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大鼠胰島星狀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活化機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孫子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型糖尿病大鼠胰島星狀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活化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孫子林
- 依託單位:東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胰島纖維化是導致2型糖尿病(T2DM)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性減退直至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機制之一。本課題組在研究胰島纖維化細胞機制的過程中意外觀察到GK大鼠纖維化胰島記憶體在異常活化的星狀細胞,它具有極強的致纖維化作用,且明顯抑制胰島β細胞功能。這促發我們進一步認清該胰島星狀細胞(ISC)的生物學特徵,闡明導致其高度活化的內在分子機制,從而找到阻斷其活化的關鍵靶點,對阻止甚至逆轉胰島纖維化和β細胞功能衰退意義重大。本研究擬從體內、體外兩個水平運用ISC分離、高通量測序、蛋白質晶片、免疫螢光、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基因轉染等技術比較T2DM及其對照動物ISC生物學特性;描繪T2DM不同病程ISC的基因譜和蛋白譜;探尋觸發其異常活化的關鍵分子;分析關鍵分子在ISC致胰島纖維化和β細胞功能衰退中的作用,從而為防治T2DM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和作用靶點。
結題摘要
本課題組在完成標書實驗內容的三年中,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Peter M. Jones教授、Western大學王仁年教授進行了多方面合作,根據實驗進展情況,部分調整和補充了實驗內容(詳見歷年標書年度考核),基本完成了本課題的研究內容,符合結題要求。 現摘要如下: 1:成功從大小鼠、人的胰腺和胰島中分離胰腺星狀細胞(PSC)和胰島星狀細胞(ISC),發現體外培養條件下,ISC表達PSC經典的鑑定指標,同時也能分泌ECM,並發現在活化、增殖、膠原合成、遷移等方面兩者具有生物學差異,並通過Wistar大鼠PSC與ISC的二代測序,證明了PSC與ISC相似但不完全相同,進一步說明了ISC是PSC的一個亞組細胞。 2:完成正常Wistar大鼠和GK大鼠的PSC與ISC的二代測序工作,篩選出正常及糖尿病狀態下PSC與ISC的差異基因,並有目的性的驗證了部分差異基因,為發現ISC的活化關鍵分子提供新的證據。 3:在王仁年教授指導下,成功分離培養胎兒PSC,並發現早期胰腺發育過程中,PSC處於活化狀態,不同於既往PSC活化參與胰腺或胰島纖維化,胚胎髮育早期PSC活化在胰腺發育成熟中扮演良性角色。 4:申請了發明專利一項: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小鼠胰島分離純化方法,採用此法在大規模的提取胰島時可以節省時間,是一種簡單快捷,廉價高效的小鼠胰島分離方法。 5:成功從大鼠胰島中分離鑑定了靜息態ISC,並探索了SREBP-1c與ISC活化的關係,發現SREBP-1c可以抑制ISC的活化及胞外基質的分泌。 本課題組研究結果:1、證明了ISC是PSC的一種亞型,但它PSC“和而不同”,且普遍存在於大小鼠、人胰島中;2、篩選並驗證了糖尿病與非糖尿病狀態下PSC及ISC的差異基因。3、發現胚胎髮育早期PSC活化發揮積極作用,參與胰腺發育成熟。4、申請公開了一種小鼠胰島分離純化方法的專利;5、分離了靜息態ISC,並對逆轉ISC的活化做了初步探索。 課題成果多次參加國際大會交流,並在SCI雜誌Oncotarget, Islet, Exp Cell Res, Int J Endocrinol等雜誌上發表SCI 6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本課題為探尋ISC的活化關鍵分子提供新的證據,更為T2DM的臨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潛在的治療靶點,具有重大潛在的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