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赫魯雪夫於1964年下台後,海軍司令員戈爾什科夫認為發展航空母艦的時機到來了。儘管2艘1123型“莫斯科”級
直升機航母的研製十分順利,但是這型航母並不是戈爾什科夫心中理想的航空母艦,原因很簡單:1123型航母不能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為了不引起大的反對聲浪,戈爾什科夫決定提出一個代號為AVL的輕型航空母艦方案來試探上層的反應。造船工業部長布托馬獲悉了戈爾什科夫的計畫。
1967年4月格列奇科升任國防部長,這使得蘇聯航空母艦的發展獲得了強有力的高層支持,於是戈爾什科夫決定在1968年制定的1971-1980年蘇聯海軍造船計畫中列入航空母艦。當時美國正在研製變後掠翼艦載機F-111B,而蘇聯的米格設計局也在全力研製米格-23變後掠翼戰鬥機。鑒於當時航空技術的發展動態,戈爾什科夫命令涅瓦設計局以美國的F-111B為參考艦載機,設計AVL輕型航空母艦。
雖然名義上是
輕型航空母艦,但是戈爾什科夫多次暗示涅瓦設計局“將排水量搞得儘量大一些”。於是草案的排水量高達50000噸(按當時標準已經超過中型航空母艦,按二戰標準則是大型航母),航速達到32節,續航力為7000海里。該艦計畫安裝2部彈射器,搭載28架戰鬥機、4架預警機、2架
電子戰飛機和4架
救援直升機。由於航空工業部沒有參加方案論證,涅瓦設計局只得以美國F-111B戰鬥機和
E-2預警機的數據來進行細節設計。按照涅瓦設計局的構想,AVL航空母艦應當採用核動力,蒸汽動力則是備選方案。但是AVL航空母艦設計方案後來被負責國防工業的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烏斯季諾夫否決了。因為烏斯季諾夫更加看好搭載垂直起降飛機的航空母艦。在這裡筆者要簡要介紹烏斯季諾夫其人(此君對蘇聯航空母艦的發展產生過決定性影響):烏斯季諾夫生於1908年,卒於1984年,是蘇聯著名的黨務、國務活動家,也是著名軍事家,於1976年獲蘇聯元帥軍銜。烏斯季諾夫自衛國戰爭以來一直擔任蘇聯國防工業的領導者,負責各類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工作。對於航空母艦,烏斯季諾夫的態度比較複雜:首先,烏斯季諾夫反對建造美國式的大型航空母艦,這使得很多學者認為烏斯季諾夫是反航母派核心人物。但是烏斯季諾夫又十分看好垂直起降飛機的發展前景,主張建造搭載垂直起降飛機的航空母艦。按照烏斯季諾夫本人的說法“蘇聯不應該在航空母艦方面追趕美國,而應該在美國飛機製造者還沒有取得成功的領域——垂直起降飛機的研製方面去超越美國”,於是蘇聯航空母艦的發展就體現了烏斯季諾夫的觀點。
1960年9月24日,美國海軍“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服役,開創了航母發展的新紀元。“企業”號的性能令蘇聯,尤其是戈爾什科夫眼紅,他就向涅瓦設計局下達了研製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的命令。儘管AVL航空母艦計畫被烏斯季諾夫否定,但是在國防部和造船工業部的支持下,戈爾什科夫決定繼續推進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研製計畫。從1970年起,涅瓦設計局開始設計1160型核動力航空母艦了。
由於海軍要求1160型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要與美國“尼米茲”級相當,於是涅瓦設計局提出了高性能設計方案:排水量85000噸,全長323米,最大寬度75米,吃水11米,安裝4座核反應堆,總功率24萬馬力,航速30節,載機量達到80至85架,主要艦載機是當時還在研製中的蘇-27戰鬥機、
蘇-25強擊機。同時1160型航空母艦還裝有大量飛彈武器,其中遠程反艦飛彈16枚、中程防空飛彈192枚、近程防空飛彈256枚,反潛飛彈60枚。戈爾什科夫對1160型航空母艦的設計十分滿意,於1975年向部長會議建議在1986年前建造3艘1160型核動力航母。但是烏斯季諾夫此時正全力關注搭載
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航空母艦發展,對於如此龐大的核動力航母,烏斯季諾夫認為造價過於昂貴,而且此時蘇聯的核潛艇已經發生了大量事故,要在航空母艦上採用核動力,烏斯季諾夫認為過於冒險。於是,1160型航空母艦計畫宣告夭折。
總體評價
後來,戈爾什科夫認為1160型航母未能通過的原因在於造價過於昂貴,於是他指示涅瓦設計局立即提出一個“縮水”的技術方案——1153型核動力航空母艦。其排水量減少到70000噸,長度縮短到265米,載機量減少到50架,艦載機確定為蘇-27。1975年,戈爾什科夫曾經參觀了
美國“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和艦載機陸地試驗中心,後者給戈爾什科夫留下了強烈印象。他立即決定建造同類設施作為1153型航母的配套工程,也就是後來的“尼特卡”試驗中心。1976年,戈爾什科夫正式提議建造2艘1153型核動力航空母艦,但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於1976年4月26日去世,使得戈爾什科夫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令戈爾什科夫難以接受的是,烏斯季諾夫接任了國防部長,而且在同年7月獲得了元帥軍銜。這些人事變動使得戈爾什科夫的影響力急劇削弱,
1153型航空母艦計畫自然就被新任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