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馬迭爾謀殺案

《1933,馬迭爾謀殺案》由周鶴所著。哈爾濱郊區的皇山公墓裡面,保存著東亞地區最大的猶太人墓地。一位年輕富有才華的鋼琴家在這裡已經躺了80年。他的親人離開哈爾濱後就再沒回來看過他。在猶太人大流散的歷史中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因為他們曾是被掠奪被驅逐而被追殺的民族。他們的家庭那樣容易破碎,他們的身軀在遷徙中不斷倒下。所以《1933,馬迭爾謀殺案》不是單純寫綁架事件,我想寫燃燒的生命在邪惡中戛然而止的震撼,寫脆弱的生命在死亡面前無法呻吟的悲哀,寫對災難的預知,寫算盡心思的逃離,寫逃也逃不出那片陰暗森林的不幸,還想寫,我們幸運地活在一個安定的時代。

基本介紹

  • 書名:1933,馬迭爾謀殺案
  • 作者:周鶴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8410980, 9787548410980
  • 品牌:哈爾濱出版社
  • 外文名:Modern Murder
  •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 頁數:246頁
  • 開本:16
  • 定價:32.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933,馬迭爾謀殺案》作者走訪了多個國家,收集整理大量資料,記述了馬迭爾老闆凱斯普兒子西蒙遭遇綁架後被殘忍殺害的真實故事,也把猶太民族漫長而血腥的歷史背景展示給讀者,它給馬迭爾歷經百年的歲月,又抹上一筆重彩。

