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式衝鋒鎗

1956年式衝鋒鎗

56式衝鋒鎗是蘇聯AK-47突擊步槍的中國仿製版,中國1956年生產定型,按國際慣例中國56式衝鋒鎗應歸類為突擊步槍範疇。20世紀80年代被81式自動步槍取代。發射7.62X39MM56式步槍彈。它與56式半自動步槍(SKS半自動步槍中國版)和56式輕機槍(RPD中國版)並稱為56式槍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56年式衝鋒鎗
  • 英文名稱:Type 56 assault rifle
  • 研製時間:1950年左右
  • 服役時間:1956年
  • 定型時間:1956年
  • 國家:中國大陸
1956年式衝鋒鎗-兵器介紹,1956年式衝鋒鎗-性能指標,1956年式衝鋒鎗-具體資料,1956年式衝鋒鎗-衝鋒鎗簡介,1956年式衝鋒鎗-仿造中國56式衝鋒鎗,1956年式衝鋒鎗-AK-47遭盜版,1956年式衝鋒鎗-AK-47誕生歷程,
1956年式衝鋒鎗
56式衝鋒鎗,正式名稱為1956年式衝鋒鎗,近年來也開始改稱為突擊步槍,是仿製自蘇聯AK-47型7.62mm突擊步槍,在1956年生產定型,研製小組的組長為趙瑞之工程師,由於當時我國的武器思想較為傳統,因此定型時把這種發射中間威力型步槍彈的全自動武器稱之為衝鋒鎗

1956年式衝鋒鎗-兵器介紹

1956年衝鋒鎗,是仿製自蘇聯AK-47型7.62mm突擊步槍同一年定型的還有56式半自動步槍(仿製SKS)和56式輕機槍(仿製RPD),近年來也開始改稱為突擊步槍,因此定型為衝鋒鎗。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製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進的基礎上進行的,在50年代中期從蘇聯引進產品圖、設計計算、尺寸鏈計算、試驗檢查規範等全套資料,以及工藝規程、工裝資料等工藝技術檔案,甚至還有部分硬體,如成、部件以及關鍵工裝、具、量具等。
56式衝鋒鎗與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準星為半包式兩側護翼,而56式衝鋒鎗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56式衝鋒鎗最特別的是採用了摺疊式的三棱刺刀,充分發揚我軍“刺刀見紅”精神。56式衝鋒鎗的槍托為木製固定槍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製AKS的56-1式摺疊槍托衝鋒鎗,槍托向下摺疊。

1956年式衝鋒鎗-性能指標

56式衝鋒鎗系列的戰鬥射速為:點射每分鐘90~100發,單發射擊每分鐘40發。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彈(通常稱為56式步槍彈),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mm厚的鋼板、150mm厚的磚牆、300mm厚的土層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對單個目標在300米內實施點射,在400米內實施單發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對500米內的飛機傘兵進行射擊,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彈頭飛到1.5公里處仍有殺傷力。56式衝鋒鎗和AK-47一樣性能可靠,操作簡便,易於訓練和維修,但缺點也和AK-47一樣,射擊時產生強烈震動,難以操槍,射擊精度差,重量偏大。長時間以來,我國戰術指導思想是“全民皆兵”,強調傳統步槍的作用,即能在中遠距離上瞄準射擊,在接近距離上要刺刀見紅,可以大量裝備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彈藥消耗,所以對單發步槍情有獨鐘。因此,一開始時,56式衝鋒鎗並未在全軍戰士中配備,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裝,主要是用於提供近距離的壓制火力,擔當“衝鋒鎗”的角色。在中印邊境之戰後,56式衝鋒鎗的裝備數量開始逐步增加,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56式衝鋒鎗已經成為步兵班的主要武器。
抗美援越期間,中國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衝鋒鎗給北越軍和游擊隊,據說當時越軍手中的56式衝鋒鎗比中國還多,後來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雙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衝鋒鎗。中國生產的56式系列衝鋒鎗也廣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被稱為中國AK,同時,中國AK在美國的民間市場上也以其性能可靠、價格便宜而很受歡迎。雖然我軍在1980年代全面裝備81式自動步槍,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衝鋒鎗仍有部分在我軍中服役,在民兵單位中也裝備有一定數量的56式衝鋒鎗。口徑 7.62×39mm 56式步槍彈
全長 刺刀摺疊 874 mm
刺刀展開 1100 mm
槍管長 415 mm
彈匣容量 30 rds
直射距離 275 m
空槍重( 帶彈匣) 4.03 kg
初速 710~730 m/s
理論射速 600 RPM
56式衝鋒鎗和AK-47一樣,都是採用銑削機匣的,這種機匣的缺點是比較重,而且加工過程複雜,成本高,耗材多。趙瑞之在1964至1967年擔任援建阿爾巴尼亞國防工程55項目專家組組長,期間接觸過AKM,回國後便進行把56式衝鋒鎗的機匣改為衝壓生產的攻關研究,因為衝壓機匣便於生產,成本低,因此56式衝鋒鎗的生產線都逐步改為生產衝壓機匣,不過原裝備的銑削機匣的56式衝鋒鎗仍在使用。識別中國生產的衝壓機匣與其他國家衝壓機匣的一個明顯特徵,是中國的衝壓機匣鉚接方式與RPK類似,而與AKM不同。

