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1251年
- 天干地支紀年:辛亥年
- 生肖:豬年
- 傳統紀年:南宋淳祐十一年
大事記
李杲(1180年-1251年),(杲——注音:ㄍㄠˇ;漢語拼音:gǎo),字明之,號東垣老人,後世多稱為李東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元四大家之一,開創了補土派。由於李東垣生活於北方,所以被譽為北醫。自幼喜愛醫藥,拜張元素為師。李認為人體內在元氣充足,則疾病無以發生,而元氣充足與否,關健在於脾胃是否健旺,他在所著的<脾胃論>中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當時中原戰亂,人民生活動盪,三餐不得溫飽,以致百病叢生。親創“補中益氣湯”、“龍膽瀉肝湯”等名方。
鄭清之(1176年-1251年),南宋大臣。初名燮,字文叔,後字德源,號安晚,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泰二年進士及第。歷官光祿大夫,左、右丞相,太傅,衛國公(齊國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舉侵宋,鄭清之進十龜元吉箴勸帝勵精圖治,未能實施,而後退仕隱居。謚忠定。
尹志平(1169年-1251年),字太和,河北滄州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掌教期間,受到蒙古大汗支持,全真道發展非常興盛。1238年將掌教傳給李志常。尹志平著作有<葆光集>,弟子段志堅收其講論為《北游語錄》。
鎮海(1169年-1251年),畏兀兒人,走遍天下的大富商,成吉思汗功臣之一。原名沙吾提,中原名稱是鎮海,俗姓田,經商於漠北。寄居克烈部,因此稱為克烈人,正史說他是景教徒,也有人說他是穆斯林。成吉思汗被王汗擊潰,逃亡呼倫貝爾草原,班朱尼河上游時,同飲河水,吃馬肉,以全副家產充作軍資,是其中一位誓師將軍之一。曾隨軍出征乃蠻、金朝,隨哲別征屈出律,隨朮赤征欽察,有大功。他曾經接見長春真人丘處機,被稱為宣差相公,護送至撒馬爾罕。成吉思汗平定花剌子模後,曾在阿爾泰山東南屯墾,稱為鎮海城,元太宗曾任命他為必闍赤,即右丞相,蒙哥即位後,因與窩闊台關係密切,與被指與畏兀兒亦都護準備在別失八里殺害回回人,因此被處死。
薩迦班智達大師(西元1182-1251年),是西藏地方家喻戶曉的人物,藏族稱他為薩迦四祖。薩迦班智達所處的年代,正是蒙古族軍事力量在中國北方崛起的時期。一二四四年,薩迦班智達六十三歲,應西涼廓丹汗(成吉思汗之孫)之請,逐和他的兩個侄子,十歲的帕思巴和六歲的恰那多傑先後趕往涼州。這是西藏宗教界的領袖人物,和蒙古王室成員建立直接聯繫的一個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