作者簡介

周鶴,做過記者、編輯、節目主持人、文藝編導。2005年出版紀實文學《“女特務”瓦莉婭的故事》。

圖書目錄

導語:馬迭爾的由來
主體:陰謀綁架
尾聲:西蒙死後的故事
後記

後記

2009年初春,我在以色列參加了一位老婦人的生日Partv,那天是安息日,猶太人會在這樣的日子裡舉辦各種紀念的活動。按照猶太人的習俗,安息日是不能點火燒飯的,我們十多人圍著餐桌,吃著頭一天準備的冷盤和點心。天氣並不暖和,能夠燃燒的是杯里的紅酒,能夠痴醉的是小提琴師在現場拉的樂曲,《藍色多瑙河》輕柔且飄逸,人們小聲私語著,把老壽星的相冊傳來傳去。我一頁頁地翻看,這裡記述著她的經歷。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她的家族和個人都經歷了什麼?坐在我身邊的讓,是位軍事教官,他告訴我,在以色列,很多老人有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屠殺的經歷,他們不願意再提當年。
這讓我想起2005年,我在波蘭參觀了奧斯維辛納粹殺人工廠,被那裡的恐怖和絕望深深襲擾,那消失的600萬生命並沒有離開,他們正用靈魂和吶喊控訴人類最醜陋的罪惡。那些逃過一劫的人卻沒逃過恐懼和絕望的陰霾,伴著一生的精神折磨讓他們常常在噩夢中驚醒,然後盲目地將麵包塞進嘴裡,好像這是人生最後一餐,吃完就準備從那個奴役他們的國家出發,奔向上帝招手的地方。他們面對死亡已經麻木,只是向前走就是了。那時,做一個猶太人真的不幸,他們沒有自己的國家,在寄居國中,他們像生命體內的異物,時刻都可能被手術刀剝離和剃除。就這樣,翻開了猶太歷史,那裡講述著這樣的故事: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最早流浪在阿拉伯沙漠。在不斷的遷徙中,他們來到了位於今天的地中海東岸和阿拉伯半島西側的巴勒斯坦,這裡成了猶太民族主要的發祥地。但古代的猶太人不是那裡最早的居民,那裡還生活著許多部落,他們都被稱為閃族人。猶太人最初的來歷有些朦朧混沌,有的書上說猶太人最初來自波斯灣一個叫做吾珥的地方。總之,他們流浪了許多個世紀,然後越過西奈山在埃及居住了一段時間,從那時起埃及和亞述的文獻里才提到他們的一些事件。他們以後的故事廣為流傳,是因為他們給人類帶來一部非常重要的書籍——《聖經》。
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一本彩色連環畫,故事是說一個小男孩被母親裝進籃子扔進了河裡,這個情節一直給我帶來潛在的危機。後來知道那個小孩長大後成了猶太人的精神領袖,他叫摩西。《聖經》記載,摩西為了使猶太人逃離埃及人的奴役,帶領他們穿越無邊的沙漠,越過紅海,漂泊了四十年返回迦南,那裡被猶太人稱作是“上帝應允”之地。在這個過程中,摩西在西奈山創建了猶太教。
猶太教不但使他們經過千難萬險回到了迦南,並在以後的乾百年中,讓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牢牢地團結起來,扛過一次次滅頂之災。
1948年的時候,猶太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以色列國,在這一萬佘平方公里狹長區域裡,土地貧瘠,資源匱乏,現今人口不足八百萬,他們卻以驚人的創造力和智慧讓全世界不能小覷。
猶太人璀璨的民族文化,不平凡的民族歷史,包括他們民族的特殊經歷所造就的民族性格,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知道中國的開封、上海、天津、哈爾濱都曾留下猶太人的足跡。哈爾濱還保留一處世界最大的猶太人墓址。那裡至今還躺著一位叫西蒙·凱斯普的人,他的父親約瑟夫·凱斯普在哈爾濱創建的馬迭爾賓館曾舉世聞名。樹大招風,西蒙因此被人綁架致死……不知不覺中,我開始在鋪滿厚厚塵埃的歷史中去尋找他們的故事。
這是一件既艱難又充滿誘惑的事情。
我寫第一本書《“女特務”瓦莉婭的故事》時,就接觸到猶太人在哈爾濱的一些素材,此書出版後,我去了波蘭,參觀了希特勒在奧斯維辛的殺人工廠,就想一定要寫寫猶太人,當初只是一個想法。在波茲南我見到了曾居住在哈爾濱的猶太人,85歲的康斯坦丁,我問了一些有關猶太人的故事,在他那兒我聽到了凱斯普的名字,他說:“凱斯普的兒子在哈爾濱遭遇綁架,很悲慘。”但他說不出更多的故事,老人反覆地說:“這是哈爾濱猶太人最大的不幸事件。” 後來偶然在家裡翻出一本書,是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學教授,傳記作家約翰·史蒂芬先生寫的《俄羅斯的法西斯》,其中一個章節描述了馬迭爾綁架案的過程,線索被清晰地勾勒出來。約翰·史蒂芬花費五年的時間查閱英、德、日、美等國的官方檔案,到蘇聯各地走訪了有關歷史見證人,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可信度高。
從此我像被什麼牽拉著似的,只要聽說有猶太人會議就跑去採訪,寫了一些文字,卻總是不能銜接下去,常常被一些事件的實質所困惑。然後我去了以色列、法國,找到Rimini先生、Sabina女士和其他研究西蒙綁架案的專家,也碰到過曾經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哈爾濱猶太人,事件內容總是斷斷續續,像流動的水滴,在我一次次的尋找和等待中,不時落入手中的器皿里。
