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那場未遂政變(2015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898年那場未遂政變(2015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898年那場未遂政變》是2015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勇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898年那場未遂政變
  • 作者:馬勇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9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1415638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1897年年底,德國強占膠州灣,引起新一輪的瓜分狂潮。亡國的幻滅感籠罩整個大清帝國,朝野上下迅速積聚起政治激進主義的浪潮。
  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洋務運動,在經濟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史稱“同治中興”。然而由於政治體制改革未能及時跟進,甲午一役,戰敗於蕞爾小國的日本,改革成果一旦盡毀。
  洋務派的經濟改革被證明不能挽救國運,列強的瓜分又迫在眉睫,激進的民族主義思潮瀰漫全國,局勢倒逼之下,政治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以光緒帝為代表的帝國統治階層,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知識分子,在政治改革上達成共識,悄然推動了這場後世稱為“戊戌變法”的改革運動。
  政治體制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再分配,這其中,既有守舊的既得利益集團的百般阻撓,也有維新派自身在權力分配上的內部傾軋。陷入泥潭的政治體制改革,此時亟需一個突圍的方向。
  “帝黨”與“後黨”不和的傳聞,讓康有為等維新派錯誤地找到了一個改革方向:只要打倒以慈禧為代表的“後黨”,改革就能順利推行。於是,一場企圖以軍事政變推動政治改革的行動,在風雨飄搖的晚清帝都悄然醞釀……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拉開政治變革的帷幕
外交難題與內政改革
膠州灣外交事件引發了一場政治風潮/康有為在北京上《上清帝第五書》/光緒開始考慮政治變革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官場來了個年輕人
康有為差點離開北京返回家鄉/康有為在西花廳接受總理衙門諸大臣問話/康有為上《應詔統籌全局折》/張之洞發表《勸學篇》,抗衡激進改革派/《勸學篇》客觀上促進了康有為激進改革的進程
激進與保守:中國政治的古老話題
康有為開學會,以推動政治發展/保國會的成立及其引起的鬥爭/5月29日恭親王的逝世使政局更加複雜/恭親王離世後,康有為、翁同龢積極推動政改/光緒、慈禧醞釀政治改革/6月11日光緒發布《明定國是詔》,百日維新開始
政治變革悄然發動
朝廷罷免翁同龢,改組內閣/翁同龢被罷免的原因/康有為的終南捷徑/榮祿與康有為的談話及對康有為的態度/光緒帝召見康有為/光緒任命康有為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
第二章 改革共識與差異
廢八股還是廢科舉
從察舉到八股/對科舉制的思考,及開設特科的建議/康有為為廢科舉攻擊所謂守舊禮官,開啟了新舊黨爭
一個可以適可而止的新科舉方案
康有為等更徹底地改革科舉制的建議被採納/科舉改革引起的情緒。張之洞等新提出的更穩健方案得到落實/康有為不滿穩健的科舉改革方案,矛頭指向慈禧
京師大學堂:新政第一大舉動
關於新式教育體制的討論。醞釀建立京師大學堂/清廷最終決定創辦京師大學堂。李盛鐸的五點建議/總理衙門提出創辦京師大學堂的四項原則,梁啓超執筆京師大學堂章程
話語權、控制權與利益關切
京師大學堂籌建,各方達成基本共識/康、梁設計的大學堂權力框架,把孫家鼐推向了康有為的對立面/梁啓超與譯書局風波
第三章 維新陣營:內部爭鬥與外部衝突
洛陽紙貴:《時務報》的成功
《強學報》停辦,汪康年有意創辦新刊物/汪康年、黃遵憲、梁啓超共同創辦《時務報》,大獲成功/汪康年與梁啓超出現裂痕/《時務報》“三駕馬車”衝突再起
無法共富貴:《時務報》的內部爭鬥
梁啓超與汪康年的決裂/康、梁試圖用行政權力奪回《時務報》,卻被孫家鼐反制/孫家鼐與康有為的鬥爭/汪康年與梁啓超等的輿論戰/《時務報》爭奪戰未已,康、梁等流亡海外
湖南新政:中國新希望
湘軍在甲午戰場的慘敗,刺激湖南人及陳寶箴銳意求變/譚嗣同、唐常才等湖南民間維新力量創辦算學館/湖南時務學堂的創辦
誰是湖南新政的終結者
梁啓超入主時務學堂,受到湖南各界歡迎/梁啓超在學堂大肆宣講異端思想/譚嗣同等創辦南學會,與時務學堂一起成為湖南新思想的中心/湖南知識界對新學態度的轉變/在湖南知識界的攻擊下,南學會停止,時務學堂改組
第四章 黨爭與利益集團
王照上書:無關乎新舊
清廷開放部分言論,為王照上書提供了機會/王照上書,指涉光緒與慈禧的權力關係
罷免禮部六堂官
王照上書受阻,遂彈劾禮部長官/光緒處分禮部六堂官,加劇了政治高層的分化
超常提升四軍機章京
光緒破格提拔譚嗣同等有維新背景的年輕人為軍機章京/四章京與原有章京、軍機王大臣的矛盾,加劇了政治層面人事的分化
伴食宰相與寵臣鬥法
9月7日李鴻章被解除實職,為事態發展增加了新的不確定因素/甲午戰後,張蔭桓、李鴻章相繼代表清廷與日本談判
外交調整:黨爭的外部資源
張蔭桓地位上升,引起李鴻章、翁同龢的懷疑與嫉恨/因借債事,張蔭桓與李鴻章等同僚關係日趨緊張/張蔭桓以為兩宮衝突,選擇站在光緒的陣營/支持維新派且親英日的張蔭桓地位上升,親俄的李鴻章出局
第五章 改革步入深水區
制度局:廢我軍機?
