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譜(彭)》是中華姓氏譜中的“彭”姓分冊。書中從該姓的源流、變遷及其與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關係以及該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趨勢及其特點;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蘊和家族流變。《中華姓氏譜(彭)》內容豐富,廣徵博引,史料翔實,融知識性與可讀性為一體,非常值得一讀。
基本介紹
- 書名:(特價書)中華姓氏譜(彭)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頁數:298頁
- 作者:李學勤
- 出版日期:2002年4月1日
- 開本:32開
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媒體推薦
後記
我本江蘇宜興湫溪徐氏,明代賢相徐溥之後。明穆宗隆慶年間棄徐立吳。翻開近五百年的譜牒,先世歷祖僅娶有一個彭姓女兒為妻。因而和彭氏直接親緣筒淡。然而我愛彭氏。對彭姓彭氏的興趣,起源於我對第二故鄉蘇州的彭氏,從社會史學術研究的角度開始了了解。明初從江西遷居蘇州十全街葑門裡的彭氏在明清時期循應時代進展,各種人才如過江之鯽,祖孫會狀,兄弟鼎甲,世代甲科,巍科高名,西學新業,探如囊中之物,易如反掌。可是,儒素書香,坦然忘功名於仕祿之外,又決非常人望族可以想見。其中頗有細故,值得從各方面選它做標本加以認真探究。
中國史學會《中華姓氏譜)項目組童超先生約稿,張承宗老師和我商量選題,我果斷地推舉彭氏。不過,等到真正進入彭氏全姓的研究,我才醒悟:已經無可挽回地陷入彭氏輝煌家族文化的“謎陣”。
從去年8月正式下定決心,投入彭姓研究,中經曲折停頓不論,其間西到湘鄂,一駐海寧,兩赴京津,三過金陵,約有兩月逗留上海,寒暑不避,節假無休,夜以繼日,寢食之間,一心彭氏:專門尋訪彭氏資料,感知彭氏史跡,領悟彭氏功績德性。又有學兄林天人博士遙寄他任職的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全部海內外彭氏家譜目錄和摘要,尤其是台港和海外部分,如雪中送炭。經過一年的努力,直接閱讀彭譜百餘部,收集方誌、文集、傳記等彭氏資料幾百萬字,深感以一個人之力,通全彭數千年之史,缺憾良多,也只能井中窺月而已。加以時日緊張,錯訛難掩。但我站在中正的立場,順著蘇州彭氏這條“江中鱸魚”,尋踵了中華彭氏這條“海洋巨鯨”。
沒有張承宗、童超教授的經常督促、指導,就沒有本工程的竣工。在寫作中,諸多師友同好給予支持,難以忘懷。唐力行教授、張仁善博士、徐茂明博士、王仲博士、殿為仁副教授都給予資料上的幫助。鮑家麟教授賜教我“彭祖歷”。碩士生王曉洋幫我打了不少文字材料。上海圖書館的胡德先生、巢鶯女士在我查資料時給予熱情幫助。
在湖南、北京、天津、南開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湖北等圖書館查閱彭氏譜牒,得到良好接待。蘇州大學圖書館、歷史系資料室總是有求必應,為研究著想。寫作的日子,就是增添他們工作量的時候。
現代出版社、華藝出版社精業開拓,勇於承起姓氏學的學術大旗,令學界欽敬,而且相信會結收碩果。
丁86次列車播音員魏女士熱心地幫我把書稿軟碟交帶到北京,為拙稿的問世增添了一段美妙的插曲。
日新月異的電腦轟鳴聲雖然已經很細小,但在夜籟俱寂之時依然時時醒耳。我的妻和子已經每天熟諳了這單一的音調和鍵盤敲擊的節奏。另外,家母潛心料理家務讓我徹底實現了“全脫產”。這本初識的彭姓彭人彭精神就算是對他們的回報吧!
