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北京通州區在建廠房坍塌事故

2010年10月29日上午約8點50分,通州區永順鎮新建村新建工業區,一家印刷廠在建三層樓房倒塌,1名工人不治身亡,另有4名工人受傷入院。通州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事發系印刷廠擅自修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0·29北京通州區在建廠房坍塌事故
  • 發生時間2010年10月29日上午約8點50分
  • 發生地點北京通州區永順鎮新建村
  • 事件類型:在建廠房坍塌事故
簡介,具體內容,講述,事故原因,遇難者,

簡介

2010年10月29日上午約8點50分,北京通州區永順鎮新建村新建工業區,一家印刷廠在建三層樓房倒塌,1名工人不治身亡,另有4名工人受傷入院。通州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事發系印刷廠擅自修建。昨日下午,當事廠房開始拆除。通州區安監、公安等部門正在對事故進行調查。

具體內容

樓房大部分坍塌 坍塌的庫房位於通州富河園6號院東側。這座三層的樓房有超過一半的部分都已坍塌,坍塌部分長約25米,寬約10米,高近7米。
倒塌現場,消防人員正在搜救。倒塌現場,消防人員正在搜救。
昨日上午9時40分,消防員正在預製板和磚堆中找尋被困者。
幾塊剛剛搭建上的空心板僅被一根鋼絲懸在半空,廢墟掩埋中可見幾輛運送渣土的獨輪小推車。用於樓頂鋪設、以作保暖用的爐渣也和廢墟混在一起,未倒塌的牆體向外傾斜。
十幾名工人在頂層施工
位於倒塌樓房對面的是季鋒印刷廠,一女工稱這座樓房是他們廠子蓋的廠房,“十一”前動工,原定一層是倉庫,二層、三層是職工宿舍。
印刷廠一名門衛回憶,兩三天前三層頂棚的預製板就已搭上,昨天清晨十幾位工人在頂層施工。
居民劉先生講,當時轟隆一聲悶響,站在街口都感覺地面震動,隨之而來漫天的灰塵把整座樓房都給淹沒,緊接著一陣哭喊聲傳來。一些在胡同內的人拚命跑了出來,“有的人一邊喊一邊打電話報警,說是有人被埋了。”
隨後,民警、消防和急救人員陸續到場,搜救犬也被派上陣。
當事樓房被全部拆除
通州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這座樓房是永順鎮新建村新建工業區9號院印刷廠擅自修建的廠房。樓房倒塌造成5名工人受傷。
來自醫院的訊息顯示,一名工人不治身亡。
通州警方表示,目前安監部門正在調查事故原因。
永順鎮政府一負責人表示此房已是危房,須儘快拆除。
昨日下午3點,坍塌廠房周圍人員被疏散,一輛挖掘機對廠房整體進行拆除。

講述

身亡工人被吊車砸中
傷勢最重的工人是河北邯鄲人張利軍。
事發前,他和其他10多名工人在樓頂幹活,他負責操作吊車。
在263醫院的急診搶救室內,張利軍全身插滿了各種儀器。呆坐在搶救室外面的二哥張迎軍雙手捂住臉,把頭埋在懷裡,眼淚順著指縫掉在地上。
張迎軍回憶,事發時他在樓下看到一層牆體逐漸裂開了一道縫,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樓的西側就塌了,“別的工人摔下來碰破點皮,我弟弟被小吊車給砸住了。”
中午12點,醫生說傷者張利軍的情況十分危險,醫院只能再做最後一次搶救,請家屬們做最壞的打算。因為無力交納醫藥費,張迎軍和親戚們四處打電話籌錢。
張迎軍說,他們每天的工錢是80塊錢,乾下這一個活的收入等於他們在農村幾個月的收入,“如果知道出這個事,說什麼我也不讓弟弟出來。”
搶救張利軍的同時,工頭石先生把1萬多元費用交到醫院,他說,不管付出怎樣的代價只要保住張利軍的命就成。
下午4點,經過4個小時的搶救,張利軍終因傷勢過重死亡。醫生表示,張利軍的脾完全碎裂,肺部出水,已無力回天。
“完全蒙了,讓我想想。”在潞河醫院,傷者石新民努力回憶事發一瞬,早晨在庫房頂層幹活的,有十幾個工人,其中大多數都在庫房樓的西側一端。
石新民根本不記得事先聽到聲響,只是身子一斜,腳下一滑,就隨預製板跌了下去,然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針對多名工人稱庫房從頂層開始坍塌,受傷最輕的工人賈廣山說,“我也在頂層,聽見腳下有坍塌聲,預製板卻沒動,感覺應該是2樓先塌的。”
任何建築,如果一層連十幾個工人和少量貨物都禁不住,那首先就該想到工程質量問題。
———現場工人
施工完全按照嚴格標準,各種材料也都符合標準。出了這樣的事完全是意外,根本想不到。
死傷工人名單
———現場工頭
傷者及入院時狀況
賈廣山 20歲 腰部受傷
姬才 45歲 頭部受傷
石新民 48歲 頸部受傷
劉金海 53歲 頭部受傷
死者
張利軍 39歲