法國檔案館的資料被帶回國內,西蒙被害後,關於這起案件的全部內容都被封存,當年法國駐哈爾濱領事館的檔案檔案已經丟失,法國外交部保存的檔案於2004年解密。我迅速找人翻譯整理。我最想知道的內容在這裡給出了答案。我幾乎跳了起來,我知道,這本書能夠完成了。
想想前後七年的時間,我被一些隱藏在塵埃里的事實折磨著,欲罷還休,又不得不起身,像一位收割者,在蒼茫的田間,掀起大地衣襟,常常滿臉灰土,一無所獲,因此收穫每一粒果實,都會激動不已。
書稿的形成,實屬意外,有幸地得到馬迭爾董事長劉瑞強先生提供的資料,豐富了文稿的內容和真實性。在資料和圖片收集中得到了高曉華女士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深表謝意。
還記得,當我徘徊在法國艾尼路4號的時候,西蒙點點滴滴的故事已經漸漸連線成串,一個立體的西蒙站在我面前。雖然他不能親自講述他的快樂、他的努力和他的遭遇。但是,在那些斑駁的資料中,還是能看清西蒙的音容笑貌:他僅用24年的生命,就完成了一個聰明的、勤奮的、上進的過程。
2012年夏天。
我正向中央大街走去,偶爾抬頭,看見街頭立著一塊造型別致的標牌,我快速地瞄了幾眼,上面的阿拉伯數字吸引我駐足:中央大街“全長1450米”,鋪了“87萬塊”俄式麵包形狀的石頭,有“25棟”老建築,它們充分展示著“文藝復興、巴洛克、折中主義和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在我瀏覽這些數字的時候,大顆大顆的雨滴開始落下,而且越下越急。這就是哈爾濱的性格,不矜持、不猶豫、不迴旋。於是,我索性站在大雨中,反覆記憶著那幾個數字,帶回去,放進我的文字里。
雨水噼噼啪啪地打在臉上身上,路面被大雨澆成煙霧狀。我興奮地站在雨中,任雨水急速地沖刷。許多沒帶雨具的人都逃進中央大街兩旁的商店裡,只有幾個撐傘的人在雨中影影綽綽地晃動著。
這才是老哈爾濱中央大街的景致!
那時,這條街上人很少,寧靜而又美麗。街道兩邊的商店時不時有外國人店員探頭探腦地向街上望去,他們巴不得有人從這兒路過或是走進店裡。小時候的我永遠分不清他們是俄羅斯人還是猶太人,或是其他國家的人,中國人統統叫他們“老毛子”。
我抹了一下臉上的雨水,快步走在瓢潑如注的雨中……那是一種淋漓盡致的感覺,歡快奔放的感覺,靈魂吶喊的感覺。我享受著這一刻在中央大街獨自漫步的情景,不顧路邊躲雨人的驚詫目光和善意的大笑,完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沉醉在老哈爾濱的世界裡。
又是一個傍晚,我來到中央大街,想著它在1997年的時候成為中國第一條步行街,因此,它更加婀娜,更多了一些閒適和放鬆。就這樣走到馬迭爾門前,被圍觀的人群和嘹亮的歌聲止住了腳步。舉目望去,馬迭爾二樓的陽台上一位俄羅斯女歌手正用俄文演唱著《204次的相遇》。這個曲目很容易讓思緒如流水,不斷向外流溢……此時,西蒙的靈魂是不是飄在人群中,正與馬迭爾隔世相遇呢? “陽台音樂”從2008年就開始了。樓上六平方米的陽台,彩燈繚繞,歌聲清澈。那位從俄羅斯伊爾庫茨克青年歌舞團來的金髮姑娘突然用中文問候了一聲“大家好!”引得樓下的人群發出一片歡呼聲和掌聲,熱烈的互動中,一曲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讓俄羅斯女歌手唱得如痴如醉。
漸漸,那歌聲變得遠去,彩色的旋轉燈開始暗了下來。
寧靜中,1933年夏天又浮出視野……夜幕剛剛落下,馬迭爾二樓的陽台大門突然被推開,凱斯普和他的兒子西蒙走了出來,看樣子,他們正在小憩。他們一邊聊著,一邊俯視著中央大街,看路燈下的行人。有意無意問,他們也會注意人們的表情,猜測人們的故事,然後父子倆議論起來,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們父子倆難得在一起閒聊,因為他們平時都忙著自己的事情。
這時,遠處一群俄羅斯青年手臂挽著手臂興高采烈地跳著唱著向這邊走來,一個男孩兒在前面拉著巴揚琴,歡快的俄羅斯歌曲《克林卡》在風中飄得很遠,《克林卡》的中文意思是雪球花,形容姑娘的婀娜美麗:
美麗的雪球花,雪球花,雪球花
花園裡長滿了雪球花,雪球花
啊,松樹底下,微風清涼,讓我安睡在草地上
美麗的雪球花,雪球花,雪球花
花園裡長滿了雪球花,雪球花
啊,伶俐的小鳥,輕輕地叫啊,你別妨礙我入夢鄉。
美麗的雪球花,雪球花,雪球花
花園裡長滿了雪球花,雪球花
多么迷人,多么漂亮,你快愛我吧,好姑娘
當歌唱的男孩和女孩們路過馬迭爾的時候,也許有人認出了馬迭爾那位著名的年輕鋼琴家西蒙,於是他們把歌聲揚得更加響亮,葵花朵朵般的臉朝著陽台上的西蒙表示故意。
凱斯普又得意起來了,他對西蒙說:“馬迭爾能興盛一百年,你的琴聲會和馬迭爾一起榮耀{”
西蒙也動情了,他說:“馬迭爾是爸爸的傑作。”
凱斯普又接著說:“我相信你能彈出不朽的音樂{”
西蒙自信地看著凱斯普。不用說,他已經答應了父親。說著,父子倆從陽台退進了屋內,這是陽台上留下父子倆最後的身影。
幾天后,西蒙便永遠地離開了馬迭爾。再後來,老凱斯普也傷心地離開了他創建的這座法式“宮殿”。
人類的故事就是這樣生生不息地演繹著,只是舞台上的人今非昔比。
我在想,歷史是一位睿智的老者,會告訴我們人類有著最豐富的經歷和最光輝的才智,同時也告訴我們人類也有著動物不曾有的殘忍和醜陋。
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聆聽。
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