1956年式衝鋒鎗-具體資料

反映我軍70年代以前裝備情況的一張照片,當時在一個步兵班中,只有班長和副班長裝備56式衝鋒鎗,其他戰士裝備的步槍一般為56式半自動步槍
抗美援越期間,中國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衝鋒鎗給北越軍和游擊隊,據說當時越軍手中的56式衝鋒鎗比中國還多,後來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雙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衝鋒鎗。中國生產的56式系列衝鋒鎗也廣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被稱為中國AK,同時,中國AK在美國的民間市場上也以其性能可靠、價格便宜而很受歡迎。雖然我軍在1980年代全面裝備81式自動步槍,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衝鋒鎗仍有部分在我軍中服役,在民兵單位中也裝備有一定數量的56式衝鋒鎗。
56式衝鋒鎗和AK-47一樣,都是採用銑削機匣的,這種機匣的缺點是比較重,而且加工過程複雜,成本高,耗材多。趙瑞之在1964至1967年擔任援建阿爾巴尼亞國防工程55項目專家組組長,期間接觸過AKM,回國後便進行把56式衝鋒鎗的機匣改為衝壓生產的攻關研究,因為衝壓機匣便於生產,成本低,因此56式衝鋒鎗的生產線都逐步改為生產衝壓機匣,不過原裝備的銑削機匣的56式衝鋒鎗仍在使用。
一組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歷史圖片,在中印邊境之戰後,由於戰術思想的變更,56式衝鋒鎗已經廣泛地裝備我軍各個兵種,但仍在步兵班中保留裝備56式半自動步槍,用於對較遠距離的目標實施精確的射擊。

1956年式衝鋒鎗-衝鋒鎗簡介

衝鋒鎗”是國內對“submachine gun”的稱呼,港澳地區則一般採用“輕機槍”或“手提式輕機”之類的叫法。按照《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辭典——輕武器》中的定義,衝鋒鎗是“單兵雙手握持發射手槍彈的輕型全自動槍”,注意“發射手槍彈”和“輕型全自動”這兩個關鍵字,國內對衝鋒鎗的劃分方法是習慣以這兩個關鍵定義作為分類標準的。
一般公認世界上第一種衝鋒鎗是義大利在1915年設計和生產的帕洛沙,這是一種發射9mm手槍彈的雙管全自動輕型武器,不過帕洛沙其實是要作為超輕型的機槍使用。後來德國人施邁塞爾(Hugo Schmeisser)在1918年設計的MP18衝鋒鎗被認為是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衝鋒鎗。
在不同的國家,對於衝鋒鎗有不同的叫法。德國人使用Maschinenpistole(字面:機關手槍),所以德軍採用的衝鋒鎗都冠以“MP”的編號,例如二戰時著名的MP-38/40,現在流行的警用衝鋒鎗MP-5,就連戰後德軍採用的以色列UZI衝鋒鎗在德軍內的正式名稱也為MP-2。俄國人的叫法是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ет(相對於英文是pistolyet-pulemyot),前一個單詞是手槍,後一個單詞是機槍,這種叫法和德國人是類似的,所以俄國人的衝鋒鎗編號一般都以ПП(英文PP)作為編號的開頭。
英語裡面衝鋒鎗的名稱為submachine gun(字面:小型機槍),日語的“輕機關銃”和港澳地區的“輕機槍”估計就是對這個詞的字面翻譯。英國人比較有趣,他們曾經有一段時間並不使用美國人發明的submachine gun這個詞,他們認為這種發射手槍彈的短槍械怎么都算不上“機槍的老二”,因此有一段時間英國人是用“machine carbine”(機關卡賓槍)來稱呼衝鋒鎗的。
衝鋒鎗是一種單兵連發槍械,它比步槍短小輕便,具有較高的射速,火力猛烈,適於近戰和衝鋒時使用,在200米內具有良好的作戰效能。
衝鋒鎗結構較為簡單,槍管較短,採用容彈量較大的彈匣供彈,戰鬥射速單發為40發/分,長點射時約100~120發/分。衝鋒鎗多設有小握把,槍托一般可伸縮和摺疊。
衝鋒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開始研製的,當時主要是9毫米口徑的衝鋒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同型號和不同口徑的衝鋒鎗相繼問世。戰後以來,隨著自動步槍的發展,衝鋒鎗與自動步槍的區別越來越小,有些已很難定義和分類,如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前蘇聯的AK47自動步槍等通常也有稱為衝鋒鎗,其口徑多在7.62毫米左右。
衝鋒鎗是一種短槍管、發射手槍彈的抵肩或手持射擊的輕武器,裝備於步兵、傘兵、偵察兵、炮兵摩步兵、空、海軍等。衝鋒鎗是衝擊和反衝擊的突擊武器,在前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衝鋒鎗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體積小,重量輕,靈活輕便,攜彈量大,火力猛烈。但由於衝鋒鎗槍彈威力較小,有效射程較近,射擊精度較差,加之步、沖合一的突擊步槍的問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戰術地位逐步下降。從國外輕武器發展勢頭來看,除了微型、輕型、微聲衝鋒鎗仍有生命力以外,常規衝鋒鎗將被小口徑突擊步槍所取代。

