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下,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十五”計畫和縣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9億元,同比增長33.7%,超“十五”計畫21億元的33%,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9.7億元、10.8億元、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7%、53.9%、18.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同比增長50%,超“十五”計畫10億元的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58.3%,超“十五”計畫70%;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預計達9.8億元,同比增長17.9%,超“十五”計畫7.5億元的31%;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00元和5700元,同比分別增長20.6%、14.4%,分別超“十五”計畫2562元、5324元的13%和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建平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 地點:建平縣
- 主辦方:建平縣政府
背景介紹,內容主體,
背景介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第十五屆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二○○五年工作簡要回顧
2005年,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下,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十五”計畫和縣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9億元,同比增長33.7%,超“十五”計畫21億元的33%,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9.7億元、10.8億元、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7%、53.9%、18.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同比增長50%,超“十五”計畫10億元的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58.3%,超“十五”計畫70%;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預計達9.8億元,同比增長17.9%,超“十五”計畫7.5億元的31%;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00元和5700元,同比分別增長20.6%、14.4%,分別超“十五”計畫2562元、5324元的13%和7%。
現在,我代表縣第十五屆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二○○五年工作簡要回顧
2005年,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下,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十五”計畫和縣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9億元,同比增長33.7%,超“十五”計畫21億元的33%,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9.7億元、10.8億元、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7%、53.9%、18.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同比增長50%,超“十五”計畫10億元的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58.3%,超“十五”計畫70%;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預計達9.8億元,同比增長17.9%,超“十五”計畫7.5億元的31%;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00元和5700元,同比分別增長20.6%、14.4%,分別超“十五”計畫2562元、5324元的13%和7%。
內容主體
(一)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
全縣農業總產值預計完成19.7億元,同比增長38.7%;糧食總產量達到12.5億斤,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 項目縣。畜牧業預計完成產值7.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6%,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禽流感疫情。雜糧年購銷量達35萬噸,全省最大的朱碌科雜糧交易信息中心投入使用。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總投資1.8億元的綠龍公司馬鈴薯系列加工項目一期工程竣工並投入生產。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基地60萬畝,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24個。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20.8萬畝、土地整理3.5萬畝、造林24.76萬畝,我縣工程造林被評為“國家優質工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我縣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現代生態科技園區被確定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熱水天利德奶牛園區、八家木材加工園區等一批有發展潛力的農業園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進一步加大了對廿家子、馬場等7個鄉鎮的扶持力度,促進了這些貧困鄉鎮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
(二)民營經濟迅速發展,主導產業拉動強勁
全縣民營經濟預計完成總產值46億元、增加值9億元、營業收入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3%、77.8%、40.8%;實繳稅金3.6億元,對財政的貢獻率達80%。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0戶,總戶數達80戶,其中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達6戶,松林集團、江泉肉聯、唯科東明、建龍礦業4戶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中興集團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年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達60戶。主導產業規模迅速擴張,以大世界、意麗順等企業為龍頭的陶瓷產業新增生產能力3000萬平方米,以中興集團、建龍礦業等企業為龍頭的鐵礦業年生產鐵精粉350萬噸、球團加工能力達到180萬噸,以唯科東明、南化紅山等企業為龍頭的膨潤土加工業年產量達60萬噸,以松林集團、寶華糖業等企業為龍頭的輕工和農產品加工業完成產值7億元。陶瓷工業園建設步伐加快,年生產能力突破1億平方米,實現產值4億元,比上年增長349%。採取企業籌資入股、政府出資支持的方式,通過市場化運作成立了企業信用擔保協會,有效地緩解了企業融資難問題。
(三)招商引資成績顯著,項目建設快速推進
全縣契約引進域外資金額21.2億元,實際到位1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49.6%;實際利用外資500萬美元,出口創匯50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31.6%。共引進項目255個,其中,工業項目150個、引資7.8億元,農業產業化項目29個、引資 5800萬元,基礎設施項目28個、引資1.6億元,商貿流通項目11個、引資3900萬元,爭取資金項目37個、引資8639萬元。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完成儲備項目169個,論證項目100個,實施項目243個。在已實施的項目中,固定生產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達58個、超5000萬元11個、超億元 11個,項目數量、項目質量、投資規模顯著提高。
(四)財稅收入高幅增長,支持能力全面增強
以增收節支為重點,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強化稅收征管,高質量地完成了財稅收入任務。國、地稅收入預計分別完成2.6億元、1.7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增長69.6%、73.5%;完成預算外收入5500萬元,形成沉澱財力550萬元;土地出讓價款入庫9814萬元。全縣財政支出預計完成3.81億元,同比增長9.1%。在保證縣鄉公教人員標準工資按時發放的同時,按上級要求增補了職工津貼;全年共撥付資金5700萬元,保證了行政服務中心、人民會堂、人民路改造等31個城鄉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為鄉鎮事業單位改革中辭職或解聘人員發放補助金和保險金2400萬元;及時撥付了社會保障、救災濟困、禽流感防控等重點資金;支持了科技、教育、文體等公益事業發展。各金融機構以建平發展為己任,年內新增各項貸款3.7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
