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普蘭店市政府工作報告

“十五”以來,在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大連市委、市政府和普蘭店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普蘭店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十五時期和2005年工作回顧
  • 報告類型:總結報告
  • 部門:普蘭店市政府
十五時期和2005年工作回顧,一強化工業園區建設,拓展經濟發展平台,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成長方式,三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四提升招商引資質量,推動外向經濟發展,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六推進改革創新步伐,增強經濟發展動力,七完善社會公益事業,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增強依法執政能力,名詞解釋,

十五時期和2005年工作回顧


  
“十五”以來,在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大連市委、市政府和普蘭店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
——2000——2005年,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十五”時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5%,比“九五”時期提高3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472美元,年均增長14.9%,比“九五”時期提高了3.6個百分點。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年均增長22%,比“九五”時期提高了12個百分點。“十五”時期,我市有效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強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有較大突破,工業對全市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第二產業增加值由“九五”期末的50.8億元增加到105.8億元,年均增長15.8%,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64.1%。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建成了8個省級、4個大連市級現代農業園區。第一產業增加值由“九五”期末的19.3億元增加到31.5億元,年均增長10.3%。旅遊業快速發展,新型商業業態不斷湧現,第三產業增加值由“九五”期末的13.9億元增加到27.7億元,年均增長14.8%。全市經濟綜合競爭能力顯著增強,連續三年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比中進入百強縣行列。
——2000——2005年,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五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1.2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3倍。完成了海皮一級公路、縣級公路黑色化和村通油路等工程,完善了以丹大高速、海皮路、永青路、興唐線、蓋亮線、皮口港為支撐的交通網路。劉大等三座水庫除險加固、普蘭店一次變電等一批重點農田水利、電力通信工程相繼建設。開通了城市公交,結束了我市沒有公車的歷史。不斷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力度,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城市綜合污染指數比“九五”時期降低了23個百分點。全面開展“綠色普蘭店”創建工作,努力營造環境優美的生態城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2.1%。大力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建成區面積由“九五”期末的15平方公里發展到2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35.6%提高到45%。
——2000——2005年,改革開放取得突破,發展動力顯著增強。213家國有和集體企事業單位改革順利推進。民營經濟迅猛發展,增加值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遞增,企業總數比“九五”期末增加了一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政府投資項目的招投標制度全面建立。吸納社會資金3億元,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城市經營管理模式不斷創新。全面完成農村稅費改革和鄉鎮事業單位改革,農村經濟發展環境明顯改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依法行政的理念不斷強化,行政審批事項削減率達30%。開放型經濟發展步伐加快,五年累計利用外資是“九五”時期的2.3倍,我市已同世界上3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往來關係,進出口額名列全省縣(市)之首。
——2000——2005年,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由“九五”時期的40%提高到54%,我市已跨入“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行列。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辦學質量不斷提高,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逐步完善。國小入學率達100%,國中輟學率控制在1.4%之內,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75.5%。全面完成了危舊校舍改造任務,建成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普蘭店市高級中學。在全省率先解決公辦教師醫療和養老保險問題,實現了農村教師工資的市級統籌。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公共衛生基礎條件明顯改善,地區中心醫院的救治職能進一步強化,建成了一個中心、六個分站的“120”急救網路。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初步建立。文化事業穩步發展,民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兩級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由“九五”時期的40%上升到90%。計畫生育工作紮實推進,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落實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輔助政策,婚育文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獲得“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標兵市”稱號。
——2000——2005年,富民工作紮實有效,民眾生活明顯改善。“十五”期末,城鎮職工人均勞動報酬125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31元,分別比“九五”期末增長82.2%和67.3%。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由“九五”期末的59%下降到41.5%。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由“九五”期末的12.5平方米提高到23.5平方米。五年累計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2萬人,安置城鎮新成長勞動力1.8萬人,轉移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8.8萬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擴大到1726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由“九五”期末的5%下降到1.8%。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保人數分別比“九五”期末新增1.7萬、6.5萬和1.2萬人。
各位代表,“十五”時期,在推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概括起來就是:
——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發展不動搖,抓住各種有利時機,發揮優勢,乘勢而上,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要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又要立足當前,著眼實際,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要始終堅持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注民生,關注社會公平和正義,真心實意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保持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市搶抓機遇、大幹快上的一年。我們按照“一個突出、三個堅持”的工作思路,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市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經濟成長勢頭強勁。實現生產總值165億元,增長21.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2億元,是上年的2.8倍。完成一般預算收入6.1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6.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8億元,增長17.4%。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15.4%。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22.3%,其中工業增加值94.6億元,增長20.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02億元,增長49.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28.2%。
園區建設強勢推進。強力推進“兩區三點”工業區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全年共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9.46億元。簽約產業項目122個,投資達86億元。工業區規劃建設布局基本形成。投資515萬元,完成了三大工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大連海灣工業區完成7平方公里場平,“三縱三橫一環”路網建設全面開工,水、電、汽配套設施相繼完成,中信汽車零部件等5個項目開工建設。皮楊工業區完成7項基礎設施建設,簽約產業項目30個,大楊皮爾利斯西裝生產線等13個項目開工建設。太平中小企業工業區完成7項基礎設施建設,簽約產業項目58個,東宜木業等38個產業項目先後開工。
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採取統建分養、股份合作等多元化投資方式,建成標準化畜牧業養殖小區55個,畜牧業對第一產業的貢獻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蔬菜設施化、優質化水平顯著提高,實現產量60.5萬噸,增長11.4%。水果生產呈現恢復性增長,新增果樹面積3.1萬畝,實現總產量27萬噸,增長10.3%。漁業生產穩步發展,新建工廠化設施漁業1萬立方水體,新增海參養殖面積5000畝,水產品產量達14.5萬噸。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培育了一批牽動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完成千萬元以上項目13個。農村中介組織發展迅速。建立農產品產銷協會等民間合作組織50個,發展農民經紀人823名。農業標準化建設有新進展。建成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基地41個,有機食品基地1個。生態林業建設實現新跨越。完成植樹2560萬株,造林16.4萬畝,封山禁牧工作取得實效。水利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投入千萬元實施大沙河等主要河道險工險段治理,完成2座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新增水庫蓄水量1000餘萬立方米。