1956年式衝鋒鎗-仿造中國56式衝鋒鎗

巴阿邊界槍鋪仿造中國56式衝鋒鎗
一個基地成員說:“拉登的AK47從不離身;我最喜歡中國版AK47,殺傷力大,精度高。”
中國版AK47(56式衝鋒鎗)令恐怖分子膽戰心驚,被塔利班部落槍鋪仿製。
巴、阿邊界槍鋪的中國槍
美國及部分西方國家,私人可以擁有與使用槍械。在這些國家裡,符合法規的民用槍械可以用於自衛、狩獵、運動和收藏等。為適應民用市場的需求,私人可以擁有與使用槍械的這些國家的軍工企業,將各種各樣的槍械改進為出口型、民用型推向國際市場,我國也向國際市場推出了符合各國法規的出口型槍械。
恐怖分子喪膽的56式步槍
我國早期的外貿槍械,主要有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鎗(該槍在國外被稱為56式突擊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是一種自動裝填的單發步槍,具有質量輕、射擊精度好、機構動作可靠等優點。外貿型56式半自動步槍在制式步槍基礎上,以玻璃纖維槍托替換木托,並以沖焊件、沖鉚件或精鑄件替換部分模鑄件。這也是該槍打入國際市場的賣點。
20世紀50年代,在槍械研製與生產方面,我國跨上了一個新台階。全面引進了蘇軍當時列裝的CKC7.62毫米半自動步槍和AK47 7.62毫米突擊步槍。1956年仿製定型後命名為56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和56式7.62毫米衝鋒鎗。這兩種仿製步槍是我軍裝備時間最長的武器。
56式半自動步槍操作方便,增強了火力。但因使用中間型槍彈,威力有所減小。該槍射擊精度良好,質量輕,後坐力小,機構動作可靠,外型流暢美觀,結構簡單緊湊,便於大量生產。它採用半自動射擊方式,槍管較長,帶有刺刀,在中遠距離上可有效命中目標。在近距離上可拚刺格鬥,具有傳統步槍的特點。同時仿製的56式衝鋒鎗是可單、連發射擊的全自動武器,使用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同的槍彈。
56式衝鋒鎗的最大特點是火力猛烈,動作確實可靠,能適應在特殊的環境、氣象條件下作戰。全槍較短,便於攜帶操作,結構簡單緊湊、便於訓練維修。該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可單、連發射擊。瞄具是柱形準星,方形缺口雙照門,“L”形翻轉式表尺,表尺射程0~800米。
在我國的外貿型槍械中,56式衝鋒鎗系列具有良好的性能,戰鬥射速為:點射每分鐘90~100發,單發射擊每分鐘40發。配用1956年式7.62毫米普通彈(通常稱為56式步槍彈),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毫米厚的鋼板、150毫米厚的磚牆、300毫米厚的土層或400毫米厚的木板;對單個目標在300米內實施點射,在400米內實施單發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對500米內的飛機、傘兵進行射擊,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彈頭飛到1.5千米處仍有殺傷力。56式衝鋒鎗和AK47一樣性能可靠,操作簡便,易於訓練和維修,但缺點也和AK47一樣,射擊時產生強烈震動,難以操槍,射擊精度差,重量偏大。
在抗美援越期間,中國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衝鋒鎗給北越軍和游擊隊,據說當時越軍手中的56式衝鋒鎗比中國還多,後來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雙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衝鋒鎗。中國生產的56式系列衝鋒鎗也廣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被稱為中國AK,同時,中國AK在美國的民間市場上也以其性能可靠、價格便宜而很受歡迎。
中國的外貿型56式半自動步槍與衝鋒鎗出口到很多國家,如阿爾巴尼亞伊拉克巴基斯坦愛沙尼亞孟加拉等國,其中巴基斯坦是56式半自動步槍與56式衝鋒鎗最大的買家。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恐戰爭。為配合美國反恐,巴基斯坦軍方與特種部隊在反恐戰場上發揮相當出色,而他們手中的主要武器之一,就是中國56式衝鋒鎗,又稱為中國版AK47。 在反恐戰爭中,巴基斯坦特種部隊多次與基地恐怖分子近距離交鋒,他們手中的中國版AK47步槍其有效殺傷力與高命中精度,曾射殺了很多頑固的恐怖分子,令恐怖分子聞風喪膽,更有意味的是,該槍在反恐戰爭中,擊斃了藏匿在巴阿邊界的“東突”分裂團伙頭目艾山·買合蘇木。在後來解救中國人質事件中,巴基斯坦特種部隊手中的中國版AK47突擊步槍再次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再次使恐怖分子吃盡了苦頭。
56式衝鋒鎗,正式名稱為1956年式衝鋒鎗,近國產槍械-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1956年式衝鋒鎗年來也開始改稱為突擊步槍,是仿製自蘇聯AK-47型7.62mm突擊步槍,在1956年生產定型,研製小組的組長為趙瑞之工程師,由於當時我國的武器思想較為傳統,因此把這種發射中間威力型步槍彈的全自動武器稱之為衝鋒鎗,因此定型時稱之為衝鋒鎗。同一年定型的還有56式半自動步槍(仿製SKS)和56式輕機槍(仿製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製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進的基礎上進行的,在50年代中期從蘇聯引進產品圖、設計計算、尺寸鏈計算、試驗檢查規範等全套資料,以及工藝規程、工裝資料等工藝技術檔案,甚至還有部分硬體,如成槍、部件以及關鍵工裝、刀具、量具等。
56式衝鋒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56-1式衝鋒鎗
