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萬廣州市幅(F49C001004)區域地質調查

《1:25萬廣州市幅(F49C001004)區域地質調查》是廣東省地質調查院為主要研究單位,莊文明、陳紹前、陳培權、黃友義、許業熙、黎漢明、鄭有銘、吳安生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25萬廣州市幅(F49C001004)區域地質調查
  • 依託單位:廣東省地質調查院
  • 完成人:莊文明、陳紹前、陳培權、黃友義、許業熙、黎漢明、鄭有銘、吳安生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20030022
項目名稱
1:25萬廣州市幅(F49C001004)區域地質調查
主要完成單位
廣東省地質調查院
主要完成人
莊文明、陳紹前、陳培權、黃友義、許業熙、黎漢明、鄭有銘、吳安生
獲獎證書編號
KJ2003-2-19
獎種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立項背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原地質礦產部提出“第二代填圖計畫”,即從“九五”開始到2010年,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以大地構造單元為基礎,通過第二代填圖和專題地質調查研究相結合的途徑,套用高新技術把我國基礎地質調查研究程度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同時更新改造地質圖。考慮到當前時期,國際地質界以大陸動力學作為主攻目標,城市和經濟發達區的生態、環境地質是熱點,因此選擇我國幾個不同類型造山帶、淺覆蓋區、城市和經濟發達區開展1:25萬區調填圖試點及相應地區的填圖方法研究,擬通過9幅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和不同地質構造類型的填圖試點,運用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總結和研究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先進的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方法,為進一步執行“第二代填圖計畫”做好技術準備。於是,啟動了作為城市和經濟發達區唯一的區調填圖試點項目的“1:25萬廣州市幅區域地質調查”項目。 主要科學技術內容 在系統收集前人各類地質資料的基礎上,採用現代地質填圖新理論和新方法,充分運用3S和地質圖計算機編繪等新技術,通過編填結合查明了項目區內地層、岩石(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構造、第四紀鬆散堆積物及其它地質體的特徵,調查研究了與城市發展密切相關的第四紀地質、生態地質、農業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經濟地質、旅遊地質等方面內容。編寫了《1:25萬廣州市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和《城市地區1:25萬區調填圖方法——以1:25萬廣州市幅為例》,編制了1:25萬廣州市幅地質圖及城市建設所需要的有關係列圖件16張,探討了城市地區或經濟發達區1:25萬區調填圖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方法。編制的系列圖件為1:25萬廣州市幅(F49C001004)地質圖、地貌第四紀地質圖、基岩地質圖和1:25萬廣州市幅岩土類型分布圖、內營力地質災害圖、外營力地質災害圖、地球化學背景和地方病分布圖、礦產資源圖、旅遊資源圖、農業地質區劃略圖,以及從化市荔枝農業地質生態系列圖、四會市柑橘農業地質生態系列圖。 主要研究成果 以現代地層學、現代沉積學理論為指導,採用多重地層劃分方法,用岩石地層單位填圖,基本理順了項目區地層層序,首次將項目區內第四系劃分為三角洲沉積和內陸沉積兩個系列;詳細研究了三水盆地地層格架,認識到三水盆地經歷了白堊紀左旋壓扭拉分和早第三紀右旋張扭、幕式裂陷作用的盆地演化過程。運用同源岩漿演化理論和岩石譜系單位填圖方法,將項目區花崗岩類劃分為49個單元,歸併出13個序列;全面總結了粵中地區的印支、燕山期花崗岩類的區域地質地球化學特徵,重點開展了佛岡雜岩體地質地球化學和成岩物質來源研究,認為粵中中生代岩漿作用具有幕式活動的特點,印支期花崗岩類、佛岡雜岩體中花崗岩類均為“I”型花崗岩,成岩初始源岩主體為華夏古陸基底;運用花崗岩類釹鍶同位素示蹤方法,開展顯生宙花崗岩類化學地球動力學研究,認識到粵中地區存在一成分與玄武岩相當、經歷了角閃岩相至麻粒岩相變質作用的華夏古陸基底。