東吳三湖吳建華(戔樺)
識於姑蘇思成堂
2001年11月22日
我本江蘇宜興湫溪徐氏,明代賢相徐溥之後。明穆宗隆慶年間棄徐立吳。翻開近五百年的譜牒,先世歷祖僅娶有一個彭姓女兒為妻。因而和彭氏直接親緣筒淡。然而我愛彭氏。對彭姓彭氏的興趣,起源於我對第二故鄉蘇州的彭氏,從社會史學術研究的角度開始了了解。明初從江西遷居蘇州十全街葑門裡的彭氏在明清時期循應時代進展,各種人才如過江之鯽,祖孫會狀,兄弟鼎甲,世代甲科,巍科高名,西學新業,探如囊中之物,易如反掌。可是,儒素書香,坦然忘功名於仕祿之外,又決非常人望族可以想見。其中頗有細故,值得從各方面選它做標本加以認真探究。
中國史學會《中華姓氏譜)項目組童超先生約稿,張承宗老師和我商量選題,我果斷地推舉彭氏。不過,等到真正進入彭氏全姓的研究,我才醒悟:已經無可挽回地陷入彭氏輝煌家族文化的“謎陣”。
從去年8月正式下定決心,投入彭姓研究,中經曲折停頓不論,其間西到湘鄂,一駐海寧,兩赴京津,三過金陵,約有兩月逗留上海,寒暑不避,節假無休,夜以繼日,寢食之間,一心彭氏:專門尋訪彭氏資料,感知彭氏史跡,領悟彭氏功績德性。又有學兄林天人博士遙寄他任職的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全部海內外彭氏家譜目錄和摘要,尤其是台港和海外部分,如雪中送炭。經過一年的努力,直接閱讀彭譜百餘部,收集方誌、文集、傳記等彭氏資料幾百萬字,深感以一個人之力,通全彭數千年之史,缺憾良多,也只能井中窺月而已。加以時日緊張,錯訛難掩。但我站在中正的立場,順著蘇州彭氏這條“江中鱸魚”,尋踵了中華彭氏這條“海洋巨鯨”。
沒有張承宗、童超教授的經常督促、指導,就沒有本工程的竣工。在寫作中,諸多師友同好給予支持,難以忘懷。唐力行教授、張仁善博士、徐茂明博士、王仲博士、殿為仁副教授都給予資料上的幫助。鮑家麟教授賜教我“彭祖歷”。碩士生王曉洋幫我打了不少文字材料。上海圖書館的胡德先生、巢鶯女士在我查資料時給予熱情幫助。
在湖南、北京、天津、南開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湖北等圖書館查閱彭氏譜牒,得到良好接待。蘇州大學圖書館、歷史系資料室總是有求必應,為研究著想。寫作的日子,就是增添他們工作量的時候。
現代出版社、華藝出版社精業開拓,勇於承起姓氏學的學術大旗,令學界欽敬,而且相信會結收碩果。
丁86次列車播音員魏女士熱心地幫我把書稿軟碟交帶到北京,為拙稿的問世增添了一段美妙的插曲。
日新月異的電腦轟鳴聲雖然已經很細小,但在夜籟俱寂之時依然時時醒耳。我的妻和子已經每天熟諳了這單一的音調和鍵盤敲擊的節奏。另外,家母潛心料理家務讓我徹底實現了“全脫產”。這本初識的彭姓彭人彭精神就算是對他們的回報吧!