56式衝鋒鎗與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準星為半包式兩側護翼,而56式衝鋒鎗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56式衝鋒鎗最特別的是採用了摺疊式的三棱刺刀,充分發揚我軍“刺刀見紅”精神。56式衝鋒鎗的槍托為木製固定槍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製AKS的56-1式摺疊槍托衝鋒鎗,槍托向下摺疊。56式衝鋒鎗系列的戰鬥射速為:點射每分鐘90~100發,單發射擊每分鐘40發。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彈(通常稱為56式步槍彈),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mm厚的鋼板、150mm厚的磚牆、300mm厚的土層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對單個目標在300米內實施點射,在400米內實施單發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對500米內的飛機、傘兵進行射擊,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彈頭飛到1.5公里處仍有殺傷力。56式衝鋒鎗和AK-47一樣性能可靠,操作簡便,易於訓練和維修,但缺點也和AK-47一樣,射擊時產生強烈震動,難以操槍,射擊精度差,重量偏大。
長時間以來,我國戰術指導思想是“全民皆兵”,強調傳統步槍的作用,即能在中遠距離上瞄準射擊,在接近距離上要刺刀見紅,可以大量裝備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彈藥消耗,所以對單發步槍情有獨鐘。因此,一開始時,56式衝鋒鎗並未在全軍戰士中配備,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裝,主要是用於提供近距離的壓制火力,擔當“衝鋒鎗”的角色。在中印邊境之戰後,56式衝鋒鎗的裝備數量開始逐步增加,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56式衝鋒鎗已經成為步兵班的主要武器。
反映我軍70年代以前裝備情況的一張照片,當時在一個步兵班中,只有班長和副班長裝備56式衝鋒鎗,其他戰士裝備的步槍一般為56式半自動步槍
在抗美援越期間,中國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衝鋒鎗給北越軍和游擊隊,據說當時越軍手中的56式衝鋒鎗比中國還多,後來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雙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衝鋒鎗。中國生產的56式系列衝鋒鎗也廣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被稱為中國AK,同時,中國AK在美國的民間市場上也以其性能可靠、價格便宜而很受歡迎。雖然我軍在1980年代全面裝備81式自動步槍,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衝鋒鎗仍有部分在我軍中服役,在民兵單位中也裝備有一定數量的56式衝鋒鎗。
越戰時期的北越正規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越戰時期的北越正規軍
裝備56式衝鋒鎗的阿爾巴尼亞軍隊儀仗隊
56-1式衝鋒鎗剖面圖
56式衝鋒鎗和56式輕機槍
56式衝鋒鎗和AK-47一樣,都是採用銑削機匣的,這種機匣的缺點是比較重,而且加工過程複雜,成本高,耗材多。趙瑞之在1964至1967年擔任援建阿爾巴尼亞國防工程55項目專家組組長,期間接觸過AKM,回國後便進行把56式衝鋒鎗的機匣改為衝壓生產的攻關研究,因為衝壓機匣便於生產,成本低,因此56式衝鋒鎗的生產線都逐步改為生產衝壓機匣,不過原裝備的銑削機匣的56式衝鋒鎗仍在使用。
衝壓機匣的56式衝鋒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衝壓機匣的56-1式衝鋒鎗
守護西沙群島,這位女民兵的背上是56式半自動步槍
守衛南沙的海軍陸戰隊戰士
一組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歷史圖片,在中印邊境之戰後,由於戰術思想的變更,56式衝鋒鎗已經廣泛地裝備我軍各個兵種,但仍在步兵班中保留裝備56式半自動步槍,用於對較遠距離的目標實施精確的射擊。
巴阿邊界的塔利班部落,56式步槍成了搶手貨
阿富汗戰爭結束後,塔利班精神領袖奧馬爾等人消失得無影無蹤,至於拉登,近期偶爾又有關於他的錄音講話,令美國發起的反恐聯盟為之驚恐,因為美國及其盟友在全球範圍內搜捕都沒有發現他的蹤影,卻在不經意間突然現身,著實讓美英等國政要大吃一驚。那么,拉登到底藏身在哪裡呢?
不少人猜測說,拉登與奧馬爾藏身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交界地帶的部落區。據說,該部落區居民和塔利班同屬普什圖族,一些部落首領與塔利班不僅關係密切,而且有某種意義上的血緣關係,加上這個部落區長期與外界隔絕,就像一個“獨立王國”一樣。部落區里東西很便宜,在伊斯蘭瑪巴德,1千克蘋果要賣幾十盧比,而在部落區里也就幾個盧比。從伊朗走私來的柴油也相當便宜。只有牛羊在部落區很值錢,因為當地人都用它們來祭祀。
究竟部族區的生活為什麼會這么富足呢?巴基斯坦人的普遍看法是,部落里的人除了乾正業之外,也乾一些“其它的”事,因此聚斂了不少財富。
部落區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男女都必須穿長袍。女人的長袍一般是暗紅色或黃色,男性的是黑色或白色。進入部落區的人也要換上部落服裝,據說,曾有一個人身穿長褲和襯衫到部落區做客,當地人問他的陪同:“我們的客人為什麼不穿衣服?”
