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福布斯》二十本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書籍”是由《福布斯》雜誌評選出的20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二十本商業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世紀《福布斯》二十本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書籍
- 時間:20世紀
- 發布雜誌:《福布斯》
- 內容:二十本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書籍
內容簡介,排名榜單,
內容簡介
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陣痛期,來自阿拉伯世界的石油威脅及來自日本的經濟壓力使美國人的日子很不好過,商業書籍也因此被塵封一時。但在接下來的80和90年代,美國經濟保持了二十年的持續增長,一大批優秀的CEO如比爾·蓋茨、李·艾科卡、唐納德·特朗普,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商業書籍的出版和發行也因此空前活躍,本次評出的二十本書按類別分為管理類、敘事類、投資類及傳記類。
它們分別是:
湯姆·彼得斯錯了嗎?
管理類書籍在整個排行榜上所占的比重最大,其中湯姆·彼得斯(Thomas Peters)的《追求卓越》高居榜首。這本書出版於1982年,最開始源自著名的諮詢公司麥肯錫的一個內部項目。當時的美國商業界正倍受日本公司咄咄逼人的擴張姿態的困擾,日本公司普遍採用的嚴格的制度化管理讓這個戰敗國的經濟迅速崛起。面對強烈個人主義精神的員工,美國公司領導成了被長期譏笑的低能者。湯姆·彼得斯與羅伯特·沃特曼的《追求卓越》成了美國商業的拯救者。這本書為管理設定了一個積極的目標,而非強調面臨的難題。彼得斯提出的傑出企業的 8個特性幾乎為未來20年的商業管理奠定了格局:
1.偏好行動而不是沉思
2.在產品和服務上接近顧客的需求
3.鼓勵自治和放鬆,而不是緊密監督
4.對雇員的態度是鼓勵其生產力,避免“我們”和“他們”這種對立情緒
5.以一種被稱為“走動式管理”保持與大家的緊密接觸
6.“專注於自身”以保持商業優勢,因此避免了無關的風險
7.組織結構簡潔,人員精幹
8.對目標同時保持鬆緊有度的特性,但卻不窒息創新的控制系統。
今日的企業領袖沒有人不承認深受湯姆·彼得斯原則的影響。《追求卓越》成為第一本銷量超過百萬的商業書籍,這本書甚至促成了商業書籍出版業的成熟。湯姆·彼得斯也成了一位標誌性的明星人物。
今日的湯姆·彼得斯已經失去了最初的光彩,人們甚至開始遺忘他了。在《追求卓越》出版20周年之際,湯姆·彼得斯親自撰文,講述他寫這本書的初衷和過程,他的觀點對在哪裡,錯在哪裡,他承認當時自己說了一些謊話。對於試圖為商界確定未來日程的精英來說,《追求卓越》背後的故事提供了一系列不可多得的教訓。此書引導的潮流向我們展示了20年來商業世界急劇變化的生動圖景。
“我們忘了貼一個警告標籤。注意!沒有永恆的東西。任何東西吃得太多都會有毒。請記住:商業中所有事情都是悖論。為達到追求,必須持之以恆。而當你持之以恆之時,你就容易受到攻擊。你看,這就是悖論。面對它吧!”這是此書出版20年之後湯姆·彼得斯的再一次表白,“卓越只是一種過於靜態的觀念,而世界實在變化太快了。”
好公司能否變成卓越公司
吉姆·柯林斯的另一本書《從優秀到卓越》同樣榜上有名。
《基業長青》這本書研究了18個基業常青公司的成功經驗。這些公司包括沃爾瑪、惠普、寶潔、3M和索尼等行業領袖,本書研究的是事件,是人性。作者從人的角度讓我們看到了公司的成長和鞏固。作者分析的是公司、組織以及人在組織中的作用。作者從公司的角度分析了使得企業長遠發展的優勢,以此分析企業取得這些優勢並長期發展的原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自我改革、自我反省來達到這些優勢,使其成為公司特性,從而保證長久發展。
為了進一步探尋那些優秀的公司走向不同發展道路的因素,2001年,吉姆·柯林斯又出版了一本《從優秀到卓越》,這本書可說是《基業長青》的姊妹篇。還在出版《基業長青》之時,柯林斯就提出,好的公司能否變成卓越的公司?如果能夠,他們如何才能實現呢?之後,他們對1400多個公司進行了研究,最後得出了結論,這是可以達到的。那些由優秀的公司變為偉大公司的佼佼者並不一定都擁有最新的技術、最擅長管理的CEO,他們最有力的武器是他們的公司文化,一種激勵每個人都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去工作的文化。綜合這兩本書,我們已經知道如何由一個優秀的公司發展成為一個卓越的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經歷了時間考驗的。那些正在變革的路口,不知要去向何方的公司或許能在科林斯的書中找到一些提示和方向。
《公司再造》潮流的起落
《追求卓越》和《基業長青》集中介紹企業如何取得超人的成就,而排名第三的《公司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則聚焦在企業如何進行自我改造。書中研究了福特、IBM及貝爾公司的案例並介紹了相關的成功經驗。
