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8日希臘總理亞歷克西斯·齊普拉斯說,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給希臘造成巨大損失,希臘將向德國追討賠償金。根據希臘政府的說法,德國應賠償1620億歐元(約合1830億美元),超過希臘所欠債務總和的一半。
約阿希姆·高克2014年訪問希臘時說,賠償問題已畫上句號。除“道義上的債務”外,希臘提出的賠償要求是不現實的。
法新社說,希臘與德國近期因減債問題已經不睦,如今再次追討賠償金恐加劇關係緊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8希臘向德國追討賠償金事件
- 外文名:2.8 Germany Greece to recover compensation event
- 追討金額:1620億歐元
- 事件原因:希臘財政危機
- 事件雙方:希臘和德國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原因,事件溯源,事件評價,
事件背景
2015年2月8日希臘總理亞歷克西斯·齊普拉斯說,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給希臘造成巨大損失,希臘將向德國追討賠償金。根據希臘政府的說法,德國應賠償1620億歐元(約合1830億美元),超過希臘所欠債務總和的一半。
事件經過
齊普拉斯當天在議會發表經濟政策演說,稱新政府反緊縮的競選承諾“絕不動搖”,並表態將向德國索要二戰賠款。
他說:“對於希臘人民、歷史以及所有歐洲人民來說,希臘都背負道德義務。這些人民對抗納粹時頑強鬥爭,付出血的代價。我們有義務向德國追回占領期間的貸款和賠償金。”
這並非希臘首次提及二戰賠償。希臘知名政客馬諾利斯·格列索斯先前提出,德國在二戰期間占領並掠奪希臘,事後沒有給予足夠賠款,所欠金額遠遠超過德國在希臘債務危機援助協定中的出資額。
格列索斯說,德國應賠償希臘1620億歐元。他解釋說,上述賠款額均有歷史依據。1946年在巴黎舉行的一次國際會議確定德國應向希臘賠付7億美元補償,考慮通貨膨脹因素應為1080億歐元(約合1222億美元);納粹德國從希臘強行借走3.5億美元,應折合成現在的540億歐元(約合611億美元)。
針對希臘的要求,德國早已表態說“不”。德國總統約阿希姆·高克2014年訪問希臘時說,賠償問題已畫上句號。除“道義上的債務”外,希臘提出的賠償要求是不現實的。
法新社說,希臘與德國近期因減債問題已經不睦,如今再次追討賠償金恐加劇關係緊張。
事件原因
希臘財政部長亞尼斯·瓦魯法基斯說,希臘在歐元區不可或缺。一旦希臘被迫退出歐元區,其他國家也將跟隨,最終導致歐元崩潰。
2015年2月1日瓦魯法基斯開啟歐洲遊說之旅,為減債談判尋求支持。他首站停留法國,隨後前往英國、義大利和德國。他2015年2月8日接受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採訪,談及希臘債務問題。
瓦魯法基斯說:“歐元非常脆弱。這就好比用卡片搭建城堡,如果你把希臘這張卡片抽走,其他卡片也會散落。”他同時警告說,如果要把希臘從歐洲“切除”,將非常危險。
他說:“如果我們走了,下一個會是誰?葡萄牙?一旦義大利發現無法繼續穿著緊縮政策的緊身衣,將發生什麼?”