城鄉功能日臻完善。實施城鄉建設項目151個,總投資30多億元。完成了黑大線連線段建設、鶴大線大修、海皮路三期及續建、蓋亮線柳蟲段拓寬重點公路工程,實施了唐南線等三條縣級公路黑色化工程。建設村村通油路工程302公里,比省計畫提前兩年、在北三市率先完成村通油路任務。高質量完成南東路等4條城市道路新建、16條路街改造和56條街巷路改造任務。啟動了皮口港引堤拓寬及千噸凸堤碼頭建設。“三鎮一村”供水工程順利開工。啟動51項人畜飲水工程。倍受市民關注的“三河一溝”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實現了城市排水系統雨污水分流。市區供水管網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新增2條公交線路。垃圾處理廠工程進展順利,兩處垃圾中轉站已投入使用。更新改造路燈487基。66千伏岔普線建設、楊樹房增容改造等電力工程按期完成。完成城市規劃區1:500地形圖測繪工作。
對外開放成效顯著。大力推行境內外招商代理制,組建220人的招商信息員隊伍,招商成功率和外資到位率不斷提高。新批外資項目37個,超千萬美元的項目4個。投資2300萬美元的韓國服裝行業第一品牌“帕克嵐德”正式落戶我市。實際利用外資達1.47億美元,增長33.6%。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5億美元,增長25%。服裝、水產品、塑膠工藝品分別占出口創匯總額的68%、13%、12%。大雪集團與世界500強企業日本麒麟麥酒株式會社實現成功合作,新產品打入歐美市場。創世服裝和達倫特蠟燭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外向經濟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提高到47%,外商投資企業上繳稅金占稅收總額的43.9%,吸納就業4萬多人。
改革創新步伐加快。企事業改革順利推進。成功完成了皮口建築工程公司、第二互感器廠等20戶企業的公司制改革。財政出資2000餘萬元,解決了部分企事業單位改革的遺留問題。投融資體制改革成效明顯。重組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規範法人治理結構,全年爭取軟硬貸資金9億多元,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衛生事業改革初見成效。10個鄉鎮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參合人數達20萬人,農民抵禦大病風險的醫療保障機制初步建立。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較好地推行了村級財務委託代理制,安波金雞村林業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取得成效。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加大。實施新一輪市對鄉財政管理體制,啟動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農村信用聯社改革穩步展開。全面完成了清產核資、增資擴股任務,清收不良貸款工作有序推進。
民心工程全面落實。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得到加強。通過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減免相關稅費等措施,共安置城鎮就業和再就業8548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98萬人。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增3419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增1.5萬人,啟動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救助事業進一步發展。實施殘疾人安居工程,投資150萬元,為72戶殘疾人新建和改建住房4600平方米。投資560萬元,為584戶農村貧困戶新建和改建住房4.2萬平方米。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城鎮低保對象達9066人,農村低保對象達8203人,對城鎮低保戶給予供暖資金補貼。為5794名重點優撫對象及遺屬發放撫恤補助金1200萬元。人居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完成生態移民搬遷和土石流易發區移民搬遷463戶。完成了46萬平方米人行步道硬覆蓋建設。福利街、老店街棚戶區改造工程順利推進,實現回遷安置57戶。啟動了南山公園改造工程。市區新增綠地18萬平方米。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衛生事業長足發展。制定並實施了《普蘭店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規劃》,以“12533”為重點的醫療救治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投資5300萬元的20項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項目按期竣工。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引進農業新品種306個,建立大連市唯一一家農業科技孵化中心和農業科技風險示範園,承擔2項國家級星火計畫項目、11項省市科技重點項目和1項“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國家火炬計畫密集區主項“互感器研發中心”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教育事業不斷發展。中國小布局調整基本完成。投資1600萬元完成28所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信息教育和標準化學校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職教中心建設,並通過省評估驗收。計畫生育工作成效突出。在大連市率先推行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實現人口出生率7.82‰,計畫生育率達到99%。廣播電視事業進一步發展。投資480萬元,更新改造北部鄉鎮的廣播電視轉播設備,完成了全市鄉鎮有線電視網路主幹線架設工程。雙擁工作取得新成果。廣泛開展科技、文化擁軍活動,圓滿完成了486名徵兵任務,安置軍嫂57人,獲大連市雙擁模範城稱號。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富有成效。文明殯葬、交通秩序整頓、市容市貌整治、文明社區創建四個專項治理成效顯著,市民文明意識逐步增強。切實關注老幹部生活,增加老幹部活動經費,確保離休老幹部“三個機制”的落實。民族、宗教、僑務、人防、防震、郵政、通訊、氣象、菸草、石油等項工作均取得新成績。
依法行政不斷加強。市政府及職能部門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300件,辦結率達100%,滿意率達99%。全面貫徹《行政許可法》,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推行全程辦事代理制度,審批事項進廳率達90%。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堅持重大政務事項社會聽證制度。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完成522人的公務員非領導職務評定工作。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嚴重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掃除黃賭毒等各類社會醜惡現象。刑事案件發案數比上年下降2%,破案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進一步規範和整頓市場秩序,加大清費、治亂、減負工作力度,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打假活動。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妥善處理來信來訪4887件次,部分企業拖欠工資、動遷居民不能及時回遷和住宅小區供暖等一系列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得到解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對照社會各界提出的12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落實整改措施。落實中央關於廉政建設的有關要求,積極開展政務系統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加大對財政預算執行和政府重點工程審計監察力度。順利完成第六屆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安全生產、統計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尤其是2005年秋季,面對我省個別地區突發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我市上下齊心協力,群防群控,取得了防控禽流感戰役的階段性勝利。在此,我謹代表市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離退休老幹部,向省市屬單位、駐普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誠摯的謝意!
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工作上還有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盡合理,牽動作用大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還不多;南北區域間的差距還很明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籌協調有待加強;城市化進程不快,主城區和小城鎮的輻射作用有待提高;人才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才短缺制約發展的“瓶頸”亟待打破;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有待進一步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幹部民眾的工作需要不斷推進;政府工作的效能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還需不斷最佳化。所有這些,我們在今後工作中必須認真研究並逐步加以解決。
“十一五”時期發展思路和2006年政府工作任務
“十一五”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市建設大連工業衛星城的重要階段。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沿海地區擴大開放、大連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既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又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三屆六次全會通過的《普蘭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描繪了我市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藍圖。我們必須增強發展意識,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
“十一五”時期我市總的發展思路,概括起來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握“兩個機遇”,突出“三個重點”,抓好“四項工作”,實現“一個目標”。“兩個機遇”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雙重戰略機遇。“三個重點”是:改善人民生活,壯大經濟實力,建設和諧社會。“四項工作”:一是擴大工業經濟規模,轉變增長方式,增強工業經濟實力;二是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化水平;四是關注社會事業進步,關注社會公平和正義,關心弱勢群體,緩解地區差異,維護社會穩定。“一個目標”是:建設和諧、充滿活力的大連工業衛星城。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我們必須貫徹市委三屆六次全會精神,繼續按照“一個突出,三個堅持”的工作思路,落實《十一五規劃綱要》,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確保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開門紅”。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17%,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2006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強化工業園區建設,拓展經濟發展平台