1993年,麥可·漢默(Michael Hammer)與James Champy出版了《企業再造》一書,系統闡述了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思想,提出再造企業的首要任務是BPR,只有建設好BPR,才能使企業徹底擺脫困境。至此,BPR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像一股風潮席捲了整個美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
BPR就是將企業的業務過程描繪成一個價值鏈(Value Chain),競爭不是發生在企業與企業之間,而是發生在企業各自的價值鏈之間。只有對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業務流程)實行有效管理的企業,才有可能真正獲得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也惟其如此,BPR才被捧為“恢復美國競爭力的惟一途徑”。
BPR的產生,並不僅僅是一本書那么簡單,隱藏在BPR背後的是深刻的技術、經濟以及管理變革背景。
資本主義進入7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供大於求的現狀促成了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進入80年代,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經濟陷入增長緩慢和通貨膨脹的尷尬困境,企業陷入了成本增加、效益降低的局面,產品競爭力與亞太國家相比陷入不斷下降的局面。美國的企業迫切期望改變這種現狀,走出低谷,從70到90年代陸續出現的新型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方法為BPR奠定了騰空而出的基礎條件。
90年代初應運而生的BPR正好迎合了企業的這種思想和需要。BPR完全滿足了歐美企業急於走出經濟蕭條、尋求持續增長和適應新的商業規則的心理需求,也滿足了學術界在迷茫中尋求管理思想革新的迫切心理。
BPR從1990年概念的誕生,短短3年的時間,到1993年達到頂峰,在美國幾乎形成一股風潮,同時還波及到日本、德國等其他工業化國家。1990年到1995年是BPR在歐美最為鼎盛的時期。90年代末期,經濟的持續穩定導致BPR成為美國企業率先遺棄的對象。
另一本受歡迎的書籍《高效人群的七種習慣》著重介紹個人管理。這本書雖然已經出版了十多年之久,並已達到了上千萬的銷量,但時至今日仍然是圖書市場上的寵兒。有趣的是,雖然數以千萬計的人購買了它,但人們的平均工作效率似乎並沒有比十年前有所提高。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卻因此名聲大振,他的私人公司富蘭克林·柯維(Franklin Covey)在2001年的銷售額高達5億2000萬美元。
還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作者當數彼得·德魯克。他所寫的管理學著作早在湯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之前。在本次評選中,他的《德魯克的核心思想》被公認為是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書籍之一。
傑克·韋爾奇:再老也會讓你驚訝
CEO的傳記歷來都是出版商追捧的對象,然而最早的CEO傳記——1985年由Bantam出版公司推出的《艾科卡》(《Lacocca》) 在此次評選中卻榜上無名。同樣名噪一時的傳記體書籍《交易的藝術》(1988年,Random House公司出版)也與排行榜無緣。
由華納公司出版的《傑克·韋爾奇自傳》受到評選人士的一致認可。近來,CEO傑克·韋爾奇雖然在婚姻問題上頗受爭議,但他仍然被公認為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最傑出的CEO人選。同他合著該書的《商業周刊》的約翰·伯恩的著作《價值鏈》也在評選中頗受關注。
傑克·韋爾奇在擔任通用公司CEO的20年中,帶領這個工業巨人積累了超過4500億美元的市場資本,並使自己成為全世界最受人尊敬的企業領導。他提倡並促進了現代企業的電子商務、六西格瑪體系——即在100萬次生產或服務作業中的瑕疵率不超過6次、質量體系和全球化進程。同時,他建立了一套獨特的企業哲學和管理方法。其理念是打破一切界限地吸收有用的思想;把人當成企業的核心;建立自由的投入產出模式,以抵禦官僚主義的產生。
傑克帶領通用公司進入了“中子傑克”時代,他在每一個通用企業中推行“整頓、出售和關閉”的策略,從而使通用公司逐步裁減了10萬雇員;他通過購併RCA公司為通用未來的贏利奠定了基礎……當然,也有失誤的時候,但是傑克能夠用一種坦誠的心態去面對失誤。在“自大的自己”這一章中,他承認收購Kidder Peabody公司是自己最大的失敗,因為該公司和通用公司的文化背道而馳。對於在職業生涯最後一年煞費苦心地收購霍尼韋爾並遭遇失敗的全過程,本書也做了詳盡的交代。這位善於自嘲的經理人說這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再老也會有讓你驚訝的事情。的確,如果韋爾奇撰寫自傳續集的話,他會向讀者解釋他的婚姻危機和關於巨額退休金的滿城風雨嗎?