東吳三湖吳建華(戔樺)
識於姑蘇思成堂
2001年11月22日
圖書目錄
源流篇
第一章 古老的彭姓之源
黃帝之後 顓頊之裔
彭姓共祖——彭祖
第二章 彭彭多也——異源同歸的彭姓
第三章 從“彭”勃四海到四海一“彭”
晉唐之前彭姓分布概況
綴補的記憶:從彭祖之後到南北朝的彭姓
轉折時期:隋唐五代兩宋彭姓
鼎盛時期:元明清彭姓
五代至清雍正年間湘西彭姓土家族土司世系
蔚為大觀:1912年以來的彭姓分布
四海一家:港台及海外彭姓
人物篇
第一章 彭姓人物綜述
第二章 將相之臣
第三章 文學才子
第四章 德行高士
第五章 能手巧匠
第六章 僧道居士
第七章 彭姓少數民族人物
彭姓土家族人物
其他彭姓少數民族人物
第八章 彭姓女性人物
人文篇
第一章 奇特的彭祖文化
第二章 紛繁的彭姓家族生活
第三章 豐富的彭姓家族文化
彭姓宗規家訓與彭門風範
彭姓堂名與行輩
彭姓家譜
第四章 彭姓遺址勝跡
彭祖遺蹟
彭姓名跡遺址
……
第一章 古老的彭姓之源
黃帝之後 顓頊之裔
彭姓共祖——彭祖
第二章 彭彭多也——異源同歸的彭姓
第三章 從“彭”勃四海到四海一“彭”
晉唐之前彭姓分布概況
綴補的記憶:從彭祖之後到南北朝的彭姓
轉折時期:隋唐五代兩宋彭姓
鼎盛時期:元明清彭姓
五代至清雍正年間湘西彭姓土家族土司世系
蔚為大觀:1912年以來的彭姓分布
四海一家:港台及海外彭姓
人物篇
第一章 彭姓人物綜述
第二章 將相之臣
第三章 文學才子
第四章 德行高士
第五章 能手巧匠
第六章 僧道居士
第七章 彭姓少數民族人物
彭姓土家族人物
其他彭姓少數民族人物
第八章 彭姓女性人物
人文篇
第一章 奇特的彭祖文化
第二章 紛繁的彭姓家族生活
第三章 豐富的彭姓家族文化
彭姓宗規家訓與彭門風範
彭姓堂名與行輩
彭姓家譜
第四章 彭姓遺址勝跡
彭祖遺蹟
彭姓名跡遺址
……
文摘
書摘
民國31年(公元1942年)福建《崇安縣新志》卷4《氏族》首列彭姓,是該縣最古的望族之一。但有三支,同姓不同宗。一支在唐初從潤州丹陽遷入,始祖彭遷,任建州武官。一支從吉安遷入,居住曹墩。一支居住新陽,稱是彭越後人。據這年統計,全縣16個鄉鎮,彭姓居住在15個鄉鎮,共596戶,2456人,位居第二等姓之首。尤其以彭遷後裔子孫繁衍,占了全縣彭姓人口大頭,主要居住在吳屯鄉,18戶169人;清獻鎮即溫嶺鎮、崇嶺,35戶152人;五夫鄉,79戶320人;大將鄉,104戶398人;嵐谷鄉,200戶980人。而瀏覽全縣誌,各種人才也以五夫、吳屯等彭遷後代為最盛。作邑彭姓就是彭遷的一支。
福建作邑(即崇安縣,今武夷山市)彭氏出自三國彭誾。先祖彭邁,西晉懷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南渡,居住京口(今江蘇鎮江市)丹陽。東晉元帝即位,封他為西都郡王,子孫散處江南一帶,很多是他的支派。這是漢代彭宣後裔如彭修南遷之後彭姓又一次大南遷,會聚了原有的江南彭姓,使彭姓人口和影響繼續擴大。
彭邁十數傳至彭遷,在唐太宗貞觀(公元627~649年)初自丹陽以武官任建州。掛冠後卜居建平北鄉,築室崇嶺,名為三姓市。他出資募民萬餘,墾田三千餘頃,置村九十,名為新豐鄉,即新豐原。又盛產鐵,歲貢本色鐵錠75000餘斤。子彭漢生於建州官舍,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奏準立為溫嶺鎮,從而成為丹陽遷崇彭姓初宗之祖。彭漢曾孫彭擋任官,在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奏準,改鎮立場,名為崇安。北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升崇安場立縣,實在源於彭氏,經彭遷、漢、擋三世(不是連貫的三代人)在作邑努力建功立業,故稱作邑彭氏。祠堂在五夫、嵐谷、清獻三丈祠。
這支彭氏在唐代的福建具有開疆闢土的創舉。他們心胸開闊,散財為民。又以雄厚的財富稅收贏得政府的信任,設官分職,進行合法化管理。
但是,崇安場即後來的縣城諸多設施幾乎都由彭氏獨力建造。它一方面說明彭氏因任官立足建州之後,能利用這難得的良機,發掘武夷的地利。在盡享美山秀水的同時,也充分享有農業和鐵礦資源的厚利。創業非常成功,安家也很堅決。既是自家心血開墾,自己為官、子孫蔭職管理,有什麼捨不得投資建設家園的道理呢?另一方面,政府投資極少,產出很多,又何樂而不設官立署、由鄉而升鎮而升場立縣呢!