明確園區發展思路。一是擴大總體規模。繼續推進三大工業區建設,並逐步延伸擴展,重點推進瓦窩軸承工業區、元台工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強化產業規劃。高標準地編制和完善工業區的產業規劃,明確主導產業和發展方向,以特色創優勢,以優勢帶發展。三是強化引資工作。引導和鼓勵符合產業定位的項目向工業區集中,儘快形成聚集效應,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四是創新投資模式。積極運用市場機制,吸納社會資金投入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減少政府性投資壓力。五是完善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探索建立有利於工業區自主建設、規範管理、高效服務的行政管理體制。積極鼓勵工業區完善物流配送、金融服務、信息諮詢、人才技術開發等中介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
突出園區建設重點。大連海灣工業區完成15.6平方公里場平、主幹路網和支路網建設以及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吸納產業項目投資15億元以上。太平中小企業工業區完成土地平整1000畝,建成園區道路10公里,完成電力設施和污水處理站建設,吸納產業項目投資8億元以上。皮楊工業區完成7公里路網建設,建設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完成長海漁業加工區1.6平方公里的場地平整,吸納產業項目投資15億元以上。瓦窩工業區調整和平整土地600畝,擴建變電所,引進10個項目入駐,實現投資3億元。元台工業區完成場地平整600畝,新建園區內道路5公里,完成輸變電工程,實現投資2億元。

