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版ISO9000族標準統計技術套用教程

2000版ISO9000族標準統計技術套用教程

《2000版ISO9000族標準統計技術套用教程》是2011年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為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0版ISO9000族標準統計技術套用教程
  • 作者:李為柱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2001年3月
  •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801473974
  • 類別:圖書
  • 定價:30 元
  • 裝幀:平裝
  • 版次:1
  • 重量:295g
  • ASIN:B001130LE0
內容簡介,目錄,文章節選,

內容簡介

2000版ISO9000族標準統計技術套用教程本書前言
2000版ISO9000族標準的差別世,引起了世界各國有關方面的密切關注。權威人士認為:新版標準的發布,必將給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和提高審核人員水平帶來新的契機,94版標準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有望通過2000版標準的貫徹得以克服和改進。
由於我國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的質量管理跨越了統計質量管理階段,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中又未能抓住補好這一課的時機,可以說,統計技術的套用一直是各組織普遍存在的一個薄弱環節。質量管理體系中的過程控制、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等諸多要求都與統計技術有著密切關聯。愈來愈多的有識之士認為,一個組織在產品壽命周期中各階段如不能恰當地套用統計技術,這個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就不能認為是完備和有效的,2000版標準所倡導的“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持續改進”等原則也就難以實現。
新版標準將“統計技術”從94版的一個質量體系“要素”,提升為質量管理體系的一個“基礎”。而且,強調的不是統計技術本身,而是“統計技術的作用””這些作用包括:
1.可幫助測量、表述、分析產品壽命期各個階段客觀存在的變異;
2.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分析能更好地理解變異的性質、程度和原因,從而有助於解決因變異引起的問題,促進持續改進;
3.有助於組織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管理效率;
4.有利於更好地利用數據並作為決策的依據。 過去的經驗和教訓表明:統計技術重在套用,貴在堅持。對一個組織而言,首先要培訓一支能較好掌握並能正確運用統計技術的骨幹隊伍,以指導本組織統計技術的套用。
統計技術的培訓有兩種思路:一是“學院式”培訓。這種培訓較注重統計理論的嚴謹性並以統計數學作為切入點;二是“套用型”培訓,強調統計技術的套用效果,以能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關注點。無疑,企業歡迎的是第二種培訓方式,本教程正是基於這種方式而編制的。
教程的基本特點是:
1.將統計技術作為分析、解決問題,提高質量管理體系和促進持續改進的一種工具。這就好比只要求學員學會如何使用扳手,而不要求學員掌握扳手的設計和製造技能。
2.在講解統計技術時,儘可能使用企業所熟悉的通俗語言,能不用數學公式說明的,儘量不用;必需套用時,也只給出結果。
3.強調統計技術之間的內在聯繫,例如,前一章節可能是後一章節的基礎,但每一章節又可能是一個能單獨使用的統計技術。
4.在內容選擇上,充分注意針對性和通用性,即將各組織都適用的與ISO9000族標準關係密切的統計技術儘可能收集在教程中,而對“實驗設計”、“可靠性”等較專業的內容,則在教程第十章中作簡要介紹。
5.本教程採用大量實例以示範有關統計技術的套用,其中有些實例是編著者在實際工作中指導企業或與企業一起通過實踐總結的。
6.為方便使用,每一統計技術,力求講清3個問題
(1)使用前提;
(2)套用步驟;
(3)結果分析;
技術報告ISO/TR10017給出了統計技術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指南,雖然該技術報告不規定哪些統計技術必須採用,也不說明這些統計技術如何實施,但對於一個組織如何策劃統計技術的需求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本教程在編寫過程中曾得到中國質量認證培訓與信息中心的付英奇和李樂新等同志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目錄

