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𧒽崗公園
- 外文名:Leigang Park
- 地理位置: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佛平公路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開放時間:全年 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628.9 畝
- 著名景點:魁星閣、千燈湖
公園介紹,起名緣由,景色特點,歷史,古今概括,春節合併,交通,附近景點,
公園介紹
𧒽崗公園,是一個休閒娛樂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公園,公園分南北兩部分:北部景區以水取勝,寬闊的北翠湖遊船輕漾岸邊,橋廊掩映,垂柳依依,深入池塘,荷塘月色,美不勝收,水草蕩漾,魚兒在其間往來穿梭,令人游不思歸;南部以山聞名,秀麗的𧒽崗山綠樹成蔭,叢花爭艷,一條登山大道盤旋而上,直通山頂魁星閣,在閣中,你不僅能眺望公園及城市全景,還能了解南海人文歷史。整個景區動靜有致,鬧靜相間。
𧒽崗公園已成為早上晨練,飯後散步,家庭散心的休閒場合,由於靠近市中心,公園附近可直通各大廣場,從千燈湖出去還可直達保利水城。公園附近的公車站,捷運站,亦為遊人出行提供便利。
雷崗公園
起名緣由
所謂“𧒽”,其實是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一種雙殼類的河鮮,主要產於西江出海口磨刀門一帶的斗門、新會,形狀像蜆或花蛤,但比蜆大而堅厚而比蚌小而渾圓,整個直徑約3-5厘米,大小與蚝豉相當。一般都會曬乾用來煲湯喝,有明目、去水腫、滋陰的功效。在《南海市地名志》中:“清末時𧒽崗山高約數丈,頂圓而略平,尾垂而微卷,狀若𧒽。”所以“𧒽崗”的由來,是因為這個山崗在古代形狀與“𧒽”相似。
景色特點
公園南部是風景秀麗的𧒽崗山,山上亭廊別致,美景怡人,而山頂的仿古建築更是增添了濃濃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氣息,上山路可分為兩條,一條是蜿蜒而上的油柏大道,一條是筆直向上的石階路,目前將進行全面翻修工作;公園北門廣場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北部景區以北翠湖為中心,園內風景如畫,多組園林建築飄臨湖面,假山與植物相映成趣,極度具特色。
歷史
古今概括
明洪武三年(1370年),𧒽崗始見志載;民國19年(1930年)𧒽崗分為東、南、西、北約四鄉;民國35年,𧒽崗鄉與鄰鄉合併,稱為“東勝鄉”;1949年,東勝鄉與疊滘合併,𧒽崗堡稱為“東一鄉”;1958年,成立𧒽崗人民公社;2012年8月25日至今,東、南、西、北約合併稱為𧒽崗社區。而𧒽崗山就地屬𧒽崗社區,現𧒽崗社區服務中心就在公園南門。
古時𧒽崗公園風景優美,有西溪晚釣、玉女彈琴、觀音修竹、石雲古道、龍頭截雨、尼勒鐘聲、百鳥歸巢、雁落平沙等八景,在山裡,村民會在小路旁立上小石碑,上刻“姚界”等文字劃清村與村的界限,戰爭年代,𧒽崗山曾偏布防空洞,但現在已無處尋覓。1953年的𧒽崗山,樹木不多,到處是石頭,山下,曾是一望無邊的禾田和草地,農民挑著糞土在田壟間行走,耕牛在田裡勞作,𧒽崗山也成為附近學校的活動場所,校園組織學生上山勞動,植樹。改革開放後,包括佛山在內珠三角地區成為經濟開放區,城市化進程加快,農田迅速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取締,河涌被填成馬路,𧒽崗山美化工程也提上日程,最終變成如今所見的面貌。
春節合併
1998年建成投入使用的𧒽崗公園與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千燈湖相呼應,形成南海城市中心區的重要城市景觀。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𧒽崗公園內部設施老化、陳舊,已經不能適應城市發展需求。車流量日多的海三路也分割了𧒽崗公園與千燈湖這兩大景觀。為此,南海結合城市中心區北延發展戰略開展𧒽崗公園景觀改造提升規劃,重新定位𧒽崗公園,與即將北延的千燈湖一起構築城市中軸線,提升中心區的城市景觀。
2007年08月14日,南海規劃部門正式發布𧒽崗公園景觀改造提升規劃深化方案。公園改造設計包括海三路-千燈湖與𧒽崗公園交界處、海三路的大型公共廣場、𧒽崗公園向桂瀾路延伸部分、公園與夏平西路及現有河涌的聯繫和現狀公園的改進等5個大方面。
交通
公交線路
𧒽崗公園南門:114、119、176、205、209、212、280、G5、佛232、桂04、桂07、桂13、桂24。
𧒽崗公園北門(千燈湖):桂03、桂03高峰、瀝15。
捷運線路
廣佛線:𧒽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