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7年

年份。1577年大彗星接近地球。1577年,手取川之戰,越後國大名上杉謙信加賀國手取川擊敗織田信長。1577年誕生的有揚·巴普蒂斯塔·范·海爾蒙特、毛利勝永彼得·保羅·魯本斯、前田與免、克里斯蒂安四世等。1577年逝世的有埃里克十四世、布萊斯·德·拉森朗-馬森康、松永久秀直江景綱譚綸恭嬪金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577年
  • 世紀:16世紀
  • 年代:1570年代
  • 生肖年:牛年
  • 事件大彗星接近地球等
名稱,大事記,出生人物,逝世人物,

名稱

年份: 1577年
傳統紀年: 年號:明神宗萬曆五年;日本正親町天皇天正五年
丁丑年

大事記

1577年大彗星接近地球。
1577年,手取川之戰,越後國大名上杉謙信於加賀國手取川擊敗織田信長

出生人物

揚·巴普蒂斯塔·范·海爾蒙特
(Jan Baptista van Helmont,1577年1月12日-1644年12月30日),比利時化學
家、生物學家、醫生。他在化學理論和實踐上都有卓越貢獻,從而成為鍊金術向近代化學轉變時期的代表人物。他所做的柳樹實驗也是生物研究上劃時代的工作。
毛利勝永
(1577年-1615年6月4日),是日本戰國時代、江戶時代初期武將。豐臣家家臣。父親是毛利勝信。
彼得·保羅·魯本斯
(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佛蘭德斯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父親是一名原籍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新教律師,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國。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並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洗禮,而宗教也成為魯本斯畫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
前田與免
(1577年-1593年),前田利家五女,母親為芳春院。原本與若狹小濱城主淺野長政的嫡子淺野幸長有婚約,但是卻在十六歲的那年於京都的前田邸過世。葬在京都的大德寺興臨院,法名“養泉院”。
克里斯蒂安四世
(丹麥語:Christian 4.,1577年4月12日~1648年2月28日)出身於奧爾登堡王朝的丹麥國王和挪威國王(1588年~1648年在位)。他被認為是丹麥歷史上最成功的君主之一。在他統治時期,丹麥的知識和文化得到極大發展,而前期國勢更臻於極盛。