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成長方式


推動工業擴張升級。一是擴大現有支柱產業和企業的規模,支持企業適時上規模,做強做大。二是提高傳統優勢產業的信息化水平,扶持骨幹企業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生產自動化、控制智慧型化及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創造更多的名牌。三是推進企業創建研發中心,建設自主創新體系。積極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或合資合作的跨國公司組建研發中心,建立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四是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市政府將出台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利用儀器儀表產業園區平台,積極引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項目。2006年市財政將列支專項資金500萬元,用於鼓勵企業擴大規模、成立研發機構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壯大第三產業實力。大力發展特色旅遊業。做好儉湯溫泉度假區、老帽山風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繼續完善重點風景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拓展現有旅遊項目的服務內容。啟動儉湯溫泉項目建設,推進巍霸山城風景區、皮口平島旅遊度假區、古蓮園風景區、九龍山望海寺旅遊區和老白山風景區融資改造。認真做好我市旅遊產品的開發、包裝和宣傳,力爭在大項目引進上實現突破。市財政將列支100萬元,用於扶持旅遊業加快發展。壯大商貿服務業。最佳化商業網點規劃布局,以豐榮、南山已有的商業區為核心,進一步完善商業基礎設施,打造特色商業街區。積極發展社區商業,推廣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積極發展房地產業,認真搞好建設規劃,加大舊區改造力度,適量開發商品房,活躍房地產一二級市場。
加速民營經濟發展。積極營造鼓勵創業的社會氛圍,充分調動民間資本投資創業的積極性,最佳化產業投資結構。強化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協調機制,完善服務體系,切實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完善政府信用擔保體系和銀企溝通機制,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引導企業積極為我市優勢產業的發展協作配套,做長產業鏈條,增強核心企業的輻射力。
推進節約型經濟建設。一是鼓勵企業清潔、循環式生產,創建“零排放”企業,市政府將列支50萬元用於獎勵。二是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發展節水型產業,嚴格控制新上用水量較大的項目。加強園區中水配套管網建設,積極推進中水利用。全面推進“集雨工程”,實現雨洪資源的有效利用。開展全民節水行動,鼓勵企業和單位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降低水耗。三是加大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以功能區劃引導和規範用海活動,加大海域執法監督力度,切實保護灘涂、濕地、島嶼等不可再生資源,嚴格控制占用岸線資源和圈占海域。深入開展“綠色普蘭店”創建活動,繼續加大植樹造林工作力度,進一步提高全市森林覆蓋率。取締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採礦企業,淘汰傳統落後的開採工藝。加強對超標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不斷淨化大氣環境質量。