序言

第一次踏入馬迭爾的大門,是我工作的第一天。
還記得我站在大斤前,看見馬迭爾建築富麗堂皇,眼前的浮雕、壁畫、迴廊,那些銀質的老托盤、刀又、酒杯……還有客房裡俄式大浴缸,原汁原味的西洋文化,帶著神秘和高貴,讓一個19歲的孩子不知所措。那時已經是1979年,我還不知道馬迭爾落成已有66個年頭,因為在我的眼裡它是嶄新的。
後來我認識了一位俄羅斯“馬達姆”,她是中俄混血,叫莉莉婭,是客房服務員,在她那聽到一些馬迭爾的老故事,斷斷續續。後來知道裡面摻雜了許多傳說和演繹,且不真實。儘管如此,馬迭爾老闆約瑟夫和他兒子的故事引起我的好奇。1992年的時候,我做了餐飲部經理,有了些收入後,便開始收集老白俄和猶太人的遺物。20年的時光過去了,我為馬迭爾收集大小文物500多件,其中50%是馬迭爾的流失物件。
在收集這些物件的同時,我又意外得到一些有關馬迭爾歷史真實沿革和故事,了解了老凱斯普創業的奇蹟,他激發和鼓勵我,繼續弘揚馬迭爾精神:要乾就乾成一流,否則寧可不乾!如同“馬迭爾”這個名字,摩登、時尚、風流!
欣慰的是,一百年過去,馬迭爾依然引領潮流,它不但是中央大街的標牌,也是哈爾濱市的標牌。2006年,我接任了賓館第25任掌門人的職務,同時開始重新挖掘馬迭爾百年文化。創建了名人房,如宋慶玲、斯諾等歷史名人曾居住過的房間,還有文化長廊;打造了馬迭爾陽台音樂秀、哈爾濱國際啤酒節、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並推出電視劇《馬迭爾旅館的槍聲》、《遠東一九三二之馬迭爾風雲》。最近我們沿著猶太人在中國的足跡考察,準備推出一條“和平之旅”旅遊專線,從中國上海、天津、開封、哈爾濱到俄羅斯的比茲比詹猶太州,了解中國和猶太人之間的故事。現在紀實文學《1933馬迭爾謀殺案》即將出版,作者走訪了多個國家,收集整理大量資料,記述了馬迭爾老闆凱斯普兒子西蒙遭遇綁架後被殘忍殺害的真實故事,也把猶太民族漫長而血腥的歷史背景展示給讀者,它給馬迭爾歷經百年的歲月,又抹上一筆重彩。
馬迭爾值得書寫、值得紀念,也值得回憶。
願馬迭爾繼續風流一百年!
2012年秋於馬迭爾

名人推薦

哈爾濱郊區的皇山公墓裡面,保存著東亞地區最大的猶太人墓地。一位年輕富有才華的鋼琴家在這裡已經躺了80年。他的親人離開哈爾濱後就再沒回來看過他。在猶太人大流散的歷史中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因為他們曾是被掠奪被驅逐而被追殺的民族。他們的家庭那樣容易破碎,他們的身軀在遷徙中不斷倒下。
所以我不想單純寫綁架事件,我想寫燃燒的生命在邪惡中戛然而止的震撼,寫脆弱的生命在死亡面前無法呻吟的悲哀,寫對災難的預知,寫算盡心思的逃離,寫逃也逃不出那片陰暗森林的不幸,還想寫,我們幸運地活在一個安定的時代。
——周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