部落區的各個部族都有自己的武裝,而且此地民風兇悍,阿富汗戰爭爆發後,這些部落曾攜帶自己的武器,前往支持塔利班,給美英聯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若在平時,阿富汗軍隊及當地政府對部落區也心存忌憚,不敢輕易到這裡來。美軍仗著空中支援與地面特種部隊加上阿、巴軍隊的配合,曾到這裡搜尋武裝分子,並試圖對部落區進行圍剿,但收效甚微。
不過,直到目前,美國沒有得到確切情報表明塔利班頭目或賓·拉登躲藏在部落地區。事實上,如果這些人來到部落區,猶如一滴水融進了大海,很難找得出來。
這個普什圖族部落區,大部分隸屬於巴基斯坦,是阿富汗靠近巴基斯坦邊境地區一塊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緩衝地帶”,全稱是聯邦直轄部落區。區內居民大多屬普什圖族部落。根據不同的家族和地域,部落區又劃分為7個“特區”和一些小的地區,1981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整個部落區人口為219萬,此後再沒有準確的人口統計。
塔利班部落區的武裝有一個共同的興趣,那就是對中國56式衝鋒鎗特別鐘愛,因為中國56式衝鋒鎗是世界上最著名突擊步槍AK47的仿製槍,性能相當好。一個曾接受採訪的武裝人員說:“拉登的AK47從不離身;我最喜歡中國56式衝鋒鎗,因為它是中國版AK47,射擊精度高,殺傷力強。”據說,在這個部落區,有不少的中國56式半自動步槍與衝鋒鎗,他們都是從戰場上獲得或是通過不正當渠道從巴方獲得的。
為了加強這個部落區的管理,巴基斯坦政府在部落區的每一個特區設立了辦事機構,這些機構都受省督管轄。但是,部落區有很大的自主權,巴軍方要進入莫赫曼德地區進行圍剿,部落武裝進行了抵抗,巴軍方至今也沒能完全進入部族區。巴國內很多逃犯只要跑進部落區,就算進入了自由世界,因為那裡是聯邦政府很難管到的地方。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部落區多年來製造槍械的事件不斷發生。
美國多次在公開場合指責巴基斯坦反恐不力,主要是說對這個部落區沒有採取強硬措施。但問題是,該部落區一般不對外開放,很像是一個“獨立王國”,平時一般人不敢來,就是引以為傲的美國特種兵從來不敢單獨到這裡執行任務。
其實,說這裡是一個“獨立王國”,一點也不過分,平常外國人經過部落區時也要由軍隊保護,如果是相關記者深入採訪,必須和軍方打招呼,由軍方安排並派兵護送,否則進不去,即使進去了,也不一定能安全出來。反恐戰爭打響後,巴軍方經常到這裡來搞圍剿,使這裡同仇敵愾的氣氛增加,更加成了無人敢來的地方。
外人之所以不敢隨便進入部落區,是因為區內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組織。這裡的男人都是“天生的戰士”,其成員大都出於自願,他們自帶槍械彈藥,負責在部落地區保護道路和其他設施。他們通常天沒亮就起床,不等洗臉梳頭就抄起槍出了家門,到部落里的議事堂開會或辦其它事情,晚上回到家時天已經黑了。
這裡的男人們都把槍當作最好的夥伴,只在睡覺時才會把槍放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槍械。有訊息稱,部落區的每戶人家都擁有價值3萬盧比(約4000多人民幣)的槍械設備,更令外人吃驚的是,這裡的人特別團結,只要一處有事,其他人都趕來相助。在部落區,有很多國家的支,如俄羅斯美國德國中國等,甚至還有以色列的槍,奇怪的是,中國槍在這裡成了搶手貨。
達拉村槍鋪的中國槍
人們不禁要問,部落區的槍枝是怎么來的呢?原來,部落區裡有不少歷史悠久的武器作坊。在科哈特地區,早在20世紀50年代,當地人就能仿製精良的英式槍械。更令人驚嘆的是,武器作坊里沒有任何精密的工具和儀器,師傅們造槍全靠多年來積累的經驗。直到現在,科哈特地區的槍械作坊依然生意興隆,很多部族的人都來這裡買槍。他們現在使用的槍枝,大部分都是從秘密渠道或戰場上獲得的槍枝加以仿製。
部落區地處巴阿邊界,是著名的乾旱山區,海拔從610米到2134米不等。按照人們的想像,這種地方的人肯定很窮,但意想不到的是,部落區內各部族的頭領個個都是大款,開日產越野吉普,用現代的通訊工具,款待客人時排場非常大,經常是擺上十幾桌宴席,還要向客人炫耀他們最先進的槍械,因為,在這裡的人看來,槍械是他們最要緊的財產之一,即使是部落區里最窮的人,可以沒有自己的店鋪,但一定有自己喜愛的槍枝。
這裡仿製槍枝的作坊,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就像民間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作坊一樣,造槍成了這裡最流行的行業之一,因此,這裡的槍聲也不時從村子傳出。有一天,在一個叫達拉的小村子,有兩個通過安全渠道的外族人來到這裡,下車到一家茶館小憩。正喝著茶,遠處突然傳來一串急促的槍聲。客人心裡一緊,不由得起身出門張望。店主看出了客人的心事,若無其事地安慰道:別擔心,是有人到槍店裡買。客人明白後,也稍微放下了心。
在這個槍枝泛濫、被稱為塔利班部族的普什圖族部落里,如果至身前往,真是膽戰心驚。即使是一個身份不一般的人,在這裡也不敢有絲毫大意。
作為客人,如果有當地人陪同,也可以到槍店看,如果你不想買槍,就不要問價,更不能拍照,也不能去他們的工廠(即作坊)。之所以如此謹慎,是因為這裡的槍械作坊都是在秘密地點、秘密進行操作的,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絕不向外人透露。
在一條兩側全是白色平房的街道,是槍械買賣街。街上行人秩序井然,但隱隱嗅到了空氣中的火藥味,因為,這兩邊的鋪子全是賣槍的。
在一家槍鋪,鋪子只有十幾平方米,但四周依牆而立的貨架上擺滿了上百支各色槍械——美國M16、德國G3、比利時FAL……當然最多的還是卡拉什尼科夫槍系的各個亞種,中國的56式也在其中。這裡幾乎所有的槍鋪,陳列的商品大同小異,從事的都是批發生意。在長達2800千米的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交界地區,分布著數以百計像達拉這樣專門從事槍枝仿製的村子。
看過這裡的槍械後,不由得感嘆他們仿製槍枝的手段是如此高明,如果事先不知道,根本看不出這些槍是仿製品。外觀上與真品槍械一模一樣,絕不會懷疑它們的真實性。有的已經對真品做了改進,在外觀或性能上甚至超越了真品。在一家店裡,有一把鍍鉻的美式M16步槍。老闆說,這是一個部落長老給自己的保鏢定製的,因為他覺得原版M16的黑色不夠醒目。
