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觀賞價值,植物文化,
《陸川本草》:“涼血,止血。治吐血,衄血,血熱。”治吐血:鮮田字草二兩,鴨肝一隻。共搗爛,開水燙熱頓服。
《南寧市藥物志》:治熱淋。
《四川中藥志》:治火眼紅腫,牙齦疼痛,熱淋尿血,除瘰癧、痔瘡和癰腫。
《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退癀定痛,行氣逐瘀。治水腫腳氣,熱癤瘡毒,跌打扭傷,蟲螫咬傷及癰疔腫。
食用價值
𬞟亦可作為山野菜食用,煮湯或炒食。
觀賞價值
𬞟株型別致,葉片小巧可愛,排成田字型,十分秀氣,宜小環境水景布置或盆栽居家觀賞。
田字型,清秀雅致,為深受歡迎的顏類植物。
植物文化
𬞟(讀音為pín)是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莖橫臥在淺水的泥中,葉柄長,頂端集生四片小葉,全草可入藥,亦作豬飼料。亦稱“大萍”、“田字草”(《漢典》《辭海》等)。
《說文解字注》指出“𬞟”就是大萍。《左傳》中有“蘋蘩薀藻之菜,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的說法。唐朝陳藏器《本草拾遺》中記載:“𬞟葉圓闊寸許,葉下有一點如水沫,一名芣菜。”“芣菜”指的就是“水鱉”這種植物,它的葉片漂浮於水面,近於圓心臟形,中間具有一個蜂窩狀的儲氣組織,就是陳藏器所說的“葉下有一點如水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