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水安全高級圓桌會議

2010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水安全高級圓桌會議由全球水夥伴中國委員會、瑞士發展與合作署聯合主辦,於2010年4月8日在北京召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水安全高級圓桌會議
  • 召開時間:2010年4月8日
  • 召開地點:北京
  • 主辦單位:中國委員會、瑞士發展、合作署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出席會議並致辭,水利部部長陳雷作主旨發言,全球水夥伴中國委員會主席汪恕誠主持開幕式並作總結。
張梅穎在致辭中說,氣候變化與水安全是全球性的難題,需要我們像全球共同應對金融危機一樣同舟共濟,拿出信心、誠意和勇氣,採取一致的行動,以對話代替對抗,積極開展多領域的務實合作。這次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水安全的高級圓桌會議,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難得交流機會,更重要的是形成共識,重塑我們人類與氣候、生態、環境與水和諧相處的信心。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我們有足夠的良知、智慧、能力和機制,共同應對全球性氣候變化與水安全問題,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世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之路,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責無旁貸地承擔起節能減排的國家責任,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讓自然生態得以平衡修復,讓山川秀美、風調雨順、江河安瀾,讓人類鑄劍為犁、守望相助、共同呵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陳雷作了《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著力保障中國水安全》的主旨發言。他說,全球氣候變化深刻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是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水是全球氣候變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響領域。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近年來中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更加明顯,局部地區的強降雨、高溫乾旱以及超強颱風等極端天氣災害出現的頻率和強度顯著上升,水旱災害的突發性、異常性、不可預見性日漸突出。2009年入秋以來,中國西南地區雲南、貴州、廣西、重慶、四川等省(區、市)遭遇歷史罕見的持續特大幹旱,特別是雲南、廣西和貴州的乾旱已持續半年之久,一些地方旱情達到百年一遇,對人民生活、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陳雷指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切實保障中國水安全,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著力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堅持減緩與適應並重的原則,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和防汛抗旱體系建設,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提高水旱災害應急管理能力,從整體上增強水利應對氣候變化和抗禦洪澇乾旱災害能力,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對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中國水安全,陳雷強調從六個方面著手:
一是夯實城鄉抗旱基礎設施。這次西南大旱暴露出中國西南地區抗旱水源工程不足、水資源調蓄能力較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的問題。中國將在全力開展抗旱減災工作的同時,加快編制全國和地方抗旱規劃,啟動西南五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源工程規劃和小型水利設施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抓緊開工建設一批控制性骨幹水利工程和中型水庫等重點水源工程,提高水資源配置和調控能力;因地制宜興建小水窖、小山塘等“五小”水利工程,加快山丘區雨水集蓄利用,提高山區蓄水供水能力;積極開發利用西南岩溶地區地下水資源,搞好應對特大幹旱的戰略水源儲備;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田灌排體系,提高農業抗禦乾旱能力。
二是完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繼續推進大江大河大湖及其重要支流治理,完善流域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加快重點蓄滯洪區安全建設,確保區內居民的防洪安全,實現洪水“分得進、蓄得住、退得出”。集中對洪澇災害發生頻繁、災害損失嚴重的中小河流進行系統治理,逐步提高中小城鎮和農村的防洪能力。全面開展山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減少山洪災害造成的傷亡和損失。
三是提高防汛抗旱應急能力。加快推進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二期工程建設,提高防汛抗旱現代化水平。抓好防汛抗旱減災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快速、高效、有序的應急回響機制。完善全國水文站網體系,提高水旱災害預報預警的超前性、準確性。加強防汛抗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專業防汛抗旱隊伍、民防隊伍和解放軍、武警部隊四位一體的防汛抗旱減災機制,做好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增強防汛抗旱應急保障能力。
四是全面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把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抓緊建立和完善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用水效率控制等指標體系,切實強化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節水考核、入河排污口設定等方面的管理和執法監督,充分發揮水資源要素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基礎性、約束性和導向性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
五是最佳化水資源配置和調度。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構建我國“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戰略配置格局。繼續發揮區域水資源配置工程作用,緩解局部地區嚴重缺水的狀況。積極探索河湖水系連通,構建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可調控的江河湖庫水網體系,實現調水引流、多源互補、豐枯調劑、以清釋污。加強水庫群聯合調度,全面發揮水庫的調蓄功能,保障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
六是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立以需水管理為核心、以水權水市場為基礎的制度體系,形成有利於節水的體制機制,建立自律式發展模式,大力推行節約用水。在農業領域,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根本措施,加快灌區節水改造,因地制宜大力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技術,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在工業領域,最佳化調整區域產業布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抓好高耗水行業節水。在城市生活領域,加強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全面推廣節水器具,大力增強公眾節水意識。
汪恕誠在總結髮言中說,會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是明確了保障水安全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領域。這些討論充分表明了水是全球氣候變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響領域,只有正視現實,充分依靠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才能夠全面提升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水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表達了加強合作與交流、促進應對氣候變化保障中國水安全的強烈願望。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全方位、多尺度的。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免於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也沒有哪個國家能獨立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重任。開展國際合作、共享成果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必由之路。三是增進了理解和共識,促進了合作。論壇與會代表通過會上和會下的坦誠交流,增進了對中國保障水安全問題、對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認識和了解。這種認識和了解對於加強彼此間的合作和交流,增進互信關係,從而推動構建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關係,將發揮有益的作用。四是增強了公眾應對氣候變化保障水安全意識。
此次會議旨在促進相關部門與行業的通力合作,推動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中國水安全。會議設4個主要議題:節能減排與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對中國水資源的影響,氣候變化與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與水資源綜合管理等。
國務院參事、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劉燕華作報告,水利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陳小江出席會議,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作主旨發言。聯合國駐華系統氣候變化與環境工作組主席、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駐華代表愛德華·克萊倫斯-史密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中國辦事處副代表大衛·麥克洛克林、瑞士駐華使館參贊孟葳、全球水夥伴總部高級顧問卡里德·穆塔杜拉先後致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