(五)城鄉建設力度空前,服務功能顯著提升
縣行政審批中心、人民會堂、教育大廈、職教中心、縣醫院綜合門診樓、人民路改造、體育場擴建、一號橋加寬等城市重點建設項目竣工並投入使用;中心廣場改造、阿波羅購物廣場等項目正在建設中;新增城市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6萬平方米;加大城區綜合管理力度,啟動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小城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完成了黑水、建平、沙海等16個鄉鎮規劃編制,富山、萬壽和三家鄉政府移址新建,新增小城鎮開發面積15萬平方米。公路建設共投入資金5182萬元,完成101線建平段拓寬改造,打通小葉線南出口,農村公路網新鋪油路24.2公里,新修橋涵71座(道)、680.5延長米,改造路基244公里;京四、朝赤兩條高速公路建平段前期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城鄉用電量達到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行動電話總數突破10萬部,網際網路用戶超過5000戶。
(六)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改制企業9戶,化解各類債務2.97億元,安置職工1920人,縣屬企業全部退出國有。加大財政改革力度,完善了縣鄉稅收獎勵機制,改革了公教人員供熱費發放形式,規範和明確了政府採購工作程式、採購範圍。完善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整合三高中和職教中心、蒙中和三中、義成功和熱水中學等教育資源,三高中、聾啞學校遷入縣城,組建了第六國小和黑水聯合中學;撤併農村中國小29所;完成了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加強防保、放開醫療、以售為主”的思路,確定了7所中心衛生院和1所偏遠地區衛生院,出售農村衛生院3所。農村稅費改革全面推進,全部取消了農業稅;完成鄉鎮事業單位和國土資源管理機構改革;農村土地流轉、林業、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等項改革也取得了新進展。
(七)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扶貧濟困工作紮實有效
全年征繳養老保險金3150萬元,為6847名企業離退休職工按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險金3700萬元;徵收失業保險金187萬元,為17206人發放失業救濟金2256萬元;城鎮6242戶、13570人納入低保,發放低保金900萬元;農村10863戶、12764人納入低保和臨時救助範圍,發放低保救助金560萬元。企業養老保險新增3500人,參保人數達26168人;醫療保險新增4855人,參保人數達30260人;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5113人、8400人。全年新增就業再就業118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7%以內;組織勞務輸出60898人(次)。投入1400萬元直補與貼息資金,完成28個整村推進項目村建設;實施移民扶貧180戶。共爭取和籌集救災濟困款物折合人民幣313萬元、1.4萬人得到救助,為農村無電視戶購置電視機2700台;爭取資金82萬元,為農村特困戶、殘困戶、遭災水毀戶新建、維修了住房。
(八)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
積極實施科技人才戰略,評選出“十佳科技工作者”。教學條件明顯改善,投資2400萬元,改擴建、新建校舍43800平方米,職教中心、富山九年一貫制學校竣工並投入使用,馬場、廿家子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工建設;高中階段擴招633人,入學率提高17.84%;發放520萬元“兩免一補”資金,20%的農村貧困學生得到資助;引進民間資本成立樺林學校,民辦教育實現零的突破。廣泛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功地舉辦了首屆全民運動會、第十五屆文化藝術節,太平莊鄉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喀喇沁右翼王陵保護開發一期工程完工,建平剪紙被列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我縣被評為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衛生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疾病防控得到加強,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不斷提高,醫療醫藥市場進一步規範。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進一步加強,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9.42‰、4.5‰以內,計畫生育率達99.55%,出生人口性別比趨於合理,被省評為優質服務先進縣。通過市場化運作啟動了二龍山微波數位電視和調頻廣播發射工程,實現了廣播電視傳輸全覆蓋。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2件、政協委員提案82件,其中,已解決和正在解決的131件、占71%,列處解決計畫的20件、占11%,做出解釋的30件、占16%,作為參考的3件、占2%。積極開展“四五”普法和法律援助活動;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以涉礦、涉惡為重點的違法犯罪活動和邪教組織,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榮獲省級首批“平安縣”稱號。對30戶年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實施掛牌保護,對428家民營企業實行“一卡收費制”,對10個部門實行了收費項目、程式、結果“三公開”;認真清理行政許可項目,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完成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建設。認真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有效地控制了一般事故,杜絕了重大事故的發生。繼續開展礦業秩序整頓工作,礦業生產經營秩序明顯好轉。
統計、審計、人事、環保、氣象、物價、殘聯、兵役、僑務外事、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2005年,是我縣近一個時期經濟發展速度和運行質量最好的一年,是社會事業進步最快的一年,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一年,是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這是縣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請允許我代表縣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的中省市直各單位、域外客商、駐軍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表示親切的慰問!向熱情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還不牢,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民增收後勁不足;二是支撐力大的骨幹企業和牽動力強的大項目還少,主導產業鏈條還不長;三是城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整體服務功能還不健全,與人民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供水、供熱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四是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綜合救助能力還不強,就業和再就業壓力較大;五是個別部門全局意識和服務意識不強,部分幹部工作作風不紮實等。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發展目標和二○○六年縣政府主要工作任務
各位代表,“十一五”時期,是建平本世紀頭二十年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尤為關鍵的時期。到“十一五”期末,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力爭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要達到55.7億元,年均增長30%,力爭增長40%;財政收入達到4.3億元,年均增長20%,力爭增長32%;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200元、10050元,年均分別增長12.4%和12%,力爭年均增長15%。經過五年的奮鬥,全面振興建平老工業基地,實現整體穩定脫貧並全面向小康社會邁進。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新的一年裡,縣政府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和十三屆一次黨代會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堅持實施“三大戰略”,加快推進“三化進程”,努力建設“四個大縣”,促進全縣經濟社會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向前發展。2006年主要奮鬥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3.5億元,增長20%,力爭增長32%。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0.4億元、14.5億元和8.6億元,分別增長7.2%、34.3%和16.2%;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1億元,增長40%,力爭增長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04億元,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60元、6385元,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2%。