在另一家槍鋪里,陳列了一把AK47,它裝了一枚特製的彈匣,讓人嘆為觀止。彈夾超長,呈新月形向前彎曲至槍口。據老闆介紹,這個彈匣的裝彈量可達90發,是普通AK47的3倍。有人疑惑地問:裝這么多子彈,會不會卡殼呢?老闆抄起一把槍走到門外,熟練地推彈上膛,向著遠處打出一梭子彈,疑惑的人頓時瞠目結舌。
據熟悉的人稱,在達拉,無論任何型號的槍,工匠都能仿造,但最負盛名的仿造槍還是卡拉什尼科夫槍系的各種槍枝,月產量可達上千。
在街尾的一間店鋪里,一位戴眼鏡的老工匠正在往組裝好的仿造槍上刻印商標。地上擺著許多印有俄文、英文、漢字等各種牌子的槍枝包裝箱,包裝箱上寫有中國造56式、前蘇聯造、羅馬尼亞造、保加利亞造等。從刻印製造國、製造年月、序號等工序開始,不用10分鐘,一支仿製前蘇聯的AK47自動步槍就完成了,刻印中國槍的方法與速度也一樣。
這名老工匠名叫努爾,是這家槍鋪的老闆。他曾自豪地說,達拉村造的AK槍是世界上最好的。據他說,一支仿製的AK步槍零件有上百個,除扳機、槍管包給旁遮普地區的鋼鐵廠商製作外,其餘零件在達拉村的工廠和作坊里都可完成。在不久的將來,村里要建一個煉鋼廠,以回收的廢舊汽車煉鋼。等鋼廠建起來,造槍的全部工序都可以在村里完成。
在達拉村,槍械作坊里的工匠都是父子、兄弟和親戚的家族式關係,其精湛的手藝也是父傳子、子傳孫或兄弟互傳。努爾的父親是一個有名的造槍工匠,幾十年前,他父親沒錢蓋作坊,就把自己的家當成了組裝槍枝的車間。努爾從十來歲就跟隨父親學習造槍手藝,15歲那年,他父親將自己的作坊傳給了他,當時正趕上蘇軍入侵阿富汗,達拉村仿造的AK47自動步槍源源不斷地送到戰場。
努爾18歲那年,蘇軍開始撤離阿富汗,槍不好賣了,努爾離開達拉村,投奔喀拉蚩的親戚,找到了一個當保全的工作。1993年,他接到父親從家鄉打來的電話,說蘇軍撤退後,阿富汗內戰愈演愈烈,來達拉村買槍的人又多起來,讓他馬上回家。回到家鄉,努爾用當保全攢的錢租了一間作坊,又把離村外出打工的兩個弟弟叫回來,3人重操舊業,又開始仿造AK步槍營生,作坊月產AK槍20支。當時一支AK槍售價高達300~400美元,收入3兄弟平分。這種收入在當地算是相當豐厚的。當時全村作坊卯足勁,一個月可以生產1萬支各式槍械。據說,在俄羅斯,正品AK47自動步槍單價超過300美元,而這裡只要150美元一支,另贈子彈300到500發,多買還有優惠。
據當地人介紹,像這樣前店後廠的作坊,全村有2600家,目前村里步槍的年產量維持在5萬支左右。至於槍被誰買走,賣槍的從來不問,這是村里百年來的規矩。雖然仿造槍枝的確切數字和流向無從得知,但槍枝的泛濫無不與局部地區衝突、動亂、國家權力出現真空等原因有直接關係,這從達拉村造槍作坊的幾度興衰便可看出端倪。
這裡各家槍鋪里張貼的海報可謂是一大“景觀”。幾乎每家槍鋪都張貼著拉登的畫像和印有其“語錄”的招貼。有的還將拉登手持AK47的照片放大,張貼在門口最顯眼的地方做廣告,而奧馬爾並沒有受到如此程度的歡迎。從這點看來,拉登成了這裡的精神領袖。因此,有人猜測,拉登與奧馬爾藏身於此,也不無道理。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塔利班政權的倒台,阿富汗局勢日趨平靜,槍的生意很不景氣,這些槍械作坊將再次面臨銷售困難的問題。
下午5點,來這裡買槍的人開始多起來,同時刺耳的槍聲不斷傳來,時而單發,時而連發,原來這是買槍人在試射,火藥味四處瀰漫。如果沒有槍聲,從遠處的山頭向這裡眺望,會以為眼前是一片炊煙裊裊的祥和景象……
英國入侵,普什圖人私造槍枝的開始
追溯阿富汗私造槍枝的源流,始於19世紀初,當時的英國在南亞建立了殖民統治,但在侵占阿富汗時,遭遇到生活在阿富汗南方和巴基斯坦北部普什圖族人的頑強抵抗。在抵抗初期,普什圖族各部落組織工匠,將繳獲來的英軍步槍拆解並仿造,然後分發給族人與英軍戰鬥,時間一長,這種加工工藝日漸成熟。從此,這種仿造槍枝的手藝就成為普什圖族人引以為自豪的傳統產業。
自古以來,普什圖族人的自治區域就有自己的法律和警察——儘管只是習慣法,但也有相當的效力。巴基斯坦獨立後,在巴基斯坦一方的白沙瓦,政府認可當地法律並得以沿襲至今。所以,巴基斯坦法律雖然禁止民間制、販槍枝,但並不適用於普什圖族人區域。巴基斯坦政府為維持部族地區的穩定,對普什圖族人區域的習慣法和部族警察也給予一定程度的默認,但在阿富汗一方的楠格哈爾因為與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普什圖族屬於同一個族系,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基本上採取了同樣的生活方式,也享受到同樣的待遇。
普什圖族約有2500萬人,居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的山區,很多年前,他們就擅長鍛造、冶煉手藝,世代都以做刀和長矛為生。
從1839年至1919年英國阿富汗發動了3次侵略戰爭,都以失敗告終。歷次英阿戰爭中,位於楠格哈爾與白沙瓦交界處的兩國東部重要通路——開伯爾山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的普什圖族人自然成了抵抗英軍入侵的主力,私人槍枝作坊在戰爭中蓬勃發展。因此,英國對阿富汗發動的殖民戰爭,可以視為普什圖人大量私造槍枝的開始。
197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使普什圖人的私槍作坊進入了又一個高速發展期。在許多臨時車間裡,部落地區專門仿造武器的手工造槍者專門仿製蘇軍的制式步槍——卡拉什尼科夫系列,其中基本型AK47突擊步槍的仿製數量最多。
1989年2月,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阿富汗境內的普什圖族人因各武裝派別政見不合,紛爭迭起,隨即爆發內戰,也波及到巴基斯坦境內的普什圖族人。之後塔利班崛起,各派又結成反塔聯盟與之鬥爭,直至2001年10月美軍發動阿富汗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阿富汗內戰才告結束。從1979年到2001年,長達22年的戰亂雖然結束,但戰爭中留下來製造槍枝的民間生態,已成為槍枝泛濫的根源,也是阿富汗揮之不去的夢魘。