逝世人物

埃里克十四世
(1533年12月13日—1577年2月26日)瓦薩王朝的第二位瑞典國王(1560年—1568年在位)。他是古斯
塔夫一世與凱瑟琳·馮·薩克森—勞恩堡的長子,生於斯德哥爾摩。1561年6月25日加冕。埃里克十四世為了爭奪波羅的海霸權而參加立窩尼亞戰爭和北方戰爭。
布萊斯·德·拉森朗-馬森康
蒙呂克諸侯,1521-1522年在義大利北部作戰。1525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帕維亞戰敗時,他同國王在一起。法國元帥
松永久秀
(1510年-1577年11月19日、天正5年10月10日),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大和國的大名,別名松永彈正。父母名稱不明,長男名為松永久通、養子松永永種。
直江景綱
出生於永正6年(1509年)卒於天正5年(陰曆)3月5日(1577年3月24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越後國上杉氏的家臣。本名為實綱。父親為直江酒椿。
他仕奉過長尾為景、長尾晴景、和上杉謙信,位至宿老。1560年當謙信為討伐北條氏康出兵關東時,他留守在春日山城代理城務。上杉軍中以武勇之士居多,景綱則以內政事務見長,因此深受謙信的重用。謙信將其本名“景虎”中的一字賜與他,因而改名直江景綱。
譚綸
(1520年-1577年),江西宜黃人,字子理,是中國明朝官員,初任台州(今浙江臨海)知府,練兵御倭;於嘉靖年間上任福建巡撫,是明清時代地方軍政官員,主要從事福建之軍政事務,品等為正一品以上,是明清兩代較有權勢的官職。
他出身進士,但對軍事甚有研究,且知人善用:掃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皆出自譚保薦與朝廷任將,上任福建巡撫期間還曾親身戰場,跟倭寇作戰。據稱其一生斬獲的敵人首級,數目有二萬一千五百個。隆慶元年((1567年)升任為薊遼保定總督,負責京畿防務,獲張居正器重。
恭嬪金氏
(1553年-1577年),朝鮮宣祖的後宮嬪御,金希哲之女。金氏以容貌與才氣出眾著稱,宣祖早年寵冠後宮,但她在宣祖實錄的記載其實不是很多.只知道在生下臨海君李珒時為從一品貴人,她與宣祖生有二子,分別為臨海君李珒以及朝鮮王朝的第十五代君主光海君李琿。
邵陛請招民開墾鳳陽淮安荒田
鳳陽、淮安二府本為地廣人稀,加以水災,至萬曆初年民逃亡過半。萬曆五年(1577)正月二十一日,巡按直隸御史邵陛上疏請處財用、防欺隱,廣招民、開溝洫、給牛種、備接濟、緩徵役、勵司牧、均責成,以招複流民,開墾荒田,安定地方。其言防欺隱,謂:開墾之弊百出,在官預圖推卸責任,有捏未荒為久荒,未逃為久逃者;在民則有巧售其奸者,有拋熟地為荒地的,有暫避以為逃亡的,甚至以民地為官地,以甲產為乙產的。為此,必先逐里逐戶,彼此對質明白,將空間官地、久荒、近荒民地,見在人戶、久逃、近逃人戶,分為六類,待流民歸里時,按籍授田,佃種之後,原主不得告訐,以絕奸弊。邵陛還請設營田僉事,駐紮於兩府之中,經常巡視,將招民墾田之事逐日登記,年終繳查,並選鄉民中有心計者為農師,以分理其事。神宗接到邵陛的奏疏之後,令撫按官督率營田僉事,著實舉行,務要給以事權,使其得便宜行事,三年之後,遣官核實,以行賞罰。
吳山逝世
吳山(?-1577),字曰靜,號筠泉,江西高安縣人。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禮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嘉靖三十六年加太子太保。吳山為人正直,不媚權貴,他與嚴嵩同鄉,嚴子世蕃欲與為婚姻。吳山堅決拒絕,嚴世蕃不悅而罷。世宗皇帝欲用吳山為內閣閣臣,嚴嵩在暗地裡極力加以阻撓。嘉靖四十年二月,吳山以日食上疏言事,觸逆世宗皇帝,遂被致仕。穆宗即位,召吳山為南京禮部尚書,他堅辭不赴。萬曆五年(1577)三月十五日卒,年七十八。贈太子太保,諡文端。
光懋疏言一條鞭法之弊
萬曆五年(1577)三月,戶科給事中光懋上疏:賦役之法,賦屬田,役屬人。夏秋兩稅,按其地之肥瘠定等則。至銀差,則為顧役之遺意;力差,則為力役之道。按戶丁而徵調,稱為均徭,稽籍定役,與田無乾。至嘉靖末年,創為一條鞭法,不分貧富,一例攤派。甚至將銀、力二差與戶口、鹽鈔合併於地,而丁力反不預。商賈享逐末之利,農民喪樂生之心,於民甚為不便。
方鈍逝世
方鈍(?-1577),字仲敏,號礪庵,湖廣巴陵(今湖南嶽陽)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知內黃、華亭二縣,為政有聲,拜廣西道御史。升戶部侍郎,督餉宣府、大同,終戶部尚書。在部七年,“廉慎無過”。嚴嵩為人奸險,竟對方鈍進行中傷,為此致仕回籍,居家十八年。隆慶、萬曆間,朝廷多次遣使存問。方鈍“片札不受”,廉朴自持。平日讀書,惟讀《大明律》。萬曆五年(1577)四月初二日卒。贈太子少保,謚簡肅。
