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20後寄語90後:章開沅小品文選集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1頁
- 開本:16
- 作者:章開沅 周揮輝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20後寄語90後:章開沅小品文選集》內容涉獵廣泛,觀點獨到,文筆流暢,以小見大,字裡行間彰顯了其道德風範。編者根據文章刊發時間、寫作背景、時代意義進行了注釋,以加深讀者對文章的理解。
圖書目錄
根深才能葉茂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向第一個教師節獻詞
著眼於培養21世紀的新人——在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的講話
永遠的懷念
增強主體意識維護科學尊嚴
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
為“你丟我撿”叫好!
通識教育與人文精神
簽名售書有感
新的時代新的課題
世紀之思
改革也需要策略
學風應成為世風的先導——致曾業莢同志
《荊楚青年人文學者文叢》序
史學的品格
開卷有益
未了中華情
往事悠悠憶金陵
大教育:建設中國的支點——《陶行知與中國現代化》序
歲月如歌亦如梭
張謇感動中國
筆墨緣結五十年——寄語《歷史研究》
“失紅”與“霸蠻”——難忘的一課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讀張九齡《感遇》有感
尊重歷史超越歷史
林木深處覓綠魂——憶姚水印老師傅
明辨榮辱熱愛華師——為劉武教授壯行
為什麼要有校園草坪?——讀《小草青青踐踏何忍》一文有感
殊途而同歸——我與池田先生的相遇與相知
感言——紀念史華慈誕辰90周年
香山花艷嶺南枝一
尋蹤櫻花——創價大學春季開學祝詞一
錢基博:詁經譚史,言傳身教
國學家的精神世界——對章太炎與“《蘇報》案”的再認識
我怎能保持沉默——《重慶大轟炸檔案文獻史料叢書》總序
我們的教育已經生病——章開沅教授給考生張蓉的覆信
治史偶感:史學尋找自己
泰晤士河源頭的思考——從“牛津現象”談起
教育就是完善自己——在省素質教育研究會籌備成立大會上的即興講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校園見聞有感
校報也應“以生為本”——從陶行知編《金陵光》說起
20後寄語90後
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大學時代
黃帝與辛亥革命
為風雅華師鼓與歌——《風雅桂子山》序
恪守學術道德抵禦不良學風——在“學習科學發展觀堅守學術道德”報告會上的演講
誰在“折騰”中國的大學
與陝西學者張應超的學術交往
君子之交淡如水——回憶季羨林先生
與共和國同行
教育不是為適應市場需求
根深才能葉茂——談創新人才培養
道德復歸當務之急——讀李德復《不言放棄》
培養學生要堂堂正正
不要把辛亥百年紀念變成一個浮誇的嘉年華
仁心厚澤永留人間——回憶與朱厚澤先生兩次晤談
環宇豈無真知已海外偏留文字緣——憶野澤豐先生
與張舜徽先生共同走過的歲月
百年銳於千載——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實話實說——我不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
《居正與辛亥革命:居氏家藏手稿彙編》序
梔子花引發的思考:愛護校園,救救孩子
永葆赤子之心——重讀《傅雷家書》有感
華師早期建築群的主要設計者——懷念亡友何浣芬
發票叫賣何時了?——一個老年市民的心裡話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向第一個教師節獻詞
著眼於培養21世紀的新人——在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的講話
永遠的懷念
增強主體意識維護科學尊嚴
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
為“你丟我撿”叫好!