1956年式衝鋒鎗-AK-47遭盜版

AK-47遭史上最大規模盜版 俄軍工將開展打擊
核心提示:
他表示,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將開展打擊非法複製和在授權期過期後依然繼續生產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行動。
人民網軍事線上北京7月6日電 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總經理謝爾蓋·切梅佐夫日前宣稱,目前全世界有30多家外國企業在從事非法仿製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活動。
切梅佐夫指出,這些假冒的自動步槍通常都不是非常可靠,從而敗壞了卡拉什尼科夫的品牌。他表示,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將開展打擊非法複製和在授權期過期後依然繼續生產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行動。切梅佐夫強調說,為了遏制不正當競爭行為,必須完善相關的國際法。

1956年式衝鋒鎗-AK-47誕生歷程

一代名槍:AK-47突擊步槍誕生歷程揭密
AK47算得上是全球局部戰爭中使用人數最多的武器。一名普通士兵設計的一支普通步槍,究竟有什麼魅力讓這么多軍人選擇它?
如果說美國暢銷全球的形象產品是可口可樂,那么,俄羅斯暢銷全球的形象產品是什麼呢?毫無疑問,有一個選項就是――AK47。
關於AK47,有這樣一種說法:黑市買賣中的槍械價格可以說是標誌某地區暴力衝突嚴重與否的風向標。在社會比較穩定的地區,AK47的價格大約在230到400美元之間;如果價格低到100美元左右,這可能表示,該地區的衝突狀態突然停止了。如果AK47的價錢高到1000美元以上,則標誌著該地區的衝突漫長而持續,而且正在進行。
受傷住院 一場閒聊激發奇想
AK47得到眾多軍人的極度崇拜,它的設計師也不例外。卡拉什尼科夫(以下簡稱卡氏)――人們公認他是世界級槍王、世
界級槍械設計大師。現在回過頭來看,卡氏成為武器大師不僅靠的是運氣,同時還有少見的天分和不可多得的機遇。
1919年,卡氏出生於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一個小自耕農家庭。7歲時入讀10年制學校。據說,他童年時期就喜歡別出心裁搞點小發明。1936年,他畢業後在西伯利亞鐵路的一個部門找到一份工作,從事機車修理。那時,在本職工作之外,他最大的興趣是研究軍用裝備,對槍械等有著執著的偏愛。卡氏還從未想到會成為槍械大師,擺弄那些東西只不過是他的業餘愛好。
衛國戰爭爆發時,19歲的卡氏應徵入伍,負責駐守基輔軍區。1941年6月2日蘇德戰爭爆發,卡氏被召回部隊擔任T-34坦克的車長。在一次戰鬥中,卡氏駕駛的坦克被德軍炮火擊中,他身負重傷被送到後方的陸軍醫院搶救。他的生命雖然被挽救過來,但是從此卻成了殘疾人,特別是右手,後來一直都不能活動自如。卡氏當然不會想到,這所醫院竟是他走向武器設計的轉折點。
在醫院裡,他和戰友們談起戰爭,談起武器。期間一名病友閒聊時問他,“為何只有德軍才有自動步槍,而我們就連老式步槍都供應不足?”這一席話激發了卡氏設計一種全新自動步槍的奇想。在住院期間,他還讓護士把醫院圖書館所有關於輕武器書籍找來閱讀,其中一本叫《輕武器的演進》對他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自學成材 28歲獲得史達林獎金
1942年春,卡氏被授予紅星勳章,他要求出院歸隊參加戰鬥,醫院未準,讓他回家養傷半年。卡氏決定到以前工作過的鐵道機車修理站,一邊工作一邊摸索槍械設計。他找到了在鐵路技術科工作時的摯友克拉琴科――一位熟識機械加工技術的火車司機。在摯友的幫助下,在簡陋的小工棚里手工打磨了一支自動步槍。
自動步槍做好以後,卡氏專門送到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進行試驗和評審。經過試驗,評審委員會認為步槍的機構過於複雜,整體性能上沒有超過當時裝備蘇軍的蘇達耶夫(即PPS-43)步槍。
但這個不成功的自動步槍引起了蘇聯裝備規劃委員會的勃拉貢拉沃夫中將――當時蘇聯步兵武器權威、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院長的注意。他對該步槍的獨特設計讚賞有加。1943年,他親自推薦卡氏到高級步兵槍械學校接受專業深造。結業後他被分配到昂斯克軍用武器試驗場擔任技術員工作。
1944年,在經歷無數次試驗失敗以後,25歲的卡氏設計了一種7.62毫米的半自動卡賓槍。1946年,他在這種半自動卡賓槍的基礎上設計出一種全自動步槍AK46,並送去參加國家靶場選型試驗。一同競爭的還有多位著名步槍設計師的作品。
經過初選,包括AK46在內的三種型號的步槍被指定參加最後一次評審。嚴酷的試驗可以很好地檢驗步槍的真實作戰能力。在極限射擊評審中,AK46的出色表現讓在場的眾多評審刮目相看:AK46連續射擊了1.5萬發子彈,雖然槍管打紅了,可射擊精度卻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競爭對手的樣槍打幾發後就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完全打不響。