三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一是發展特色高附加值農產品,做強主導產業。重點培育畜牧、蔬菜、水產、水果、花卉五大主導產業,形成規模較大、優勢明顯、機械化生產水平較高的農業產業集群。各鄉鎮(辦事處)要立足於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做好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規劃,力爭實現“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2006年財政安排100萬元,支持特色農業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和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二是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壯大龍頭企業。圍繞主導產業的系列產品開發和深度加工,加大在財政、信貸方面的扶持力度,繼續引進和培育一批規模大、輻射力強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三是發展農村中介組織,完善農產品流通網路。主要依靠市場力量,探索建立生產技術服務體系、銷售組織體系、市場信息諮詢體系、金融支持體系和維權服務體系,實現農產品的集約化經營。市財政安排50萬元,用於培育農村各種產銷協會、經紀人、代理商等市場中介組織。四是加強動物重大疫病防治,建設無規定疫病區。2006年財政安排100萬元,用於動物重大疫病防疫疫苗配套。
改善農村基礎條件。一是做好農村建設規劃。把村屯規劃、農業產業基地與專業加工區建設規劃作為全市總體規劃的重要部分統籌考慮,加快編制中心鎮、中心村等系列規劃,做好城中村、近郊村的拆建搬遷計畫。二是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24條鄉級公路黑色化工程,實施3條鄉級公路大修工程。完成鞍子河水庫擴建工程,搞好金廠河、餘糧河等河道治理。繼續實施人畜飲水工程。推進村屯電力設施建設。提高農村有線電視覆蓋率和電話普及率,積極建設村屯小局域通訊系統。三是加強村鎮生態環境建設。積極開展以“五清五改”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整治,大力推行統建分養的家畜家禽飼養模式,認真搞好環村林和環宅林規劃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四是積極推進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通過建設農民新村,引導農民由分散式居住向住宅小區集中,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向城鎮集中就業模式轉變。
提高農村文明程度。一是大力發展農村基礎教育。切實抓好“普九”工作,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確保義務教育公用經費達到省定標準。統籌教師資源,加強政策導向,增強師資力量,提高教學水平。義務教育輟學率控制在1%以內,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力爭達到80%。二是不斷增強農民致富本領。充分利用各種職業教育資源,廣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推廣“十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育一批星火帶頭人和科技示範戶,加快農民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知識型轉變,逐步成為自我創業、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市財政列支50萬元,用於獎勵農民技能培訓。三是強化農村勞動力轉移。整合勞動力轉移的各項資源,加快市、鄉、村三級勞動力信息庫建設,完善勞動力市場,推進多渠道勞動力轉移。市財政安排100萬元,對勞動力轉移實行以獎代補。四是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紮實推進普法教育,提高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和信用村、信用戶的創建水平。加強村鎮文化設施建設,啟動建設10個鄉鎮文化活動中心,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2006年市政府將出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意見,在全市10%左右村屯中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