王希烈逝世
王希烈(?-1577),字子中,江西南昌縣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歷官翰林院侍讀學士、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至署詹事府吏部左侍郎。萬曆五年(1577)六月二十一日卒,贈禮部尚書,諡文裕。
丁士美逝世
丁士美(?-1577),字邦彥,號後溪,南直隸清河縣(今江蘇清江市)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歷右諭德、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充經筵講官。萬曆初,改吏部左侍郎。丁士美居官清廉,拒饋遣,絕請託,與人無爭。萬曆五年(1577)八月初十日卒,神宗念其講讀效勞,贈吏部尚書,諡文恪。
李應臣等不入朝
萬曆五年(1577)閏八月初三日,神宗視朝,命查文武官失朝者,襄誠伯李應臣等五百八十七人不至,各奪俸祿一月。
殷邁致仕
殷邁(1512-1581),字時訓,號秋溟,又號白野,直隸南京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授戶部主事,歷江西參政、南京太常寺卿。萬曆初年,升南京禮部右侍郎,管國子監祭酒事。萬曆五年(1577)閏八月初四日,因其家僮為監生茅迪吉等痛毆重傷,遂以病致仕。九年卒,年七十。
倪嵩逝世
倪嵩(?-1577),南直隸當塗縣(今安徽當塗)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授太常寺博士,拜廣西道御史,歷升大理寺寺丞及左右少卿、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戶部左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以疾致仕。隆慶二年(1568)被薦起用,不久引年乞休,詔進一階致仕。萬曆五年(1577)閏八月二十四日卒。
劉應節致仕
劉應節(?-1570),字子和,號白川。山東濰縣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歷戶部主事、井陘兵備副使、山西右參政,進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後以母喪歸家守制。隆慶元年(1567)起官,歷河南巡撫、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隆慶末年代譚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萬曆元年(1573)進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如故。不久,被命為南京工部尚書。再召為刑部尚書。五年閏八月二十七日致仕。萬曆十八年(1590)卒,贈太子太保。
羅汝芳罷官
羅汝芳(1515-1588),字維德,號近溪,江西南城縣人。嘉靖三十二年(1533)進士,歷太湖知縣、刑部主事,寧國知府、雲南屯田副使等,後官至雲南參政。羅汝芳為明代著名學者之一,所至興學校,教生徒。初從同鄉永新縣顏鈞講學。顏鈞之學歸釋氏,故羅汝芳之學亦近於佛教。萬曆五年(1577)閏八月二十七日羅汝芳以雲南參政奉表至京,在城外與刑部尚書劉應節共同研討佛學,為給事中周良寅所劾,遂被罷官。萬曆十六年卒,年七十四。門人私謚明德。有《孝經宗旨》、《明通寶義》、《廣通寶議》、《一貫編》、《近溪子明道錄》、《近溪子文集》等。
石茂華致仕
石茂華(1522-1583),字君采,號毅庵,山東益都縣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知濬縣,歷揚州知府,以破倭寇有功,晉右都御史,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值天久旱不雨,民大飢,至人相食。石茂華奏免田賦,發放倉米,救活饑民以萬計。居陝半載,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劾其“廢弛不職”,於萬曆五年(1577)九月十七日致仕。萬曆十一年卒,年六十二。
張居正奪情
