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變遷史》包括“五四”作家的語言背景與語言風格類型、30年代時代語境的改變與語言的變遷、老舍和丁玲在現代文學語言建設中的意義、解放區小說的語言變革及其意義、語言觀念變革與新詩的建設、新時期文學批評中語言觀念的變革及意義、文學語言建設的三種資源。
基本介紹
- 書名: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變遷史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4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作者:張衛中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613379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變遷史》(作者張衛中)嘗試將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作為一個整體,探討現代文學語言的起源、發生與發展,概括各時代文學語言的主要特點,力求在作家與作家之間,時代與時代之間畫出一條中國現代文學語言演變的線路圖,勾勒出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發展、變遷的歷史。包括“五四”作家的語言背景與語言風格類型、30年代時代語境的改變與語言的變遷、老舍和丁玲在現代文學語言建設中的意義、解放區小說的語言變革及其意義、語言觀念變革與新詩的建設、新時期文學批評中語言觀念的變革及意義、文學語言建設的三種資源、文學語言探索的方式與向度、小說中的方言問題等內容。
作者簡介
張衛中(1956-),江蘇徐州人,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研究。主持國家社科項目兩項:"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變遷史(04BZW040)、"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建設研究"(HBZW11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i平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
圖書目錄
導言
一 研究對象與目標
二 研究現狀
三 基本內容與思路
上篇 現代文學語言的發生與早期建設
第一章 “五四”作家的語言背景與語言風格類型
第一節 文言的影響與魯迅、周作人等語言風格的建構
第二節 西文的影響與郁達夫、王統照等語言風格的建構
第三節 舊白話的影響與葉聖陶、許地山等語言風格的建構
第二章 20世紀30年代時代語境的改變與語言的變遷
第一節 新的教育背景與作家的語言建構
第二節 新的語言平台與作家的語言建構
第三節 新的時代導向與作家的語言建構
第三章 老舍在現代文學語言建設中的意義
第一節 獨特的語言觀點
第二節 融複雜文思於口語的語言實驗
第三節 現代文學視野中老舍語言實驗的獨特性
第四章 丁玲在現代文學語言建設中的意義
第一節 自然、天足的白話文
第二節 對心理描寫語言的進一步探索
第三節 豪爽、大氣的個人風格
第五章 解放區小說的語言變革及其意義
第一節 解放區本土作家的語言探索
第二節 解放區外來作家的語言探索
第六章 語言觀念變革與新詩的建設
第一節 從文言到白話:新詩語言的建立
第二節 呼喚語言的音樂性、藝術性:詩性語言的自覺
第三節 母語意識的覺醒:“現代漢語詩歌”的自覺
第七章 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漢字“修辭”問題
第一節 漢字“修辭”釋義
第二節 現代文學中的口語中心主義
第三節 現代文學中的“字本位”傳統
下篇 現代文學語言的規範與發展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後“語言大眾化”口號的流變與影響
第一節 “語言大眾化”的溯源與釋義
第二節 “語言大眾化”策略的偏頗與缺陷
第三節 政治環境的變更與“大眾化”策略的調整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後“語言大眾化”的影響與限度
第二章 語言規範化對“十七年”文學語言的影響
第一節 語言規範化與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的建構
第二節 新的語境與新的語言策略
第三節 建國後語言規範化的三個向度
第三章 從“五四”到新時期:觀念轉變與語言變革
第一節 對早期語言建設的回顧
第二節 “語言論轉向”與新時期文學
第三節 新時期文學語言觀念的轉變
第四章 新時期文學批評中語言觀念的變革及意義
第一節 對20世紀50一一70年代語言批評的回顧
第二節 新時期文學批評中語言觀念的變革
第三節 變革的意義
第五章 新時期文學語言建設的三種資源
第一節 對西方現代派、後現代派的學習與借鑑
第二節 對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的學習與借鑑
第三節 對民間口語資源的學習與借鑑
第六章 新時期文學語言探索的方式與向度
第一節 新的觀念與新的認識
第二節 新時期文學語言探索的方式與向度
第七章 新時期小說中方言與國語的關係
第一節 方言與母語
第二節 方言與作家的文化記憶
第三節 方言與國語的關係
餘論
附錄 魯迅與胡適語言觀念的差異及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
一 研究對象與目標
二 研究現狀
三 基本內容與思路
上篇 現代文學語言的發生與早期建設
第一章 “五四”作家的語言背景與語言風格類型
第一節 文言的影響與魯迅、周作人等語言風格的建構
第二節 西文的影響與郁達夫、王統照等語言風格的建構
第三節 舊白話的影響與葉聖陶、許地山等語言風格的建構
第二章 20世紀30年代時代語境的改變與語言的變遷
第一節 新的教育背景與作家的語言建構
第二節 新的語言平台與作家的語言建構
第三節 新的時代導向與作家的語言建構
第三章 老舍在現代文學語言建設中的意義
第一節 獨特的語言觀點
第二節 融複雜文思於口語的語言實驗
第三節 現代文學視野中老舍語言實驗的獨特性
第四章 丁玲在現代文學語言建設中的意義
第一節 自然、天足的白話文
第二節 對心理描寫語言的進一步探索
第三節 豪爽、大氣的個人風格
第五章 解放區小說的語言變革及其意義
第一節 解放區本土作家的語言探索
第二節 解放區外來作家的語言探索
第六章 語言觀念變革與新詩的建設
第一節 從文言到白話:新詩語言的建立
第二節 呼喚語言的音樂性、藝術性:詩性語言的自覺
第三節 母語意識的覺醒:“現代漢語詩歌”的自覺
第七章 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漢字“修辭”問題
第一節 漢字“修辭”釋義
第二節 現代文學中的口語中心主義
第三節 現代文學中的“字本位”傳統
下篇 現代文學語言的規範與發展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後“語言大眾化”口號的流變與影響
第一節 “語言大眾化”的溯源與釋義
第二節 “語言大眾化”策略的偏頗與缺陷
第三節 政治環境的變更與“大眾化”策略的調整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後“語言大眾化”的影響與限度
第二章 語言規範化對“十七年”文學語言的影響
第一節 語言規範化與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的建構
第二節 新的語境與新的語言策略
第三節 建國後語言規範化的三個向度
第三章 從“五四”到新時期:觀念轉變與語言變革
第一節 對早期語言建設的回顧
第二節 “語言論轉向”與新時期文學
第三節 新時期文學語言觀念的轉變
第四章 新時期文學批評中語言觀念的變革及意義
第一節 對20世紀50一一70年代語言批評的回顧
第二節 新時期文學批評中語言觀念的變革
第三節 變革的意義
第五章 新時期文學語言建設的三種資源
第一節 對西方現代派、後現代派的學習與借鑑
第二節 對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的學習與借鑑
第三節 對民間口語資源的學習與借鑑
第六章 新時期文學語言探索的方式與向度
第一節 新的觀念與新的認識
第二節 新時期文學語言探索的方式與向度
第七章 新時期小說中方言與國語的關係
第一節 方言與母語
第二節 方言與作家的文化記憶
第三節 方言與國語的關係
餘論
附錄 魯迅與胡適語言觀念的差異及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