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阿爾巴尼亞動亂

1997年阿爾巴尼亞動亂

1997年阿爾巴尼亞動亂(1997 Rebellion in Albania),是1997年初開始阿爾巴尼亞全國由於假集資活動而引發大規模武裝動亂。4月聯合國安理會派出多國保護部隊,使得阿爾巴尼亞整體局勢趨於平靜,6月阿爾巴尼亞舉行議會大選,以阿爾巴尼亞社會黨為首的中左翼聯盟獲勝,並獲得組閣權。

基本介紹

  • 名稱:1997年阿爾巴尼亞動亂
  • 發生時間:1997年
  • 地點阿爾巴尼亞
  • 參戰方:阿爾巴尼亞政府、反政府武裝
  • 結果:舉行議會大選
背景,過程,結果,

背景

1992年,阿爾巴尼亞民主黨執政初期,政府發起了一場私有化運動,國家財政狀況極為緊張,銀行無力向經營者提供貸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公司和個人以貿易實業公司或慈善基金會的名義註冊,利用人們渴望通過捷徑迅速發財的心理,以高利率為誘餌,大搞所謂的“金字塔式”集資活動。這些機構支付給儲民的高額利息並非來自投資所得利潤,而是用後來儲戶的存款墊付前者的利息。一些在國內外從事販毒、走私的人也利用這一活動進行“洗錢”。
1996年下半年,一直得到民主黨當局支持和保護、反過來又資助民主黨取得當年5月議會大選勝利的高息集資活動達到了瘋狂程度。這些機構為爭奪儲戶競相提高存款利率,有的利息高達70—100%。據統計,阿全國共有12個大的假集資機構,在全國普設儲蓄點,儲戶多達100多萬,占全國人口的1/3,總存款額近20億美元,遠遠超過國家進出口總額,近乎阿國民收入的1/3。
瘋狂的假集資活動使全國金融混亂,國家的巨觀經濟和投資計畫受到嚴重破壞。阿當局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警告置之不理。一些騙子攜巨款潛逃,或宣布“破產”,使得儲民痛不欲生,有人甚至暴病不起或絕望自殺。他們呼籲政府干預,政府不予置理。
迫於壓力,1997年1月中旬,阿政府不得不凍結了幾家仍在活動的“基金會”的大約3億美元的銀行存款。隨後,民主黨利用集資機構的資金大搞競選、拉選票的醜聞敗露。全國廣大儲民在極度絕望與憤怒的情況下,從1997年初開始,相繼在全國各地大城市掀起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最後發展到武裝騷亂的局面。
一直受到民主黨打壓的社會黨及其他反對黨出於對民主黨及其當局的強烈不滿,自1996年大選後曾多次發起和平抗議活動,都遭到鎮壓。這次他們相互聯合,並藉助於廣大民眾就假集資事件掀起的反政府浪潮,提出“經濟問題,政治解決”。

過程

阿爾巴尼亞的這次動亂首先發端於南方,作為阿第二大海港的發羅拉則是主要據點。自1997年2月初起,發羅拉的市民開始連續舉行抗議活動。南部抗議活動的組織者在要求得到經濟賠償的同時,還提出了諸如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等政治主張。面對嚴峻局勢,當局派軍隊和警察部隊前往平息,多次發生衝突,互有傷亡,要求政府下台的呼聲日益高漲。2月底,發羅拉市民在被軍隊包圍的情況下,搶劫了市郊區的軍火庫,成立了武裝組織,走上了武裝暴動之路。
為鎮壓南方叛亂,阿當局秘密制定了“南部作戰計畫”,並於3月2日緊急通過了“全國戒嚴令”,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緊急狀態。同日,以亞歷山大·梅克西為總理的民主黨政府被迫集體總辭職。3月3日,薩利·貝里沙強行蟬聯總統。
南方武裝力量在被民主黨解職或被勒令退休的前軍官的指揮下,在堅決要求貝里沙下台的呼聲中,迅速向北推進,堅稱“武裝進軍地拉那”。一個又一個軍火庫被搶。反政府武裝力量控制的地區很快由南部沿海地區擴大到吉諾卡斯特、貝爾梅特和中部的培拉特等地,在不到10天的時間裡,便擴大到距離首都地拉那僅60公里的策里克市。
在被派到南方鎮壓反政府武裝力量的軍警部隊中,有的選擇繳械投降或出逃。一些公檢法機構遭到襲擊,並陷入癱瘓;監獄被劫,大批刑事犯出逃;全國各地拿起武器的抗議者各自為政;南部費里區的一些有放射性的軍事裝備流失到民間;大量建築物被燒、被毀;銀行搶劫案和攔路搶劫事件頻頻發生。政府失去了對國家大部分地區的控制,全國陷入無政府狀態。自1997年3月初起,外國商人紛紛離開阿爾巴尼亞。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駐阿大使館也將外交官家眷和無緊急公務的一般工作人員送回國內。3月15日,中國駐地拉那使館緊急安排華人撤離回國。
3月9日,總統貝里沙與10個主要政黨負責人舉行圓桌會議,制定“民族和解綱領”,同意提前舉行議會大選。3月11日,貝里沙任命吉諾卡斯特市市長、社會黨人巴什基姆·菲諾擔任“民族和解政府”總理,但政府人員名單始終未定。16日下午,菲諾總理緊急召開政府會議,決定宣布政府“1號命令”:17日國家機關正式恢復上班。地拉那的形勢開始有了初步好轉,但全國局勢仍然混亂。
經阿爾巴尼亞當局再三請求,歐盟各國終於達成妥協,決定向阿派遣多國部隊。3月25日,歐盟軍事專家組開始在阿進行實地考察,為多國部隊做準備。27日,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有關建議案。翌日,安理會通過第1101號決議,授權部分成員國向阿爾巴尼亞派遣多國保護部隊,任期3個月,負責守衛港口、機場、公路、鐵路及倉庫等設施,協助國際組織提供援助和幫助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4月,西歐軍隊陸續抵達地拉那首都機場和都拉斯港口。多國保護部隊由義大利牽頭,由包括法國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羅馬尼亞奧地利丹麥等8國的6000名士兵組成。部隊在阿爾巴尼亞的機場、港口、公路等重要交通要道駐守,直至6月阿爾巴尼亞舉行議會大選為止。

結果

由於阿爾巴尼亞整體局勢趨於平靜,阿爾巴尼亞於6月下旬舉行了議會大選。以社會黨為首的中左翼聯盟取勝,並獲得組閣權。7月24日,阿爾巴尼亞新一屆議會選舉社會黨總書記雷傑普·邁達尼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總統。7月28日,以社會黨主席法托斯·納諾為總理的聯合政府正式成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