今年突出抓好20件惠民實事:啟動 牤 牛河城區段治理工程;完成向陽街、中興街改造;啟動客運站搬遷工程;改建火車站;改造原小葉線南出口;新建1所78個班型的普通高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整合葉鐵醫院、中醫院、康寧醫院,組建第二人民醫院;移址新建殯儀館;完成深井、榆樹林子、小塘、喀喇沁、三家鄉政府搬遷;建設1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50個環境整治示範村;實施移民搬遷150戶;建設區域性敬老院1所;礦業整頓,資源整合;啟動黑水一次變輸電工程;推行新型農地合作醫療;建立農村大病求助體系;實行職工住房公積金制度;建成政府網站;組建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爭創全國平安縣,加快構建和諧建平進程。
為了確保實現上述目標和重點工作,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園區建設,強化項目支撐,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牢固樹立招商引資是全縣經濟工作生命線和根本出路的發展觀,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接長“八大產業”鏈條為重點,以資源和主導產業為依託,實現園區、項目、引資的良性互動,全力構築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計畫引進域外資金比上年增長30%,利用外資、出口創匯比上年增長25%。突出抓好園區建設。在加快陶瓷工業、現代生態科技園區建設的同時,加大鄉鎮級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引進力度,努力打造以陶瓷工業園、現代生態科技園區為龍頭,以鄉鎮千畝以上園區為骨幹的園區經濟。年內陶瓷工業園必保20條陶瓷生產線投入生產,現代生態科技園區要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3個,以礦產資源為重點的鄉鎮級園區必須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其他鄉鎮級園區必須新上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 突出抓好項目建設 。強化項目建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快項目向園區集中。圍繞接長產業鏈條,新上金昌公司100萬噸鐵精粉深加工、華特北方公司膨潤土深加工、清華大學晶體玻璃高檔裝飾材料、瀋陽綠豐肉著加工等一批項目;圍繞擴大企業規模,新上慶建公司防水卷材、中興公司還原鐵、江泉肉聯肉製品、興河木業中密度板等一批擴建項目;圍繞新產品開發,新上松林集團年產10萬噸純生啤酒等一批技改項目。實施“1230”工程,即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1個,5000萬元以上的2個,1000萬元以上的30個。加大項目前斯投入力度,對聘請甲級資質單位設計的項目,縣財政繼續承擔50%的設計費。繼續實施“三個一百”項目工程,落實項目責任制,提高項目落地率、投產率。 突出抓好招商引資 。深入實施外向牽動戰略,轉變招商觀念,改進招商方式,在堅持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等行之有效辦法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項目實施領導招商,突出重點區域實施定向招商,突出利用各種節會實施集中招商。
(二)做強支柱產業,培育骨幹企業,努力提高工業化水平
牢固樹立“民營興、建平興”的思想,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計畫實現民營經濟總產值60億元、增加值12億元、營業收入59億元、實繳稅金4.5億元,分別增長30.4%、33.3%、30%、25%;計畫實現工業總產值44.6億元、增加值11.9億元,分別增長35%、35.2%。大力培育支柱產業。依託資源和產業優勢,加速規模擴張,全面提高產業聚集度。做大陶瓷產業,加快提檔升級步伐,新建陶瓷生產線6條,新增生產能力3000萬平方米;通過市場化運作,建成萬壽建材批發市場。做強礦產加工產業,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年產鐵精粉400萬噸,已建球團企業儘快投產達產;膨潤土加工能力達到70萬噸。注重生態環境、礦產資源保護和有序開發,促進礦產資源的精深加工及綜合永續利用。做優輕工產業,加快新產品研發,提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做深農產品加工業,加快引進精深加工項目,提高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能力。大力培植重點骨幹企業。加大嫁接改造力度,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打造骨幹企業群。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0戶,銷售收入超1000萬元達到50戶,超5000萬元的達到10戶,超億元的達到8戶,年納稅超百萬元的達到100戶。加大軟環境建設力度。繼續實施掛牌保護和“一卡收費”制度,對經濟發展有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家頒發“榮譽綠卡”並給予獎勵;加大“三亂”治理力度,繼續實行收費項目、程式、結果三公開;在完善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施民營企業二次改制,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寬鬆條件,提供發展動力。
(三)培育特色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培育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以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加工農業、創匯農業為主攻方向,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計畫實現農業總產值20.8億元,同比增長8.9%。持之以恆地抓好畜牧業這個農村經濟第一主導產業,計畫實現畜牧業產值9.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例達到44.2%。加快肉羊、生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四大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張飼養規模;加強豬、牛、羊三大改良網路建設,引進優良品種,不斷提高禽牲良種化水平;擴大飼草、飼料作物種植面積,引進草業加工項目,促進牧草和秸稈加工利用;把防疫放在畜牧業發展的突出位置,增加防疫投入,完善防疫體系,提高防疫能力,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雜糧生產要充分發揮朱碌科雜糧交易信息中心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生產技術,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場占有率;馬鈴薯生產要以提高產品轉化率為重點,啟動綠龍公司馬鈴薯系列加工二期工程;擴大烤菸種植面積,新建太平莊、馬場烤菸中心站;甜菜生產要以訂單形式為主,實現菜農與生產企業雙贏。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快認證速度,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爭創全國有機食品示範縣。制定實施重點龍頭企業培育計畫,落實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措施,加大對龍頭企業嫁接改造、市場開拓、原料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完善萬壽果蔬蛋禽交易市場、建平馬鈴薯銷售市場,完成黑水大牲畜交易市場、熱水葵花籽交易市場建設。繼續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8萬畝、新增水澆地2萬畝,植樹造林15萬畝,整理土地2.5萬畝,搞好生態大縣論證。深化農村改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和發展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經濟;進一步完善“村級財務鄉代管”制度,加強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積極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完成集體林改革試點任務。
(四)加強財源建設,規範收支行為,努力提高財政保障水平
加快財源建設步伐。扶持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快速發展,抓住主體財源;擴大第三產業規模,大力發展含稅產業,把住基礎財源;利用國家和省優惠政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盯住補充財源;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培植後續財源。加大依法治稅力度,落實稅收目標責任制,做到應收盡收。國、地稅收入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20%。加強非稅收入征繳和管理,預算外收入實現6000萬元,形成沉澱財力600萬元;國有土地出讓價款入庫突破1億元。進一步最佳化支出結構,完善財政資金管理辦法,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審計和監督,堅決壓縮不合理開支。確保社會保障、扶貧救災等維護社會穩定資金,支持科技、教育、文體等公益事業發展,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按照創建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要求,完善部門綜合預算,積極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制定合理的鄉鎮、部門和企業增加稅收獎勵政策,充分調動鄉鎮、部門、企業生財、聚財、理財積極性;確定政府採購範圍和標準,對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的大宗物品和財政投資的工程項目等一律實行公開招標;整合政府財力資源,放大政府財力效應。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整體服務功能,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