在傳記類作品中,另一本著名的傳記《摩根財團》於1990年問世,書中描述了J.P.摩根的帝國如何從誕生到隕落的過程,該書獲得了1990 年全美最佳圖書獎,並在商界人士之中廣泛流傳。微軟的總裁比爾·蓋茨是這個時代最富有的人,他的兩本描述信息世界的書《未來之路》和《未來時速》雖然引人注目,但卻沒有榮登本次排行榜。
排名榜單
排名(Rank) | 書名(Title) | 作者(Author) | 出版商(Publisher) | 年份(Year) | 類型(Genre) |
1 | 《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 | 湯姆·彼得斯(Thomas Peters), 羅伯特·沃特曼(Robert H. Waterman) | 哈珀與羅出版公司(Harper & Row) | 1982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2 | 《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 吉姆·柯林斯(James C. Collins), 傑里·波拉斯(Jerry I. Porras) | 哈珀·柯林斯一般圖書出版集團(HarperCollins) | 1994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3 | 《公司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 麥可·哈默(Michael Hammer), 詹姆斯·錢皮(James A. Champy) | 哈珀·柯林斯一般圖書出版集團(HarperCollins) | 1993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4 | 《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 | 布賴恩·伯勒(Bryan Burrough), 約翰·希利亞爾(John Helyar) | 哈珀·柯林斯一般圖書出版集團(HarperCollins) | 1990 | 小說(Narrative) |
5 | 《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 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 | 自由出版社(Free Press) | 1998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6 | 《引爆流行:小事如何產生大變化》(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 馬爾科姆·格萊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 | 利特爾&布朗出版社(Little Brown) | 2000 | 小說(Narrative) |
7 | 《跨越鴻溝》(Crossing the Chasm: Marketing and Selling Technology Products to Mainstream Customers) | 傑弗瑞·摩爾(Geoffrey A. Moore) | 哈珀·柯林斯一般圖書出版集團商業分社(HarperBusiness) | 1999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8 | 《摩根財團》(The House of Morgan: 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 | 羅恩·徹諾(Ron Chernow) | 亞特蘭大月刊出版社Atlantic Monthly Press | 1990 | 人物傳記(Biography) |
9 | 《六西格瑪之路》(The Six Sigma Way) | 彼得·潘蒂(Peter S. Pande et al), 羅伯特·紐曼Robert P. Neuman, 羅蘭·卡法那夫(Roland R. Cavanagh) | 麥格勞·希爾公司(McGraw-Hill) | 2000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10 |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Powerful Lessons in Personal Change) | 史蒂芬·科維(Stephen R. Covey) | 西蒙和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 | 1990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11 | 《謊言家的紙牌》(Liar's Poker) | 麥可·劉易斯(Michael Lewis) | W.W.諾頓出版社(W.W. Norton) | 1989 | 小說(Narrative) |
12 | 《創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 | 哈佛商學院出版社(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 1997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13 | 《日本公司》(Japan Inc.) | 石森章太郎(Shotaro Ishinomori) | 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988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14 | 《賊巢》(Den of Thieves) | 詹姆斯·B·斯圖爾特(James B. Stewart) | 西蒙和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 | 1991 | 小說(Narrative) |
15 | 《德魯克精華》The Essential Drucker | 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 | 哈珀·柯林斯一般圖書出版集團商業分社(HarperBusiness) | 2001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16 | 《為未來競爭》(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 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 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 | 哈佛商學院出版社(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 1994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17 | 《巴菲特之道: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家的投資戰略》(The Buffett Way: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 羅伯特·哈格斯特龍(Robert G. Hagstrom) | 約翰·威利父子公司(John Wiley & Sons) | 1991 | 投資(Investing) |
18 | 《傑克·韋爾奇自傳》(Jack: Straight from the Gut) | 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 約翰·拜恩斯(John A. Byrne) | 時代華納貿易出版公司(Warner) | 2001 | 傳記(Biography) |
19 | 《從優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 吉姆·柯林斯(James Collins) | 哈珀·柯林斯一般圖書出版集團(HarperCollins) | 2001 | 管理著作(Management) |
20 | 《新新事物--矽谷文化》(The New New Thing: A Silicon Valley Story) | 麥可·劉易斯(Michael Lewis) | W.W.諾頓出版社(W.W. Norton) | 2000 | 小說(Narrative) |
The 20 Most Influential Business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