彭氏一家三代的苦心管理和開發,使崇安初具規模和聲望,經濟文化較早開發起來,逐步成為福建的經濟文化發達之區。彭姓子孫人才輩出,本身也是對崇安和武夷地方建設的主動參與。宋代朱熹任官建州,緬懷彭氏先賢對地方的創業功勳,不禁景仰之情,欣然命筆,題首讚美詩:“彭侯戴武弁,政則宗吾儒。士茂先興學,允賢勤讀書。猷為莫不善,才力蓋有餘。西北溫嶺鎮,新豐可久居。”
應該肯定,今天的世界著名風景名勝區——武夷山的發展離不開唐代彭姓的首創性開發,離不開彭姓子孫的世代貢獻。彭氏彭姓永將深深銘刻在武夷山水之中。
很明白,作邑彭姓不是彭構雲的後裔,很早就獨立發展,唐宋以來成為全國彭姓望族。他為我們了解彭征君之外的彭氏的發展提供極好的線索。這份譜膳極其珍貴,現藏於上海圖書館。其中一些人物的事跡詳見本書人物傳。
四、五代兩宋湖南長沙青山大田鋪彭氏
民國(青山五里牌彭氏惇敘續譜)卷首下(宗系圖)首奉彭祖為彭氏受姓始祖。它的明代圈珠、會宗、慶源:譜卻都把遷湘桿L旭湖彭瀠斷為始祖。遙遙世胄,不復上稽,非常審慎。並且,它考證:(受姓圖)講始祖彭瀠為五代吉州刺史殲第八世孫,因彭纖僅僅年長彭瀠13歲,立功又在彭瀠之後,所以毫不址04。
青山始祖彭顯然是彭構雲之後.具體世系傳承巳不很清楚。彭瀠在五代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從江西遷居大川鋪,宋元以來,分支眾多,如青山支(五里牌支、永定支、蘭州支等,名人輩出。如彭澤、彭倫、彭水思、彭椿牛、彭清禁等,發展成為一大彭姓巨族。它的五代兩宋世系(大約1-6世)據五里牌彭10如下:
1世 瀠,唐征討黃巢起義有功,封正侯。唐末棄官隱居長沙青山大田鋪。配陳夫人。生子六人:鄹、鄭、翁、圖、道。(城彭征君祠彭譜列為構雲4世孫,與彭殲為兄弟,有傳承世系。但寫為瀠,宇霖漢,配施夫人,都有不同。恐怕有待進一步弄清。
2世 鄹,字宗盂,行文一,唐員外郎,居青山。原葬湘陰蓮花塘。遷葬陷馬坑坪田蓮花形,子五:子高。於達、子敖,均無嗣,子祿,失傳。子懸附錄:
鄭,字宗榮。行文二。居湘陰乙山。任江西廬陵縣令。子二。乙山審問廳彭氏也是同支。後裔居住湘陰藤樹、翁家訓,十分蕃盛。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進士、官四川參議彭謙、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舉人彭符甲均為後裔。
鄂,宇宗獻,行文三,居西山伙散橋。子四。後裔居住長沙彭家坳、管筆沖,善花皂角樹,湘陰豐倉,亦蕃盛。
翁,字宗明,行文四,居青山。子四。長子俊林徙居平江高橋,亦蕃。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舉人彭昌風為他後裔。
圖,字宗武,行文五。入贅平江單氏,子二。後裔居住平江苦竹寨、石山等處。
遭,字宗元,行文六。子五。居湘陰獨珠坪、鄭家坊等處,亦蕾。
3世 子高,字東山。行志一。(圈珠譜)載居青山。葬店塘山屋後上岸。(會宗譜)截葬店塘後山。子二:罡祖。罡烈,失傳。
