,是不是讓人乾到70歲/ 劉洪波
先“感謝國家”是“排序愛國主義”/ 李曉亮
腐敗果真對發展有好處嗎?/ 黨國英
貪官為什麼多有“怨母”心結/ 十年砍柴
看看,多么善解官意的百姓/ 十年砍柴
高房價在透支民族未來 十年砍柴
“安樂死”問題的中國背景/ 鄢烈山
人禍面前的奇蹟不值得過分驕傲/ 王攀
新聞發布會不是公權道具/ 燕農
“邳州現象”是鄉村淪陷的縮影/ 燕雲飛
“掃黃家書”誤入法律歧途/ 廖德凱
“為申遺漲價”還是“為嘴巴漲價”/ 司馬童
選擇性“物價接軌論”糊弄誰/ 練洪洋
警察家丁化與“家丁”警察化/ 張敬己
秒殺“河南航空”直若唾面自乾/ 宋金波
別讓“尋釁滋事”成為整治公民的藉口/ 張若漁
政績觀的“血鉛中毒”最可怕/ 王旭東
河裡不長魚,只長GDP/ 嚴輝文
“民告官”勝訴率該怎么估算/ 畢詩成
開放低空不能只盯住萬億市場/ 梁江濤
政府給公民“評級”是權力越位/ 潘洪其
勿再讓弱小生命檢驗安全制度/ 秦寧
中國“精英移民潮”的背後/ 王子石

社會篇

為什麼窮人更容易墮落/ 周筱贇
反回扣醫生的“人格病”怎么治/ 椿樺
對“富二代手刃被撞者”齒冷之餘/ 徐鋒
我和方舟子一樣沒有安全感/ 五嶽散人
記者為何連連受辱/ 長平
誰導演了“民眾斗民眾”的好戲/ 馬志海
有一種病毒叫“李剛”/ 楊耕身
“坐牢貨幣化”源於“權力江湖化”/ 李曉亮
“我爸爸是李剛”:最痛的一根刺/ 蔡曉輝
沉默,你的名字是弱者/ 董碧輝
“集體下跪”也是一種社會抗爭/ 葉匡政
“信訪專班”應該改名/ 笑蜀
九問湖北“打錯官妻門”/ 王石川
唐福珍自焚後,鐘昌林為何沒有歉意/ 熊培雲
請問,什麼叫“依法維權”/ 邵建
官大乎,神大乎?/ 張鳴
蟻族“逃離北上廣”背後的真問題/ 張鳴
那些“單位人”製造的黑暗/ 吳祚來
紀念盧安克的神話/ 宋金波
中國校長為什麼這么累/ 曹林
“以淚洗面”不是沒可能/ 葉擴
我們為什麼慢不下來/ 陳一舟
“鬧饑荒”冒犯了“政治美學”/ 周士君
好看的最是值得警惕的/ 周雲龍
不論哪種非正常死亡都必有尊嚴受損/ 單士兵
百億神龍城權力零風險/ 趙勇
教輔書越來越多是教育水平下降體現/ 鄭渝川
“雙刀男”和他的喜劇精神/ 賈知若
你是“橡皮人”嗎/ 龍敏飛
社會進步不能只靠“偏執狂”推動/ 朱迅垚
與愛滋病鬥爭不是與愛滋病人鬥爭/ 郝洪
老師無錯,豈能向學生下跪/ 廖水南
“億元警察”被殺緣何攪動反腐民意/ 朱述古
官員遇難引發網路狂歡的民意基礎/ 黎明
趙作海冤案再揭破案重口供之弊/ 湖白
學歷不重要,但唐駿學歷很重要/ 李翔
別把校園變叢林……/ 林小明

經濟篇

房價高是開發商抬上去的嗎/ 茅于軾
警惕“投資移民”掏空國家財富/ 彭興庭
別學美國征房產稅/ 郎鹹平
糾纏工資之差,就如阿Q畫圈/ 許小年
讓老百姓在銀行里存錢而不是賠錢/ 許小年
通脹時代的維穩/ 謝國忠
黃光裕打敗了黃光裕/ 馬光遠
不要讓慈善成為中國富豪的一門生意/ 南都
中國成為強國必須物價高嗎/ 劉洪波
全球印鈔,中國加息邏輯何在/ 葉檀
如索羅斯對陣謝亞龍,你投注給誰/ 葉檀
靠逃稅生存的民企何來幸福感/ 馬光遠
美聯儲的翅膀直接影響中國物價/ 時寒冰
當中國坐上“老二”交椅之後/ 魯寧
旅遊景點的成本為什麼會越來越高/ 葛劍雄
門票漲價背後的“畸形價值觀”/ 張鐵
黃光裕倒下並非權錢交易的倒下/ 葉檀
房價漲幅“小數點放錯位置”?/ 馬紅漫
低工資時代已難再沿襲下去/ 馬紅漫
警惕“GDP主義”加速道德解體/ 鄭永年
夾縫中生存的中國富人們/ 童大煥
階層分化背後有“嫌貧愛富”效應/ 朱四倍
慈善榜“以數字論英雄”的三重尷尬/ 朱四倍
中國未來勞力缺口一億/ 羅天昊
“柴油荒”背後閃動著節能政績鬼影/ 葉祝頤
你荒你的油,我得我的利,奈何/ 晏揚
經濟適用房會推高房價/ 茅于軾

國際篇

俄羅斯“擁抱”北約的意味/ 黨建軍
拉登真盯上了歐洲?/ 張國慶
“維基解密”為什麼不能“言論自由”/ 木木
船長回家不是結束/ 葉海林
美航母若進黃海將激怒中國民意/ 羅援
中國需要負責任的“鷹派”/ 汪嘉波
以人為本 還是以國為本?/ 茅于軾
“菲律賓人質事件”中的人性美/ 袁周
解讀菲律賓人質解救中的遺憾/ 吳木鑾
中國與第三世界說“再見”?/ 陶短房
中美博弈應避免大國悲劇/ 儲昭根
警惕美元主動性貶值/ 李向陽
我為韓國“特招門”的發酵捏把汗/ 肖余恨

文體篇

郭德綱的囂張不是罪/ 李承鵬
跟車延高談談詩/ 景凱旋
“陰謀論”在中國為什麼這么盛行/ 薛涌
請成立“汪暉涉嫌抄襲調查委員會”/ 易中天
我們為什麼不認錯/ 易中天
像韓寒那樣珍惜你的痛感/ 笑蜀
翔飛人歸來了,王者還未歸來/ 戴春光
是什麼讓李一道長越飛越高/ 曾穎
圍觀“開學第一課”/ 莊禮偉
《花花公子》的色情與禁忌/ 葉匡政
對中國足球的十點建言 鄭也夫
西門慶是怎么成文化英雄的/ 薛世君
孫權,老曹老劉喊你出來喝酒 / 丁煒
假如遇襲的是中國男足/ 汪暉
別把慈善弄成高風險的事兒/ 吳龍貴
粵語絕不是滿語/ 周雲
“魯迅大撤退”之爭是閱讀貧乏的表現/ 舒聖祥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分子/ 何兵
如果鄉音都死去/ 賀衛方
世界盃帶給中國足球的何止三記耳光?/ 陳光明
吵吧吵吧,曹操是吵不活的/ 王景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