通識教育與人文精神
簽名售書有感
新的時代新的課題
世紀之思
改革也需要策略
學風應成為世風的先導——致曾業莢同志
《荊楚青年人文學者文叢》序
史學的品格
開卷有益
未了中華情
往事悠悠憶金陵
大教育:建設中國的支點——《陶行知與中國現代化》序
歲月如歌亦如梭
張謇感動中國
筆墨緣結五十年——寄語《歷史研究》
“失紅”與“霸蠻”——難忘的一課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讀張九齡《感遇》有感
尊重歷史超越歷史
林木深處覓綠魂——憶姚水印老師傅
明辨榮辱熱愛華師——為劉武教授壯行
為什麼要有校園草坪?——讀《小草青青踐踏何忍》一文有感
殊途而同歸——我與池田先生的相遇與相知
感言——紀念史華慈誕辰90周年
香山花艷嶺南枝一
尋蹤櫻花——創價大學春季開學祝詞一
錢基博:詁經譚史,言傳身教
國學家的精神世界——對章太炎與“《蘇報》案”的再認識
我怎能保持沉默——《重慶大轟炸檔案文獻史料叢書》總序
我們的教育已經生病——章開沅教授給考生張蓉的覆信
治史偶感:史學尋找自己
泰晤士河源頭的思考——從“牛津現象”談起
教育就是完善自己——在省素質教育研究會籌備成立大會上的即興講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校園見聞有感
校報也應“以生為本”——從陶行知編《金陵光》說起
20後寄語90後
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大學時代
黃帝與辛亥革命
為風雅華師鼓與歌——《風雅桂子山》序
恪守學術道德抵禦不良學風——在“學習科學發展觀堅守學術道德”報告會上的演講
誰在“折騰”中國的大學
與陝西學者張應超的學術交往
君子之交淡如水——回憶季羨林先生
與共和國同行
教育不是為適應市場需求
根深才能葉茂——談創新人才培養
道德復歸當務之急——讀李德復《不言放棄》
培養學生要堂堂正正
不要把辛亥百年紀念變成一個浮誇的嘉年華
仁心厚澤永留人間——回憶與朱厚澤先生兩次晤談
環宇豈無真知已海外偏留文字緣——憶野澤豐先生
與張舜徽先生共同走過的歲月
百年銳於千載——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實話實說——我不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
《居正與辛亥革命:居氏家藏手稿彙編》序
梔子花引發的思考:愛護校園,救救孩子
永葆赤子之心——重讀《傅雷家書》有感
華師早期建築群的主要設計者——懷念亡友何浣芬
發票叫賣何時了?——一個老年市民的心裡話
序言
為什麼編注這本書
正如很多人一樣,我們很愛聽章開沅先生演講。每次演講,先生是沒有講稿的,頂多也就一兩張卡片,而且演講開始.先生往往“泛談”.天南地北,縱橫四海。可是聽著聽著,在你陶醉於先生磁性男中音、淵博知識和驚人記憶力之際,不知不覺中,他已收攏了話題.而且主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鮮明,最後落腳點題,好一篇“起承轉合”的好文章。先生自20世紀50年代始,就常為學生做報告.但遺憾的是由於當時錄音技術問題和人們認識問題,先生的演講(報告)基本沒有整理和發表。直到21世紀初,學校,尤其是宣傳部門不斷重視這個工作,才將先生的演講錄音整理和發表。為了讓更多人能集中讀到先生的這類文章,我們努力編注了這本書。
同樣的,跟很多人一樣,我們愛讀章先生的小文章。我們這樣講,並不是說我們不愛讀先生的“大部頭”,而是由於專業的原因,他的“大部頭”不見得大家都要讀(能讀)。但這些小文章則是人人都可讀的好東西,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認為先生的小文章是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的自然率性流露。在當今“大師”、“大家”滿天飛的時代,真正的知識分子有幾何,我們真不好說,但我們認為.章開沅是當之無愧的一個。何謂真正的知識分子呢?我們認為。真正的知識分子除有深厚的學識外,還須有愛國情懷,永葆一顆赤子之心;還須有強烈的責任感,為人類、為國家、為民族勇於擔當;還須有寬廣的胸懷,能海納百川,包羅萬象;還須有超前的眼光,能看得長遠,洞悉未來;還須始終堅持真理,不媚時,不媚俗,不媚人;還須敢於針砭時弊,激濁揚清。讀章先生的這些小文章都能讀出這般內容,這般滋味。不僅如此,這些小文章的語言極其優美、平實、自然,如行雲流水,真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讀之如飲甘泉,暢快心肺。因此,我們願意更多人能分享這樣的好文章,這也是我們編注這本書的原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作為華中師範大學校報的老編輯,多年得到章先生的關懷和支持,誠如他自己所說與校報“相伴終生”。每當他在校報上讀到好的詩文,他就會致電編輯部予以鼓勵;每當有感而發,寫就精品小文,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給校報;每當我們應時應事約稿,他都會“約”而不拒,這些都是對我們莫大的鼓勵和提攜。我們覺得,先生髮表在校報上的道德文章。如不加以推廣和傳播,就是我們的重大失誤,這也是我們編注這本書的又一原因。