按照“基礎先行、包裝環境”的理念,努力打造招商引資硬環境。通過市場化運作,建設廣電、工會、財政、農業、電業、四星級賓館等10層以上高層建築,實施站前小區開發,完成中心廣場改造、阿波購物廣場工程;新增城市綠地3.5萬平方米;完成縣城區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將萬壽、富山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加大城市綜合管理力度,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將城區綠化、環衛等推向市場,實行建管分離、管養分離,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高起點建設小城鎮。以產業為依託,最佳化小城鎮布局,集中建設層次分明、結構合理、風格獨特、互動並進的重點鎮和中心鎮,完成小城鎮開發20萬平方米。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制定優惠政策和總體規劃,有計畫、有步驟、有重點地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國土收儲中心作用,高度壟斷城鎮土地一級市場,成立鄉鎮土地收儲機構。繼續做好京四、朝赤兩條高速公路建平段建設準備和施工配合工作,積極爭取京四高速縣城連線工程;完成市下達的農村公路網油路鋪設和路基改造任務。加快城鄉電網改造步伐,實施城網一次變增容改造,多方籌集資金解決農村變電所容量不足問題,有效緩解電力供應矛盾。
(六)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提高城鄉人民民眾生活水平
切實加強三條保障線建設。加大養老保險金征繳力度,確保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堅持低保標準,提高保障質量,實行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強化失業保險征繳,擴大失業保險覆蓋面。建立以市場為導向就業機制和適應市場需求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就業培訓,落實就業和再就業優惠政策,努力提高社會就業率。做好農村敬老院區域性設定規劃,推進農村敬老院區域性布局調整工作。採取貸款貼息和直補相結合的方法,完成整村推進項目村建設,確保2萬人脫貧;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增加寒窗基金額度;加大對貧困鄉的扶持力度;繼續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安排好睏難群體生產生活,努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根本問題。
(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努力提高社會協調發展水平
繼續實施科技人才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強化人才培訓,引進和推廣先進技術和科技成果,爭創全國科普示範縣。鞏固“普九”成果,通過省“鞏固片”達標驗收,改擴建校舍4萬平方米,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務,廿家子、馬場九年一貫制學校投入使用,撤併中國小15所;大力發展民辦教育,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加快農村衛生院改革步伐,健全疫病防控、醫療救治、公共衛生重點體系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打造醫院品牌科室。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加快文體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生態旅遊產業,完成喀喇沁右翼王陵二期保護工程;做大剪紙產業,舉辦建平首屆剪紙藝術節,爭創全國剪紙藝術之鄉。加強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建設,強化對下崗、無業人員、流動人口計生管理與服務,探索創新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計畫生育率達到99%以上。擴大廣播電視兩網覆蓋面,改革農村有線電視管理體制,抓好二龍山微波數位電視入戶工程,搭建城市數位電視平台。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紮實開展“五五”普法活動,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邪教組織;堅持信訪包案和信訪責任制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妥善處理集體上訪事件和涉法上訪案件,維護社會穩定。深入開展軍民共建活動,爭創省雙擁模範縣六連冠;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充分發揮社區的職能作用,落實重點工作崗位目標責任制,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防重大事故發生。加大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力度,鞏固全國生態示範區成果。繼續做好礦業秩序整頓工作 ,合理開發礦產資源,鞏固企業最大限度地接長產業鏈條。
(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政府施政水平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進一步擴大和規範政務公開範圍,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使機關運轉更加規範協調、辦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按照建設服務政府的要求,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許可統一、聯合、集中辦理,精簡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式,規範審批行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深入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全面落實《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工作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違法要追究,把政府各項行政行為納入法制化軌道。狠抓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清理和確定行政執法主體,嚴格實行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強化行政效能監察,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大力加強政風建設 。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弘揚“三風”,爭做“四個表率”,遵循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完善決策機制,提高政府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水平。加強政務督查,完善工作反饋機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確保政令暢通。牢固樹立勤政為民理念,把維護、實現和發展民眾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地為發展服務、為基層服務、為民眾服務,多做民眾急需的事,多做民眾受益的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政府工作人員要按照“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廉潔勤政、作風優良”的要求,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掌握新知識,增長新本領,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健全工程招投標、土地招拍掛出讓等工作制度,加強對重大經濟行為的審計監督,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鬥爭。各級政府幹部要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規範從政行為,提高拒腐防變能力,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建平正處在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時代賦予我們重任,人民寄予我們厚望,我們肩負的使命神聖而光榮,責任重大而艱巨。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大力弘揚“團結、誠信、拼搏、爭先”的建平精神,堅定信心,開拓進取,同心同德,紮實工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構建和諧建平而努力奮鬥!
