龕櫥是古代中國建築物室內裝修的一種。在中國宗教建築的室內,常把供奉神佛的木龕和貯藏經卷的木櫥製成小比例尺的建築物的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龕櫥
- 外文名:niche and cabinet
- 拼音:kanchu
- 地區:中國
- 用途:寺廟
建築介紹,形式,壁藏,轉輪藏,帳,
建築介紹
龕櫥盛行於宋代寺觀建築中。《營造法式》以三卷篇幅詳細記述龕櫥形制,並附有圖樣、功限、料例。
形式
有“壁藏”、“轉輪藏”“佛道帳”、“九脊帳”、“壁帳”、“牙腳帳”等。
壁藏
是沿牆設定的貯經壁櫥,中分若干間的帳身,下為須彌座,上為屋頂。帳身每間有可開啟的櫥門,內為存放經卷的經屜。屋頂部分按材份作成斗、出檐及平坐,平作上再作出小殿閣和天宮樓閣。現存遼代建築、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的壁藏是僅存的實例,製作精美,保存完整,為稀世珍品。明清寺院的藏經樓中已不使用這種固定在牆上的壁藏,改用家具櫃式的藏經櫃。
[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壁藏──天宮樓閣]如圖
轉輪藏
一種可以轉動的藏經櫃,在宗教活動中認為推動轉輪藏旋轉一周等於念一遍經。轉輪藏多設在殿宇正中,平面為八邊形,立面與壁藏形式相同。中央有一根很粗的立柱,作為軸,立柱上下安有類似軸承的鐵件,以便旋轉。河北正定隆興寺轉輪藏是宋代遺物,形制與《營造法式》所載相似。明清宗教建築中仍有轉輪藏,但形制有所簡化。
帳
後世稱佛龕,《營造法式》所列的幾種帳功能相同,只是大小和細部作法不同。九脊帳上覆歇山頂;牙腳帳的基座帶有牙腳花飾;佛道帳體量較大,頂部可作成天宮樓閣,也可作成帶有山花蕉葉式線腳的平頂,基座採用須彌座式。現存最早的木帳(或稱仙樓)實物保存在北宋末建造的山西晉城二仙廟內。