根據他的說法,雖然義大利政府並未公開支持希臘減債計畫,私下態度卻大不相同。他說:“義大利一些官員,我不能說他們來自哪些部門,他們主動找到我說,他們支持希臘減債卻不能公開講真話。因為義大利同樣面臨破產風險,害怕德國予以回擊。”
事件溯源
1940年10月,義大利軍隊從被占領的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起突然進攻。次年3月,墨索里尼的進攻宣告失敗。見盟友出師不利,1941年4月6日,希特勒發起突擊希臘。在德軍的閃電戰前,希臘軍隊和前來增援的大英國協軍隊潰不成軍。6月1日,希臘全境被軸心國軍隊占領。德國、義大利和保加利亞三國瓜分了希臘。其中,德國占領了雅典、塞薩洛尼基和愛琴海島嶼等重要地區。
被占領後,希臘脆弱的經濟如履薄冰,德國還對希臘進行敲骨吸髓般的經濟剝削。希臘人不得不給納粹製造汽車和機器,並運到德國。農民的收成也進入納粹倉庫。納粹還徵用當地的原材料,甚至從希臘銀行中搶走黃金儲備。
1942年,德國強迫希臘國家銀行無息貸款,達4.76億帝國馬克。這些國債主要用於納粹在歐洲和北非等地的戰爭開銷。這筆巨額貸款給希臘本國經濟帶來巨大負面影響,隨即引發嚴重通貨膨脹。沒多久,希臘經濟完全崩潰。歷史學家計算,希臘在二戰的經濟損失,比波蘭、蘇聯和南斯拉夫的損失還大。
1945年秋,二戰戰勝國(美蘇英法等國)和德國、希臘等在巴黎舉行會議,就賠償進行談判。希臘要求德國賠償100億美元。但其他與會國認為,這一數字太大。特別是美國一直反對高賠償,以免危及在德國的民主發展,防止出現“第二個魏瑪共和國”。因此,希臘只能獲得實物福利:3萬噸德國貨物,價值約2500萬美元。不過,德國研究希臘近代史的歷史學教授海因茨·里克特對《德國金融時報》表示,1950年,德國裝載1萬噸貨物的船舶,最後並沒有到達希臘。餘下的2萬噸給希臘的貨物,也一直滯留在漢堡港。最後,這批機械及原料被賣給英國。
1953年2月,包括德國、希臘、美國、英國和法國,以及來自其他20多個國家的觀察員和代表,聚集倫敦,商談德國與債務國的償還問題。會議簽署“倫敦協定”,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同意恢復賠償二戰前沒還完的債務,同意償還希臘人2億多帝國馬克的貸款。“倫敦協定”給德國免除了一半債務,為聯邦德國經濟的起飛掃清道路。
1960年,聯邦德國與希臘達成協定,由聯邦德國向希臘115萬納粹受害者支付1.15億馬克。作為回報,希臘給出承諾,不作進一步的損失要求。在德國看來,1960年的協定,意味著其他所有賠償由此一筆勾銷;即便沒有勾銷,隨著時間的推移,賠償要求也過期無效了。不過,希臘卻提出,按照“倫敦協定”,二戰期間的債務可以延伸到“簽署和平條約之後”。
事件評價
齊普拉斯在希臘議會發表經濟政策演說,重申希臘將堅定不移地放棄“緊縮換抒困”方案,並引經據典表示,希臘將向德國追索總計達1620億歐元的二戰“賠償金”,稱不論德國向二戰中被納粹占領國家交付這樣的賠償金,還是希臘向德國索賠,都是彼此的“道德義務”。把算盤打到了古人、死人頭上。
當然任何人都明白,這位希臘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就是在談錢:德國不僅是希臘最大的單一債主,也是歐元區債主中最“肥”的一個,1620億歐元的“索賠金”總額接近希臘年GDP總量,並超過希臘總欠款的半數。
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德國人根本不可能支付這筆錢,且齊普拉斯也心知肚明。
如果這樣的“討舊債”也能成立,那么天下可就要大亂——別家且不去說,單說希臘,便可堂而皇之地向義大利(羅馬時代曾“壓迫”希臘,中世紀曾經“侵略”,二戰時先於納粹入侵)、土耳其(曾占領希臘幾百年)、伊朗(還記得希臘-波斯戰爭、溫泉關、馬拉松和薩拉米斯嗎)索賠,按照希臘人的“利滾利”算法,這幾個古老國家就算把自己賣了也還不起希臘這筆“歷史債”。當然,土耳其也可以試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跟希臘人算算特洛伊木馬的“金融欺詐”該支付多少“違約賠償”。
齊普拉斯之所以這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實際上是“指東打西”,下另一個賭注,即認定歐元區無法承受希臘退出的代價,因此“非常脆弱”,而有恃無恐的希臘雖然渾身是債,反倒處於強勢、有利地位。
問題是希臘這一招早不新鮮:正是靠著這一招,希臘才在2012年逼著不情不願的歐元區捏著鼻子提出了“抒困換緊縮”,把大筆資金借給了明知靠不住的希臘。如今故技重施,只能逼迫更多本就心懷不滿的歐盟人士認真考慮:什麼才是不可或缺的?是一個不但欠債不還而且還不斷伸手要錢的希臘,還是整個歐元區的生存安全?
希臘如此難看的“吃相”,也會嚇跑更多歐元區以外的現實、潛在投資者,從而加劇希臘政府的財政壓力。
說到底任何妥協都有一條“止損線”,當大多數人意識到,為確保歐元區“合家歡”而在希臘身上花的代價、冒的風險,已遠遠超過希臘本身的價值時,他們就很可能“壯士解腕”,來個長痛不如短痛——而齊普拉斯政府目前正在努力去做的,恰是頻繁、高調、公然地去踩踏那條醒目的“止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