全縣農業總產值預計完成19.7億元,同比增長38.7%;糧食總產量達到12.5億斤,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 項目縣。畜牧業預計完成產值7.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6%,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禽流感疫情。雜糧年購銷量達35萬噸,全省最大的朱碌科雜糧交易信息中心投入使用。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總投資1.8億元的綠龍公司馬鈴薯系列加工項目一期工程竣工並投入生產。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基地60萬畝,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24個。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20.8萬畝、土地整理3.5萬畝、造林24.76萬畝,我縣工程造林被評為“國家優質工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我縣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現代生態科技園區被確定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熱水天利德奶牛園區、八家木材加工園區等一批有發展潛力的農業園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進一步加大了對廿家子、馬場等7個鄉鎮的扶持力度,促進了這些貧困鄉鎮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
(二)民營經濟迅速發展,主導產業拉動強勁
全縣民營經濟預計完成總產值46億元、增加值9億元、營業收入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3%、77.8%、40.8%;實繳稅金3.6億元,對財政的貢獻率達80%。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0戶,總戶數達80戶,其中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達6戶,松林集團、江泉肉聯、唯科東明、建龍礦業4戶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中興集團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年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達60戶。主導產業規模迅速擴張,以大世界、意麗順等企業為龍頭的陶瓷產業新增生產能力3000萬平方米,以中興集團、建龍礦業等企業為龍頭的鐵礦業年生產鐵精粉350萬噸、球團加工能力達到180萬噸,以唯科東明、南化紅山等企業為龍頭的膨潤土加工業年產量達60萬噸,以松林集團、寶華糖業等企業為龍頭的輕工和農產品加工業完成產值7億元。陶瓷工業園建設步伐加快,年生產能力突破1億平方米,實現產值4億元,比上年增長349%。採取企業籌資入股、政府出資支持的方式,通過市場化運作成立了企業信用擔保協會,有效地緩解了企業融資難問題。
(三)招商引資成績顯著,項目建設快速推進
全縣契約引進域外資金額21.2億元,實際到位1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49.6%;實際利用外資500萬美元,出口創匯50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31.6%。共引進項目255個,其中,工業項目150個、引資7.8億元,農業產業化項目29個、引資 5800萬元,基礎設施項目28個、引資1.6億元,商貿流通項目11個、引資3900萬元,爭取資金項目37個、引資8639萬元。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完成儲備項目169個,論證項目100個,實施項目243個。在已實施的項目中,固定生產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達58個、超5000萬元11個、超億元 11個,項目數量、項目質量、投資規模顯著提高。
(四)財稅收入高幅增長,支持能力全面增強
以增收節支為重點,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強化稅收征管,高質量地完成了財稅收入任務。國、地稅收入預計分別完成2.6億元、1.7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增長69.6%、73.5%;完成預算外收入5500萬元,形成沉澱財力550萬元;土地出讓價款入庫9814萬元。全縣財政支出預計完成3.81億元,同比增長9.1%。在保證縣鄉公教人員標準工資按時發放的同時,按上級要求增補了職工津貼;全年共撥付資金5700萬元,保證了行政服務中心、人民會堂、人民路改造等31個城鄉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為鄉鎮事業單位改革中辭職或解聘人員發放補助金和保險金2400萬元;及時撥付了社會保障、救災濟困、禽流感防控等重點資金;支持了科技、教育、文體等公益事業發展。各金融機構以建平發展為己任,年內新增各項貸款3.7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
(五)城鄉建設力度空前,服務功能顯著提升
縣行政審批中心、人民會堂、教育大廈、職教中心、縣醫院綜合門診樓、人民路改造、體育場擴建、一號橋加寬等城市重點建設項目竣工並投入使用;中心廣場改造、阿波羅購物廣場等項目正在建設中;新增城市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6萬平方米;加大城區綜合管理力度,啟動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小城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完成了黑水、建平、沙海等16個鄉鎮規劃編制,富山、萬壽和三家鄉政府移址新建,新增小城鎮開發面積15萬平方米。公路建設共投入資金5182萬元,完成101線建平段拓寬改造,打通小葉線南出口,農村公路網新鋪油路24.2公里,新修橋涵71座(道)、680.5延長米,改造路基244公里;京四、朝赤兩條高速公路建平段前期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城鄉用電量達到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行動電話總數突破10萬部,網際網路用戶超過5000戶。
(六)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改制企業9戶,化解各類債務2.97億元,安置職工1920人,縣屬企業全部退出國有。加大財政改革力度,完善了縣鄉稅收獎勵機制,改革了公教人員供熱費發放形式,規範和明確了政府採購工作程式、採購範圍。完善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整合三高中和職教中心、蒙中和三中、義成功和熱水中學等教育資源,三高中、聾啞學校遷入縣城,組建了第六國小和黑水聯合中學;撤併農村中國小29所;完成了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加強防保、放開醫療、以售為主”的思路,確定了7所中心衛生院和1所偏遠地區衛生院,出售農村衛生院3所。農村稅費改革全面推進,全部取消了農業稅;完成鄉鎮事業單位和國土資源管理機構改革;農村土地流轉、林業、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等項改革也取得了新進展。
(七)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扶貧濟困工作紮實有效
全年征繳養老保險金3150萬元,為6847名企業離退休職工按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險金3700萬元;徵收失業保險金187萬元,為17206人發放失業救濟金2256萬元;城鎮6242戶、13570人納入低保,發放低保金900萬元;農村10863戶、12764人納入低保和臨時救助範圍,發放低保救助金560萬元。企業養老保險新增3500人,參保人數達26168人;醫療保險新增4855人,參保人數達30260人;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5113人、8400人。全年新增就業再就業118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7%以內;組織勞務輸出60898人(次)。投入1400萬元直補與貼息資金,完成28個整村推進項目村建設;實施移民扶貧180戶。共爭取和籌集救災濟困款物折合人民幣313萬元、1.4萬人得到救助,為農村無電視戶購置電視機2700台;爭取資金82萬元,為農村特困戶、殘困戶、遭災水毀戶新建、維修了住房。
(八)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