評審委員會非常仔細地計算、統計試驗結果,對每一組射擊數據進行對比,將全部數據整理成綜合報告,上報蘇聯國防部。評審們一致認為:“推薦卡拉什尼柯夫上士設計的7.62毫米突擊步槍列入正式裝備。”
不久,評審委員會決定生產第一批AK46步槍,同時進行一次比選型更重要的試驗――部隊試用。結果,部隊對這種簡單易用、火力強大的AK46自動步槍贊口不絕。蘇聯國防部決定內定AK46為陸軍制式步槍,並將該步槍正式定名為AK47。
1947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德明的上校工程師闖進了卡氏的繪圖室告訴他,AK47步槍被定為蘇軍制式裝備。史達林親自為他頒發了15萬盧布的獎金,當年卡拉什尼科夫28歲。
一代名槍:AK-47突擊步槍誕生歷程揭密
可靠耐用 連美軍都撿起來用
AK47自動步槍的各個單項指標並不出類拔粹,但是綜合性能很平衡,結構簡單,結實耐用,故障極少,造價低廉,威力巨大。AK47的編號來歷也很簡單:所謂47是指這種步槍的面世時間,即1947年;A是指自動步槍,K是它的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名字的第一個字母。
1949年開始,AK47正式大規模裝備蘇軍。到了20世紀60年代,蘇聯開始向華約盟國和第三世界國家提供這種便宜的槍械。1956年中國也根據它製造出五六式衝鋒鎗,裝備全軍,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停止生產。除了蘇聯以外,其他一些國家也對AK47自動步槍進行了大量的仿製。可以這樣說,AK47自動步槍是原社會主義陣營眾多國家的槍械鼻祖,成為槍械世界的兩大流派之一。
卡氏之所以能設計出這么優秀的自動步槍,得益於他曾經是軍人,知道軍人最需要什麼樣的武器。在設計槍械時,他首先考慮的是要使槍械結構簡單,能在寒冷、炎熱、風雨、沙漠甚至水中都能使用。卡氏認為對一個槍械設計者來說,最大的悲哀是不被使用者接受,因此,設計師首要考慮的是使用者。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斯通納研製成功了口徑為5.56毫米的M16自動步槍。這種步槍比AK47步槍口徑小得多,射擊精度得以提高,同時還減輕了負重量,便於攜帶。M16最先在越南戰場上使用。
但是,M16被稱為“貴族步槍”,這種步槍外觀雖然漂亮華美,但對射擊的環境要求很高,管不能進水,有時下雨受潮也影響射擊精度。再加上性能不穩定,連續打出4500發以上的子彈,就造成某些零件的斷裂。據說,在越南戰場上,美國士兵並不喜愛這種“貴族槍”,還是願意使用AK47步槍跟越南士兵作戰。
棄武從商“卡氏”品牌很值錢
蘇聯解體以後,卡拉什尼科夫幾乎每年都到國外參觀和考察。美國國家博物館軍史館長伊澤爾博士於1990年春給71歲的卡氏一封信,邀請他到美國參加20世紀著名槍械設計師電視文獻記錄片的拍攝工作。訪美期間,卡氏跟著名M16步槍(美軍主力步槍)的設計師斯通納進行了學術交流。雖然信仰不同,但兩人卻有著共同的經歷:都曾參加過二戰,都沒有受過槍械方面的高等教育,都是自學進入槍械設計領域的,並且在輕武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訪美期間卡氏還參觀了一個美軍海軍陸戰隊基地,觀看了一個空降營的火力表演。基地司令邀請這兩位武器大師做一次射擊比賽,卡氏打M16,斯通納打AK47,兩位大師對手中的步槍評價都很高。兩位都認為,未來步槍將會向向小口徑、輕型化、通用性方向發展。當然,其前提仍然是性能可靠,適合各種複雜多變和條件惡劣的自然氣候。在這點上,斯通納承認,卡拉什尼科夫有著別人不可比擬的成就。
1990年代,卡氏基本上已經不再研製軍用武器,而改為研製獵槍。受父親的影響,卡氏的兒子從小酷愛槍械設計,也成為一名槍械設計師。為了感謝卡氏在槍械方面對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卡氏的家鄉庫里亞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並給他豎了一個青銅半身像。蘇聯解體後,卡氏仍然受到俄羅斯政府的重視。1994年,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專程前往伊熱夫斯克,同國防部長,聯邦反間諜局長和其他領導人一起參加11月10日的“慶祝世界著名武器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誕辰75周年”活動。80歲生日時,普京親自向他表示了祝賀。
現在,以中將軍銜退休後的卡氏和老伴,生活在烏德穆爾特自治共和國的一套兩居室的舊式住宅中。2002年底,84歲的卡氏突然選擇了德國一家名叫MMI的制公司進行合作,允許該公司使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生產的雨傘和其他日用品。作為回報,卡拉什尼科夫可以獲得該公司30%的股份。卡拉什尼科夫非常高興自己的名字在商業戰場也有市場價值,他興奮地說:“我設計的槍和MMI的產品有很多共同點,都是可靠、易用並且容易維修,所以用我的名字最合適不過了。”
2004年9月,英國一位叫約翰·弗洛利的企業家用“卡拉什尼科夫”的姓氏作為伏特加酒的品牌。這是令人叫絕的現代行銷術之一。卡氏多次出現在倫敦,為這種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伏特加酒的投放市場進行宣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