附錄:
於達,字夢貺,行志二。宋江淮浙諸路提點刑獄。弊湘陰。
子敖,字南山,行志三。肄黑水塘。
於櫞,宇名山,行志四。葬尊坪頭。
子懸,宇雲山,行志五。葬牛頭沖。子一:罡傑,字以推。宋進士、郎官,葬龍口坡。子 伯斌,字全之,葬草鞋灣。子二:再肇、再員。
肇,字世風.肄包公橋上嘴。葬關山頭。子一:仁千,字邦富,宋進士、郎官。葬湘陰土橋廟後山。子一:守富,宇明禮。葬長藪源。
員,宇世才。葬同祖園雲山。
……
民國31年(公元1942年)福建《崇安縣新志》卷4《氏族》首列彭姓,是該縣最古的望族之一。但有三支,同姓不同宗。一支在唐初從潤州丹陽遷入,始祖彭遷,任建州武官。一支從吉安遷入,居住曹墩。一支居住新陽,稱是彭越後人。據這年統計,全縣16個鄉鎮,彭姓居住在15個鄉鎮,共596戶,2456人,位居第二等姓之首。尤其以彭遷後裔子孫繁衍,占了全縣彭姓人口大頭,主要居住在吳屯鄉,18戶169人;清獻鎮即溫嶺鎮、崇嶺,35戶152人;五夫鄉,79戶320人;大將鄉,104戶398人;嵐谷鄉,200戶980人。而瀏覽全縣誌,各種人才也以五夫、吳屯等彭遷後代為最盛。作邑彭姓就是彭遷的一支。
福建作邑(即崇安縣,今武夷山市)彭氏出自三國彭誾。先祖彭邁,西晉懷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南渡,居住京口(今江蘇鎮江市)丹陽。東晉元帝即位,封他為西都郡王,子孫散處江南一帶,很多是他的支派。這是漢代彭宣後裔如彭修南遷之後彭姓又一次大南遷,會聚了原有的江南彭姓,使彭姓人口和影響繼續擴大。
彭邁十數傳至彭遷,在唐太宗貞觀(公元627~649年)初自丹陽以武官任建州。掛冠後卜居建平北鄉,築室崇嶺,名為三姓市。他出資募民萬餘,墾田三千餘頃,置村九十,名為新豐鄉,即新豐原。又盛產鐵,歲貢本色鐵錠75000餘斤。子彭漢生於建州官舍,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奏準立為溫嶺鎮,從而成為丹陽遷崇彭姓初宗之祖。彭漢曾孫彭擋任官,在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奏準,改鎮立場,名為崇安。北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升崇安場立縣,實在源於彭氏,經彭遷、漢、擋三世(不是連貫的三代人)在作邑努力建功立業,故稱作邑彭氏。祠堂在五夫、嵐谷、清獻三丈祠。
這支彭氏在唐代的福建具有開疆闢土的創舉。他們心胸開闊,散財為民。又以雄厚的財富稅收贏得政府的信任,設官分職,進行合法化管理。
但是,崇安場即後來的縣城諸多設施幾乎都由彭氏獨力建造。它一方面說明彭氏因任官立足建州之後,能利用這難得的良機,發掘武夷的地利。在盡享美山秀水的同時,也充分享有農業和鐵礦資源的厚利。創業非常成功,安家也很堅決。既是自家心血開墾,自己為官、子孫蔭職管理,有什麼捨不得投資建設家園的道理呢?另一方面,政府投資極少,產出很多,又何樂而不設官立署、由鄉而升鎮而升場立縣呢!