積極實施科技人才戰略,評選出“十佳科技工作者”。教學條件明顯改善,投資2400萬元,改擴建、新建校舍43800平方米,職教中心、富山九年一貫制學校竣工並投入使用,馬場、廿家子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工建設;高中階段擴招633人,入學率提高17.84%;發放520萬元“兩免一補”資金,20%的農村貧困學生得到資助;引進民間資本成立樺林學校,民辦教育實現零的突破。廣泛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功地舉辦了首屆全民運動會、第十五屆文化藝術節,太平莊鄉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喀喇沁右翼王陵保護開發一期工程完工,建平剪紙被列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我縣被評為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衛生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疾病防控得到加強,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不斷提高,醫療醫藥市場進一步規範。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進一步加強,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9.42‰、4.5‰以內,計畫生育率達99.55%,出生人口性別比趨於合理,被省評為優質服務先進縣。通過市場化運作啟動了二龍山微波數位電視和調頻廣播發射工程,實現了廣播電視傳輸全覆蓋。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2件、政協委員提案82件,其中,已解決和正在解決的131件、占71%,列處解決計畫的20件、占11%,做出解釋的30件、占16%,作為參考的3件、占2%。積極開展“四五”普法和法律援助活動;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以涉礦、涉惡為重點的違法犯罪活動和邪教組織,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榮獲省級首批“平安縣”稱號。對30戶年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實施掛牌保護,對428家民營企業實行“一卡收費制”,對10個部門實行了收費項目、程式、結果“三公開”;認真清理行政許可項目,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完成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建設。認真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有效地控制了一般事故,杜絕了重大事故的發生。繼續開展礦業秩序整頓工作,礦業生產經營秩序明顯好轉。
統計、審計、人事、環保、氣象、物價、殘聯、兵役、僑務外事、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2005年,是我縣近一個時期經濟發展速度和運行質量最好的一年,是社會事業進步最快的一年,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一年,是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這是縣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請允許我代表縣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的中省市直各單位、域外客商、駐軍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表示親切的慰問!向熱情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還不牢,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民增收後勁不足;二是支撐力大的骨幹企業和牽動力強的大項目還少,主導產業鏈條還不長;三是城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整體服務功能還不健全,與人民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供水、供熱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四是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綜合救助能力還不強,就業和再就業壓力較大;五是個別部門全局意識和服務意識不強,部分幹部工作作風不紮實等。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發展目標和二○○六年縣政府主要工作任務
各位代表,“十一五”時期,是建平本世紀頭二十年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尤為關鍵的時期。到“十一五”期末,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力爭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要達到55.7億元,年均增長30%,力爭增長40%;財政收入達到4.3億元,年均增長20%,力爭增長32%;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200元、10050元,年均分別增長12.4%和12%,力爭年均增長15%。經過五年的奮鬥,全面振興建平老工業基地,實現整體穩定脫貧並全面向小康社會邁進。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新的一年裡,縣政府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和十三屆一次黨代會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堅持實施“三大戰略”,加快推進“三化進程”,努力建設“四個大縣”,促進全縣經濟社會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向前發展。2006年主要奮鬥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3.5億元,增長20%,力爭增長32%。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0.4億元、14.5億元和8.6億元,分別增長7.2%、34.3%和16.2%;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1億元,增長40%,力爭增長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04億元,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60元、6385元,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2%。
今年突出抓好20件惠民實事:啟動 牤 牛河城區段治理工程;完成向陽街、中興街改造;啟動客運站搬遷工程;改建火車站;改造原小葉線南出口;新建1所78個班型的普通高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整合葉鐵醫院、中醫院、康寧醫院,組建第二人民醫院;移址新建殯儀館;完成深井、榆樹林子、小塘、喀喇沁、三家鄉政府搬遷;建設1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50個環境整治示範村;實施移民搬遷150戶;建設區域性敬老院1所;礦業整頓,資源整合;啟動黑水一次變輸電工程;推行新型農地合作醫療;建立農村大病求助體系;實行職工住房公積金制度;建成政府網站;組建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爭創全國平安縣,加快構建和諧建平進程。
