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城鎮化進程及空間擴張

2006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城鎮化進程及空間擴張

《2006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城鎮化進程及空間擴張》是2007年10月0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陸大道。

基本介紹

  • 書名:2006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城鎮化進程及空間擴張
  • 作者:陸大道 
  • 頁數:288頁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7年10月0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後記,目錄,

內容簡介

近十年來,我國一些地區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脫離了循序漸進的原則,超出了正常的發展軌道,在進程上屬於“急速城鎮化”。該報告以事實闡述了我國城鎮化的冒進態勢及其影響,並建議採取嚴格、多方面的綜合措施,遏制“冒進式”城鎮化和空間失控的嚴峻態勢。該書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研究成果。

圖書後記

1.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我國取得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的輝煌成就。與此同時,實現了大規模的城鎮化。城鎮化推動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然而,近十年來我國城鎮化脫離了循序漸進的原則,超出了正常的城鎮化發展軌道,在進程上屬於“急速城鎮化”。其表現為人口城市化虛高;在空間建設布局上出現無序乃至失控;耕地、水資源等重要資源過度消耗,環境受到嚴重污染;部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出現巨大浪費。在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和國務院三令五申制止若干嚴重傾向之後,一些行為和現象仍在繼續。特別是大規模占地、毀地的現象讓人觸目驚心!為此,我們決定將《2006中國區域發展報告》的主題定位在“城鎮化進程與空間擴張”。
2.《2006中國區域發展報告》是在完成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評議項目“中國城鎮化的模式研究”的基礎上編寫的。學部諮詢評議項目的目標是研究和編寫一份諮詢報告上報國家有關部門。
在完成諮詢評議項目的一年多的調查研究過程中,我們接觸到大多數省市“九五”和“十五”以來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大量實際情況。我們拍攝了幾千張照片,對全國及各地區城鎮化進程進行了統計分析及國內外對比,真實地再現了近年來我國冒進式城鎮化和空間失控的過程和嚴峻態勢。這些實際情況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使我們形成了若干觀點。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社會責任感越來越強烈:給中央政府領導人系統地反映這些情況並提出我們的建議。以“關於遏制冒進式城鎮化和空間失控的建議”為題的諮詢報告的起草工作在農曆丁亥年到來的前夜完成。大年除夕的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院院長路甬祥在電話中對我說:他將以他的名義儘快將諮詢報告及其附屬檔案(照片和圖表說明)直接報送國務院領導同志。春節過後不幾天,我們就接到國務院領導的重要批示。
我們編寫的諮詢報告,以事實闡述了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的冒進態勢及其影響。並建議採取嚴格、多方面的綜合措施,遏制“冒進式”城鎮化和空間失控的嚴峻態勢。使我國城鎮化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步人資源節約型的健康發展軌道,走一條“高密度、高效率、節約型、現代化”的道路。但是,這樣的諮詢報告在一兩個環節上遇到了“麻煩”。主要是報告的審查是由完全不同於我們的研究領域的科學家進行的。我的體會是:我負責的諮詢報告,難以在原來的程式內獲得批准上報。因為需要找其他領域的專家來討論,不同意見都要發表。這個諮詢報告,科學性有沒有?在政治上可能不妥,社會影響會有問題。大概是要討論這些問題。而預期的這種討論,不可能沒有不同意見。而不同意見將可能成為程式內獲準上報的負面因素。問題的癥結可能在於兩方面。一是對於城鎮化的進程、規律及其支撐體系等方面的實踐和理論,許多科學性。
3.我給這項諮詢研究工作設定的目標有兩個:其一,希望能夠影響國家城鎮化和城市規劃建設的方針;其二,認識若干科學問題。現在看來,諮詢報告基本上可以起到符合願望的效果。根據國務院領導的指示,國家發改委正在組織十一個部門研究我國城鎮化的方針和政策。至於城鎮化有關科學問題的初步認識,主要在這本報告中加以闡述。當然,現在的闡述是很不深刻的。如何認識城鎮化的主要科學問題呢?簡單地說,包括以下方面。
城鎮化是一個國家發展和區域發展問題,城鄉關係是區域內極為重要的關係,城鎮化是個長期積累和長期發展的漸進式過程。
區域經濟發展是城鎮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國家和區域的經濟成長、產業支撐和保障是城鎮化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自然基礎和生態環境對於城鎮化發展的基礎作用。
區域(國家)社會經濟的空間結構與城鎮化的空間格局。
城鎮化進程模擬與預測的理論方法。
4.在批示的激勵之下,我們也加快了這一期“中國區域發展報告”的編寫進度。我們諮詢項目組2006年12月在北京西北郊鳳凰嶺集中編寫諮詢報告時,產生一股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覺得僅僅完成一份上報的諮詢報告很不夠,應該將我國城鎮化的進程作一個較為全面的回顧和評價,特別是將“九五”和“十五”期間出現的問題作出較為詳細的政策、態勢、原因及危害分析,並提出對策建議,儘快地向政府和社會寫出詳細的“報告”。大家的共識立即變成了實際行動。到2007年的3月底,我們就完成了初稿。5月的中下旬,書稿陸續交到了商務印書館。
《2002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出版以來,“中國區域發展報告”的編寫耽誤了幾年。現在,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又得以出版。我們的調查研究,得到了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貴州、廣東等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也得到了中國科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技術局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支持。這個課題組除了地理資源所的學者外,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幾位學者也參與了研究。多年來,商務印書館李平、田文祝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在此,我都表示衷心的感謝!完成這件工作使我感到了些許的輕鬆。
這本報告由陸大道負責總體設計以及工作組織和大部分修改、定稿工作。姚士謀、劉慧、高曉路協助進行了部分修改和編輯工作,博土研究生陳明星協助進行了部分資料分析和圖表製作。
葉大年院士和劉盛和研究員都是學部諮詢評議項目的主要成員。葉先生本人是著名的地質學家,但多年來還非常有興趣研究城市發展的空間對稱問題,並且具有相當的社會影響。他是全國政協常委。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他也宣傳了本報告的一系列成果。
《2006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各章的編寫分工如下:
序 城鎮化——一個關於國家發展和區域發展的問題 陸大道
第一章 城鎮化發展方針演變與城鎮發展歷程 姚士謀、管馳明
第二章 我國城鎮化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 劉慧
第三章 我國城鎮化發展的驅動因素 李國平、樊鏵、劉霄泉
第四章 冒進式城鎮化進程 陸大道
第五章 城市空間的過度擴張 陸大道
第六章 城鎮化區域性差異及發展模式 段進軍
第七章 我國小城鎮的發展與布局 段進軍、陳明星
第八章 城鎮化進程和空間擴張的國際經驗和教訓 高曉路
第九章 城鎮化發展目標的政策及措施建議 高曉路、姚士謀
後記 陸大道
5.關於“區域”的說明。本報告中關於我國大區域的劃分基本上是按照國務院確定的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及中部崛起政策實施的地域範圍。全國人大通過的第七個五年計畫劃分的三個地帶的範圍,本報告運用較少。在闡述具體領域問題時,都作了相應的交代和說明。
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城鎮化發展與祖國大陸差別很大。本報告沒有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部分。
台灣省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考慮到其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系列特殊性,加上數據和資料來源的困難,本報告暫未包括台灣省。