2000版ISO9000族標準統計技術套用教程本書目錄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節 統計技術和2000版ISO9000族標準
第二節 數據及相關概念
第三節 數理統計有關概念
第二章 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第一節 數據的離散性和規律性
第二節 數據的特徵值
第三節 數據的頻數分布和直方圖
第三章 質量變異的規律性分析
第一節 機率分布
第二節 常態分配
第三節 二項分布和泊松分布
第四章 兩種變異的區分――顯著性檢驗
第一節 過程參數的估計
第二節 顯著性檢驗的基本思想
第三節 均值檢驗
第四節 標準差檢驗
第五章 過程控制和統計過程控制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過程能力及過程能力指數
第三節 過程能力指數與不合格品率
第四節 影響過程能力的因素及其要求
第五節 過程分析方法
第六章 監視和控制過程的工具――控制圖
第一節 控制圖原理
第二節 計量型控制圖
第三節 計數型控制圖
第四節 幾種特殊情況下套用控制圖的途徑
第五節 控制圖的主要用途
第七章 分析變數之間相關性方法――回歸分析
第一節 散布圖
第二節 回歸分析的解析方法
第三節 相關係數和相關性檢驗
第四節 用回歸直線預報和控制結果變數
第五節 非線性回歸的直線化
第六節 多因素(多元)線性相關分析
第八章 抽樣檢驗方法
第一節 概 述
第二節 抽樣檢驗的統計原理
第三節 抽樣特性曲線(OC曲線)
第四節 計數標準型抽樣方案
第五節 計數調整型抽樣方案
第六節 計量型抽樣方案
第九章 質量綜合評定
第一節 概 述
第二節 直接評分法
第三節 加權綜合評定
第四節 模糊綜合評定
第五節 優序法
第十章 其它常用統計技術18種
一、可靠性(reliability)
二、維修性(Maintainability)
三、保障性(supportability)
四、可用性(ailability)
五、安全性
六、強度一應力模型方法
七、實驗設計法
八、三次設計法
九、時間序列分析(時序分析)
十、測量分析
十一、模擬方法(仿真方法)
十二、故障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或FMECA)
十三、故障樹(FTA)分析
十四、矩陣圖表分析
十五、容差分析
十六、網路圖法
十七、過程決策程式圖法
十八、決策樹
第十一章 統計技術套用案例――常見問題剖析
附錄一 常用數表
附表一 常態分配表
附表二 常態分配的雙側分位數(Z��a)表
附表三 t分布表
附表四 t分布的雙側分位數(t��a)表
附表五 x��2分布的上側分位數(x��2��a)表
附表六 F檢驗的臨界值(Fa)表
附表七 累積二項分布表
附表八 累積泊松分布表
附表九 一次抽樣方案的接收機率計算表
附表十 一次抽樣方案計算表
附表十一 相關係數檢驗表
附錄二 教程中涉及到的統計技術索引