為了確保實現上述目標和重點工作,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園區建設,強化項目支撐,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牢固樹立招商引資是全縣經濟工作生命線和根本出路的發展觀,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接長“八大產業”鏈條為重點,以資源和主導產業為依託,實現園區、項目、引資的良性互動,全力構築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計畫引進域外資金比上年增長30%,利用外資、出口創匯比上年增長25%。突出抓好園區建設。在加快陶瓷工業、現代生態科技園區建設的同時,加大鄉鎮級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引進力度,努力打造以陶瓷工業園、現代生態科技園區為龍頭,以鄉鎮千畝以上園區為骨幹的園區經濟。年內陶瓷工業園必保20條陶瓷生產線投入生產,現代生態科技園區要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3個,以礦產資源為重點的鄉鎮級園區必須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其他鄉鎮級園區必須新上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 突出抓好項目建設 。強化項目建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快項目向園區集中。圍繞接長產業鏈條,新上金昌公司100萬噸鐵精粉深加工、華特北方公司膨潤土深加工、清華大學晶體玻璃高檔裝飾材料、瀋陽綠豐肉著加工等一批項目;圍繞擴大企業規模,新上慶建公司防水卷材、中興公司還原鐵、江泉肉聯肉製品、興河木業中密度板等一批擴建項目;圍繞新產品開發,新上松林集團年產10萬噸純生啤酒等一批技改項目。實施“1230”工程,即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1個,5000萬元以上的2個,1000萬元以上的30個。加大項目前斯投入力度,對聘請甲級資質單位設計的項目,縣財政繼續承擔50%的設計費。繼續實施“三個一百”項目工程,落實項目責任制,提高項目落地率、投產率。 突出抓好招商引資 。深入實施外向牽動戰略,轉變招商觀念,改進招商方式,在堅持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等行之有效辦法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項目實施領導招商,突出重點區域實施定向招商,突出利用各種節會實施集中招商。
(二)做強支柱產業,培育骨幹企業,努力提高工業化水平
牢固樹立“民營興、建平興”的思想,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計畫實現民營經濟總產值60億元、增加值12億元、營業收入59億元、實繳稅金4.5億元,分別增長30.4%、33.3%、30%、25%;計畫實現工業總產值44.6億元、增加值11.9億元,分別增長35%、35.2%。大力培育支柱產業。依託資源和產業優勢,加速規模擴張,全面提高產業聚集度。做大陶瓷產業,加快提檔升級步伐,新建陶瓷生產線6條,新增生產能力3000萬平方米;通過市場化運作,建成萬壽建材批發市場。做強礦產加工產業,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年產鐵精粉400萬噸,已建球團企業儘快投產達產;膨潤土加工能力達到70萬噸。注重生態環境、礦產資源保護和有序開發,促進礦產資源的精深加工及綜合永續利用。做優輕工產業,加快新產品研發,提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做深農產品加工業,加快引進精深加工項目,提高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能力。大力培植重點骨幹企業。加大嫁接改造力度,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打造骨幹企業群。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0戶,銷售收入超1000萬元達到50戶,超5000萬元的達到10戶,超億元的達到8戶,年納稅超百萬元的達到100戶。加大軟環境建設力度。繼續實施掛牌保護和“一卡收費”制度,對經濟發展有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家頒發“榮譽綠卡”並給予獎勵;加大“三亂”治理力度,繼續實行收費項目、程式、結果三公開;在完善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施民營企業二次改制,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寬鬆條件,提供發展動力。
(三)培育特色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培育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以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加工農業、創匯農業為主攻方向,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計畫實現農業總產值20.8億元,同比增長8.9%。持之以恆地抓好畜牧業這個農村經濟第一主導產業,計畫實現畜牧業產值9.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例達到44.2%。加快肉羊、生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四大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張飼養規模;加強豬、牛、羊三大改良網路建設,引進優良品種,不斷提高禽牲良種化水平;擴大飼草、飼料作物種植面積,引進草業加工項目,促進牧草和秸稈加工利用;把防疫放在畜牧業發展的突出位置,增加防疫投入,完善防疫體系,提高防疫能力,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雜糧生產要充分發揮朱碌科雜糧交易信息中心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生產技術,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場占有率;馬鈴薯生產要以提高產品轉化率為重點,啟動綠龍公司馬鈴薯系列加工二期工程;擴大烤菸種植面積,新建太平莊、馬場烤菸中心站;甜菜生產要以訂單形式為主,實現菜農與生產企業雙贏。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快認證速度,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爭創全國有機食品示範縣。制定實施重點龍頭企業培育計畫,落實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措施,加大對龍頭企業嫁接改造、市場開拓、原料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完善萬壽果蔬蛋禽交易市場、建平馬鈴薯銷售市場,完成黑水大牲畜交易市場、熱水葵花籽交易市場建設。繼續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8萬畝、新增水澆地2萬畝,植樹造林15萬畝,整理土地2.5萬畝,搞好生態大縣論證。深化農村改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和發展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經濟;進一步完善“村級財務鄉代管”制度,加強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積極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完成集體林改革試點任務。
(四)加強財源建設,規範收支行為,努力提高財政保障水平
加快財源建設步伐。扶持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快速發展,抓住主體財源;擴大第三產業規模,大力發展含稅產業,把住基礎財源;利用國家和省優惠政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盯住補充財源;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培植後續財源。加大依法治稅力度,落實稅收目標責任制,做到應收盡收。國、地稅收入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20%。加強非稅收入征繳和管理,預算外收入實現6000萬元,形成沉澱財力600萬元;國有土地出讓價款入庫突破1億元。進一步最佳化支出結構,完善財政資金管理辦法,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審計和監督,堅決壓縮不合理開支。確保社會保障、扶貧救災等維護社會穩定資金,支持科技、教育、文體等公益事業發展,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按照創建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要求,完善部門綜合預算,積極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制定合理的鄉鎮、部門和企業增加稅收獎勵政策,充分調動鄉鎮、部門、企業生財、聚財、理財積極性;確定政府採購範圍和標準,對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的大宗物品和財政投資的工程項目等一律實行公開招標;整合政府財力資源,放大政府財力效應。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整體服務功能,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