目錄

關於遏制冒進式城鎮化和空間失控的建議
第一章 城鎮化發展方針演變與城鎮發展歷程
第一節 我國城鎮化發展方針的變化
第二節 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曲折性與波動性
第三節 我國城鎮發展的新思路
第二章 我國城鎮化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
第一節 自然地理基礎與城鎮化
第二節 生態環境與城鎮化
第三節 自然資源與城鎮化
第三章 我國城鎮化發展的驅動因素
第一節 中國工業化發展與城鎮化的進程
第二節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推動作用
第三節 信息化對我國城鎮化的影響分析
第四章 冒進式城鎮化進程
第一節 巨觀經濟發展背景及城鎮化
第二節 認定為冒進式城鎮化的依據
第三節 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選擇
第五章 城市空間的過度擴張
第一節 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
第二節 城鎮化空間失控的主要形式
第三節 城市發展空間大規模過度擴張的主要原因
第四節 符合中國國情的城鎮化用地
附錄 第五章 圖片及說明
第六章 城鎮化區域性差異及發展模式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與東部都市經濟區發展
第二節 中部地區區域整合中的城市和產業集聚帶發展
第三節 西部地區發展中的城市和產業集聚帶
第七章 我國小城鎮的發展與布局
第一節 小城鎮在城市發展方針中的地位及變化
第二節 我國小城鎮發展的區域差異與演變態勢
第三節 我國小城鎮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八章 城鎮化進程和空間擴張的國際經驗和教訓
第一節 城鎮化進程的國際經驗及啟示
第二節 近現代城鎮空間結構的變化
第三節 部分國家控制城鎮空間蔓延式發展的規劃措施
第九章 城鎮化發展目標的政策及措施建議
第一節 符合我國國情的城鎮化長遠目標
第二節 城鎮化進程和土地利用的控制
第三節 確立保證城鎮化健康分展的科學機制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