文章節選

2000版ISO9000族標準統計技術套用教程文章節選
第十章 其它常用統計技術18種
本章說明: 本教程前幾章內容,主要針對2000版ISO9000族標準的需要,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考慮需求的普遍性而編寫的。有些未納入教程的統計技術,如可靠性、實驗設計等,對某些組織可能更為需要,考慮到本教程的編寫宗旨,只好割愛了。為了彌補這方面的遺憾,我們在這一章里,對質量管理中可能涉及、而其它一般性統計技術書刊中都不難找到的18種統計技術作一簡要介紹。本章的“思考與習題”由各組織根據需要自行決定。
一、可靠性(Reliability)
1.什麼是可靠性 可靠性是對產品投入使用時無故障工作能力的量度。根據國家標準GB3187《可靠性基本名詞術語及定義》規定,所謂可靠性,系指產品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
規定的條件,包括使用條件、維護條件,環境條件、貯存條件和工作方式等。
規定的時間,是產品可靠性的核心。規定時間的長短是隨產品的對象和目的而異。
應當指出,在套用中,凡使用“時間”概念時,可以用周期、動作次數、里程或其它單位代替,也可建立這些單位與時間之間的隸屬函式加以描述。
規定的功能,一般指產品的性能指標。
當用機率作為特徵量表征可靠性時,稱可靠度。產品的可靠性是產品長期試驗和統計推斷的結果,其數值系指一批產品的總體而言,而不是針對單個產品。
產品的可靠性也可用“平均無故障時間”,“平均壽命”、“失效率”等表示。
2.可靠性工程的任務
可靠性工作貫穿於產品的設計、生產和使用各個階段。可靠性工程的任務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第一個任務是,根據可靠性定義內容,對產品可靠性提出明確的量化要求。
首先,要對時間進行研究。如設規定的時間(失效前工作時間)為t,產品的壽命為T,當產品壽命比規定時間長(即T大於t)時,我們可認為產品在規定時間t內能夠完成規定功能。對壽命型產品的可靠性研究,實際是對時間t和壽命T的統計分析。
其次,考慮“規定的條件”。任何產品總是在某些特定條件下,以一定方式工作的。如前所述,這些條件包括生產、運輸、貯存和使用中的環境條件和工作條件。例如,產品在海上工作,就要考慮海水、鹽霧的影響;飛彈和飛船需要考慮宇宙粒子、各種輻射及振動加速度的影響等等。產品環境條件和工作條件,一般是通過可靠性試驗並對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而確定的。
第三,要考慮規定的功能,同樣一個產品可能有多個功能,如小型飛機可能用於農業,可能用於運輸,可能用於急救。規定的功能不同,其可靠性要求也不同。
(2)可靠性工程的第二個任務是,尋求提高可靠性的途徑。
大體可以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通過篩選排除不合格的元器件和工藝、材料等缺陷;另一種是通過改進設計而達到功能的增長。其中常用的方法有:
a.將系統的複雜程度降至最低限度,因為系統複雜程度的增加意味著系統可靠性的降低。
b.提高系統中的元器件、零部件的可靠性。
c.加強管理,儘可能減少人為差錯。
d.採用貯備系統,即用一個或多個貯備部件並聯工作,假如其中有一個部件失效,系統也能正常工作 e.減額使用。
f.及時或定期地替換快到耗損期的元器件或部件。
(3)可靠性工作的第三個任務是,在滿足規定可靠性的前提下,儘量降低產品的重量、體積和費用。
3.可靠性的三種類型
(1)壽命型:對不可修復的產品,是指產品從使用開始到失效之前的平均工作時間(或次數),記為MTTF(Mean Time to Failure);對可修復的產品,是指兩次相鄰故障間的平均工作時間(或次數),記為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2)成敗型:當只有成功或失敗兩種結果時,稱成敗型,如衛星發射成功的機率,飛機安全飛行的機率等。
(3)強度一應力模型:這裡講的強度和應力是廣義的。與計量型抽樣原理相似,實質是研究兩個分布(主要是常態分配)的交叉部分,即不可靠的部分,從而得到產品的可靠度(參見強度一應力模型)。
二、維修性(Maintainability)
1.什麼是維修性 產品(或系統)發生故障後,尋求故障部位和原因,排除、修復故障,驗證是否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等一系列活動叫做維修。維修可進一步分為預防性維修和故障後維修。維修性通常指後者。
所謂維修性是指:產品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按規定的程式和方法進行維修時,保持或恢復其規定功能的能力。當這種能力用機率表示時,稱維修度。與可靠性一樣,維修是指由設計賦予的使其維修簡便、迅速和經濟的固有屬性。
維修性常用的指標有:維修度M(t),平均修理時間MTTR,和平均維修時間(MTTM)等。
2.維修性的任務
(1)產品維修性的一個基本任務是提高產品的有效工作時間,實質是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
(2)維修性是對可靠性和保障性的補充,通過提高維修性縮短維修停機時間,從而提高產品的可用性,達到可信性。
(3)對通訊、供電、計算機系統或武器裝備等特殊產品,提高維修性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因為這些產品的停機所造成的損失是社會性的,甚至是災難性的。
(4)提高維修性,延長大修的間隔時間,使產品修理中投入的人力、資源和更換的備件減少。從而達到節省人力資源和降低產品成本的目的。
3.提高維修性的途徑
(1)在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過程,應力求產品結構簡單,零部件組合合理,並充分考慮拆卸方便,安裝方便,更換方便。
(2)應有良好的維修可達性,即可能維修的部位能“看得見,模得著”,無需大動“干戈”也能方便維修。  (3)通過零部體標準化、通用化和模組化,提高零部件的互換性。
(4)要提高維修過程的安全意識,包括防止維修中的機械損傷,防電擊、防爆,防毒和防火等。
(5)強化防錯措施,要從設計、工藝、生產、使用等多個方面消除產生差錯的可能性。
(6)產品實現過程應符合人一機系統要求,即根據產品目的、功能和技術手段,合理分配人和設備的任務和職能,通過人、機接口實現人一機溝通。
(7)通過提高貴重件,關鍵件或薄弱部位的固有可靠性或定期更換易損壞(或損耗)零部件,也可從整體上提高產品的維修性。
三、保障性(Supportability)
1.什麼是保障性 保障性,在我國國防科技系統稱綜合保障工程,國外稱“綜合後勤保障”(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ILS)或“後勤工程”(Logistied Engineering)。綜合保障工程起初主要是針對軍方的武器裝備,是研究在裝備研製時如何處理與保障有關問題的一門學科,其目的是在獲得裝備的同時得到與其匹配的保障資源,建立保障系統,及時形成戰鬥力。 日常的售後服務和維修保障工作只是綜合保障工程中的一個方面。綜合保障工程是從方案論證、產品設計開始就應充分規劃的問題,是一系列的綜合協調和權衡最佳化活動。保障性研究的主要問題,包括:
(1)產品要求與保障要求的協調性;
(2)產品設計和保障系統設計的兼容;
(3)保障資源與保障條件之間的關係;
(4)保障系統與產品費用的權衡;
(5)保障資源之間的綜合研究。
2.綜合保障工程的任務
(1)策劃並制定維修規劃,保證維修工作有序進行。 對耐用產品和武器裝備的維修保障工作是大量的和複雜的,必須事前進行周密策劃,包括維修類型(計畫維修和非計畫維修);維修原則(不可修復、局部修復及大型修復);維修級別;保障資源的要求,等等。
(2)使設計接口協調合理。 主要指產品設計與保障系統之間的接口,所有結構設計都應充分考慮保障性和維修性要求;產品的性能要求,也應與保障性匹配,可靠性、維修性與保障性之間也應予最佳化和權衡。  (3)向有關人員提供有關資料。 主要指顧客在使用中和保障人員在維修中所需的技術資料。技術資料常以手冊、說明書、規範、指南、圖樣等形式提供。
(5)培訓保障。 主要指對產品的使用人員和維修保障人員提供指導和培訓。
(6)保障設備。 涉及產品使用和維修時所需各種設備的數量和要求,包括檢測設備、工裝量具的校準要求。
(7)計算機資源保障。 某些大型設備上嵌入式計算機系統使用與維護所需的硬體、軟體、文檔、設施和操作人員等稱計算機資源保障。
(8)其它,包括滿足人員、包裝、運輸、貯存、防護、環境等方面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