按照封建禮教,父母死亡,在外做官的兒子必須回家奔喪。否則,即是“忘親”、“奪情”。萬曆五年(1577)九月二十六日,張居正父親病死。張居正恐一旦離去,他人謀其位,因此不想回江陵奔喪守孝。遂陽為上疏請守制,陰則“露意馮保使留之”。太監馮保傳中旨令吏部尚書張瀚奉詔留張居正。張居正本人也一再要張瀚以吏部尚書的身份出面留他。張瀚終“不為動”。此時,戶部侍郎李幼滋,“欲媚居正,首倡奪情”之議。內閣大臣呂調陽、張四維上疏引前朝事例,請張居正奪情視事。御史曾士楚、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亦上疏請留。自此“和者相繼”。在這種情況下,神宗改變了原無意留張居正的主意,說張居正“親承先帝付託,輔朕沖幼”,“朕切倚賴,豈可一日離朕”。命張居正在官守制。直到次年三月,張居正才歸家葬父。朝廷內外對“奪情”一事議論紛紛,反對張居正者抨擊他是“貪位忘親”,置“萬古綱常”於不顧。
王崇古致仕
王崇古(1515-1588),字學甫,號鑒川,山西蒲州(今山西運城地區)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歷刑部主事、郎中、安慶、汝寧二府知府、常鎮兵備副使、陝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隆慶初,以功加右副都御史,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陝西、延寧、甘肅軍務。居西北七載,獲首功甚多。隆慶四年(1570)正月,移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主張與蒙古俺答諸部友好相處,罷干戈,通貢市,安邊定境。再以功加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萬曆初,召入理戎政。不久,遷刑部尚書,改兵部。王崇古身歷七鎮,勛著邊陲。萬曆五年(1577),十月初四日致仕。萬曆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卒,年七十四,贈太子太保,謚襄毅。有《公餘漫稿》。
張瀚致仕
張瀚(1511-1593),字子文,號元洲,浙江仁和縣(今浙江杭州市)人。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歷廬州、大名二府知府。時蒙古俺答圍京師,詔征畿輔民兵入衛,張瀚立征八百人,馳至真定,人稱其才,遷陝西左布政使,晉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再入為大理寺卿,升刑部右侍郎。不久,改兵部右侍郎,總督漕運。隆慶元年(1567)移督兩廣軍務,被降級調用,居家候命。復起為陝西巡撫,遷南京右都御史,改工部尚書。萬曆初,以大學士張居正薦,任吏部尚書。萬曆五年(1577)十月十四日致仕。萬曆二十一年卒,年八十三。贈太子少保,謚恭懿。有《奚囊蠹余》、《台省疏稿》、《明疏議輯略》。
“五直臣”疏劾張居正奪情
萬曆五年(1577)十月十八日,翰林院編修吳中行疏劾張居正奪情是違背“萬古綱常”。第二天,檢討趙用賢上言,以為不能援前朝故事為張居正奪情製造根據。十月二十日,刑部員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聯名上疏,彈劾張居正奪情是“貪位忘親”。張居正大怒,十月二十二日杖吳中行、趙用賢各六十,艾穆、沈思孝各八十,皆氣絕幾死,人莫敢視。十月二十四日,觀政進士鄒元標又上疏尖銳批評張居正素來以“非常之人”自居,而他“以奔喪為常事而不屑為”,說明他實際上與禽獸無異。張居正杖其一百六十。廷臣相繼疏救,張居正不聽,竟將吳中行、趙用賢革職除名,艾穆、沈思孝、鄒元標分別發配涼州、神電衛、都勻衛充軍。吳、趙為隆慶五年張居正所取進士,艾穆為張居正的同鄉,他們從維護封建倫理綱常出發,不講私恩,不避權勢,疏責張居正奪情,“直聲震天下”,時稱五人為“五直臣”。張居正由奪情一事,發現有不少人不附和自己,遂借考察之名,將論救吳中行等人的官員或降職,或外調,或看斥為民。
劉光濟致仕
劉光濟(1520-1584),字憲謙,南直隸江陰縣(今江蘇江陰)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由戶部主事,歷臨清推官。俺答犯都城,劉光濟自告奮勇督餉雲中,臨危不懼,英勇作戰。後累官南京兵部尚書。萬曆五年(1577)九月,張居正謀“奪情”,劉光濟力持不可。張居正恨之,嗾御史曾士楚劾劉光濟“曠廢”,於同年十月二十一日致仕。萬曆十二年卒,年六十五。
何維柏致仕
何維柏(1512-1588),字喬仲,廣東南海縣人。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選庶吉士,授御史,福建巡按御史。嘉靖二十四年五月疏劾大學士嚴嵩奸貪罪,被捕,士民遮道號哭,何維柏“意氣自如”,下獄,廷杖,除名為民,家居二十餘年。隆慶改元,復官,晉大理少卿,遷左僉都御史。萬曆初,歷吏部左、右侍郎。萬曆五年(1577)十一月十五日,為南京禮部尚書。同年十二月初五日致仕,萬曆十三年四月十八日卒,年七十七,贈太子太保,謚端恪。有《天山草堂存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