事故原因

材料不合標準?
傷者石新民懷疑,支撐樓層的大梁和水泥等建築材料,質量可能不達標,這或許是坍塌的直接原因,“第一次踩在頂層預製板上面,總感覺有點懸。”樓層連線處大梁,厚度只有約20厘米。
工人質疑,如此的大梁絕對不能支撐房頂。
現場一位工人也支持石新民的觀點,他說有一次他站在預製板上,附近開過一輛中型車,他突然感覺預製板有點發顫,“任何建築,如果一層連十幾個工人和少量貨物都禁不住,那首先就該想到工程質量問題。”
此外,工人張迎軍說,“混凝土強度不夠,我摸著磚縫時,那些黏合土還是濕的,可我們就是幹活的,為了趕工期只能繼續乾。”
房頂承重過大?
也有工人認為,坍塌的原因有可能是事發前房頂單位面積承擔重量過大。
一位工人說,當時房頂西側不但有很多施工人員,而且有兩座小型起重設備,工人們都叫它“小吊車”,“那傢伙不輕,再加上被拖拽到樓頂的爐渣,也有可能導致樓塌。”
石先生稱,施工完全按照嚴格標準,各種材料也都符合標準。出了這樣的事完全是意外,“根本想不到。”
昨日,永順鎮政府一位負責人說,坍塌原因目前安監部門正在調查,具體結果他也不太知曉。

遇難者

攢錢準備回家補屋頂
“慢著點,樓高。”這是事發前張利軍對外甥郭亞龍說的最後一句話。在郭亞龍眼中,舅舅是個沉默寡言的人,憨厚細心的舅舅非常顧家,是一家的頂樑柱。
現在正是農閒時節,在農村沒有活乾,張利軍叫上大兒子、二哥和兩個侄子、一個外甥來北京打工,想趁著這會兒多賺點錢。
平日裡,張利軍最大的愛好就是累了的時候抽上幾口廉價煙,但每次抽菸他都只抽半支,剩下的半支小心翼翼地裝進煙盒裡。郭亞龍講,舅舅疼孩子,每次幹活時都要再三叮囑他們這些小輩注意些,生怕孩子們被磕碰到。
“他說掙到工錢給家裡人買過年時的新衣服,然後買條50塊錢的煙過過癮。”郭亞龍講,舅舅還有一個願望就是領到工錢後帶著一塊幹活的親戚下館子,吃頓肉,喝幾瓶啤酒。有時幹活太累了,舅舅就喝幾口生水,有時幹完活,他想著買瓶啤酒、弄根火腿腸解解饞,但是從沒有買過,他想能省一點是一點,“幹活的目的就是給家裡。”
張利軍是四口之家的頂樑柱,一家人全年的收入只有1萬多元,家裡的房子有些漏雨,只好用雜草給漏雨的地方暫時補上,還想等拿了工錢給家裡寄回去修房子。
現在,郭亞龍打算讓已經離開的舅舅奢侈一把,給他點幾根好煙,讓他不再半支煙半支煙地省著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