按照“基礎先行、包裝環境”的理念,努力打造招商引資硬環境。通過市場化運作,建設廣電、工會、財政、農業、電業、四星級賓館等10層以上高層建築,實施站前小區開發,完成中心廣場改造、阿波購物廣場工程;新增城市綠地3.5萬平方米;完成縣城區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將萬壽、富山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加大城市綜合管理力度,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將城區綠化、環衛等推向市場,實行建管分離、管養分離,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高起點建設小城鎮。以產業為依託,最佳化小城鎮布局,集中建設層次分明、結構合理、風格獨特、互動並進的重點鎮和中心鎮,完成小城鎮開發20萬平方米。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制定優惠政策和總體規劃,有計畫、有步驟、有重點地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國土收儲中心作用,高度壟斷城鎮土地一級市場,成立鄉鎮土地收儲機構。繼續做好京四、朝赤兩條高速公路建平段建設準備和施工配合工作,積極爭取京四高速縣城連線工程;完成市下達的農村公路網油路鋪設和路基改造任務。加快城鄉電網改造步伐,實施城網一次變增容改造,多方籌集資金解決農村變電所容量不足問題,有效緩解電力供應矛盾。
(六)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提高城鄉人民民眾生活水平
切實加強三條保障線建設。加大養老保險金征繳力度,確保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堅持低保標準,提高保障質量,實行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強化失業保險征繳,擴大失業保險覆蓋面。建立以市場為導向就業機制和適應市場需求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就業培訓,落實就業和再就業優惠政策,努力提高社會就業率。做好農村敬老院區域性設定規劃,推進農村敬老院區域性布局調整工作。採取貸款貼息和直補相結合的方法,完成整村推進項目村建設,確保2萬人脫貧;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增加寒窗基金額度;加大對貧困鄉的扶持力度;繼續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安排好睏難群體生產生活,努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根本問題。
(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努力提高社會協調發展水平
繼續實施科技人才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強化人才培訓,引進和推廣先進技術和科技成果,爭創全國科普示範縣。鞏固“普九”成果,通過省“鞏固片”達標驗收,改擴建校舍4萬平方米,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務,廿家子、馬場九年一貫制學校投入使用,撤併中國小15所;大力發展民辦教育,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加快農村衛生院改革步伐,健全疫病防控、醫療救治、公共衛生重點體系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打造醫院品牌科室。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加快文體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生態旅遊產業,完成喀喇沁右翼王陵二期保護工程;做大剪紙產業,舉辦建平首屆剪紙藝術節,爭創全國剪紙藝術之鄉。加強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建設,強化對下崗、無業人員、流動人口計生管理與服務,探索創新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計畫生育率達到99%以上。擴大廣播電視兩網覆蓋面,改革農村有線電視管理體制,抓好二龍山微波數位電視入戶工程,搭建城市數位電視平台。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紮實開展“五五”普法活動,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邪教組織;堅持信訪包案和信訪責任制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妥善處理集體上訪事件和涉法上訪案件,維護社會穩定。深入開展軍民共建活動,爭創省雙擁模範縣六連冠;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充分發揮社區的職能作用,落實重點工作崗位目標責任制,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防重大事故發生。加大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力度,鞏固全國生態示範區成果。繼續做好礦業秩序整頓工作 ,合理開發礦產資源,鞏固企業最大限度地接長產業鏈條。
(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政府施政水平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進一步擴大和規範政務公開範圍,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使機關運轉更加規範協調、辦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按照建設服務政府的要求,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許可統一、聯合、集中辦理,精簡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式,規範審批行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深入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全面落實《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工作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違法要追究,把政府各項行政行為納入法制化軌道。狠抓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清理和確定行政執法主體,嚴格實行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強化行政效能監察,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大力加強政風建設 。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弘揚“三風”,爭做“四個表率”,遵循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完善決策機制,提高政府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水平。加強政務督查,完善工作反饋機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確保政令暢通。牢固樹立勤政為民理念,把維護、實現和發展民眾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地為發展服務、為基層服務、為民眾服務,多做民眾急需的事,多做民眾受益的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政府工作人員要按照“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廉潔勤政、作風優良”的要求,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掌握新知識,增長新本領,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健全工程招投標、土地招拍掛出讓等工作制度,加強對重大經濟行為的審計監督,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鬥爭。各級政府幹部要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規範從政行為,提高拒腐防變能力,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建平正處在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時代賦予我們重任,人民寄予我們厚望,我們肩負的使命神聖而光榮,責任重大而艱巨。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大力弘揚“團結、誠信、拼搏、爭先”的建平精神,堅定信心,開拓進取,同心同德,紮實工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構建和諧建平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