我們之所以斗膽給先生的文章加了一個“注”,並不是說我們比廣大讀者高明,而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是聽取演講(報告)的前排聽眾,很多時候,我們又是這些小文章的第一讀者,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可能對當時的時代背景要熟悉一些,“注”一下,也許會加深讀者對文章的理解,但願沒有畫蛇添足。
本書按章先生文章發表時間先後編輯,時間段為20世紀80年代初至當前。我們之所以選取書中的一篇文章《20後寄語90後》作為本書的正書名,主要是因為章先生向來重視青年,向來關注青年,向來熱愛青年。向來愛與青年變朋友,誠如他常說的,青年是未來,是希望。
編者於2013年4月
正如很多人一樣,我們很愛聽章開沅先生演講。每次演講,先生是沒有講稿的,頂多也就一兩張卡片,而且演講開始.先生往往“泛談”.天南地北,縱橫四海。可是聽著聽著,在你陶醉於先生磁性男中音、淵博知識和驚人記憶力之際,不知不覺中,他已收攏了話題.而且主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鮮明,最後落腳點題,好一篇“起承轉合”的好文章。先生自20世紀50年代始,就常為學生做報告.但遺憾的是由於當時錄音技術問題和人們認識問題,先生的演講(報告)基本沒有整理和發表。直到21世紀初,學校,尤其是宣傳部門不斷重視這個工作,才將先生的演講錄音整理和發表。為了讓更多人能集中讀到先生的這類文章,我們努力編注了這本書。
同樣的,跟很多人一樣,我們愛讀章先生的小文章。我們這樣講,並不是說我們不愛讀先生的“大部頭”,而是由於專業的原因,他的“大部頭”不見得大家都要讀(能讀)。但這些小文章則是人人都可讀的好東西,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認為先生的小文章是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的自然率性流露。在當今“大師”、“大家”滿天飛的時代,真正的知識分子有幾何,我們真不好說,但我們認為.章開沅是當之無愧的一個。何謂真正的知識分子呢?我們認為。真正的知識分子除有深厚的學識外,還須有愛國情懷,永葆一顆赤子之心;還須有強烈的責任感,為人類、為國家、為民族勇於擔當;還須有寬廣的胸懷,能海納百川,包羅萬象;還須有超前的眼光,能看得長遠,洞悉未來;還須始終堅持真理,不媚時,不媚俗,不媚人;還須敢於針砭時弊,激濁揚清。讀章先生的這些小文章都能讀出這般內容,這般滋味。不僅如此,這些小文章的語言極其優美、平實、自然,如行雲流水,真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讀之如飲甘泉,暢快心肺。因此,我們願意更多人能分享這樣的好文章,這也是我們編注這本書的原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作為華中師範大學校報的老編輯,多年得到章先生的關懷和支持,誠如他自己所說與校報“相伴終生”。每當他在校報上讀到好的詩文,他就會致電編輯部予以鼓勵;每當有感而發,寫就精品小文,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給校報;每當我們應時應事約稿,他都會“約”而不拒,這些都是對我們莫大的鼓勵和提攜。我們覺得,先生髮表在校報上的道德文章。如不加以推廣和傳播,就是我們的重大失誤,這也是我們編注這本書的又一原因。
我們之所以斗膽給先生的文章加了一個“注”,並不是說我們比廣大讀者高明,而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是聽取演講(報告)的前排聽眾,很多時候,我們又是這些小文章的第一讀者,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可能對當時的時代背景要熟悉一些,“注”一下,也許會加深讀者對文章的理解,但願沒有畫蛇添足。
本書按章先生文章發表時間先後編輯,時間段為20世紀80年代初至當前。我們之所以選取書中的一篇文章《20後寄語90後》作為本書的正書名,主要是因為章先生向來重視青年,向來關注青年,向來熱愛青年。向來愛與青年變朋友,誠如他常說的,青年是未來,是希望。
編者於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