彭氏一家三代的苦心管理和開發,使崇安初具規模和聲望,經濟文化較早開發起來,逐步成為福建的經濟文化發達之區。彭姓子孫人才輩出,本身也是對崇安和武夷地方建設的主動參與。宋代朱熹任官建州,緬懷彭氏先賢對地方的創業功勳,不禁景仰之情,欣然命筆,題首讚美詩:“彭侯戴武弁,政則宗吾儒。士茂先興學,允賢勤讀書。猷為莫不善,才力蓋有餘。西北溫嶺鎮,新豐可久居。”
應該肯定,今天的世界著名風景名勝區——武夷山的發展離不開唐代彭姓的首創性開發,離不開彭姓子孫的世代貢獻。彭氏彭姓永將深深銘刻在武夷山水之中。
很明白,作邑彭姓不是彭構雲的後裔,很早就獨立發展,唐宋以來成為全國彭姓望族。他為我們了解彭征君之外的彭氏的發展提供極好的線索。這份譜膳極其珍貴,現藏於上海圖書館。其中一些人物的事跡詳見本書人物傳。
四、五代兩宋湖南長沙青山大田鋪彭氏
民國(青山五里牌彭氏惇敘續譜)卷首下(宗系圖)首奉彭祖為彭氏受姓始祖。它的明代圈珠、會宗、慶源:譜卻都把遷湘桿L旭湖彭瀠斷為始祖。遙遙世胄,不復上稽,非常審慎。並且,它考證:(受姓圖)講始祖彭瀠為五代吉州刺史殲第八世孫,因彭纖僅僅年長彭瀠13歲,立功又在彭瀠之後,所以毫不址04。
青山始祖彭顯然是彭構雲之後.具體世系傳承巳不很清楚。彭瀠在五代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從江西遷居大川鋪,宋元以來,分支眾多,如青山支(五里牌支、永定支、蘭州支等,名人輩出。如彭澤、彭倫、彭水思、彭椿牛、彭清禁等,發展成為一大彭姓巨族。它的五代兩宋世系(大約1-6世)據五里牌彭10如下:
1世 瀠,唐征討黃巢起義有功,封正侯。唐末棄官隱居長沙青山大田鋪。配陳夫人。生子六人:鄹、鄭、翁、圖、道。(城彭征君祠彭譜列為構雲4世孫,與彭殲為兄弟,有傳承世系。但寫為瀠,宇霖漢,配施夫人,都有不同。恐怕有待進一步弄清。
2世 鄹,字宗盂,行文一,唐員外郎,居青山。原葬湘陰蓮花塘。遷葬陷馬坑坪田蓮花形,子五:子高。於達、子敖,均無嗣,子祿,失傳。子懸附錄:
鄭,字宗榮。行文二。居湘陰乙山。任江西廬陵縣令。子二。乙山審問廳彭氏也是同支。後裔居住湘陰藤樹、翁家訓,十分蕃盛。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進士、官四川參議彭謙、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舉人彭符甲均為後裔。
鄂,宇宗獻,行文三,居西山伙散橋。子四。後裔居住長沙彭家坳、管筆沖,善花皂角樹,湘陰豐倉,亦蕃盛。
翁,字宗明,行文四,居青山。子四。長子俊林徙居平江高橋,亦蕃。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舉人彭昌風為他後裔。
圖,字宗武,行文五。入贅平江單氏,子二。後裔居住平江苦竹寨、石山等處。
遭,字宗元,行文六。子五。居湘陰獨珠坪、鄭家坊等處,亦蕾。
3世 子高,字東山。行志一。(圈珠譜)載居青山。葬店塘山屋後上岸。(會宗譜)截葬店塘後山。子二:罡祖。罡烈,失傳。
附錄:
於達,字夢貺,行志二。宋江淮浙諸路提點刑獄。弊湘陰。
子敖,字南山,行志三。肄黑水塘。
於櫞,宇名山,行志四。葬尊坪頭。
子懸,宇雲山,行志五。葬牛頭沖。子一:罡傑,字以推。宋進士、郎官,葬龍口坡。子 伯斌,字全之,葬草鞋灣。子二:再肇、再員。
肇,字世風.肄包公橋上嘴。葬關山頭。子一:仁千,字邦富,宋進士、郎官。葬湘陰土橋廟後山。子一:守富,宇明禮。葬長藪源。
員,宇世才。葬同祖園雲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