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世界美術大系:非洲古風

本書作者為朱伯雄 、賴兆鈞,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本書全面,細緻地對非洲文化藝術,尤其是美術領域進行了比較深刻的闡述和介紹,可以對非洲的傳統和現代藝術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可藉此初窺生活在這一美麗神秘大陸上的人們的精神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世紀世界美術大系:非洲古風
  • 書名:20世紀世界美術大系:非洲古風
  • 出版社: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 頁數:328頁
  • ISBN:753180798x
  • 作者:朱伯雄 賴兆鈞
  • 出版日期:2001年1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細緻地對非洲文化藝術,尤其是美術領域進行了比較深刻的闡述和介紹,非洲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的藝術作品是人類文明史中珍貴的遺產,無論是阿拉伯北非還是黑色非洲,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的藝術傑作都象鮮花一般開滿非洲的廣闊大地,通過此書,你不僅可以對非洲的傳統和現代藝術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可藉此初窺生活在這一美麗神秘大陸上的人們的精神世界。

媒體推薦

寫在前面
在20世紀行將結束之際,出版這樣一套大型畫冊《20世紀世界美術大系》,雖不敢說具有總結性,卻也多少具有一種回顧性質。在國內有關資料較為支離破碎的情況下,這套叢書也許可以給讀者提供一個過去九十年來東西方各主要國家的美術概貌。
20世紀是國際政治風雲多變的時代,但也是世界科學與文化迅猛發展的偉大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人們對迭起的許多新科學發生濃厚的興趣,並對之展開空前熱烈的爭論。其中,文藝走向所謂現代化的趨勢,也是一個饒有興趣然又值得重視的人類文化學現象。
在這個世紀裡,社會的信息化使民族間相互溝通變得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都容易些。上世紀那種互相影響與滲透,也遠遜於本世紀。發人深思的是:在本世紀的前半個世紀,西方似乎從 “發現”東方的獨特文化藝術(包括非洲的民間與部落藝術)中獲得啟迪,刺激他們變革藝術觀念,背棄傳統,為什麼到了本世紀後半個世紀時,西方這種背離傳統的藝術浪潮又反過來刺激東方各國的傳統文化,從而擊破了沉靜的東方思維模式?許多東方國家(包括中國)竟也力求擺脫傳統的束縛,奔向所謂現代化。
文化藝術的互滲是一種複雜的歷史現象,就近代東西方文化的互滲作用來看,這是文化嬗變的發展必然,但它主要取決於各國的歷史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思維模式的變革幅度與深度,而科學的意識使一些民族能在文化的“互滲”中獲得裨益。
在本世紀最初幾十年里,中國一些學者看不到事物發展的全貌,對西方科技的進步嘆為觀止,發出了“全盤西化”或“世界主義”的呼聲。不過這種“西化論”由於上述種種嬗變的幅度與深度的原因,後來又被“中體西學”的主張所代替。當然,與此同時也有人發出“本位文化論”和“中西互補論”等不同主張,但最終的實踐,仍取決於歷史。還有論者,甚至斷認世界古代文明由於其深遠的根基,也許今後世界文化將循著“西洋文明”、“中國文明”和“印度文明”這三大獨立的文化體系互為演進。這種構想迄今還未能從經濟的、政治的和民族思維模式的變化中找到印證。
不論世界文化的大系今後是幾個,是三個抑或更多,“互滲”現象始終隨著經濟生活與民族進步而不可避免。現代學者喜用一句時髦話,叫做“文化碰撞”。那么,碰撞的結果是否意味著一種民族固有文化的消亡,而歸併入另一種文化呢?除非民族本身消亡,否則是絕對不可能的。提倡傳統文化“消亡論”的人,恐怕是狂犬吠日而已。當然對於世界各國的民族文化來說,新的文化衝擊將考驗每個民族文化的固有生命力。
我們可以從這一套《大系》中領略到一些文化“互滲”現象,至於各民族本身的文化嬗變,則多半受制於各自民族文化的“基因,”沒有呈單向的模擬或仿效而能持久的,否則它就沒有自己的現代化。吸收外族的藝術思維與形式,用來發展自己,永遠是民族文化興旺的象徵。
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看,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不是凝固的文化,它不斷的積累,在演化,在前進,並要受到外族文化的刺激和影響。中國早年有為學者曾把這種文化“互滲”看作是“文化的自然折中”,他把這種現象稱之為世界文化的“涵化”理論。
……

圖書目錄

非洲卷
一、20世紀非洲美術總論
二、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造型藝術
三、非洲現代藝術之追溯
1、非洲岩畫藝術
2、諾克藝術
3、伊費藝術
4、貝寧藝術
5、薩奧藝術
四、黑非洲而具藝術
五、黑非洲雕像藝術
六、剛果河流域各族的藝術
1、薩伊的藝術
2、剛果的藝術
3、喀麥隆的藝術
4、加彭的藝術
七、沃爾特河流域各族的藝術
1、馬里的藝術
2、布吉納法索的藝術
3、幾內亞的藝術
4、象牙海岸的藝術
5、塞位利昂的藝術
6、加納的藝術
7、奈及利亞的藝術
八、黑非洲的現代美術
九、黑非洲現代民間藝術
十、黑非洲現代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

文摘

書摘
在塞努福族中,有些階層專門從事藝術創作。這些階層中的木雕家特別受到人們的尊敬。他們創作的“德布雷”雕像最為著稱。這些雕像的身軀和四肢細長並呈圓柱體,安放在一個小的底座上,頭部有時很小,頸部細長。
此外,有些雕像也很出色,形式簡練,充滿活力。向前突出的身體各部(頭、乳房等)形成一種韻律感。髮飾有一個遮蓋前額的下垂物。而頰突出,乳房圓尖。腹部在臍帶處向前突起。兩臂細長,手腳有時誇大,形似獸爪。肩膀後傾,背部彎曲,整個人像具有一種平衡感。此外,在部落母親的雕像上,飾有獸角、其他動物,以及帶有嬰兒餵奶的情節。
塞努福族的木雕人像,無論是立像、坐像,或者是騎馬像的用途,多為裝飾在椅子和乳油碟等日常生活用品上,或者在青年農民舉行農活競賽時放在田地里,有時在送葬時放在帶蓋的祭皿上。
在塞努福的盔形而具上,經常在人的眼睛和鼻子周圍,飾有各種動物成分,如野豬、袋狼、水牛、羚羊、鱷魚或蜥蜴等。另外,在一些小型而具上,頭部飾有梳子、小髮辮或尖形裝飾品。
……

書摘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