運用構造—地層法研究了廣州—增城一帶前震旦紀變質基底,即前人所指的加里東期“廣博混合岩田” 的多期次變形變質作用特徵,將前震旦紀變質基底解體為雲開岩群、混合岩和片麻岩。採用現代構造地質學及解析構造學等方法,建立了項目區以北東向、東西向構造形跡為主要特徵的構造格架;通過野外調查和39Ar—40Ar坪年齡及等時線年齡,準確厘定了區域性東西向高要—惠來斷裂帶(廣州—三水斷裂)最初活動時間為172.4×106a,認識到項目區在印支—燕山早期為構造擠壓環境,而燕山晚期—喜山期為伸展拉張環境。 運用區域環境地質的調查研究方法,全面而系統完成項目區區域環境地質調查,將項目區物理性地質災害劃分為包括活動斷裂、地震、地殼升降和形變、放射性輻射的內營力地質災害類型和包括山地地質災害、岩溶地質災害、水庫地質災害、三角洲地質災害和河流地質災害五個區域災害組合類型的外營力地質災害類型,全面評價了項目區放射性環境質量,測量並評價了佛山市區居民室內氡氣水平及其環境質量。結合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及環境水文地質研究,評價了項目區水環境、土壤環境污染狀況;分析了項目區化學性環境地質災害即地方病如地甲病、地氟病和癌病高發的環境地質因素,首次探討了四會鼻咽癌與佛山-順德肝癌的發病地球化學背景和大地構造背景,提出四會鼻咽癌與佛山-順德肝癌的發病與西樵山-三洲沉降帶(西江隱伏斷裂帶)和佛山Cu、Ni、Hg、Cd、MgO地球化學區具較大相關性的新認識。 系統、全面闡明了項目區農業地球化學背景和主要農作物農業地球化學特徵,重點調查研究了四會柑橘、從化荔枝的農業生態地質,劃分了項目區地質體農業地質類型,確定了北部低山丘陵林業區、中部丘陵果林區和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台地“三高農業”發展區的全區農業地質區劃。全面總結了調查區旅遊資源特徵,按功能劃分方案將區內景點劃分為九大類,規劃出十大旅遊資源區。 在此基礎上,系統總結了1:25萬城市地區基礎地質調查原則、填圖方法、研究內容、工作精度要求和成果表述方式,探討了城市地區區域環境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和生態地質等方面的研究內容和工作方法。創建性提出“區域環境地質學”學科分支,建立了較系統的區域環境地質的調查研究方法。提出了農業地質調查內容、研究方法和1:25萬區調中的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工作方法。 與國內外同類研究成果對比 1:25萬廣州市幅區域地質調查項目是我國最初九個1:25萬試點填圖項目之一,項目實施過程中採用了現代地質填圖新理論和新方法,充分運用了遙感技術(R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及地質圖計算機編繪等高新技術手段,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面取得較多新進展,區域環境地質、農業地質和自然資源的系統調查研究是本項目工作的特色,也是國內外同類1:25萬區域地質調查中唯一的、最具特色的工作。區域環境地質系列圖件、農業生態地質系列圖件和各類自然資源圖件的編制,拓展了1:25萬區調同類工作面向經濟建設、面向社會發展的新領域。 成果套用和取得效益情況、推動科技進步的意義 該項目完成二年多時間,項目成果已得到初步引用和套用。以項目部分區域地質成果寫成的論文、1:25萬廣州市幅地質圖和“1:25萬廣州市幅區域地質報告”部分內容,已為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廣東省地質礦產勘查局第一水文地質大隊、廣東省佛山地質局等單位在教學研究、地質調查和工程勘察等工作中引用和套用。從化荔枝、四會柑橘農業生態地質調查研究成果如果分別套用於從化市、四會市的農業生產及其區劃,將大力促進從化市、四會市“三高”農業的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巨大。本次工作所提出的區域環境地質調查研究方法、農業地質調查研究方法和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工作方法的套用,將會大力提高環境地質和農業地質調查研究的成果水平,從而促進地質工作面向經濟、面向社會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