康有為等人對於清廷政治體制改革的思考/康有為設制度局以統籌維新事務的構想獲得光緒認同/在慈禧的支持下,總理衙門全面否定康有為創設制度局的構想/光緒對總理衙門的駁議不滿。官制改革的流言造成官場恐慌
懋勤殿:奪我大權?
軍機大臣全面而有力地反駁了康有為的政治改革構想/康有為等建議開設懋勤殿,遭到阻擊
裁撤冗署與冗員:官場大地震
岑春煊提出大規模裁撤冗署冗員,康有為並不贊同/光緒悍然下詔裁署裁員,引起官場一片混亂/張元濟等維新派反對朝廷提出的安置被裁撤人員的方案/政治體制改革面臨失控,政治局面失去穩定
第六章 各路英雄會京城
一個傳說引發的政治恐慌
在眾多官員建議下,光緒決定於內廷設定懋勤殿/康有為積極活動,謀求入懋勤殿人選。康有為等人認定光緒與慈禧意見不合
等待伊藤
伊藤博文來華,引起朝野各方的關注和期待/伊藤在天津逗留數日後,乘專列抵達北京
李提摩太來了
康有為提議李提摩太邀請伊藤來華/李提摩太是康有為等維新派與日本人、英國人的橋樑
袁世凱進京
康有為拉攏袁世凱,想使之成為所謂帝黨的軍事力量/王照竭力反對利用袁世凱以武力手段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
綠林好漢也來了
譚嗣同開始相信帝後之間存在矛盾/譚嗣同召集綠林好漢進京,以應付想像中的政治危機
第七章 想像衝突與衝突想像
楊銳建議成了政局轉變的關鍵
光緒與楊銳討論內廷問題,並手諭密詔/楊銳建議改正康有為激進的政治主張。這一主張也獲得了林旭認同
康有為鋌而走險
畢永年被迫參與康有為等人的軍事冒險計畫/光緒督促康有為早日離京,反促使康有為堅定軍事冒險計畫
政局變動中的日本因素
伊藤博文與清廷高層的互動/康有為拜訪伊藤,想通過他調和所謂兩宮矛盾以贏得時間
第八章 破綻在哪裡
刀逼袁世凱
袁世凱獲破格提拔。因英艦事,榮祿召袁世凱回天津/譚嗣同夜訪袁世凱,逼袁世凱表態
皇太后突然回宮
楊崇伊建議慈禧訓政/慈禧回宮的真正原因
康有為悄然出走
康有為希望通過李提摩太讓英國干預當前的政治危機/康有為悄然離京
第九章 政治轉折關鍵點
其實沒有誰告密
袁世凱見光緒,暗示康有為等人不可靠/光緒接見伊藤博文/袁世凱告訴榮祿譚嗣同對自己的夜訪
重建垂簾體制
慈禧回宮,與光緒討論英俄衝突、楊崇伊奏摺等事/光緒遵慈禧建議,下令逮捕康有為兄弟
“多餘的話”:康廣仁究竟說了什麼
楊深秀上書要求調袁世凱軍隊入京勤王/康廣仁等被捕,康有為的陰謀逐漸浮現
第一批抓捕
在光緒的請求下,慈禧回宮訓政/張蔭桓、楊銳等成為第一批被懲處的人
第十章 政治清理:為了再出發
國際干預:挽救張蔭桓
因英、日交涉,親英日的張蔭桓逃過一劫/盛宣懷等建議對張蔭桓從寬發落
誅殺六君子
榮祿入主中樞,光緒病情加重,慈禧垂簾聽政/為儘早化解政治危局,釜底抽薪,楊深秀等六人被匆忙問斬
清查與防止擴大化
康有為事件後的人員處分與人事變動/百日維新被全面調整,但不是全面廢除/守舊者的倒退被遏制,穩健的改革派掌控改革進程
黑暗終歸會過去
康有為的出走路線/在英國人的庇護下,康有為躲過清廷追捕

作者簡介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晚清史研究領域獨樹一幟,以“同情之理解”的態度進入歷史的深處,打破晚清以來政治精英構建的“悲情敘事”傳統,重構歷史的真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