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銅鍍金七政儀表

18世紀銅鍍金七政儀表

18世紀銅鍍金七政儀表是18世紀的七政儀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18世紀銅鍍金七政儀表
  • 所屬年代:18世紀
  • 規格:通高169cm,底徑85cm
  •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此表由底座、七政儀和鐘錶三部分組成。底座為6個銅鍍金支腳支撐的六面錐形樂箱,通體包綠鯊魚皮,鑲嵌銅鍍金飾件,其中三面置玻璃櫥窗,內有以西洋建築、農田牧場、跑馬遊戲為內容的變動機械裝置。6個支腳上分別站立銅鍍金西洋人。座內為負責變動裝置轉動和奏樂的齒輪動力系統。
七政儀為整個鐘表的中心,亦由圈環結構和齒輪系統組成。其圈環結構只有黃道以北部分。黃道圈由立柱支撐固定於七政盤上,上刻圓周360°、十二宮符號、拉丁文縮寫、365天刻度及12月的英文名稱。兩條相互垂直的經圈與黃道圈相交,代表兩至和兩分點,經圈上刻緯度度數。赤道圈與黃道圈斜交成23.5°,上刻有180至360°刻度、阿拉伯數字標誌、表示時間的羅馬數字及英文名稱。與天赤道圈平行的兩條緯圈分別為北回歸線和北極圈,無刻度,只有二者的英文名稱。以上各圈環都固定於黃道圈上,不能轉動。
七政盤模擬太陽系各星體的運行情況,將太陽置於盤之中心,用立柱支撐。再由里而外依次為規定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運行軌道的套環,各星體分別用立柱固定在套環上。其中地球套環較寬,套環上地球兩邊分別為24小時時刻盤和一個朔望月的月曆盤,圍繞地球又有月球軌道套環。七政盤外緣為兩個上下重合的大套環,內緣有齒,以便運轉。其中上面的套環為木星軌道,上有一小立柱,從立柱起又向外伸出一延長臂桿,木星即通過立柱固定於臂桿的頂端。木星的4顆衛星通過彎臂連線在支撐木星的立柱上,可繞木星轉動;下面的套環為土星軌道,用同樣的方式固定土星及其5顆衛星。
七政盤下面為齒輪系統,以上各星體軌道套環間皆通過齒輪系統相互咬合,通過拉桿與底座中的動力系統連結,達到同步運行。上弦以後,伴隨著樂聲,底座中的建築、人物、跑馬等活動裝置旋轉,七政儀中的各星體沿軌道運行,或公轉,或自轉。
小表位於七政盤圈環的頂端,直徑10cm,表後背板刻有製造者珍尼曼(Jennyman)的名字。
作為計時器,此表做工精細,裝飾富麗,技術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應是18世紀英國鐘錶的代表作品。作為形象演示哥白尼日心地動學說的天文儀器,此表又被稱為“銅鍍金天文地理表”,更重要的是,其對研究18世紀中西科技交流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