四提升招商引資質量,推動外向經濟發展


著力引進重大項目。一是創新招商方式。擴大招商信息員隊伍的規模和覆蓋面,重點強化委託招商。進一步強化企業特別是重點骨幹企業的招商主體意識,積極推進以商招商。二是拓展招商領域。依託我市工業區的優勢,實施“深化日韓、開拓歐美”的外資招商部署,內資招商的側重點放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區域的民營資本。2006年有針對性地組織幾次境內外招商宣傳活動。三是完善招商機制。繼續完善大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建立更嚴格的責任制,落實招商引資中介人獎勵和引進大項目獎勵政策,提高大項目的洽談成功率和資金到位率。
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充分利用我市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低的優勢,多門類、多形式地開展加工貿易,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並逐步培育企業自有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傳統優勢產品嫁接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著力培育出口大戶,落實國家鼓勵出口的相關政策措施,對出口骨幹企業給予更積極的扶持,使其上規模、上水平、創品牌。年內爭取1—2家企業進入國家和省重點扶持的範圍。
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投資辦廠,儲備資源,開拓市場。進一步加強與國際中介機構的合作,注重高素質勞務人員的培訓,爭取在勞務輸出和外派研修生等方面有較大突破,培育應對國際競爭的人才隊伍。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加快區域交通網路建設,完成鶴大線大修、蓋亮線北出口拓寬改造、城八線改建等國省幹線公路項目,推進興唐線改造一期工程。加強電力設施建設,推進市區10千伏聯網、工業區變電所建設等電力改造工程。抓好淨水廠擴建和污水處理廠、“三鎮一村”供水工程建設。完善陸島運輸功能,完成皮口港引堤拓寬工程和千噸凸堤碼頭建設。推進皮口、楊樹房小城市和城子坦、蓮山、瓦窩、元台等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
最佳化城市人居環境。啟動鞍子河-台山濱河景觀區建設工程,實施李店河治理和部分市區道路改造工程,完成南山公園改造。深化“光明工程”,安裝路燈300基,安裝樓道燈2500盞。繼續抓好台山公園綠化工程,啟動“三河一溝”綠化帶建設。完成建成區內2.1萬平方米硬覆蓋任務。啟動福利街二期、老店街二期等3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工程。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力爭使90%的社區辦公用房達標。
建立高效管理體系。按照“明確職責,創新機制,規範管理,強化監督,加大投入”的原則,逐步建立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明確街道社區的職責,確保責、權、利統一,形成以屬地管理為主、條塊結合的管理體制。科學劃分城市管理範疇,把可以由市場來管理的內容力爭全部實現市場化運作。加強綜合執法的力度,整合行政執法資源,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對重點管理內容的監管。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不斷鞏固成果,擴大範圍,使之成為常項工作。市財政將列支50萬元,作為城市管理工作的獎勵資金。
提高城市經營水平。加強土地儲備工作,強化土地儲備中心的融資職能,擴大儲備規模。創新投資模式,採用BOT或TOT等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經營。推進管理社會化,採取公開招標方式把城市清掃保潔、市政設施維護、園林綠化養護等工作全面推向市場,轉變管理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統一經營公共資產,積極穩妥地經營好地熱水、砂石等資源和空間廣告等城市無形資產,力求公共權益保值增值,實現效益最大化。

六推進改革創新步伐,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堅持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盤活企業閒置資產。推進和規範企業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協助大一互等企業做好上市前的準備工作,積極推進熱電廠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應轉企事業單位的轉企工作,並深入進行產權制度改革。落實改革中的各項政策,扶持已轉企單位儘快成為市場主體,形成自我發展的良性機制。
加強財稅金融改革。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逐步擴大試點範圍。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調整支出結構,重點安排“三農”、社會事業、困難民眾生產生活等公共支出,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深化市對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增收節支激勵機制,解決好鄉級財政困難。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擴大與國家開發銀行的金融合作領域。積極支持農村信用社完成化解債務工作。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探索建立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積極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促進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方向發展。全面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擴大參合人數,強化基金管理,按時足額兌付。積極穩妥地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搞好林業資源的保護髮展和合理利用。做好新一輪農村鄉鎮政府機構改革的準備工作。

七完善社會公益事業,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推動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重點扶持大連市農業科技孵化中心建設,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並在有條件的鄉鎮逐步建立示範基地。積極實施人才戰略,建立更有效的人才培養、引進機制,提高本地人才的回流比例。全面推進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深化教育改革,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切實加強職業教育,創新辦學機制,支持職教中心成為人力資源開發、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重要基地。繼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重點加強醫療衛生管理體制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能力。強化醫藥市場治理整頓,搞活醫療衛生單位內部運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積極開展健康城市創建活動,提升城鄉愛國衛生工作整體水平。推進文體事業發展,繼續搞好“百花節”、廣場文藝晚會等文體活動,啟動市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文體中心建設。強化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積極落實國家的有關獎勵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推進廣播電視數位化建設,提高城鄉覆蓋率,有線電視人口覆蓋率提高到35%。進一步做好老幹部工作,不斷完善機制,加大投入,提高工作水平。
加快民心工程實施。繼續統籌城鄉就業,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完善全市勞動力供需信息系統,著力解決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不斷擴大社保覆蓋面,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做到按時足額兌付。切實加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城鄉救助超市”。積極開展包戶扶貧、愛心助學和關愛扶助殘疾人活動,年內為470戶農村貧困戶修建住房3.1萬平方米。加快水庫淹沒區、多災區、貧困山區的移民搬遷,年內轉移1000人。繼續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要求,積極拓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反映意見的渠道。做好“五五”普法啟動工作。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處和司法調解的綜合作用,及時發現和化解各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繼續深化與邪教組織的鬥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加大掃除“黃賭毒”的力度,淨化社會風氣。高度重視民眾來信來訪工作,認真貫徹《信訪工作條例》,暢通信訪和舉報投訴渠道,加強信訪事項的排查調處,著力解決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動態監管,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努力降低一般事故發生率。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增強依法執政能力


