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遼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預計“十五"期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8.4億元,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4億元,比“九五”期末增加7.2億元,年均增長1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8億元,年均增長11.8%。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26億元,比“九五"時期增加156億元,年均增長25.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遼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 地點:遼陽市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單位,具體內容,

發布單位

遼陽市政府

具體內容

一、“十五"時期和2005年的工作回顧
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預計“十五"期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8.4億元,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4億元,比“九五”期末增加7.2億元,年均增長1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8億元,年均增長11.8%。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26億元,比“九五"時期增加156億元,年均增長25.9%。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預計“十五’’期末,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2%、57.5%’、35.3%,形成了以第二產業為主體、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工業增加值實現186億元,比“九五”期末增加115億元。
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增長。預計“十五"期末,農業增加值實現26億元,比“九五"期末增長37%。
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國有企業改製取得突破性進展,市屬國有工業和商業企業改制面分別達到88.2%和85.2%。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糧食、供銷、財稅、金融、社會事業、公用事業等各條戰線的改革穩步推進。
城市面貌發生較大變化。我市步入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十五"期間實施了護城河改造、廣佑寺復建、城市中心區污水處理廠、湯河水源二期等一系列重點工程,新修公路935公里,新增供水管網72公里,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92萬平方米,新增供電能力71萬千伏安,新增管道煤氣用戶2.2萬戶。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十五”期間獲國家專利2600項,是“九五"的5.7倍。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快發展,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五年改造中國小危房13萬平方米。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醫療事業固定資產投資和業務收入比“九五”翻了一番。
人民民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到“十五”期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407元和4133元,分別比“九五’’期末增加3462元、1161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餘額達到14348元,比“九五’’期末增加7010元。
2005年是“十五"的最後一年,我們圓滿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預計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16.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5.1%和8.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正確領導、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並通過大家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遼陽各部隊、武警官兵,向中省直駐遼陽各單位,向在遼陽創業發展的各位投資者和建設者以及所有關心支持遼陽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一五"時期的主要任務和2006年的重點工作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九屆十二次全會的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牢牢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打造實力、平安、誠信遼陽,構建和諧社會,深入實施工業強市和科教興市戰略,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重點,以環境建設為保障,努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主要經濟指標要實現翻番增長。地區生產總值比2005年翻一番,達到72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達到3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100億元,年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73億元,年均增長14%。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5億美元(新口徑),年均增長50%;出口創匯累計達到25億美元,年均增長30%。人民生活更加寬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540元,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70元,年均增長8%。 r、
——產業結構要更加最佳化。形成以兩大支柱產業和三個重點產業為支撐的具有遼陽特色的工業發展格局。化工化纖塑膠業、鋼鐵和有色金屬加工業兩大支柱產業增加值達到188億元、85億元,年均增長21.5%、13%,分別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6%以上和21%。裝備製造及配套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和礦產建材業三個重點產業增加值分別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7%、7%和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30%。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取得重大進展。農村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要有明顯改觀,農民生活方式實現較大轉變。全市95個貧困村全部實現階段脫貧目標。縣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鎮體系不斷完善,建成一批農民新村,建制鎮人口占全市人口總量達到31%。
——城市建設水平要有新提高。中心城區面積擴大1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到68萬人。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新建、改擴建、大中修黑色路面1240公里,形成“四橫四縱"的公路網。電力供應充足,中心城區燃氣普及率達到93%,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城市供水普及率達到100%。
——生態市建設要取得階段性成果。實現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的目標。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3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1.4%。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中心區污水處理率達到8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o
——和諧社會建設要全面推進。人口總量控制在187萬之內,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5.6歲。創辦一所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綜合性本科大學,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按照市委九屆十二次全會的要求,今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力爭增長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實際利用外資(新口徑)增長50%;出口創匯增長20%,力爭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