強化政風,從嚴治政。按照“為民、務實、高效、清廉”的要求,把執政為民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感情里,體現在政策措施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堅持把加快發展的著力點放在真抓實幹上,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在狠抓落實中更好地為發展服務、為民眾服務。注重強化政務行為規範管理,探索引進ISO9001質量認證體系,完善高效能的政府行為規範,切實提高行政效率。廣泛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強制度建設,加大監督力度,推進政府機關廉政建設,努力做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轉變職能,依法行政。認真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國家公務員法》,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把轉變政府職能和創新管理方式有機結合,在改進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努力做到權力與責任緊密掛鈎,權力與利益徹底脫鉤,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發揮好政府律師團作用,認真做好行政複議。重視行政訴訟的應訴工作,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偏差,提高政府公信度。
發揚民主,科學理政。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式,建立科學有效的論證、協商和聽證機制,並逐步使之規範化、制度化。今後凡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民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必須有側重地進行專家論證、決策評估和社會聽證,不斷推進政務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積極發揮行政效能監察中心作用,廣泛了解民意,更好地監督反饋行政行為。進一步加大審計監察力度,擴大績效審計範圍,建立和完善行政責任追究制,避免重大決策失誤。
各位代表,跨入“十一五”嶄新的征程,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面對“十一五”美好的藍圖,我們更覺信心百倍,豪情滿懷。新的起點,新的事業;新的奉獻,新的收穫。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開拓進取,紮實奮鬥,譜寫普蘭店發展新的更加輝煌的篇章!

名詞解釋


  
1.恩格爾係數:恩格爾係數的計算公式為: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金額/生活消費總支出金額。是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得出的消費結構的變化規律:一個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這個比重則會下降。國際上通常用它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
2.“三河一溝”:即鞍子河、和尚河、久壽河和西大壩防洪溝。
3.“三鎮一村”:即皮口鎮、城子坦鎮、楊樹房鎮和皮口鎮夾心子村。
4.“12533”醫療救治體系:1個核心是指市中心醫院;2個重點專科醫院是指市中醫院、南山精神病醫院;5個農村區域性醫療中心是指市二院、三院、大連市安波理療醫院、蓮山中心衛生院、雙塔中心衛生院;3箇中心衛生院是指四平、元台、夾河衛生院;3個邊遠衛生院是指儉湯、墨盤、瓦窩衛生院。
5.“五清五改”:“五清”指清垃圾、清路障、清院牆、清草垛、清糞坑;“五改”指改水、改廁、改灶、改炕、改路。
6.“兩免一補”:即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對困難學生免收雜費、課本費,對困難住宿學生給予住宿費和一伙食費補助。
7.十大農村實用技術:即生物防蟲害、安全控害燈、測土配方施肥、覆膜兩茬生產、良種豬改良及奶牛胚胎移植、聲波助長器、種子磁化、水果套袋、海參健康養殖、水利節水灌溉十大技術。
8.BOT: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縮寫,即“建設—經營—轉讓”融資方式,在我國稱為“特許權融資方式”。是指國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門通過特許權協定,授予簽約方的外商投資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承擔公共性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項目的融資、建造、經營和維護。在協定規定的特許期限內,項目公司擁有投資建造設施的所有權,允許向設施使用者收取適當的費用,由此回收項目投資、經營和維護成本,並獲得合理的回報。特許期滿後,項目公司將設施無償地移交給簽約方的政府部門。
9.TOT:TOT是英文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縮寫,即“移交—經營—移交”融資方式,TOT是BOT融資方式的新發展。是指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將建設好的項目的一定期限的產權和經營權,有償轉讓給投資人,由其進行運營管理。投資人在一個約定的時間內通過經營收回全部投資和得到合理的回報,並在契約期滿之後,再交回給政府部門或原單位的一種融資方式。
10.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是對財政資金實行集中收繳和支付的制度。由於其核心是通過國庫單一賬戶對現金進行集中管理,所以這種制度一般又稱作國庫單一賬戶制度。這種制度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財政統一開設國庫單一賬戶。二是所有財政收入直接繳入國庫,主要財政支出由財政部門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勞務供應者。三是建立高效的預算執行機構、科學的信息管理系統和完善的監督檢查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